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畜禽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肉鸭养殖棚舍。
背景技术
肉鸭养殖业发展至今给广大老百姓带来廉价的鸭产品以外,自身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随着国家环保压力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增加,客观上要求对肉鸭的棚舍进行升级改造。此外,肉鸭养殖规模化的迅速崛起让养殖业利润越来越低,而如何寻求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绿色的养殖模式就显得极为迫切。当前,肉鸭养殖业主要面临几个大问题,第一,开放半开放式的养殖模式使得养鸭过程中污水粪污的集中处理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二,由于这种养殖模式导致了各个季节养殖成绩的参差不齐,进而导致适合养鸭的时间短、周期长、料肉比高、疫病控制难度大;第三,传统的肉鸭发酵床模式绝大部分都是不成功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饮水方式(水槽、普拉松饮水器等)以及鸭的生活习性导致了舍内湿度较大、废水产生较大;第四,传统的肉鸭养殖模式养殖效率低,进而导致单位养殖成本高;第五,传统的肉鸭养殖模式养殖成功率不高,劳动强度大;第六,传统的养殖模式肉鸭出栏均匀度差,导致屠宰场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肉鸭养殖棚舍,旨在解决现有肉鸭养殖模式导致鸭舍内湿度大、粪污集中处理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肉鸭养殖棚舍,包括:
鸭舍,所述鸭舍的墙体上设有通风装置,所述鸭舍的地面布设有污水通道;
粪水分离装置,设于所述鸭舍的下方,所述粪水分离装置包括传送带和粪水分离机,所述传送带用以将所述鸭舍内产生的鸭粪传输至所述粪水分离机,以将鸭粪分离为液态污物和固体粪便;
预处理池,设于所述粪水分离装置的下游,用以收集并将所述液态污物分离为废水和废渣;以及,
污物处理单元,包括废水处理池、废渣处理池、废水排放通道以及废渣排放通道,所述废水排放通道连通所述预处理池和所述废水处理池,所述废渣排放通道连通所述预处理池和所述废渣处理池。
优选地,所述鸭舍包括设于所述鸭舍内部的鸭棚,所述鸭棚外围设有沿横向布设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墙体、以及连接所述两个侧墙体设置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
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两个侧墙体和所述第一墙体上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湿帘,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墙体上的风机;
所述粪水分离装置和所述预处理池靠近所述第二墙体设置。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风机的方向上,所述鸭舍设置所述湿帘的个数减少;和/或,
所述两个侧墙体和所述第一墙体均间隔设有多个翻板窗,所述湿帘设置于所述翻板窗的外侧,每一所述翻板窗的上方还设有通风小窗和气雾式通风管。
优选地,所述肉鸭养殖棚舍还包括盖设于所述鸭舍的顶棚,所述顶棚内设有防火岩棉。
优选地,所述鸭棚与所述第一墙体之间设有净水输送通道,所述废水排放通道设于所述鸭棚与所述第二墙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肉鸭养殖棚舍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鸭舍,每一所述鸭舍的下方对应设有所述预处理池,所述废水排放管道连通各所述预处理池与所述废水处理池,所述废渣排放管道连通各所述预处理池与所述废渣处理池。
优选地,所述污水通道包括布设于各所述鸭舍之间、并交错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横向污水通道和纵向污水通道,所述纵向污水通道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鸭舍之间,所述横向污水通道连通所述废水排放通道。
优选地,所述纵向污水通道在朝向所述废水处理池延伸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横向污水通道在朝向所述废水排放通道延伸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废水排放通道在朝向所述废水处理池延伸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纵向污水通道、横向污水通道和/或所述废水排放通道的坡度为4~7‰。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池的池体侧壁向上突出于所述鸭舍的地面设置;和/或,
