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908发布日期:2018-09-21 19:4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



背景技术:

花生是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我国的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都属于花生适宜种植区域。由于花生果实生长于土壤中,地下害虫对花生的危害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地下害虫很容易泛滥成灾,造成花生歉收。实践证明土壤病虫害对花生的丰收成正相关关系,对花生地下害虫治理不及时或者不科学,往往导致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 %以上,给花生生产造成无法挽救的巨大损失。

目前,危害花生生产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地老虎、蝼蛄等。花生受害较轻时表现为萎蔫、生长迟缓,受害重时表现为干枯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导致严重减产。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长期生活在土壤内,在土壤中栖息、繁殖,主要危害植物的根茎及地下果实部分,因此成为花生丰收的主要威胁。

蛴螬、地老虎、蝼蛄相关信息如下:

蛴螬: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作物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蛴螬外形特征: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蛴螬生活习性: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蛴螬种群分布:本种分布很广,从黑龙江起至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内蒙古、西藏自治区、陕西等地均有。产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等地。

蛴螬发生规律: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一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

地老虎:属夜蛾科。世界约2万种,中国约1600种。成虫口器发达,多食性作物害虫。种类很多,农业作物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 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寄主和危害对象有花生、棉花、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

地老虎形态特征:地老虎,成虫体长 17~23mm 、翅展 40~54mm 。头、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胫、跗节外缘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前翅褐色,前缘区黑褐色,外缘以内多暗褐色;基线浅褐色,黑色波浪形内横线双线,黑色环纹内 1 圆灰斑,肾状纹黑色具黑边、其外中部 1 楔形黑纹伸至外横线,中横线暗褐色波浪形,双线波浪形外横线褐色,不规则锯齿形亚外缘线灰色、其内缘在中脉间有 3 个尖齿,亚外缘线与外横线间在各脉上有小黑点,外缘线黑色,外横线与亚外缘线间淡褐色,亚外缘线以外黑褐色。后翅灰白色,纵脉及缘线褐色,腹部背面灰色。

地老虎生活习性: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因虫种而不同。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对黑光灯均有趋性;对糖酒醋液的趋性以小地老虎最强;黄地老虎则喜在大葱花蕊上取食作为补充营养。卵多产在土表、植物幼嫩茎叶上和枯草根际处,散产或堆产。3龄前的幼虫多在土表或植株上活动,昼夜取食叶片、心叶、嫩头、幼芽等部位,食量较小。3龄后分散入土,白天潜伏土中,夜间活动为害,常将作物幼苗齐地面处咬断,造成缺苗断垄。有自残现象。

地老虎地老虎的越冬习性较复杂。黄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下筑土室越冬。白边地老虎则以胚胎发育晚期而滞育的卵越冬。大地老虎以3~6龄幼虫在表土或草丛中越夏和越冬。小地老虎越冬受温度因子限制:1月份0℃(北纬33°附近)等温线以北不能越冬;以南地区可有少量幼虫和蛹在当地越冬;而在四川则成虫、幼虫和蛹都可越冬。关于小地老虎的迁飞性,已引起普遍重视。1979~1980年中国有关科研机构用标记回收方法,首次取得了越冬代成虫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迁飞直线距离22~240公里和由南向北迁飞490~1818公里的记录;并查明 1月份10℃等温线以南的华南为害区及其以南是国内主要虫源基地,江淮蛰伏区也有部分虫源,成虫从虫源地区交错向北迁飞为害。

地老虎繁殖状况:影响地老虎发生的主要生态因素有。

1、温度。高温和低温均不适于地老虎生存、繁殖。在温度30℃±1℃或 5℃以下条件下,可使小地老虎1~3 龄幼虫大量死亡。平均温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一般不能产卵。冬季温度偏高,5月份气温稳定,有利于幼虫越冬、化蛹、羽化,从而第 1代卵的发育和幼虫成活率高,为害就重。黄地老虎幼虫越冬前和早春越冬幼虫恢复活动后,如遇降温、降雪,或冬季气温偏低,易大量死亡。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遇较强低温或降雪不仅影响成虫的发生,还会因蜜源植物的花受冻,恶化了成虫补充营养来源而影响产卵量。

