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78239发布日期:2018-11-09 17:23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一种生物肥源,有改土培肥,提高农产品品质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土壤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现代农业呼唤传统农业的精华回归,2015年农业部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也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而种植和利用绿肥作物,有利于化肥减量施用,对保障农产品安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光热资源丰富,每年适宜种植绿肥的冬闲田在60万hm2以上,充分利用冬闲田,实行绿肥过腹还田是保证南方红壤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手段之一。

紫云英是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肥田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越年生草本植物,对土壤中难溶液的磷酸盐有较好的吸取能力。紫云英和肥田萝卜有培肥地力的作用,是用地、养地,改良中低产田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广西主推的稻田冬绿肥作物。

但在种植结构上,主要以紫云英、肥田萝卜单播为主,两者混播较为少见。单播在种植上,没有充分发掘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特性和肥效特征,发挥绿肥种植的培肥效应。因此,研究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的混播栽培及还田技术,将充分发挥豆科绿肥和十字花科绿肥的特性,达到绿肥鲜草产量高,土壤培肥效果好,水稻种植化肥减施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双季稻区豆科绿肥与十字花科绿肥混播,提高绿肥鲜草产量和养分含量,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培肥地力,减少后茬水稻化肥减施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

(1)紫云英和肥田萝卜免耕稻底混播

a1、播种量:紫云英种子播种量1.2~1.8kg/亩,肥田萝卜种子播种量0.8~1.2kg/亩;

a2、播种期:在晚稻收获前10-20天,晚稻齐穗勾头后播种;

a3、土壤要求:播种时稻田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

a4、播种方法:稻田免耕,在稻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种子,在播种后可用竹竿轻轻拨动稻株,将搁在稻叶上的种子拨落地面;播种方法以人工撒播或小型播种机播种为主;

(2)晚稻收割

a1、收割水稻并使稻杆保持30~50cm的高留茬方式;水稻收割的方式主要选用水稻联合

收割机或人工收割;

(3)田间管理

a1、开沟:在水稻收割后采用履带式开沟机在稻田内开沟,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排水沟系;

a2、施肥:在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的苗期,每亩施钙镁磷肥15~23kg,尿素3~7kg;

a3、病害防治:定期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的一种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1.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的一种防治病害;

a4、虫害防治:定期采用40%乐果乳油1000倍~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虫害;

(4)翻压还田

a1、翻压时期:根据当地早稻生产季节,在早稻插秧前15d翻压,期间紫云英进入盛花期、肥田萝卜进入花荚期;

a2、翻压方式:采用干耕法翻压还田,在翻压前,施加秸秆促腐剂,施加量1.5~2.5kg/亩,然后将紫云英和肥田萝卜一同翻压,耕深15~20cm,后晒田2~3d,再灌水耙田后即可种植早稻。

其中,所述的秸秆促腐剂由纤维素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木质素降解菌及有机物料制成。

其中,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芽孢杆菌,所述半纤维素降解菌为如奥氏梭菌,所述木质素降解菌为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物料为的单宁酸、愈创木酚、腐殖酸、壳聚糖组成的复合物。

优选的,所述有机物料为由质量份的如下原料组成的复合物:单宁酸0.1~0.3份、愈创木酚1~2份、腐殖酸80~100份、壳聚糖5~10份。

其中,所述紫云英选用中晚熟品种,肥田萝卜选用矮秆品种。

其中,所述紫云英为桂紫系列中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1)的a4步骤中,播种时采用质量之比为1:1~2的钙镁磷肥和草木灰与紫云英种子以及肥田萝卜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

其中,所述步骤(4)翻压还田中,还采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为6~7。

其中,所述步骤(1)中,播种时稻田土壤的水分百分含量为18.5~20%。

本发明的病害防治中,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主要用于防治菌核病,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1.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用于防治白粉病。菌核病和白粉病为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生长过程中易感染的病害。

本发明的虫害防治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蚜虫和蓟马。

本发明采用药物对紫云英以及肥田萝卜进行病虫害防治,避免翻压还田时病菌带入土壤,影响后期水稻的生长。

本发明的秸秆促腐菌由纤维素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木质素降解菌组成,优选的选用芽孢杆菌、如奥氏梭菌以及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一种或几种配合,可在土壤中含氧量较低的条件下分泌适宜的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体系,可促进紫云英、肥田萝卜以及稻杆腐化降解。本发明的有机物料由单宁酸、愈创木酚、腐殖酸、壳聚糖,单宁酸、愈创木酚和腐殖酸中的有机物可促进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分泌,提高秸秆促腐菌的酶活力,促进紫云英、肥田萝卜以及秸秆的降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稻田免耕,稻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省工节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紫云英和肥田萝卜混播,地上地下空间互补利用,根际养分互助,提高了绿肥的鲜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有利于绿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平衡。