所述预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与所述污水通道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与所述二级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一过水通道,所述二级沉淀池与所述三级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二过水通道,所述三级沉淀池与所述废水排放管道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的底部均设有泵坑,每一所述泵坑均与所述废渣排放管道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通风装置的设置,对鸭舍内部进行通风,改善了鸭舍内湿度大的问题,通过风水分离装置、预处理池以及废水排放通道、废水处理池的设置,解决了粪污集中处理难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1)废水产生量降低70%以上,废水处理难度降低;(2)肉鸭疫病发生少免疫和药费控制在0.3元/只;(3)养殖效率高,年养殖批次从5批增加到8~10批,养殖密度从4只/m2增大到7只/m2,单只肉鸭养殖的人工费、燃煤费、水电费、刷棚消毒费等减少,肉鸭成活率提高1~2个百分点,料肉比从1.90降低至1.80;(4)养殖成功率更高,养殖成绩受季节天气影响减小;(5)粪污处理难度减小,分离出来的固体粪污可用以发酵,从而实现有机肥的生产;(6)养殖过程中的喂料、饮水,出粪、粪污处理,鸭舍内温度、湿度的调节,均采用自动化系统进行,降低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肉鸭养殖棚舍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湿帘部分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一墙体上湿帘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第二墙体上湿帘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侧墙体上湿帘的分布示意;
图6为图5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顶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污水通道的室外部分排布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污水通道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污水通道的室内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预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预处理池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1中的预处理池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提出一种肉鸭养殖棚舍,图1至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肉鸭养殖棚舍的一实施例(图1至图13中,所有尺寸的单位均为cm)。请参阅图1,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包括鸭舍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鸭舍10长65m、宽15m)、粪水分离装置(未图示)、预处理池20和污物处理单元,所述鸭舍10的墙体上设有通风装置,所述鸭舍10的地面布设有污水通道;所述粪水分离装置设于所述鸭舍10的下方,所述粪水分离装置包括传送带和粪水分离机,所述传送带用以将所述鸭舍10内产生的鸭粪传输至所述粪水分离机,以将鸭粪分离为液态污物和固体粪便;所述预处理池20设于所述粪水分离装置的下游,用以收集并将所述液态污物分离为废水和废渣;所述污物处理单元包括废水处理池52、废渣处理池(未图示)、废水排放通道51以及废渣排放通道(未图示),所述废水处理池52和废渣处理池位于所述鸭舍10的外部,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连通所述预处理池20和所述废水处理池52,所述废渣排放通道连通所述预处理池20和所述废渣处理池。由于肉鸭所排放的粪污通常是含有部分液体,因此,为了避免所述传送带在传输鸭粪过程中发生液体泄漏等现象,所述传送带在宽度方向上,中间部分高于两侧边,以使粪污集中于所述传送带的中间部分,而避免漏料。所述粪水分离机可选用例如高速管式离心分离机等可将固液分离的常用设备,经粪水分离机分离后的液态污物进入预处理池20中进行处理,而固体粪便则进入排粪坑(未图示)中。
其中,肉鸭的养殖模式实行套养,即集中笼养式育雏(1个),按照常规设计即可,育肥采用多层网上平养养殖(至少3个)。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通风装置的设置,对鸭舍10内部进行通风,改善了鸭舍10内湿度大的问题,通过粪水分离装置、预处理池20以及废水排放通道51、废水处理池52的设置,解决了粪污集中处理难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1)废水产生量降低70%以上,废水处理难度降低;(2)肉鸭疫病发生少免疫和药费控制在0.3元/只;(3)养殖效率高,年养殖批次从5批增加到8~10批,养殖密度从4只/m2增大到7只/m2,单只肉鸭养殖的人工费、燃煤费、水电费、刷棚消毒费等减少,肉鸭成活率提高1~2个百分点,料肉比从1.90降低至1.80;(4)养殖成功率更高,养殖成绩受季节天气影响减小;(5)粪污处理难度减小,分离出来的固体粪污可用以发酵,从而实现有机肥的生产;(6)养殖过程中的喂料、饮水,出粪、粪污处理,鸭舍10内温度、湿度的调节,均采用自动化系统进行,降低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
