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扦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枝红叶李硬枝扦插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扦插属于无性生殖,依选取植物不同营养器官作插穗,按取用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茎插、根插和叶插三类。
密枝红叶李为俄罗斯红叶李变异提纯品种,乔灌皆宜,色彩鲜艳亮丽,枝条多且细密,耐修剪,抗旱、抗寒、耐瘠薄力极强,兼具紫叶矮樱的景观效果和李子的生长特性,是庭院、园林、街道绿化珍贵彩色树种。
密枝红叶李是紫叶李的密枝红叶变种。植株表现良好,春季展叶至秋末,叶片始终不掉落,艳丽美观。枝条密生,修剪反应敏感,角度开张,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表现为紫红色。抗寒冷,-35℃情况下无枝芽冻害,亦耐干旱和耐污染。植株为丛状小灌木,宜用扦插苗做红色模纹、模块,也宜用嫁接苗进行孤植、对植、丛植等,是寒冷北方难得的彩叶树种,具有一定栽植应用价值。
密枝红叶李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的方式繁育,嫁接繁育成本高、速度慢,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扦插主要以嫩枝扦插为主,枝条弱,不易形成成品苗,市场竞争弱。因此,硬枝扦插是解决密枝红叶李繁育速度慢且成品苗形成快,市场价值高的良好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密枝红叶李硬枝扦插的技术方法,它采用了适宜的生根剂和生根剂浓度进行浸条和扦插前的速蘸,利用倒贮的方式进行催根,对扦插的深度、土壤状况、拱棚膜等扦插的技术环节进行了探索,扦插后根据插穗状况进行管理,最终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假植,当用于扦插的密枝红叶李数量很大时,需要将植株假植,以减少水分蒸发,延长植株枝条的寿命,提高后期扦插成活率;
步骤二:修剪及沙藏,将假植的密枝红叶李挖出,并在距离根部约20cm处截断,根部用于种植;保留粗细适合扦插的枝条(0.2-1.0cm),将过细或过粗的枝条修剪掉,如果枝条数量过大,将修剪好的枝条暂时沙藏;
步骤三:剪枝条,将沙藏的枝条取出,剪成16-18cm长的插条,按照方向捆成捆;
步骤四:浸条并配制abt溶液:先将1gabt生根粉(萘乙酸含量20%,吲哚乙酸含量30%,总有效含量50%)溶解于95%的乙醇溶液中,再溶解于10kg水中,配成abt溶液;再将插条的下部浸入abt生根粉溶液中4-8h;
步骤五:倒贮催根,将用abt溶液浸泡完成的插条取出,松散倒置于铺有透水的黑地膜沙床上,放置完成后覆2cm左右厚的沙土,用喷雾器喷清水,并覆盖薄膜保湿;
步骤六:扦插,在沙床下铺黑色透水地膜,铺10cm厚的沙床,整理平整后均匀喷水,并用扦插模具打眼;当插条有愈伤组织形成时,将插条取出,采用速蘸法蘸abt溶液(与浸条时所用的溶液一致),蘸完后将插条按深度5cm左右插入沙床;浇水弥合沙土后喷施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及多菌灵(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灭菌,敌百虫(90%晶体兑水1000-1500倍液喷雾)、辛硫磷(每亩用50毫升50%乳油稀释1000倍喷雾)杀虫,搭建拱棚膜;
步骤七:扦插后的日常管理,扦插后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冬季通过智能化控制,当温度低于15℃自动加温,当加温高于25℃时自动停止加温;苗木周围的湿度要求90%左右;在扦插后到生根出芽期间,维持拱棚膜封闭,保温保湿,促进根系的形成;扦插苗生根出芽成活后,逐步打开拱棚膜,开始炼苗,期间注意控制好湿度(温室内的湿度50%-90%),每天适当喷水控制湿度;注意苗床病虫草害,尤其是对根部的观察,一经发现,及时防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硬枝扦插成本低、成长速度快,且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一:假植,当用于扦插的密枝红叶李数量很大时,需要将植株假植,以减少水分蒸发,延长植株枝条的寿命,提高后期扦插成活率;
步骤二:修剪及沙藏,将假植的密枝红叶李挖出,并在距离根部约20cm处截断,根部用于种植;保留粗细适合扦插的枝条0.5cm,将过细或过粗的枝条修剪掉,如果枝条数量过大,将修剪好的枝条暂时沙藏;
步骤三:剪枝条,将沙藏的枝条取出,剪成17cm长的插条,按照方向捆成捆;
步骤四:浸条并配制abt溶液:先将1gabt生根粉(萘乙酸含量20%,吲哚乙酸含量30%,总有效含量50%)溶解于95%的乙醇溶液中,再溶解于10kg水中,配成abt溶液;再将插条的下部浸入abt生根粉溶液中6h;
步骤五:倒贮催根,将用abt溶液浸泡完成的插条取出,松散倒置于铺有透水的黑地膜沙床上,放置完成后覆2cm左右厚的沙土,用喷雾器喷清水,并覆盖薄膜保湿;
