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162发布日期:2018-09-21 19:3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用谷物收获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物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现在常用的谷物收获机的工作原理大部分采用整株粉碎的方式进行收获,如谷子或小麦等结穗谷物整株进入收获机的收集仓内,收集仓内设置脱粒机构进行脱粒,在脱粒后谷粒和秸秆的清选分离过程中,因谷物整株脱粒,谷草量比较大,谷粒与谷草的分离需要足够的分离时间和分离空间,这样机具的分选筛整体尺寸就要求比较大。当秸秆含水率较高的时候,大量潮湿的秸秆还会造成籽粒在秸秆中夹带较多,谷物收获损失严重的现象。

另外,由于常用的谷物收获机采用了整株脱粒的方式,整体尺寸较大,因此针对山丘及丘陵地带或者小块田地如试验田等难以入地的情形,传统谷物收获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谷物联合收获机,通过将谷穗和整株分离,然后将穗喂入收集仓,减少了秸秆总量,降低了脱粒难度,一方面可以减小收集仓的外形尺寸,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夹带损失。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谷物联合收获机,包括车体、水平割台总成、传输总成及收集仓,所述的水平割台总成包括水平割台本体及设置在水平割台本体上的水平切断器及水平传送链,所述的传输总成包括输入对辊及输出对辊,所述的输入对辊设置在水平传送链的传送末端一侧,输入对辊包括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入辊及第二输入辊,输出对辊包括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辊及第二输出辊,所述的第一输入辊与第一输出辊之间缠绕有第一传输带,所述的第二输入辊与第二输出辊之间缠绕有第二传输带,所述的第一输入辊与第二输入辊的夹持面沿竖直方向,所述的第一输出辊及第二输出辊的夹持平面沿水平方向,所述的传输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收集仓上方的切穗机构,所述的切穗机构包括竖直割台总成,所述的竖直割台总成包括竖直固定架及竖直切断器,所述的竖直切断器借助设置在竖直固定架上的动力机构驱动。

所述的竖直固定架借助设置在车体上的横梁固定,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有一组螺栓孔,所述的竖直固定架借助螺栓与横梁形成可拆卸螺栓连接。

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竖直固定架上的液压马达,所述的液压马达借助摆环箱与竖直切断器驱动连接。

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前端还设置有分禾器,所述的分禾器借助支撑杆连接有拨禾器,所述的拨禾器包括拨禾轮及覆盖罩,所述的覆盖罩与拨禾轮偏心设置,所述的拨禾轮旋向背离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一侧设置在覆盖罩内。

所述的水平传送链上设置有拨齿,所述的拨齿呈J形结构,所述的拨齿尾端与水平传送链前进方向相反,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上的水平传送链传送末端一侧设置有秸秆脱离盘,所述的秸秆脱离盘与水平割台本体的前端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水平传送链平行设置有多组,所述的秸秆脱离盘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组水平传送链之间。

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下端设置有秸秆支撑条,所述的秸秆支撑条设置在水平切断器的上方。

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上还设置有秸秆压紧扶持杆,所述的秸秆压紧扶持杆设置在水平传送链的传送末端一侧。

所述的传输总成还包括设置在输出对辊后侧的秸秆排出装置,所述的秸秆排出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夹传送带及下夹传送带,所述的上夹传送带借助螺杆变位结构与设置在车体上的安装架连接,所述的螺杆变位结构包括螺杆及螺杆上套装的调节弹簧,所述的上夹传送带的辊轴安装在螺杆末端,所述的调节弹簧施力端分别固定在螺杆及安装架上。