请参阅图1,为方便肉鸭养殖工作的正常进行,可以针对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设置一肉鸭养殖场200,所述肉鸭养殖场200内设置有消毒区202、生活管理区204和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所述消毒区202邻近所述肉鸭养殖场200的大门201设置,用以对进出所述肉鸭养殖场200的车辆或人员等进行消毒处理;所述生活管理区204邻近所述肉鸭养殖场200的围墙设置,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门卫室1间、仓库2间、办公室1间、食堂2间、淋浴间1间、宿舍3间和厕所2间,用以满足所述肉鸭养殖场200内的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和肉鸭养殖的管理所需;在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距离所述肉鸭养殖场200围墙的距离为10m,在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距离所述肉鸭养殖场200围墙的距离为5m,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距离所述生活管理区204的距离为15m。其中,所述消毒区202优选为正对所述肉鸭养殖场200的大门201设置,所述消毒区202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和出口,所述消毒区202内设有消毒池,所述消毒池的前后端对应均所述进口和出口的距离为1.5m,所述消毒区202的所述消毒池内设有两个车辆消毒通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消毒通道长8m、宽1.5m)以及一个人员消毒通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员消毒通道长8m、宽1m),所述人员消毒通道位于所述两个车辆消毒通道之间,且所述车辆消毒通道所在的消毒池的池体深度为0.2m,所述人员消毒通道所在的消毒池的池体深度为0.1m。消毒区202附近还另设有消毒室203,以便于在所述消毒区202所进行的消毒操作不满足要求时,可另外在所述消毒室203中进行第二次消毒处理。
进一步参阅图2,对于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中的所述鸭舍10而言,所述鸭舍10包括设于所述鸭舍10内部的鸭棚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鸭舍10内设置有多个所述鸭棚15),所述鸭棚15外围设有沿横向延布设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墙体11、以及连接所述两个侧墙体11设置的第一墙体12和第二墙体13;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两个侧墙体11和所述第一墙体12上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湿帘112,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墙体13上的风机14;所述粪水分离装置和所述预处理池20靠近所述第二墙体13设置。通过设置湿帘112以配合所述风机14使用,使得室外空气穿过所述湿帘112后再进入室内,能使室内温度迅速下降。
所述湿帘112的分布方式为:在靠近所述风机14的方向上,所述鸭舍10设置所述湿帘112的个数减少,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墙体12上设置有6个湿帘112,所述两个侧墙体11远离所述风机14的一侧均设有4个所述湿帘112,所述两个侧墙体11的中部设有2个所述湿帘112,所述两个侧墙体11靠近所述风机14的一侧均设有1个所述湿帘112,第二墙体13上设置有12个所述风机14,分两层设置,上层5个,下层7个,其中,上层中的风机14中有一个选用变频风机14,其他的均为普通风机14,风机14口的尺寸设置为1.4m*1.4m。如此,与所述风机14所设置的位置正对着的第一墙体12上设置的湿帘112个数最多,然后在靠近所述风机14的方向上,所述湿帘112的个数逐渐减少,实现分段逐级降温,使得所述风机14与所述湿帘112配合起到的降温效果更好。
所述湿帘112在设置方式时,只需要在墙体上开设一个连通所述鸭舍10室内外的槽或窗,然后将所述湿帘112悬挂在开设的槽或窗的外面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墙体11和所述第一墙体12均间隔设有多个翻板窗113(宽2m,高1.7m),在肉鸭饲养时,所述鸭舍10通常分为上、中、下三个养殖层,故所述翻板窗113优选为呈三层设置,分别对应三个养殖层设置,且每一层翻板窗113均可独立活动,以分别根据每一个养殖层的通风或降温需求控制开窗与否、以及翻板窗113开启的角度大小。所述湿帘112设置于所述翻板窗113的外侧,具体地,所述翻板窗113(即湿帘112)在所述两个侧墙体11上的分布请参阅5所示,每一所述侧墙体11包括13根立柱111(立柱111选用37加强墙,宽度为50cm)、以及位于两两所述立柱111之间的12个墙体(墙体选用25墙),在逐渐靠近所述风机14的方向上,第2个墙体11a、第3个墙体11b上均设置有2个所述翻板窗113,第6个墙体11c上设置2两个所述翻板窗113(两个所述翻板窗113之间的间距为25cm,所述翻板窗113与墙体的间距为116cm),第10个墙体11d上均设置1个所述翻板窗113。进一步参阅图6所示,每一所述翻板窗113的上方还设有通风小窗114和气雾式通风管115,通过所述通风小窗114和气雾式通风管115的设置,进一步改善所述鸭舍10的通风条件,进而调节所述鸭舍10内的湿度和温度环境。