步骤六:扦插,在沙床下铺黑色透水地膜,铺10cm厚的沙床,整理平整后均匀喷水,并用扦插模具打眼;当插条有愈伤组织形成时,将插条取出,采用速蘸法蘸abt溶液(与浸条时所用的溶液一致),蘸完后将插条按深度5cm左右插入沙床;浇水弥合沙土后喷施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及多菌灵(40%多菌灵悬浮剂550倍液)灭菌,敌百虫(90%晶体兑水1250倍液喷雾)、辛硫磷(每亩用50毫升50%乳油稀释1000倍喷雾)杀虫,搭建拱棚膜;
步骤七:扦插后的日常管理,扦插后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冬季通过智能化控制,当温度低于15℃自动加温,当加温高于25℃时自动停止加温;苗木周围的湿度要求90%左右;在扦插后到生根出芽期间,维持拱棚膜封闭,保温保湿,促进根系的形成;扦插苗生根出芽成活后,逐步打开拱棚膜,开始炼苗,期间注意控制好湿度(温室内的湿度70%),每天适当喷水控制湿度;注意苗床病虫草害,尤其是对根部的观察,一经发现,及时防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一:假植,当用于扦插的密枝红叶李数量很大时,需要将植株假植,以减少水分蒸发,延长植株枝条的寿命,提高后期扦插成活率;
步骤二:修剪及沙藏,将假植的密枝红叶李挖出,并在距离根部约20cm处截断,根部用于种植;保留粗细适合扦插的枝条0.2cm,将过细或过粗的枝条修剪掉,如果枝条数量过大,将修剪好的枝条暂时沙藏;
步骤三:剪枝条,将沙藏的枝条取出,剪成16cm长的插条,按照方向捆成捆;
步骤四:浸条并配制abt溶液:先将1gabt生根粉(萘乙酸含量20%,吲哚乙酸含量30%,总有效含量50%)溶解于95%的乙醇溶液中,再溶解于10kg水中,配成abt溶液;再将插条的下部浸入abt生根粉溶液中4h;
步骤五:倒贮催根,将用abt溶液浸泡完成的插条取出,松散倒置于铺有透水的黑地膜沙床上,放置完成后覆2cm左右厚的沙土,用喷雾器喷清水,并覆盖薄膜保湿;
步骤六:扦插,在沙床下铺黑色透水地膜,铺10cm厚的沙床,整理平整后均匀喷水,并用扦插模具打眼;当插条有愈伤组织形成时,将插条取出,采用速蘸法蘸abt溶液(与浸条时所用的溶液一致),蘸完后将插条按深度5cm左右插入沙床。浇水弥合沙土后喷施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及多菌灵(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灭菌,敌百虫(90%晶体兑水1000倍液喷雾)、辛硫磷(每亩用50毫升50%乳油稀释1000倍喷雾)杀虫,搭建拱棚膜;
步骤七:扦插后的日常管理,扦插后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冬季通过智能化控制,当温度低于15℃自动加温,当加温高于25℃时自动停止加温;苗木周围的湿度要求90%左右;在扦插后到生根出芽期间,维持拱棚膜封闭,保温保湿,促进根系的形成;扦插苗生根出芽成活后,逐步打开拱棚膜,开始炼苗,期间注意控制好湿度(温室内的湿度50%),每天适当喷水控制湿度;注意苗床病虫草害,尤其是对根部的观察,一经发现,及时防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以下制备工艺:
步骤一:假植,当用于扦插的密枝红叶李数量很大时,需要将植株假植,以减少水分蒸发,延长植株枝条的寿命,提高后期扦插成活率;
步骤二:修剪及沙藏,将假植的密枝红叶李挖出,并在距离根部约20cm处截断,根部用于种植;保留粗细适合扦插的枝条1.0cm,将过细或过粗的枝条修剪掉,如果枝条数量过大,将修剪好的枝条暂时沙藏;
步骤三:剪枝条,将沙藏的枝条取出,剪成18cm长的插条,按照方向捆成捆;
步骤四:浸条并配制abt溶液:先将1gabt生根粉(萘乙酸含量20%,吲哚乙酸含量30%,总有效含量50%)溶解于95%的乙醇溶液中,再溶解于10kg水中,配成abt溶液;再将插条的下部浸入abt生根粉溶液中8h;
步骤五:倒贮催根,将用abt溶液浸泡完成的插条取出,松散倒置于铺有透水的黑地膜沙床上,放置完成后覆2cm左右厚的沙土,用喷雾器喷清水,并覆盖薄膜保湿;
步骤六:扦插,在沙床下铺黑色透水地膜,铺10cm厚的沙床,整理平整后均匀喷水,并用扦插模具打眼;当插条有愈伤组织形成时,将插条取出,采用速蘸法蘸abt溶液(与浸条时所用的溶液一致),蘸完后将插条按深度5cm左右插入沙床。浇水弥合沙土后喷施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及多菌灵(40%多菌灵悬浮剂600倍液)灭菌,敌百虫(90%晶体兑水1500倍液喷雾)、辛硫磷(每亩用50毫升50%乳油稀释1000倍喷雾)杀虫,搭建拱棚膜;
步骤七:扦插后的日常管理,扦插后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冬季通过智能化控制,当温度低于15℃自动加温,当加温高于25℃时自动停止加温;苗木周围的湿度要求90%左右;在扦插后到生根出芽期间,维持拱棚膜封闭,保温保湿,促进根系的形成;扦插苗生根出芽成活后,逐步打开拱棚膜,开始炼苗,期间注意控制好湿度(温室内的湿度90%),每天适当喷水控制湿度;注意苗床病虫草害,尤其是对根部的观察,一经发现,及时防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硬枝扦插成本低、成长速度快,且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