2、湿度和降水。大地老虎对高温和低温的抵抗能力强,但常因土壤湿度不适而大量死亡。小地老虎在北方的严重为害区多为沿河、沿湖的滩地或低洼内涝地以及常年灌区。成虫盛发期遇有适量降雨或灌水时常导致大发生。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地区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产卵。黄地老虎多在地势较高的平原地带发生,如灌水期与成虫盛发期相遇为害就重。在黄、淮、海地区,前一年秋雨多、田间杂草也多时,常使越冬基数增大,翌年发生为害严重。

3、其他因素。如前茬作物、田间杂草或蜜源植物多时,有利于成虫获取补充营养和幼虫的转移,从而加重发生为害。自然天敌中如姬蜂、寄生蝇、绒茧蜂等也对地老虎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地老虎种群分布:主要分布在欧、亚、非洲各地。在中国主要是长江下游沿岸、黄淮地区域和西南地区。

地老虎主要危害:危害最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危害蔬菜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是小地老虎。多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东北称为地蝲蛄;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为地下昆虫,体小型至大型,其中以短腹蝼蛄Gryllotalpa breviabdominis Ma & Zhang, 2011体型最小(体长<2厘米),以单刺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1874体型最大(体长>4厘米);分类上隶属于蟋蟀总科Grylloidea,独立为蝼蛄科Gryllotalpidae。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全世界蝼蛄科现生种类含2亚科6属110种,另有1化石亚科,含5化石属5化石种,我国仅有蝼蛄亚科Gryllotalpinae蝼蛄属Gryllotalpa种类的分布,包含11种(含台湾分布2种,Gryllotalpa dentist Yang 1995和Gryllotalpa formosana Shiraki 1930)。

蝼蛄外形:体狭长。头小,圆锥形。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前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前足基节包起。前足特化为粗短结构,基节特短宽,腿节略弯,片状,胫节很短,三角形,具强端刺,便于开掘。内侧有1裂缝为听器。前翅短,雄虫能鸣,发音镜不完善,仅以对角线脉和斜脉为界,形成长三角形室;端网区小,雌虫产卵器退化。

蝼蛄生长地区:一般生活在北方。多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轻。成虫有趋光性。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蝼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若虫均善游泳,母虫有护卵哺幼习性。若虫至 4龄期方可独立活动。蝼蛄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蝼蛄生活史:华北蝼蛄的生活史较长,2~3年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内筑洞越冬,深达1~16米。每洞1虫,头向下。次年气温上升即开始活动,在地表营成长约10厘米的隧道。非洲蝼蛄仅在洞顶壅起一堆虚土或较短的隧道。6~7月是产卵盛期,多产在轻盐碱地区向阳、高、干燥、靠近地埂畦堰处所。卵数十粒或更多,成堆产于15~30厘米深处的卵室内。每虫一生共产卵80~809粒,平均417粒。卵期10~26天化为若虫,在10~11月以8~9龄若虫期越冬,第二年以12~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以成虫越冬,第四年6月产卵。

非洲蝼蛄在黄淮地区约2年完成1代,长江以南1年1代。产卵习性与华北蝼蛄相似,更趋向于潮湿地区,集中于沿河、池塘和沟渠附近。卵期15~28天。在黄淮地区当年化为若虫,以4~7龄若虫越冬,若虫共8~9龄,于第二年夏、秋羽化为成虫越冬,第三年5~6月产卵。

蝼蛄主要生活于地下,吃新播的种子,咬食作物根部,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地下害虫。通常栖息于地下,夜间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动。潜行土中形成隧道,使作物幼根与土壤分离,因失水而枯死。

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的药剂一般为有机磷农药,由于有机磷农药在酸性、碱性及有水存在的条件下都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而土壤微生物往往可以加速有机磷及其他化学农药的分解。酸性、碱性、土壤水分及土壤微生物等条件的叠加,导致化学药剂持效期大幅度缩短,一般只有几天,从而造成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不理想。加上相关药剂长期重复或不科学使用,使得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泛滥成灾,用药量增加,从而造成防治成本大幅度升高。花生的苗期至开花期,是花生生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水、肥、农药科学施用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传统的水肥及病虫害防治往往分别实施,费时费力,还达不到综合平衡的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发明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应用于花生生长的关键时期,实现花生丰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使用安全的、可应用于花生生长的关键时期的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该新型花生专用药肥的施用可有效的防治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并可明显的增加花生产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该花生专用药肥由农药复配制剂和化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物两个组份组成。其中农药复配制剂组份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为:敌百虫13.6%、甲萘威26.4%、聚乙二醇-600 8%、乳化剂8.0%,填料载体44.0%。化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物组份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为:尿素41%、磷酸二氢钾41%、三十烷醇0.2%、赤霉素3%、增产灵1%、噁霉灵7%、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藻土补足100%。