其中,所述气雾式通风管115的直径为16cm,距墙体顶部的距离为22cm;所述通风小窗114呈矩形设置,外径高27cm,宽55cm,距所述气雾式通风管115的距离为20cm;所述翻板窗113的高度为1.7m,宽度为1.5m,距墙体底部的距离为40cm。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还包括盖设于所述鸭舍10的顶棚30,所述顶棚30内设有防火岩棉。具体地,所述顶棚30通过所述立柱111支撑,所述为实心砖砌成的柱子,所述立柱111的底部设有地圈梁1111,所述立柱111与所述顶棚30连接处设有3m高的混凝土墩子1112,其中埋设有连接件,用以将所述顶棚30固定在所述立柱111上;所述顶棚30的横梁呈三角架形状,以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所述顶棚30呈多层设置,自下至上依次为塑料布层、彩钢瓦层(由840型0.426厚彩钢单板构成)、防火岩棉层、无纺布层和水泥砂浆层,从而使所述鸭棚15形成为密闭的空间,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火阻燃性能,通过所述通风装置进行通风和温度、湿度环境的调节。
请再次参阅图2所示,所述鸭棚15与所述第一墙体12之间设有净水输送通道40,用以向所述鸭棚15内饲养的肉鸭提供生活用水,其中,肉鸭的饮水方式采用乳头饮水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饮水损失,减少废水的产生量;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宽度为10m)设于所述鸭棚15与所述第二墙体13之间。通过将所述净水输送通道40与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分开设置,提高了干净用水的利用率和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的效率。
对于一个所述鸭舍10而言,其养殖量有限,为了加大养殖量,从而降低单一肉鸭的养殖成本,优选地,请参阅图1,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鸭舍10,两个所述鸭舍10之间的间距可视所述肉鸭养殖场200的规模而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鸭舍1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0m。每一所述鸭舍10的下方对应设有所述预处理池20,所述废水排放管道连通各所述预处理池20与所述废水处理池52,所述废渣排放管道连通各所述预处理池20与所述废渣处理池,经各所述预处理池20分离所得的废水通过所述废水排放管道进入到废水处理池52中进行集中处理,分离所得的废渣通过所述废渣排放管道进入到废渣处理池中进行集中处理,且各所述鸭舍10均对应设有一个排粪坑,经所述粪水分离机分离的固体粪便进入排粪坑中,各所述排粪坑中的粪便再集中到粪污坑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粪污坑53设于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的外侧,与所述肉鸭养殖棚舍100的围墙的距离为3m)中进行发酵处理,用于有机肥的制备,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废渣处理池与所述粪污坑53可以是同一个,也可以是分开设置,对粪便和废渣进行不同的后续处理。所述鸭舍10内的地面硬化3~5cm厚,以避免液体渗漏,所述废水处理池52、废渣处理池、排粪坑、粪污坑53、废水排放通道51和废渣排放通道中的任意一个,位于所述鸭舍10室外的部分均为密闭式设置,进而实现雨污分流,避免在下雨天由于雨水量大而增大废水的处理量。
由于每一所述鸭舍10内所饲养肉鸭的养殖量较大,如果一个养殖人员同时兼顾多个鸭舍10的话,导致养殖人员的工作量大,且容易引起不同鸭舍10间疾病的相互感染染等不利影响,故,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请参阅图2所示,每一所述鸭舍10靠近所述第一墙体12的外侧均设有与所述鸭舍10连通的操作间61、以及与所述操作间61连通的休息间62,所述操作间61用以供养殖人员进行饲料、饮用水的调配,进出所述鸭棚15前后的消毒操作,或者对进出所述鸭棚15的肉鸭进行消毒等,所述休息间62靠近所述鸭舍10的墙壁上设有观察窗63,用以供养殖人员在休息时可以随时观察所述鸭棚15内肉鸭的状况,所述休息间62的墙壁上还开设有窗户。
请参阅图8至图9,所述污水通道包括布设于各所述鸭舍10之间的室外污水通道,所述室外污水通道包括呈交错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横向污水通道72和纵向污水通道71,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鸭舍10之间,所述横向污水通道72连通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和横向污水通道72均用砖混砌成,以防止液体渗漏,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和横向污水通道72的宽度均设置为31cm。如此,将所述鸭舍10内产生的污水均导向至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中,进而排入所述废水处理池52中进行集中处理,降低了废水处理难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横向污水通道72设置于两个所述鸭舍10之间空地的中间处(距相邻两个所述鸭舍10的距离均为5m),而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两个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之间的距离为20m,进而实现污水的有效集中。更优选地,每一所述鸭舍10内部还设有室内污水通道73,参阅图10所示,所述室内污水通到呈纵向延伸设置,宽度为35cm,且所述室内污水通道73与所述室外污水通道连通,以将所述鸭舍10室内产生的污水导流出所述鸭舍10的外部,进行污水处理。
