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吡虫啉液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692发布日期:2018-09-21 19:47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吡虫啉液剂。



背景技术:

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等。吡虫啉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性,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

可溶性液剂是农药的基本剂型之一,由农药有效成分与所需助剂以及其他溶剂组成的液体制剂,农药的有效成分在液剂中呈分子或离子状态,具有低药害、易稀释,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但可溶性液剂需要农药成分在溶剂中有较高的溶解度,且溶解后的贮存稳定性好。公布号为CN123964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吡虫啉系列杀虫制剂,其中,可溶性液剂的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吡虫啉5~30%、乳化剂4~20%、助溶剂1~30%和溶剂余量。但这样制得的可溶性液剂稳定性差,易析出油状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吡虫啉液剂,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稳定性吡虫啉液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吡虫啉15~25份、助溶剂4~8份、分散剂1~3份、稳定剂2~5份和溶剂65~75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助溶剂能够改善构成溶液的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分散剂能够增强不同极性组分在同一体系中的相容性,使吡虫啉均匀的分散在溶剂中,稳定剂有利于增加吡虫啉在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在上述比例的助溶剂、分散剂和稳定剂的配合下,有利于吡虫啉稳定的溶解在溶剂中,并在低温时或加水稀释时保持溶解状态,减少结晶析出。

进一步,所述吡虫啉为质量分数大于95%的吡虫啉原药。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以质量分数大于95%的吡虫啉原药为原料,有利于准确控制吡虫啉液剂中的吡虫啉含量,进而确保吡虫啉液剂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助溶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具有良好的润湿、渗透、分散和增溶作用,如YUS-CP120、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等,均,对吡虫啉有助溶效果。YUS-CP120为购自日本竹本油脂的乳化剂。

进一步,所述分散剂为磷酸酯类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磷酸酯类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分散和增溶作用,如YUS-FS3000、YUS-FS1等表面活性剂,YUS-FS3000和YUS-FS1均为购自日本竹本油脂的助剂,与YUS-CP120配合有利于提高对吡虫啉的助溶、分散效果。

进一步,所述稳定剂为苯酚。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以苯酚为稳定剂,有利于增大吡虫啉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防止吡虫啉在低温时析出,也有利于减少产品被少量水稀释后结晶析出。

进一步,所述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N-甲基吡咯烷酮与N,N-二甲基甲酰胺均为易溶于水的溶剂,吡虫啉在这两种溶剂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

进一步,所述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N-甲基吡咯烷酮与苯酚协同配合有利于提高吡虫啉的溶解稳定性,避免吡虫啉尤其是在低温贮存过程中发生物态变化。

进一步,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10~18份和N-甲基吡咯烷酮55~57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按照上述配比将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作为溶解吡虫啉的溶剂,有利于增强吡虫啉的在溶剂中的溶解。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吡虫啉液剂的制备方法,将吡虫啉加入溶剂中并进行搅拌,搅拌时加入助溶剂、分散剂和稳定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吡虫啉在溶剂中搅拌溶解,同时加入助溶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在三者的协同作用下,使吡虫啉均匀分散于溶液中,在搅拌作用下溶解。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吡虫啉液剂在防治虫害方面的应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吡虫啉液剂对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稻象甲、潜叶蛾等害虫均有效,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甜菜和果树等作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吡虫啉与助溶剂、分散剂、稳定剂和溶剂按固定比例复配,配方中的助溶剂和分散剂对吡虫啉在溶剂中的溶解和分散情况有改善作用,在稳定剂与溶剂的共同作用下,使吡虫啉在溶剂中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便于保持吡虫啉在较低温度下的溶解度,同时减少用水稀释吡虫啉液剂时的结晶析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地理解。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吡虫啉液剂,由以下原料组成:30kg的吡虫啉、8kg的YUS-CP120、2kg的YUS-FS1、4kg的苯酚和127L的N-甲基吡咯烷酮。

吡虫啉液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质量分数大于95%的吡虫啉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中并进行搅拌,搅拌时加入YUS-CP120、YUS-FS1和苯酚,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

制备得到的吡虫啉液剂用于水稻的虫害防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吡虫啉液剂由以下原料组成:15kg的吡虫啉、4.8kg的YUS-CP120、1.8kg的YUS-FS1、3kg的苯酚和43L的N-甲基吡咯烷酮。

制备得到的吡虫啉液剂用于小麦的虫害防治。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吡虫啉液剂由以下原料组成:30kg的吡虫啉、7.5kg的YUS-CP120、3kg的YUS-FS3000、4.5kg的苯酚和101L的N-甲基吡咯烷酮。

制备得到的吡虫啉液剂用于玉米的虫害防治。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吡虫啉液剂由以下原料组成:20kg的吡虫啉、4kg的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1.6kg的YUS-FS3000、2.4kg的苯酚、42.8L的N-甲基吡咯烷酮和8.5L的N,N-二甲基甲酰胺。

制备得到的吡虫啉液剂用于棉花的虫害防治。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主要在于:吡虫啉液剂采用的溶剂为44L的N-甲基吡咯烷酮和15.2L的N,N-二甲基甲酰胺。

制备得到的吡虫啉液剂用于马铃薯的虫害防治。

对比例一: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吡虫啉液剂中不含有苯酚。

对比例二: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吡虫啉液剂由以下原料组成:20kg的吡虫啉、4kg的YUS-CP120、1.6kg的YUS-FS1、1.2kg的尿素、12.7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43.6L的N-甲基吡咯烷酮。

对比例三:

将21.05g吡虫啉,20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0g甲基萘加入38.95g二甲苯中,边搅拌边微微加热,直到吡虫啉完全溶解,即得。

产品检测

按照GB/T19137-2003的方法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产品的低温稳定性进行测试,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分别取实施例一至五和对比例一至三制得的产品60g,将每个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产品都均分为六份,用水分别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三份产品稀释至100倍,在稀释后的1h、1.5h和2h观察溶液的析出结晶或油状液体的情况;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另外三份产品稀释至200倍,在稀释后的1h、6h和12h观察溶液的析出结晶或油状液体的情况。统计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平均析出情况,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

表1中的“无”代表肉眼不可见,“微量”代表结晶或油状液体量少不易观察,“有”代表结晶或油状液体量较多且明显。

由表1可见,实施例一至五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吡虫啉液剂稳定性好,被水稀释至200倍时,完全无结晶析出;被水稀释至100倍时,可维持2h稳定。相较而言,稀释至200倍时,对比例一和二制备得到的吡虫啉液剂易产生结晶,对比例三易产生油状液体;稀释至100倍时,对比例一和二的产品会明显产生大量结晶,对比例三出现明显油状液体析出。证明本发明中吡虫啉与助剂的复配比例有利于提高吡虫啉液剂的稳定性。同时,实施例一至五所制备的吡虫啉液剂的低温析出量明显低于对比例一至三,尤其是实施例三制备得到的产品,稳定性好,在(0±2)℃或加水稀释时,均能保持稳定状态,没有析出结晶。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