所述的第二输出辊与相邻上夹传送带的辊轴之间设置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借助也借助螺杆变位结构与安装架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传输总成将谷物由竖直状态传送为水平状态,并通过竖直割台总成将谷物的穗部整体切下,穗部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收集仓内,相比植株整体粉碎的方式,需要排出的秸秆量大大减少,降低了脱粒难度,有助于缩小脱粒机构及分选筛的尺寸,从而缩减机具尺寸,便于在难以入地的地块使用,提高耕作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方向中水平割台与传输总成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中,1、车体,2、收集仓,3、水平割台本体,4、水平切断器,5、水平传送链,6、第一输入辊,7、第二输入辊,8、第一输出辊,9、第二输出辊,10、竖直固定架,11、竖直切断器,12、横梁,13、液压马达,14、分禾器,15、支撑杆,16、拨禾轮,17、覆盖罩,18、拨齿,19、秸秆脱离盘,20、秸秆支撑条,21、秸秆压紧扶持杆,22、上夹传送带,23、下夹传送带,24、安装架,25、螺杆,26、调节弹簧,27、连接板,608、第一传送带,709、第二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谷物联合收获机,包括车体1、水平割台总成、传输总成及收集仓2,所述的水平割台总成包括水平割台本体3及设置在水平割台本体3上的水平切断器4及水平传送链5,所述的传输总成包括输入对辊及输出对辊,所述的输入对辊设置在水平传送链5的传送末端一侧,输入对辊包括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入辊6及第二输入辊7,输出对辊包括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辊8及第二输出辊9,所述的第一输入辊6与第一输出辊8之间缠绕有第一传输带608,所述的第二输入辊7与第二输出辊9之间缠绕有第二传输带709,所述的第一输入辊6与第二输入辊7的夹持面沿竖直方向,所述的第一输出辊8及第二输出辊9的夹持平面沿水平方向,所述的传输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收集仓2上方的切穗机构,所述的切穗机构包括竖直割台总成,所述的竖直割台总成包括竖直固定架10及竖直切断器11,所述的竖直切断器11借助设置在竖直固定架10上的动力机构驱动。本发明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设置的水平割台本体3上的水平切断器4进行谷物的根部切割,使得谷物离地,随着车体1前进,割断后的谷物被新切割下的谷物挤压到水平割台本体3的前端面板上,借助液压马达驱动的水平传送链5将这些切断的谷物向设置有传输总成的一侧推动,并借助传输总成的输入对辊夹持,第一传送带608及第二传送带709形成夹持配合,并且输入对辊与输出对辊形成九十度扭转关系,当谷物以穗部朝上的状态被输入对辊所夹持后,借助第一传送带608及第二传送带709夹持向车体1后侧递送,借助第一传送带608及第二传送带709的扭转,使得被夹持的谷物也随之扭转方向,使得穗部进入水平状态,在谷物继续随传送带递送时,借助竖直割台总成将谷物穗部割下,从而实现谷物穗部与秸秆的分离,减小后期脱离时的加工量。并且由于秸秆大部分被切除,及时秸秆含水量大,但是秸秆总量减少,夹带籽粒现象也随之被得到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直固定架10借助设置在车体1上的横梁12固定,所述的横梁12上设置有一组螺栓孔,所述的竖直固定架10借助螺栓与横梁12形成可拆卸螺栓连接。谷物如粟或小麦、稻等,其穗部长度不同,穗部在秸秆上的生长高度也不同,因此,竖直割台总成的切割位置也需要随之调整,借助设置在车体1上的横梁12,在需要调整切割位置时,将竖直固定架10与横梁12固定的螺栓拆卸,借助设置在横梁12上的螺栓孔,采取换孔安装的方式,实现竖直固定架10在横梁12上的位置变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直割台总成的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竖直固定架10上的液压马达13,所述的液压马达13借助摆环箱与竖直切断器11驱动连接。所述的竖直切断器11采用久保田切割器总成,成本低廉,性能可靠且购置方便,采用液压马达13驱动摆环箱对该竖直切断器11进行驱动,实现谷物穗部的切割,分离穗部与秸秆部分,穗部在切断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收集仓2内,所述的收集仓2内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末端设置有脱粒室,由于秸秆大部分被抛弃,并未进入脱粒室,因此使得脱粒室能够做到尺寸较小,同时分选筛的长度和大小也随之减小,减小了机具尺寸,保证了较好的进入性,实现山区及狭小地块的入地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3前端还设置有分禾器14,所述的分禾器14借助支撑杆15连接有拨禾器,所述的拨禾器包括拨禾轮16及覆盖罩17,所述的覆盖罩17与拨禾轮16偏心设置,所述的拨禾轮16旋向背离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3一侧设置在覆盖罩17内。