本发明中所述的乳化剂为复合农用乳化剂,含农乳500号、农乳600号、农乳1601号,其重量百分比为:农乳500号50%、农乳600号25%、农乳1601号25%。

本发明所述的填料载体为N,N-二甲基甲酰胺(DFM)和二甲苯,其重量百分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DFM)30%、二甲苯70%,该混合填料载体溶解性强,在工业生产中可广泛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的敌百虫和甲萘威作用是杀死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聚乙二醇-600对敌百虫和甲萘威起稳定剂作用,有效的保持敌百虫和甲萘威的持效期;乳化剂起乳化作用,有助于组合物有效成分发挥作用,属于农药剂型加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述的尿素作用是提供花生花针期至结荚期必须的氮肥;磷酸二氢钾提供磷肥和钾肥;噁霉灵即可防治花生生长土壤中的真菌病害,又与三十烷醇、赤霉素和增产灵形成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噁霉灵、三十烷醇、赤霉素、增产灵混用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效应,结荚率和产量较各自单独使用有明显的增加, K12(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润湿、渗透助剂,有利于花生吸收药肥成分,硅藻土为填料。

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使用方法:将农药复配制剂组份和化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物组份分别稀释500倍,然后混合,混合后立即施用,施用方法为灌根。

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施用时期为花生花针期至结荚期,时间上为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佳时期为7月中旬和7月下旬。

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其制备方法为如下:

农药复配制剂组份:在搅拌条件下,在填料载体中依次按比例加入敌百虫、甲萘威、聚乙二醇-600、乳化剂充分搅拌后,静置,检验合格之后按要求包装即为农药复配制剂组份产品;化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物组份:先将计算百分重量的复硝酚钠、增产灵、噁霉灵、K12(十二烷基硫酸钠)、硅藻土混合均匀,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粒径控制在5~10微米;再将规定重量百分比组成的尿素、磷酸二氢钾、经过预粉碎的复硝酚钠、增产灵、噁霉灵、K12(十二烷基硫酸钠)、硅藻土混混合物,通过进料斗加入混合机充分混合,检验合格之后按要求包装即为化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物组份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采用常规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氨基甲酸酯农药甲萘威及廉价的工业产品聚乙二醇-600及乳化剂和载体形成农药复配制剂组份,与含有具有明显增产、抗逆性作用的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肥混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可较大幅度的提高花生品质和产量。该新型花生专用药肥生产工艺简单,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产生。本农药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等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相关信息。

敌百虫(trichlorfon)

C3H8Cl3O4P 257.4

CAS登录号 52-68-6

其他名称毒霸,三氯松,Anthhon,Dipterex,Chlorphos,Dylox,Neguvon,Trichlorphon,Lepidex,Tugon,Bayer 15922。

化学名称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O,O-dimethyl-(2,2,2-trichloro-hydroxyethyl)phosphonate。

理化性质白色晶状粉末,具有芳香气味,m.p.83~84℃;溶解度(g/L,25℃):水154,氯仿750,乙醚170,苯152,正戊烷1.0,正己烷0.8;常温下稳定,遇水逐渐水解,受热分解,遇碱碱解生成敌敌畏。

毒性原药急性经口LD50(mg/kg):大鼠650(雌)、560(雄);用含敌百虫500mg/kg的饲料喂养大鼠两年无异常现象。

应用敌百虫是一种膦酸酯类有机磷杀虫剂,1952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研究开发。对昆虫以胃毒和触杀为主,广泛应用于农林、园艺、畜牧、渔业、卫生等方面防治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害虫。对植物具有渗透性,无内吸传导作用。适用于花生、水稻、麦类、蔬菜、茶树、果树、棉花等作物,也适用于林业害虫、地下害虫、家畜及卫生害虫的防治。