进一步地,参阅图8和图9所示,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在朝向所述废水处理池52延伸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和/或,所述横向污水通道72在朝向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延伸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和/或,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在朝向所述废水处理池52延伸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和/或,所述室外污水通道73在朝向所述废水处理池52延伸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如此,有利于污水最终朝向所述废水处理池52流动,高效地将所述鸭舍10室内外的污水导流到所述废水处理池52中。其中,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横向污水通道72、所述室内污水通道73和/或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的坡度为4~7‰,坡度尺寸过大,易导致地面不平整而不便于所述鸭棚15的放置,坡度过小则起不到导流液体的效果,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横向污水通道72和/或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的坡度以4~7‰为佳,所述所述纵向污水通道71、横向污水通道72、所述室内污水通道73和/或所述废水排放通道51的高度落差为10cm。
所述预处理池20设置于鸭舍10的下方,其深度尺寸为2m,而为了防止废水过多时溢出所述预处理池20,所述预处理池20的池体侧壁向上突出于所述鸭舍10的地面设置,所述预处理池20的容积不小于30m3。
所述预处理池20的作用是将经所述粪水分离机分离所得的液体污物进行沉淀,分离为废水和废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池20采用三级过滤的方式对所述液体污物进行处理。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2,所述预处理池20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一级沉淀池21、二级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所述一级沉淀池21与所述污水通道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21与所述二级沉淀池22之间设有第一过水通道,所述二级沉淀池22与所述三级沉淀池23之间设有第二过水通道,所述三级沉淀池23与所述废水排放管道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21、二级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的底部均设有泵坑24,每一所述泵坑24均与所述废渣排放管道连通。经过三级沉淀后,所述液体污物彻底分离为废水和废渣,进一步将液体污物里面的粪便或其他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进而便于分别对固体和液体进行相应后续处理。
更具体地,所述一级沉淀池21、二级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的长度均为40m,深度均为2m,宽度分别为23.8m、23.8m和18.8m,所述一级沉淀池21与所述二级沉淀池22之间、以及所述二级沉淀池22与所述三级沉淀池23之间,均采用厚度为2.4m的墙体隔开;所述一级沉淀池21、二级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所在沉淀池的对角线位置,以增长液体流经所在的沉淀池的路线,使其中的沉淀物尽量多的沉淀下来。所述一级沉淀池21在自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上,池体底部呈向下倾斜设置,坡度为1.5‰,所述一级沉淀池21的泵坑24位于进水口的一侧(即池底较高的一侧);所述三级沉淀池23在自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上,池体底部呈向下倾斜设置,坡度为1.5‰,所述三级沉淀池23的泵坑24位于进水口的一侧(即池底较高的一侧)。所述一级沉淀池21、二级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的入水口距上所述预处理池20底部的高度尺寸依次递减,如此,有利于液体顺利从所述一级沉淀池21顺利流通至所述二级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类,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