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茶叶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0923发布日期:2018-11-30 23:11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茶叶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在种植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有成熟的技术理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茶叶绿色无公害的要求越来越高。

贵州山区省份,也是有名的产茶大省.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得贵州省成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但由于贵州茶叶种植技术及加工技术较为滞后,其栽培技术及加工技术均需要深入的研究,提供茶叶的生产品质,满足消费者更高的要求。

病虫害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解决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的关键在于控制茶叶的病虫害,提高茶叶的抗病能力,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有毒农药的低残留率。茶叶病虫害的防治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合理安排采摘及茶场管理等)、物理防治(包括人工捕杀、摘除等方法,以及利用害虫的趋性如趋光趋化性诱杀、色板诱杀、性外激素诱杀、草把诱杀等)、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利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植物源农药)、及化学农药等方法进行茶叶病虫害防治。但从实际运用中,化学农药防治不符合绿色茶叶的生产要求;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工作量大,缺防治效果不够理想;生物防治微生物农药成本高、微生物菌剂不稳定,技术要求较为高,茶农不易掌握;目前,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等用于防治害虫,现有技术中,植物源防治只针对某一特定害虫,抗病虫谱较窄,常常需要配合其他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山区茶叶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该方法根据茶叶及茶叶主要病害的生长特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病虫害防治措施,该方法主要利用植物源农药及微生物菌剂对茶树病虫害进行防治,其有效地降低了茶叶的病虫害,避免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防治效果显著,符合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区茶叶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叶生长分为越冬萌芽发(1-2月)、第一次生长期(春稍:3-5月)、第二次生长期(夏稍:6月-7月)、第三次生长(秋稍:8-10月)、冬季休眠期(11-12月),根据茶树不同的生长期对应的病虫害特性进行施药。

(2)越冬萌芽期:对茶树根部进行施肥,将由苦瓜、槟榔、艾草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施用茶叶根部,月1次,每亩施用100-160kg植物源农药。

(3)第一次生长期:对茶场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对茶叶页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2次。

(4)第二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苦瓜、槟榔、艾草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100-16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次。

(5)第三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1-3%的盐水,每亩200-30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次。

(6)冬季休眠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迎春花、艾草、槟榔、天竺葵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施用200-300kg,每月一次。

(7)对茶园进行除草等常规茶园管理。

上述步骤(2)所述的越冬萌芽期:对茶树根部进行施肥,将由苦瓜10-20份、槟榔1-5份、艾草20-50份,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施用茶叶根部,月1次,每亩施用100-160kg植物源农药。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所述的越冬萌芽期:对茶树根部进行施肥,将由苦瓜15份、槟榔3份、艾草3份,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施用茶叶根部,月1次,每亩施用130kg植物源农药。

上述所述的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为由苏云金杆菌、根瘤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经培养制成。

上述所述的步骤(5)第三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2%的盐水,每亩25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次。

上述所述的步骤(6)冬季休眠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迎春花5-10份、艾草、20-50份、槟榔1-5份、天竺葵2-8份,,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施用200-300kg,每月一次。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6)冬季休眠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迎春花8份、艾草、35份、槟榔2份、天竺葵8份,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施用250kg,每月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区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根据规则山区茶叶的生长特性及主要病虫的生理特征,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根据茶叶不同的生理特征,施用不同的植物源农药及微生物菌剂农药相结合,其无需施用任何化学农药,效果非常显著,符合绿色无公害茶叶生长要求,适合产业化生产推广运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山区茶叶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将茶叶生长分为越冬萌芽发(1-2月)、第一次生长期(春稍:3-5月)、第二次生长期(夏稍:6月-7月)、第三次生长(秋稍:8-10月)、冬季休眠期(11-12月),根据茶树不同的生长期对应的病虫害特性进行施药。

(2)越冬萌芽期:对茶树根部进行施肥,将由苦瓜10kg、槟榔1kg、艾草20kg,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施用茶叶根部,月1次,每亩施用100kg植物源农药。

(3)第一次生长期:对茶场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对茶叶页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由苏云金杆菌、根瘤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经培养制成),每月1次。

(4)第二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苦瓜10kg、槟榔1kg、艾草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10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次。

(5)第三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1%的盐水,每亩20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次。

(6)冬季休眠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迎春花5-10份、艾草、20-50份、槟榔1-5份、天竺葵2-8份,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施用200-300kg,每月一次。

(7)对茶园进行除草等常规茶园管理。

实施例2:山区茶叶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将茶叶生长分为越冬萌芽发(1-2月)、第一次生长期(春稍:3-5月)、第二次生长期(夏稍:6月-7月)、第三次生长(秋稍:8-10月)、冬季休眠期(11-12月),根据茶树不同的生长期对应的病虫害特性进行施药。

(2)越冬萌芽期:对茶树根部进行施肥,将由苦瓜15kg、槟榔3kg、艾草20-50份,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施用茶叶根部,月1次,每亩施用100-160kg植物源农药。

(3)第一次生长期:对茶场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对茶叶页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2次。

(4)第二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苦瓜、槟榔、艾草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100-16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由苏云金杆菌、根瘤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经培养制成),每月1次。

(5)第三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1-3%的盐水,每亩200-30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次。

(6)冬季休眠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迎春花5-10份、艾草、20-50份、槟榔1-5kg,天竺葵5kg,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施用200-300kg,每月一次。

(7)对茶园进行除草等常规茶园管理。

实施例3:山区茶叶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将茶叶生长分为越冬萌芽发(1-2月)、第一次生长期(春稍:3-5月)、第二次生长期(夏稍:6月-7月)、第三次生长(秋稍:8-10月)、冬季休眠期(11-12月),根据茶树不同的生长期对应的病虫害特性进行施药。

(2)越冬萌芽期:对茶树根部进行施肥,将由苦瓜20kg、槟榔5kg、艾草50kg,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施用茶叶根部,月1次,每亩施用160kg植物源农药。

(3)第一次生长期:对茶场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对茶叶页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2次。

(4)第二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苦瓜、槟榔、艾草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16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由苏云金杆菌、根瘤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经培养制成),每月1次。

(5)第三次生长期:对茶树根部1-3%的盐水,每亩300kg,每月一次,对茶叶叶面施用专用微生物菌剂农药,每月1次。

(6)冬季休眠期:对茶树根部施用由迎春花10kg、艾草、50kg、槟榔5kg、天竺葵8kg,加20倍量水水煮制成的植物源农药,每亩施用300kg,每月一次。

(7)对茶园进行除草等常规茶园管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