甲萘威(carbaryl)

N-甲基氨基甲酸-1-萘基酯

甲萘威又名西维因,属于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1953年合成,1958年由美国Union Carbide公司商品化并工业生产;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第一个商品化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目前年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用途很广:对65种粮食及纤维作物上的160种害虫有效。甲萘威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有轻微内吸性。用于防治水果、蔬菜、棉花、水稻、大豆等作物害虫,如鳞翅目、双翅目害虫、谷蠓、蜚蠊、蚊子等。

纯品甲萘威为白色晶体,m.p.142℃,易溶于丙酮、环己酮、苯、甲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3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40mg/l;对光、热稳定,遇碱迅速分解。

甲萘威原药急性LD50(mg/kg):大鼠经口283(雄),经皮>4000,家兔经皮>2000;以200mg/kg剂量饲喂大鼠两年,未发现异常现象;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蜜蜂毒性大。

本发明中,所述的敌百虫和甲萘威优选的重量比为1.0:0.5~4.0,最佳重量比为1.0:1.0。

本发明中通过将敌百虫和甲萘威重量比为40:10、33:17、 25:25、17:33、10:40复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其药后48h对供试蛴螬的共毒系数为134.67~234.35,结果表明:敌百虫和甲萘威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复配制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敌百虫和甲萘威单剂。室内联合毒理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室内联合毒理测定:

试虫及其采集供试蛴螬为暗黑鳃金龟甲(Holotrichia parallcla Motschulsky)幼虫,于2017年8月6日至19日采自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养虫室,将采回的试虫经2次精选,以大小一致的2龄健壮幼虫作为供测试虫。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采用灌注处理法。先将通过20目筛的干沙壤土800g装入容积1200mL的圆形标准培养盒内(直径13cm,高11cm),然后将对应浓度的药液100mL倒入其中,室内自然渗透2h后拌匀,再将10粒芽长2~3cm的花生种子混入其中,最后将挑选好的10头蛴螬放入盒内,令其自行入土(不能自行入土的蛴螬及时更换)。每药剂设0.1 mg/L、1.0 mg/L、10 mg/L、50 mg/L、100 mg/L 共5个浓度,每浓度处理试虫4盒,重复4次,以清水处理作对照。药后48h检查结果,以体躯明显收缩不能爬行者为死亡。对照死亡率&gt;10%为无效试验。所得死亡率用Abbott公式进行校正,然后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应用用SPSS计算求得各药剂的毒力回归式及LC50值,比较各药剂的毒力大小。混剂则采用孙云沛公式求出共毒系数(CTC值),比较不同混剂的联合毒力。判定标准为: CTC&lt;80为拮抗作用,80&lt;CTC&lt;120为相加作用,120&lt;CTC&lt;150为增效作用。

具体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计算各处理LC50,用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组合物共毒系数(CTC):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组分的毒力指数(TI)×混剂有效成分中A的含量+ B组分的毒力指数(TI)×混剂有效成分中B的含量(本发明中,A为甲萘威,B为敌百虫)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试验结果: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1)表明,敌百虫与甲萘威复配,在敌百虫与甲萘威重量比分别为40:10、33:17、 25:25、17:33、10:40时,药后48h对蛴螬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34.67、157.77、218.94、234.35、209.25,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根据室内联合毒理测定,确定优选成份配比及最佳成份配比如下:

表1 敌百虫·甲萘威对蛴螬的室内联合毒理测定

聚乙二醇-600对敌百虫和甲萘威的稳定性试验设计与测定。

花生盆栽试验:每一盆一墩花生,每一盆土壤(取自莱阳市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试验站科技示范基地,土壤类型为棕壤、程微酸性,肥力较高)7KG左右,共21盆,分A、B、C三组,A组9盆,B组9盆,C组3盆;在花生花针期(2016年6月20日),A组每一盆浇灌本发明中农药复配制剂稀释1000倍液10mL,B组每一盆浇灌本发明中农药复配类同制剂(有效成分、乳化剂及载体与本发明中农药复配制剂相同,将聚乙二醇-600替换成等重量的聚乙二醇-400)稀释1000倍液10mL;C组每一盆浇灌对照农药复配制剂(不含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400,其他有效成分与本发明中农药复配制剂相同,重量百分组成为:敌百虫13.6%、甲萘威26.4%、乳化剂8.0%,填料载体52.0%)稀释1000倍液10mL。于浇灌后10天、25天、50天测定花生盆中敌百虫和甲萘威残留量。

