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型恒温育雏系统及育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4488发布日期:2018-11-07 07:4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育雏系统。

背景技术

雏鸡出壳后体温是39~41℃。前两周雏鸡的自身调节体温机能较差,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这样就需要依靠舍内的环境温度来维持。温度关系着肉仔鸡的健康状况和饲料利用率。温度太高,雏鸡脱水,羽毛生长不良,饮水过多,采食减少,拉稀便,生长缓慢。长期下去,体质下降,抗病能力低下。温度过低,卵黄吸收不好,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同时增加饲料消耗量。初春、深秋和冬季昼夜温差大,要注意控制好恒温。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第一周末体重。雏鸡进舍后168小时体重应达到入舍时的4倍,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肉鸡终生的生长发育。在饲养过程中应处理好舍内温度与通风给氧的关系,做到通风时舍内的温度不能过低,控制温度不能靠关闭通风口不通风或少通风来解决,这样容易使舍内缺氧。所以通风时必须用先升温的办法控制恒温,以防止出现大的温差,使鸡只感冒。现有恒温育雏设备大多数为单一的育雏箱,对应设置单独的加热升温结构,在大规模养殖中不仅设备成本较高,也不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且单独的恒温箱平面摆放需要较大的空间,不利于集约化管理和经济性。而虽然多层育雏(网箱式育雏)可以暂地面积小,但上下层的温度均匀性控制难度较大。此外,传统的养鸡场在育雏时,采用烧煤气炉的方式对育雏室进行加热,一方面由于煤气炉散热面积有限,造成室内温度不均匀,另一方面煤气炉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大,对饲养员及雏鸡都会造成危害,且成本较高。目前也有使用热风炉对育雏室进行加热的方法,但由于热风直接吹向雏鸡,会导致雏鸡容易受热生病,影响体质健康,降低成活率,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约型恒温育雏系统,以提高网箱式育雏室的温度恒定和均匀性,同时提供一种基于该系统的育雏方法。

本发明所述集约型恒温育雏系统,包括作为鸡舍的房间、矩阵排列在房间中的多层式育雏网箱、太阳能光伏板、育雏热风炉、育雏保温器和蓄电池组,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在房顶,所述热风炉布置在房间外,通过多条热风管路将热风送至房间内,多条热风管路一端与热风机出口连通,另一端出口布置在房间四侧璧上并贴地,所述育雏保温器均匀布置在房间内空间,与房间侧壁保持一定距离,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板连接存储电量,同时与育雏保温器、育雏热风炉连接提供工作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育雏网箱为由沿箱体高度布置的多层育雏室构成,每层育雏室有四个网格侧壁、底板和底板下的集粪板构成,最底层的育雏室距离地面约1~1.5m,且位于房间四壁上的热风管出口上方,避免热风直接吹向雏鸡至其生病。

进一步地,所述集粪板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便于收集和清扫粪便。

进一步地,所述育雏网箱由2~4层育雏室构成,每层间隔一定距离保持通风透气。

进一步地,房间的前后墙上设置采光窗,前窗宽大离地面较低,窗户与地面面积之比为1:(8~10),后窗为前窗面积的三分之二;两侧纵墙上方设置通风扇。房间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器,当二氧化碳浓度超高报警时,可打开通风窗透气,避免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同时,更严重的是其它氨气、二氧化硫、病毒、粉尘等有害气体和物质也在不断增加,容易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呼吸道疾病疾病及降低防疫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管的出口管径为8-10cm,在四侧壁上间隔1-1.5m布置,以尽量提高供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每一个育雏网箱设置有温度计和小型育雏保温灯,以在通风时候开启,弥补通风带来的温度波动,同时可提供光照。

进一步地,所述育雏保温灯设置有对应的遮阳网,在不需要光照而需要保温时候遮挡减小光强。

基于本发明所述育雏系统的育雏方法:

(1)鸡舍消毒:先用水将鸡舍内墙壁地面冲洗干净,再用0.3%的消毒灵溶液消毒,将育雏舍密闭起来,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熏蒸消毒24-28小时,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通风;

(2)铺设育雏室:在每个育雏网箱的育雏室底板上需选择干燥清洁无霉变的麦秸或谷壳等软质垫料进行铺料,厚度为3-5cm,然后每平米撒1-2kg生石灰;

(3)温度控制:进雏前2天,开启热风炉,设定好育雏保温器温度,将鸡舍温度升温到38~39℃(以育雏网箱上温度计的显示为准),将小鸡放入育雏床内,雏鸡0~6周龄控制鸡舍内舍温为18℃~25℃,育雏第一天舍温33℃~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18℃~25℃,保持育雏床内湿度65%;

(4)饮水:雏鸡出壳后24小时进行饮水,水温16℃以,饮水为5%葡萄糖、0.1%维生素c的溶液;

(5)喂食:雏鸡第一次饮水2~3h后开食物:一周龄饲喂8-9次/昼夜,二周龄饲喂5-7次/昼夜,三周龄及以后饲喂3-5次/昼夜;

(6)空气质量控制:进雏第4-5天后开始给雏鸡进行短时间通风,选择室外温度较高时对雏鸡进行通风,并开启育雏保温灯提高鸡舍温度2~3℃;期间根据二氧化碳检测器检测结果进行通风。

进一步地,步骤(5)中喂食饲料配方为饲料配方:玉米粉50-70份、米粉20-30份、紫薯粉15-25份、高粱米10-20份、麸皮5-10份、豆粕10-20份、米糠10-15份氨基酸1-3份、维生素d1-3份、食用纤维素1-3份、甘草4-6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热风炉和育雏保温器利用,可节省部分原油电能,适合偏远山地养殖。

