一种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1697发布日期:2018-10-16 19:27阅读:1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小分子诱导剂应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果树果实的外观品相对于实现果树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外观品相较好的果实,需要在果树定植过程中,进行施肥、杀虫、翻土、修剪等大量的工作。然而,在果树的实际定植过程中,常常受制于土地或者天气的外在因素,进而影响果实的品质,不利于实现果树的经济价值。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其包括:

s1、在划定的定植区域挖掘若干果树幼苗的定植穴;

s2、提供经过筛选的果树幼苗,将果树幼苗根植于所述定植穴中,并将稻草、秸秆、有机肥、磷酸钙填充于所述定植穴中;

s3、在果树幼苗之间定植间作物;

s4、在幼苗期,间隔4-25天,对果树幼苗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

s5、进入结果期后,在开花末期,对果树的果实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2次,间隔2-5天;

s6、在果实膨大期,间隔4-25天,对果树的果实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待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被吸收完全后,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并在采摘期去除套袋;

其中,所述小分子诱导剂按照如下方法制成溶液:

(1)按重量份称取:有机磷细菌菌液6-8份、凝结芽孢杆菌3-4份、复合细菌6-7份、葡萄糖18-26份、硝酸铁2-3份、氯化钾0.3-0.8份、无水硫酸镁0.1-0.3份、氯化钠1.2-5.4、无水磷酸二氢钠2.2-4.5份、甘氨酸1.2-3.2份、肌醇5.6-8.7份、叶酸3.4-5.6份、腐植酸2.5-5.5份以及水100-120份;

(2)将葡萄糖18-26份、硝酸铁2-3份、氯化钾0.3-0.8份、无水硫酸镁0.1-0.3份、氯化钠1.2-5.4、无水磷酸二氢钠2.2-4.5份、甘氨酸1.2-3.2份、肌醇5.6-8.7份、叶酸3.4-5.6份、腐植酸2.5-5.5份和水100-120份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混合液;

(3)将有机磷细菌菌液、凝结芽孢杆菌、复合细菌加入混合液中充分混合后,静置4-5天后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的改进,所述定植穴的尺寸为3米×4米或者3米×5米。

作为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2中,将稻草和秸秆填充于所述定植穴的底部,然后将有机肥和磷酸钙依次分层压入所述定植穴的剩余空间中。

作为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定植穴的周侧挖掘环状沟或者平行沟。

作为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的改进,所述环状沟或者平行沟的宽度为35-45cm,深度为25-45cm。

作为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的改进,所述间作物为豆类作物、蔬菜或者药用植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作为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3还包括:设置间作物之间的定植间距,设置间作物与果树之间的定植间距。

作为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s6还包括:在果树的树冠下方设置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的反光面朝向所述树冠下方设置,所述反光面由银色或者银灰色的反光层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通过应用小分子诱导剂,且配合间作物的定植,有效地改善了果树的及其果实的外观品相,有利于实现果树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一种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其包括:

s1、在划定的定植区域挖掘若干果树幼苗的定植穴。

其中,所述定植穴的尺寸为3米×4米。

s2、提供经过筛选的果树幼苗,将果树幼苗根植于所述定植穴中,并将稻草、秸秆、有机肥、磷酸钙填充于所述定植穴中。

所述步骤s2还包括:将稻草和秸秆填充于所述定植穴的底部,然后将有机肥和磷酸钙依次分层压入所述定植穴的剩余空间中。在定植穴的周侧挖掘环状沟或者平行沟。所述环状沟或者平行沟的宽度为35cm,深度为25cm。

s3、在果树幼苗之间定植间作物。

所述步骤s3还包括,设置间作物之间的定植间距,设置间作物与果树之间的定植间距。所述间作物为豆类作物。

s4、在幼苗期,间隔4天,对果树幼苗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

s5、进入结果期后,在开花末期,对果树的果实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2次,间隔2天;

s6、在果实膨大期,间隔4天,对果树的果实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待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被吸收完全后,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并在采摘期去除套袋;

其中,所述小分子诱导剂按照如下方法制成溶液:

(1)按重量份称取:有机磷细菌菌液6份、凝结芽孢杆菌3份、复合细菌6份、葡萄糖18份、硝酸铁2份、氯化钾0.3份、无水硫酸镁0.1份、氯化钠1.2、无水磷酸二氢钠2.2份、甘氨酸1.2份、肌醇5.6份、叶酸3.4份、腐植酸2.5份以及水100份;

(2)将葡萄糖18份、硝酸铁2份、氯化钾0.3份、无水硫酸镁0.1份、氯化钠1.2、无水磷酸二氢钠2.2份、甘氨酸1.2份、肌醇5.6份、叶酸3.4份、腐植酸2.5份以及水100份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混合液;

(3)将有机磷细菌菌液、凝结芽孢杆菌、复合细菌加入混合液中充分混合后,静置4天后即可。

所述步骤s6还包括:在果树的树冠下方设置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的反光面朝向所述树冠下方设置,所述反光面由银色反光层形成。

实施例2

一种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其包括:

s1、在划定的定植区域挖掘若干果树幼苗的定植穴。

其中,所述定植穴的尺寸为3米×5米。

s2、提供经过筛选的果树幼苗,将果树幼苗根植于所述定植穴中,并将稻草、秸秆、有机肥、磷酸钙填充于所述定植穴中。

所述步骤s2还包括:将稻草和秸秆填充于所述定植穴的底部,然后将有机肥和磷酸钙依次分层压入所述定植穴的剩余空间中。在定植穴的周侧挖掘环状沟或者平行沟。所述环状沟或者平行沟的宽度为45cm,深度为45cm。

s3、在果树幼苗之间定植间作物。

所述步骤s3还包括,设置间作物之间的定植间距,设置间作物与果树之间的定植间距。所述间作物为豆类作物、蔬菜或者药用植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s4、在幼苗期,间隔25天,对果树幼苗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

s5、进入结果期后,在开花末期,间隔5天,对果树的果实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2次;

s6、在果实膨大期,间隔25天,对果树的果实喷施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待小分子诱导剂制成的溶液被吸收完全后,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并在采摘期去除套袋;

其中,所述小分子诱导剂按照如下方法制成溶液:

(1)按重量份称取:有机磷细菌菌液8份、凝结芽孢杆菌4份、复合细菌7份、葡萄糖26份、硝酸铁3份、氯化钾0.8份、无水硫酸镁0.3份、氯化钠5.4、无水磷酸二氢钠4.5份、甘氨酸3.2份、肌醇8.7份、叶酸5.6份、腐植酸5.5份以及水120份;

(2)将葡萄糖26份、硝酸铁3份、氯化钾0.8份、无水硫酸镁0.3份、氯化钠5.4、无水磷酸二氢钠4.5份、甘氨酸3.2份、肌醇8.7份、叶酸5.6份、腐植酸5.5份以及水120份混合后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混合液;

(3)将有机磷细菌菌液、凝结芽孢杆菌、复合细菌加入混合液中充分混合后,静置5天后即可。

所述步骤s6还包括:在果树的树冠下方设置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的反光面朝向所述树冠下方设置,所述反光面由银灰色的反光层形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改善水果外观品相的方法通过应用小分子诱导剂,且配合间作物的定植,有效地改善了果树的及其果实的品质,有利于实现果树的经济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