测定方法简述:在规定时间(10天、25天、50天)将随机选定的A组3盆、B组3盆、C组1盆中花生轻轻拔出,然后在栽培花生处取土样1KG,搅拌均匀后(QuECHERS方法)秤取10g土壤,加入10mL乙腈,涡旋1min,加入5gNaCl,涡旋1min,3800rpm离心5min。取1mL上清液,放入装有30mgPSA、30mgC18和150mg无水MgSO4的2mL小离心管中,涡旋30s,10000rpm离心1min,取上清液过0.22μm有机系滤膜,进样分析。每一盆分别分析,然后取平均值。(如果灵敏度不够,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多净化几毫升进行浓缩)

仪器条件:色谱柱为 C18 柱,流速为1.00 mL/min,柱温为40.0 ℃,流动相为甲醇:水(或者0.1%乙酸水)(80:20,V:V),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检测波长(如敌百虫参考值为280nm,甲萘威参考值为330nm),进样量为20 μL。(可根据实际样品调整流动相)

检测结果:

表2 盆栽花生土壤中敌百虫和甲萘威残留量测定数据

由表2中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聚乙二醇-600和聚乙二醇-400对辛硫磷和甲萘威有非常明显的稳定剂作用,其中聚乙二醇-600效果好于聚乙二醇-400,可以极大的延长敌百虫和甲萘威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从而达到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目的。

噁霉灵(Hymexazol)

C4H5NO2 ,99.1,10004-44-1

其他名称噁霉灵,土菌消,明喹灵,绿亨一号,Tachigaren,F-319,SF-6505

化学名称 3-羟基-5-甲基异恶唑,5-甲基异噁唑,5-甲基-1,2-噁唑-3-醇

理化性质无色结晶体,熔点86~87℃,沸点200~204℃,25℃时蒸汽压182mPa,分配系数LowLgP=0.480,Henry常数2.77×10-4Pa·mol-1(20℃)。溶解度(g/L,20℃)水中为65.1(纯水)、58.2(pH3)、67.8(pH9),丙酮730,二氯甲烷602,乙酸乙酯437,己烷12.2,甲醇968,甲苯176,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稳定,酸性条件下相当稳定,对光、热稳定,无腐蚀性。酸解离常数pKa5.92(20℃),闪点203~207℃。

毒性对人和动物安全。急性经口LD50(mg/kg):雄大鼠4678,雌大鼠3909,雄小鼠2148,雌小鼠1968。急性经皮LD50:雌、雄大鼠&gt;10000,雌雄兔&gt;2000。对皮肤无刺激性。对眼睛及黏膜有刺激性。NOEL数据(mg/kg b.w.d,2年):雄大鼠19,雌大鼠20,狗15。无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急性口服LD50:日本鹌鹑1085mg/kg,绿头鸭&gt;2000mg/kg。虹鳟鱼LC50(96h):460mg/L,鲤鱼LC50(48h):165mg/L。水蚤EC50(48h):28mg/L。对蜜蜂无毒,LD50(48h,经口,接触)&gt;100μg/只。蚯蚓LC50(14d)&gt;15.7mg/kg土壤。

作用特点噁霉灵作为土壤真菌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进入土壤后被土壤吸收并与土壤中的铁、铝等无机金属盐离子结合,有效抑制孢子的萌发和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药效可达两周。噁霉灵作为内吸性杀菌剂,可能的作用机理是DNA/RNA合成抑制剂,可由植物的根、萌芽种子吸收,传导到其他组织,在生长早期可预防真菌病害。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效果,从而能促进植株生长,根的分蘖,根毛的增加和根的活性提高。因对土壤中病原菌以外的细菌、放线菌的影响很小,所以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不产生影响,在土壤中能分解成毒性很低的化合物,对环境安全。