2、将育雏保温器和热风炉组合使用,有利于保持鸡舍内温度的恒定,并且将育雏网箱底层高度抬高,避免了热空气往上造成地面层温度不恒定、不均匀的问题给育雏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热风管管径较小,输送的热风多点分布,均匀性高,风力小,不影响鸡群。

3、所述育雏保温灯设置有遮阳网,可控制光照,在不需要时遮挡光照。

4、本发明所述育雏鸡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集约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育雏系统的整体布置示意图。

图2为一层育雏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集约型恒温育雏系统及育雏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恒温育雏系统包括作为鸡舍的房间1、矩阵排列在房间中的多层式育雏网箱、太阳能光伏板5、育雏热风炉2、育雏保温器和蓄电池组,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在房顶,所述热风炉布置在房间外,通过多条热风管路3将热风送至房间内,多条热风管路一端与热风机出口连通,另一端出口布置在房间四侧璧上并贴地。热风管的管径不要太大,为10cm,在四侧面上间隔1m布置一个。所述育雏保温器均匀布置在房间内空间,与房间侧壁保持一定距离,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板连接存储电量,同时与育雏保温器、育雏热风炉连接提供工作电能。所述育雏网箱由沿箱体高度布置的4层育雏室8构成,每层间隔一定垂直距离保持通风透气。每层育雏室有四个网格侧壁、底板和底板下的集粪板4构成,最底层的育雏室距离地面约1m,且位于房间四壁上的热风管出口上方,避免热风直接吹向雏鸡至其生病。所述集粪板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便于收集和清扫粪便。房间的前后墙上设置采光窗6,前窗宽大离地面较低,窗户与地面面积之比为1:8,后窗为前窗面积的三分之二;两侧纵墙上方设置通风扇7。房间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器,当二氧化碳浓度超高报警时,可打开通风窗透气,避免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同时,更严重的是其它氨气、二氧化硫、病毒、粉尘等有害气体和物质也在不断增加,容易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呼吸道疾病疾病及降低防疫效果。每一个育雏网箱设置有温度计和小型育雏保温灯9,以在通风时候开启,弥补通风带来的温度波动,同时可提供光照。育雏保温灯设置有对应的遮阳网,在不需要光照而需要保温时候遮挡减小光强。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明所述育雏系统的育雏方法:

(1)鸡舍消毒:先用水将鸡舍内墙壁地面冲洗干净,再用0.3%的消毒灵溶液消毒,将育雏舍密闭起来,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熏蒸消毒28小时,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通风;

(2)铺设育雏室:在每个育雏网箱的育雏室底板上需选择干燥清洁无霉变的麦秸或谷壳等软质垫料进行铺料,厚度为5cm,然后每平米撒2kg生石灰;

(3)温度控制:进雏前2天,开启热风炉,设定好育雏保温器温度,将鸡舍温度升温到39℃(以育雏网箱上温度计的显示为准),将小鸡放入育雏床内,雏鸡0~6周龄控制鸡舍内舍温为25℃,育雏第一天舍温35℃,以后每周下降3℃,直至25℃,保持育雏床内湿度65%;

(4)饮水:雏鸡出壳后24小时进行饮水,水温16℃以,饮水为5%葡萄糖、0.1%维生素c的溶液;

(5)喂食:雏鸡第一次饮水2h后开食物:一周龄饲喂8次/昼夜,二周龄饲喂7次/昼夜,三周龄及以后饲喂5次/昼夜;饲料配方:玉米粉50份、米粉30份、紫薯粉15份、高粱米20份、麸皮5份、豆粕20份、米糠10份,氨基酸1份、维生素d3份、食用纤维素1份、甘草4份;

(6)空气质量控制:进雏第5天后开始给雏鸡进行短时间通风,选择室外温度较高时对雏鸡进行通风,并开启育雏保温灯提高鸡舍温度2℃;期间根据二氧化碳检测器检测结果进行通风。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明所述育雏系统的育雏方法:

(1)鸡舍消毒:先用水将鸡舍内墙壁地面冲洗干净,再用0.3%的消毒灵溶液消毒,将育雏舍密闭起来,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熏蒸消毒28小时,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通风;

(2)铺设育雏室:在每个育雏网箱的育雏室底板上需选择干燥清洁无霉变的麦秸或谷壳等软质垫料进行铺料,厚度为5cm,然后每平米撒2kg生石灰;

(3)温度控制:进雏前2天,开启热风炉,设定好育雏保温器温度,将鸡舍温度升温到38℃(以育雏网箱上温度计的显示为准),将小鸡放入育雏床内,雏鸡0~6周龄控制鸡舍内舍温为18℃℃,育雏第一天舍温33℃℃,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20℃,保持育雏床内湿度65%;

(4)饮水:雏鸡出壳后24小时进行饮水,水温16℃以,饮水为5%葡萄糖、0.1%维生素c的溶液;

(5)喂食:雏鸡第一次饮水2h后开食物:一周龄饲喂9次/昼夜,二周龄饲喂5次/昼夜,三周龄及以后饲喂3次/昼夜;饲料配方:玉米粉70份、米粉20份、紫薯粉25份、高粱米10份、麸皮10份、豆粕10份、米糠15份,氨基酸3份、维生素d1份、食用纤维素3份、甘草4份;

(6)空气质量控制:进雏第4天后开始给雏鸡进行短时间通风,选择室外温度较高时对雏鸡进行通风,并开启育雏保温灯提高鸡舍温度3℃;期间根据二氧化碳检测器检测结果进行通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