3、晚稻收割采用高留茬方式,前期为苗期绿肥保温保墒;后期绿肥还田腐解时,稻草可以提供碳源,调节绿肥的碳氮比,形成“碳氮互济”,有利于腐解。

4、绿肥在水耕还田方式下,会造成土壤还原性物质的积累,产生硫化氢,引起土壤eh下降,有机酸积累,ph下降,从而引起水稻僵苗。本发明采用干耕法翻压还田,可防止水稻僵苗。

5、绿肥混播提高鲜草产量,如果鲜草过高,腐解较慢,将会影响后期水稻的种植。本发明,通过添加秸秆促腐剂有利于加速绿肥腐解,释放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利于后期种植水稻化肥的减施。

6、培肥地力,减少早稻种植中的化肥投入量,早稻种植可减少20%-40%的化肥施用量。

7、紫云英和肥田萝卜在盛花期形成红白相间的景观效应,有利于观光旅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

(1)紫云英和肥田萝卜免耕稻底混播

a1、播种量:紫云英种子播种量1.5kg/亩,肥田萝卜种子播种量1kg/亩;

a2、播种期:在晚稻收获前15天,晚稻齐穗勾头后播种;所述紫云英选用中晚熟品种,选用桂紫系列中的桂紫云英7号;肥田萝卜选用矮秆品种。

a3、土壤要求:播种时稻田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土壤的水分百分含量为19%。

a4、播种方法:稻田免耕,在稻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种子,在播种后可用竹竿轻轻拨动稻株,将搁在稻叶上的种子拨落地面;播种时采用质量之比为1:1的钙镁磷肥和草木灰与紫云英种子以及肥田萝卜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

(2)晚稻收割

a1、收割水稻并使稻杆保持40cm的高留茬方式;

(3)田间管理

a1、开沟:在水稻收割后采用履带式开沟机在稻田内开沟,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排水沟系;

a2、施肥:在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的苗期,每亩施钙镁磷肥20kg,尿素5kg;

a3、病害防治:定期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9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防治病害;

a4、虫害防治:定期采用40%乐果乳油1200倍液液防治虫害;

(4)翻压还田

a1、翻压时期:根据当地早稻生产季节,在早稻插秧前15d翻压,期间紫云英进入盛花期、肥田萝卜进入花荚期;

a2、翻压方式:采用干耕法翻压还田,在翻压前,还采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为7,施加秸秆促腐剂,施加量2.0kg/亩,然后将紫云英和肥田萝卜一同翻压,耕深18cm,后晒田3d,再灌水耙田后即可种植早稻。所述的秸秆促腐剂由纤维素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木质素降解菌及有机物料制成,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芽孢杆菌,所述半纤维素降解菌为如奥氏梭菌,所述木质素降解菌为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所述有机物料为由质量份的如下原料组成的复合物:单宁酸0.2份、愈创木酚2份、腐殖酸90份、壳聚糖8份。

实施例2

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

(1)紫云英和肥田萝卜免耕稻底混播

a1、播种量:紫云英种子播种量1.8kg/亩,肥田萝卜种子播种量0.8kg/亩;

a2、播种期:在晚稻收获前20天,晚稻齐穗勾头后播种;所述紫云英选用中晚熟品种,选用桂紫系列中的桂紫云英7号,肥田萝卜选用矮秆品种;

a3、土壤要求:播种时稻田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土壤的水分百分含量为18.5%。

a4、播种方法:稻田免耕,在稻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种子,在播种后可用竹竿轻轻拨动稻株,将搁在稻叶上的种子拨落地面;播种时采用质量之比为1:2的钙镁磷肥和草木灰与紫云英种子以及肥田萝卜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

(2)晚稻收割

a1、收割水稻并使稻杆保持50cm的高留茬方式;

(3)田间管理

a1、开沟:在水稻收割后采用履带式开沟机在稻田内开沟,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排水沟系;

a2、施肥:在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的苗期,每亩施钙镁磷肥15kg,尿素7kg;

a3、病害防治:定期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病害;

a4、虫害防治:定期采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虫害;