适宜作物主要应用于蔬菜、粮食、花生、烟草、药材等。

应用技术蔬菜、粮食、花生、烟草、药材等作物幼苗定植时或秧苗生长期,用3000-6000倍96%噁霉灵(或1000倍30%噁霉灵)喷洒,间隔7d再喷1次,不但可预防枯萎病、根腐病、茎腐病、疫病、黄萎病、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可促进秧苗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增强对低温、霜冻、干旱、涝渍、药害、肥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抗御性能。

用作杀菌剂用300~600mg/L药液施用于栽种稻苗、甜菜、树苗等作物的土壤中,能防治由镰刀菌属、腐霉属、伏革菌属及丝囊霉属病原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

用作土壤处理剂每亩拌肥撒施2.5kg,穴施或条施效果更好。

三十烷醇(Triacontanol)化学结构式 CH3(CH2)28CH2OH,分子式及分子量:C30H62O、438.38,CAS登录号 593-50-0

其他名称 1-三十烷醇,蜂花醇,Melissyl alcohol,Myrictl alcohol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鳞片状晶体(95~99%),熔点86.5~87.5℃,相对密度0.777,分子链长67.0Å。微溶于水,在室温下水中的溶解度为10mg/kg,难溶于冷乙醇、甲醇、丙酮,微溶于苯、丁醇、戊醇,可溶于热苯、热丙酮、热四氢呋喃,易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乙醚和四氯甲烷中。C20~C28醇可溶于热甲醇、乙醇及冷戊醇。性质稳定,对光、空气、热及碱均较稳定。

毒性低毒,对人、畜十分安全。雌小鼠急性口服LD50为1.5g/kg,雄小鼠急性口服LD50为8g/kg,以18.75g/kg的剂量给10只体重17~20g的小白鼠灌胃,7d后照常存活。

作用机制与特点三十烷醇是一种天然的长碳链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存在于蜂蜡和植物蜡纸中。可经由植物的茎、叶吸收,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促进能量贮存,增加干物质积累,改善细胞透性,调节生理功能,增加叶面积,促进组织吸水,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酶的活性,增强呼吸作用,促进矿质元素吸收,增加蛋白质含量。对作物具有促进生根、发芽、开花、茎叶生长、早熟、提高结实率的作用。在作物生长期使用,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改善秧苗素质、增加有效分蘖。在作物生长中、后期使用,可增加蕾花、坐果率(结实率)、千粒重,从而增产。

适宜作物可用于花生、水稻,麦类、玉米、高粱、甘蔗、甘薯、西瓜、黄瓜、豇豆、油菜、花椰菜、甘蓝、青菜、番茄、茄子、辣椒、甜菜、柑橘、枣、苹果、荔枝、桑、茶、棉花、大豆、花生、烟草、等作物提高产量。在蘑菇等食用菌上应用,也能增产。

应用于花生于盛花期、下针末幼果膨大期,每亩用0.1%三十烷醇微乳剂48~60mL,加水60kg叶面喷施各1次,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提高花生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增重,增加产量。

增产灵(Iodophenoxyacetic acid,IPA)

C8H7O3I , 278.05,1878-94-0

其他名称 增产灵1号,保棉铃,肥猪灵,碘苯乙酸

化学名称 4-碘苯氧乙酸

理化性质 纯品白色针状或鳞片状结晶,略带刺激性碘臭味,熔点154~156℃。商品为橙黄色结晶。难溶于冷水,能溶于热水,易溶于醇、醚、丙酮、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遇碱金属离子易生成盐,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

毒性 小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1872mg/kg。对鱼类安全。低毒,在使用浓度范围内,对人、畜安全。

作用特点 增产灵为内吸性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于吲哚乙酸。低浓度的增产灵能调节植物营养器官的营养物质运转到生殖器官,促进开花、结实、提高产量。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阻止离层形成等作用。有刺激植物生长,增强光合能力,加快营养物质运输,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对养分的吸收。具有促进生长,防止落花落果,提早成熟和增加产量等效果。

适宜作物 用于棉花可防止蕾铃脱落,增加铃重;用于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小米等禾谷类作物可减少秕谷,促使穗大、粒饱;用于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可防止落花、落荚;用于果树、蔬菜、瓜果,可促进生长,提高坐果率。