分禾器14设置在水平割台本体3的前面板的下端,起到对谷物分垄的作用,便于进行割断,设置的拨禾轮16作为对割断后谷物秸秆的扶持器件,当谷物随着水平割台本体3前面板上的水平传送链5前进时,拨禾轮16随之转动,避免秸秆倒下,防止收割损失,同时对秸秆进行压实,实现秸秆的理顺及平整,便于传输总成的传输操作,如图2所示,设置的覆盖罩17将拨禾轮16的旋转方向背离一侧覆盖,避免秸秆被拨禾轮16的该侧反向带出而造成收割损失,同时拨禾轮16与覆盖罩17偏心设置,拨禾轮16为星型轮,采用直列轮辐,拨禾轮16转动到覆盖罩17边缘时,借助覆盖罩17的弧状边缘将拨禾轮16内卡住的秸秆剥离,避免堵塞,同时保证颗粒归仓。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平传送链5上设置有拨齿18,所述的拨齿18呈J形结构,所述的拨齿18尾端与水平传送链5前进方向相反,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3上的水平传送链5传送末端一侧设置有秸秆脱离盘19,所述的秸秆脱离盘19与水平割台本体3的前端面垂直设置,所述的水平传送链5平行设置有多组,所述的秸秆脱离盘19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组水平传送链5之间。为了保证秸秆随着水平传送链5平稳移动而增设了拨齿18,随着前进方向J形结构的拨齿18将秸秆平整推动到传输总成的输入端,并且避免了秸秆从拨齿18中卡死或从水平传送链5上脱落,设置的秸秆脱离盘19设置有圆弧形的盘状边缘,且脱离盘19从水平割台本体3前面板凸起高度不低于拨齿18的伸出长度,当拨齿18推动秸秆到达脱离盘9时,秸秆被脱离盘9推起,从而实现秸秆与拨齿18的分离,便于将秸秆通过传输总成收集,设置的水平割台本体采用直列设计,传输总成设置在割台一侧,从而方便对地块进行顺次收割,该设计水平割台本体3采用直列方式,结构简单零部件便于更换,驾驶座位靠前,驾驶员视野开阔,便于保证收割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3下端设置有秸秆支撑条20,所述的秸秆支撑条20设置在水平切断器4的上方。谷物植株被切割后,在先的秸秆被持续割断的后继秸秆顶压到水平割台本体3的前面板上,同时秸秆底部登上秸秆支撑条20,防止秸秆底部被继续切割造成秸秆高度缩小,导致后继穗部切割的准确性下降,并且设置的秸秆支撑条20,起到了减小秸秆滑动阻力的作用,便于设置的多组水平传送链5将秸秆平整、整齐移动到传输总成的输入端,方便对秸秆穗部进行精确切割。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秸秆倒伏,所述的水平割台本体3上还设置有秸秆压紧扶持杆21,如图2所示,所述的秸秆压紧扶持杆21设置在水平传送链5的传送末端一侧。所述的秸秆压紧扶持杆21设置在传输总成一侧,为了避免拨齿18与秸秆分离后进入传输总成之前的倒伏而设置,当秸秆向外倒伏时避免其到下,同时避免传输总成一侧的谷物植株被误卷入传输总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输总成还包括设置在输出对辊后侧的秸秆排出装置,所述的秸秆排出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夹传送带22及下夹传送带23,所述的上夹传送带22借助螺杆变位结构与设置在车体1上的安装架24连接,所述的螺杆变位结构包括螺杆25及螺杆25上套装的调节弹簧26,所述的上夹传送带22的辊轴安装在螺杆25末端,所述的调节弹簧26施力端分别固定在螺杆25及安装架24上。借助该秸秆排出装置将切断穗部的剩余秸秆排出,设置的螺杆变位结构调节上夹传送带22,当秸秆量大时,可随辊轴起伏,保证秸秆的顺利排出。

所述的第二输出辊9与相邻上夹传送带22的辊轴之间设置连接板27,所述的连接板27借助也借助螺杆变位结构与安装架24连接。设置的第二输出辊9与上夹传送带22采用连接板27连接为整体,当秸秆团经过时,连接板27将第二输出辊9与上夹传送带22同时同幅度起伏,保证秸秆团在相邻传送带上的顺利过度,保证秸秆的顺利排出,设置的输入对辊中第一输入辊6相比于第二输入辊7靠后,所述的第二输入辊7在车体1前进方向上突出于第一输入辊6之外,秸秆团进入是由于两辊并非并排设置,而是如图1或2中第一输入辊6抵在第二传送带709上,因此随着传送带709的弹性变形保证了秸秆团的顺利进入,保证了颗粒归仓的效果,本发明通过抛弃秸秆,只保留籽粒含量高的穗部,降低了脱粒难度,保证了较好的收割效果,有助于降低脱粒室尺寸,由于秸秆含量减低,有助于大大减小分选筛尺寸,缩减其占用空间,节约机具尺寸,有助于设备小型化,从而方便机具进入山区、丘陵及小块田地,便于设备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