(4)翻压还田

a1、翻压时期:根据当地早稻生产季节,在早稻插秧前15d翻压,期间紫云英进入盛花期、肥田萝卜进入花荚期;

a2、翻压方式:采用干耕法翻压还田,在翻压前,还采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为7,施加秸秆促腐剂,施加量1.5kg/亩,然后将紫云英和肥田萝卜一同翻压,耕深20cm,后晒田2d,再灌水耙田后即可种植早稻。所述的秸秆促腐剂由纤维素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木质素降解菌及有机物料制成,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芽孢杆菌,所述半纤维素降解菌为如奥氏梭菌,所述木质素降解菌为白腐菌,所述有机物料为由质量份的如下原料组成的复合物:单宁酸0.3份、愈创木酚1份、腐殖酸100份、壳聚糖5份。

实施例3

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

(1)紫云英和肥田萝卜免耕稻底混播

a1、播种量:紫云英种子播种量1.2kg/亩,肥田萝卜种子播种量1.2kg/亩;

a2、播种期:在晚稻收获前10天,晚稻齐穗勾头后播种;所述紫云英选用中晚熟品种,选用桂紫系列中的萍宁72号;肥田萝卜选用矮秆品种;

a3、土壤要求:播种时稻田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土壤的水分百分含量为20%。

a4、播种方法:稻田免耕,在稻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种子,在播种后可用竹竿轻轻拨动稻株,将搁在稻叶上的种子拨落地面;播种时采用质量之比为1:1的钙镁磷肥和草木灰与紫云英种子以及肥田萝卜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

(2)晚稻收割

a1、收割水稻并使稻杆保持50cm的高留茬方式;

(3)田间管理

a1、开沟:在水稻收割后采用履带式开沟机在稻田内开沟,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排水沟系;

a2、施肥:在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的苗期,每亩施钙镁磷肥23kg,尿素3kg;

a3、病害防治:定期采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及1.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病害;

a4、虫害防治:定期采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虫害;

(4)翻压还田

a1、翻压时期:根据当地早稻生产季节,在早稻插秧前15d翻压,期间紫云英进入盛花期、肥田萝卜进入花荚期;

a2、翻压方式:采用干耕法翻压还田,在翻压前,还采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为6,施加秸秆促腐剂,施加量2.5kg/亩,然后将紫云英和肥田萝卜一同翻压,耕深15cm,后晒田3d,再灌水耙田后即可种植早稻。所述的秸秆促腐剂由纤维素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木质素降解菌及有机物料制成,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芽孢杆菌,所述半纤维素降解菌为如奥氏梭菌,所述木质素降解菌为白腐菌和褐腐菌。所述有机物料为由质量份的如下原料组成的复合物:单宁酸0.1份、愈创木酚2份、腐殖酸80份、壳聚糖10份。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设置如下对照组。

对照组1

对照组1收割水稻后闲置直至开春后种植早稻(冬闲田)。

对照组2

对照组2与实施例1的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2只种植紫云英。

对照组3

对照组3与实施例1的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3只种植肥田萝卜。

对照组4

对照组4与实施例1的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4的秸秆促腐剂的有机物料仅含有腐殖酸。

对照组5

对照组5与实施例1的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5的秸秆促腐剂中的有机物不含有愈创木酚。

对照组6

对照组6与实施例1的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6的秸秆促腐剂中不含有半纤维素降解菌。

对照组7

对照组7与实施例1的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7的步骤(4)翻压还田中,a2、翻压方式:采用水耕还田方式。

试验效果

选用广西双季稻生产区隆安县作为水稻种植生产试验区,依照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照组1~对照组7提供的一种双季稻区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培肥地力,种植水稻时,除对照组1外,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照组2~对照组7均减少20%的化肥使用量。统计每一种种植模式下鲜草产量和水稻产量,统计在下表1,并检测绿肥翻压还田15d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统计在表2中。

表1.不同种植模式鲜草产量和水稻产量

由表1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3与对照组1~对照组3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3的在减少20%化肥的使用量的情况下还具有较高的水稻产量,且水稻亩产量:实施例1~实施例3>对照组2~对照组3大于对照组1,说明本发明采用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可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翻压还田后土壤肥力好,水稻亩产量也高。实施例1~实施例3与对照组7相比,水稻亩产量:实施例1~实施例3>对照组7,说明采用水耕还田方式后水稻易出现僵苗现象,从而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实施例1~实施例3与对照组4~对照组6相比,水稻亩产量:实施例1~实施例3>对照组4~对照组6,说明本发明采用秸秆促腐菌后,可较好的使紫云英、肥田萝卜较好的腐化降解,有利于水稻的吸收,提高水稻的产量。

表2.绿肥翻压还田15d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

由表2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3的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比对照组1~对照组7高,说明本发明采用免耕混播紫云英和肥田萝卜翻压还田可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