应用于花生 于花生开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10~20mg/L药液,可防止花生落花,能增加果荚数、果仁产量,并能促进早熟,增产15%左右。

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

分子式及分子量 C19H22O6 346.48

CAS登录号 77-06-5

其他名称赤霉酸,奇宝,赤霉素A3,GA3,九二零,920,ProGibb

化学名称3α,10β,13-三羟基-20-失碳赤霉-1,16-二烯-7,9-双酸-19,10-内酯, (3S,3aR,4S,4aS,7S,9aR,9bR,12S)-7,12-dihydroxy-3-methyl-6-methylene-2-oxoperhydro-4a,7-methano-9b,3-propenozuleno [1,2-b] furan -4-carboxylic acid

理化性质纯品为结晶状固体,熔点223~225℃(分解),溶解性:水中溶解度5g/L(室温),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碱溶液;微溶于乙醚和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其钾、钠、铵盐盐易溶于水(钾盐溶解度50g/L)。稳定性:干燥的赤霉素在室温下稳定存在,但在水溶液或者水-乙醇溶液中会缓慢水解,半衰期(20℃)约14d(pH3~4)。在碱中易降解并重排成低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受热(50℃以上)或遇氯气则加速分解。pKa4.0。

毒性低毒。LD50(mg/kg):小鼠急性经口&gt;2500,大鼠急性经皮&gt;2000。对皮肤和眼睛没有刺激。大鼠每天吸入2h浓度为400mg/L的赤霉酸21d未见异常反应。大鼠和狗90d饲喂试验&gt;1000mg/kg饲料(6d/周)。山齿鹑急性经口LD50&gt;2250mg/kg,LC50&gt;4640mg/kg饲料。虹鳟鱼LC50(96h)&gt;150mg/L。

作用机制与特点赤霉素是一种贝壳杉烯类化合物,是一种广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天然的内源赤霉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在植物体内,赤霉素在萌发的种子、幼芽、生长着的叶、盛开的花、雄蕊、花粉粒、果实及根中合成。根部合成的赤霉素向上移动,而顶端合成的赤霉素则向下移动,运输部位是在韧皮部,运输快慢与光合产物移动速度相当。人工生产的赤霉酸主要经由叶、嫩枝、花、种子或果实吸收,移动到起作用的部位。具有多种生理作用:改变某些作物雌、雄花的比例,诱导单性结实,加速某些植物果实生长,促进坐果;打破种子休眠。提早种子发芽,加快茎的伸长生长及有些植物的抽薹;扩大叶面积,加快幼枝生长。有利于代谢物在韧皮部内积累,活化形成层;抑制成熟和衰老、侧芽休眠及块茎的形成。其作用机理,可促进DNA和RNA的合成,提高DNA模板活性,增加DNA、RNA聚合酶的活性和染色体酸性蛋白质,诱导α-淀粉酶、脂肪合成酶、朊酶等酶的合成,增加或活化β-淀粉酶、转化酶、异柠檬酸分解酶、苯丙氨酸脱氨酶的活性,抑制过氧化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增加自由生长素含量,延缓叶绿体分解,提高细胞膜透性,促进细胞生长和伸长,加快同化物和贮藏物的流动。多效唑、矮壮素等生长抑制剂可抑制植株体内赤霉酸的生物合成,赤霉素也是这些调节剂有效的拮抗剂。

适宜作物对杂交水稻制种花期不育有特别功效,对棉花、花生、蚕豆、葡萄等有显著增产作用,对小麦、甘蔗、苗圃、菇类栽培、豆芽、果蔬类也有作用,能缩短马铃薯的休眠期并使叶绿素减少。

赤霉素与尿素、氯吡脲混用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注意事项

(1)赤霉素用作坐果剂应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使用。细胞激动素可以扩大赤霉素的适用期,提高应用效果。

(2)赤霉素作生长促进剂,应与叶面肥配用,才会有利于形成壮苗。单用或用量过大会产生植株细长、瘦弱及抑制生根等副作用。

相关原料来源:

敌百虫:连云港市东金化工有限公司;

甲萘威: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600: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

聚乙二醇-400: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

农乳500号:天津盛通泰化工有限公司;

农乳600号:山东鲁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农乳1601号:山东鲁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尿素:青岛捷隆化工有限公司;

磷酸二氢钾:潍坊华博化工有限公司;

噁霉灵:山东京博农化有限公司;

赤霉素:安阳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烷醇:郑州普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增产灵:苏州农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K12(十二烷基硫酸钠):苏州市润君化工有限公司;

硅藻土:河北鑫旭矿产品有限公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生产和应用实施例具体的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实用性,所述实施例仅用于具体的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生产和应用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的制备

农药复配制剂组份:

组份(纯度/%) 重量(千克)

敌百虫(98%) 138.8

甲萘威(98%) 269.4

聚乙二醇-600 80.0

复合农用乳化剂 80.0

N,N-二甲基甲酰胺(DFM) 129.5

二甲苯(工业品) 302.3

具体生产操作:在2000升的搪瓷反应釜中注入302.3千克二甲苯和129.5千克N,N-二甲基甲酰胺(DFM),开动搅拌,依次加入138.8千克含量为98%的敌百虫和269.4千克含量为98%的甲萘威,搅拌20分钟;再依次加入80.0千克聚乙二醇-600和80.0千克复合农用乳化剂,搅拌20分钟;静置180分钟;取样分析:产品外观为无色或浅棕色透明液体、敌百虫含量≥13.6%、甲萘威≥26.4%、水分含量≤0.1%,产品为合格;按照国家相关农药条例规定进行灌装、贴标签、装箱,经过投放市场前检验合格后,粘贴合格证标签。

化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物组份:

组份(纯度/%) 重量(千克)

尿素(99%) 414.15

磷酸二氢钾(98%) 418.37

噁霉灵(96%) 72.92

赤霉素(85%) 35.30

三十烷醇(98%) 2.05

增产灵(98%) 10.21

K12(十二烷基硫酸钠)(98%) 20.41

硅藻土 26.59

具体生产操作:先将噁霉灵(96%)72.92千克、三十烷醇(98%)10.21千克、赤霉素35.30千克、增产灵(98%)10.21千克、K12(十二烷基硫酸钠)(98%)20.41千克、硅藻土26.59千克混合均匀,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粒径控制在5~10微米;再通过加料斗将尿素(99%)414.15千克、磷酸二氢钾(98%)418.37千克、经过预粉碎的噁霉灵(96%)72.92千克、三十烷醇(98%)10.21千克、赤霉素35.30千克、增产灵(98%)10.21千克、K12(十二烷基硫酸钠)(98%)20.41千克、硅藻土26.59千克混合物加入混合机,混合搅拌40分钟,取样(250克)分析:尿素≥41%、磷酸二氢钾≥41%、噁霉灵≥6%、三十烷醇≥0.2%、赤霉素≥3%、增产灵≥1%、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产品为合格;按照国家相关药肥条例规定进行包装、贴标签,经过投放市场前检验合格后,粘贴合格证标签。

实施例2 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的具体应用

供试材料:本发明所述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简称“新型花生专用药肥”);对照药剂为40%敌百虫乳油(邢台市农药有限公司(原邢台市农药厂)生产)。

试验方法:应用试验设在莱阳市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试验站科技示范基地,土壤类型为棕壤、程微酸性,肥力较高。花生春播覆膜种植,品种为山花9号、花育22号、潍花8号,2017年4月20日播种,每666.7m2播种8800墩,扶垄时沟施45%氮磷钾复合肥50 kg,2017年9月15日收获。试验设3个处理(表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试验小区面积40m2,每小区播种520~530墩,每墩2粒。

施药时间:2017年7月18日~7月20日,共3天。

施药方法:将农药复配制剂组份和化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合物组份分别稀释500倍,然后混合,混合后立即施用,用背负式喷雾器,去掉喷头盖逐墩浇灌(即灌根),每一试验小区用稀释药剂5.0千克。

产量统计:将花生收获,去除花生秧、保留荚果,将荚果晒干称重,取3个处理的平均值。

表3 产量统计结果

从表3中数据看出,本发明所述一组可应用于花生生产的既能促进花生生长又能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新型花生专用药肥对促进花生生长、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非常好,适用于多种品种的花生栽培,都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对花生地下害虫的防治远远好于40%敌百虫乳油。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