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3180发布日期:2018-11-14 00:51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降香(dalbergiaodorifera),又名降香黄檀、花梨木、花梨母、黄花黎、黄花梨,为豆科碟形花亚科的常绿乔木,是海南省特有的名贵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于濒危树种。降香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固氮,耐干旱瘠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生命力极强,移植成活率高,萌芽力强。降香心材是我国5属8类34种红木之一,且降香心材还具有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中药品种。另外,降香黄檀落叶量大、根系发达,能改良土壤,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檀香(santalumalbuml.)属于檀香科檀香属,是一种半寄生性常绿乔木,其心材素有木材“香料之王”的美称。我国没有野生资源,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获得成功。目前,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省都种植。檀香树种植时需要与其他寄主植物共生,且檀香具有根系浅,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水平分布,根端具有吸盘,吸附于寄主植物根上,吸收寄主植物的无机盐和其他营养物质,树木易受其他优势树种的抑制,导致光照不足,生长差和死亡,移植后极难成活等特点。降香和檀香都为喜光、喜温的阳性树种,属于珍贵品种,是名贵香料、药材和高级工艺雕刻品原料,其有用部分是具有芳香的心材。然而,这两种珍贵树种在自然条件下成材均比较缓慢,一般需7-8年以上开始形成心材,30-40年才可供材;随着野生资源的破坏殆尽,人工种植心材率低,导致国产檀香和降香药用及木材加工产业原料供需矛盾突出。为缓解种植户单一培植降香或檀香投入成本大、收益周期长的缺点,结合项目团队研发的高效心材诱导技术,发明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缩短种植降香檀香的收益周期和提高收益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间采用降香檀香间隔种植;(2)采用诱导剂进行间隔诱导。优选的,所述步骤(1)为:田间采用降香檀香间隔种植;株行距2m×3m或3m×3m,每两行降香种植一行檀香。更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檀香幼苗期用长春花寄生,后期寄生降香。优选的,所述步骤(2)为:种植5年后进行间隔诱导,采用诱导剂在离地面50cm处诱导,共三轮,第一轮诱导第一行的降香,第二轮诱导第二行的降香,第三年诱导第三行的檀香,每轮诱导间隔一年;诱导1年后从地面以上30~50cm处收样。三轮之后停止诱导1年,之后诱导留存的树桩生出的萌条则可继续以此方式循环诱导;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收样后,在切面上涂抹黄泥+愈合剂+保水剂+抑菌剂的混合物,促进伤口愈合和侧芽萌发。优选的,所述诱导剂包括植物激素或化学试剂或有益微生物。优选的,所述愈合剂为α-萘乙酸钠。优选的,所述保水剂为羊毛脂。优选的,所述抑菌剂为百菌清和/或滑石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降香与檀香采用间隔种植,间隔诱导的方式,表现出很强的适生性和速生性,生长状况良好,树高和地茎均显著提高,降香树高达到9.42m,地茎达到8.65cm,檀香树高达到8.86m,地茎达到8.61cm,诱导1年后,降香檀香均可收获,品质达到《中国药典》标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本申请中所述诱导剂包括植物激素或化学试剂或有益微生物,实施例中采用的诱导剂为生物诱导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愈合剂为高纯度α-萘乙酸钠,保水剂为羊毛脂,抑菌剂为百菌清和滑石粉。实施例1: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间采用降香檀香间隔种植(参见表1);株行距3m×3m;以每两行降香种植一行檀香循环;檀香幼苗期用长春花寄生,后期寄生降香;(2)种植5年后进行间隔诱导(参见表1),采用诱导剂在离地面50cm处诱导,共三轮,第一轮诱导第一行的降香,第二轮诱导第二行的降香,第三年诱导第三行的檀香,每轮诱导间隔一年,诱导1年后从地面以上30~50cm处收样。三轮之后停止诱导1年,之后诱导留存的树桩生出的萌条则可继续以此方式循环诱导;(3)收样后,地面30~50cm处树桩切面涂抹黄泥+愈合剂+保水剂+抑菌剂的混合物,涂抹该混合物具有加速萌条生长和辅助诱导的作用。表1第一行j1j2t3j1j2t3j1j2t3j1j2第二行j1j2t3j1j2t3j1j2t3j1j2第三行j1j2t3j1j2t3j1j2t3j1j2第一行j1j2t3j1j2t3j1j2t3j1j2第二行j1j2t3j1j2t3j1j2t3j1j2第三行j1j2t3j1j2t3j1j2t3j1j2备注:字母j代表降香,字母t代表檀香,数字1代表第一轮诱导,数字2代表第二轮诱导,数字3代表第三轮诱导。实施例2: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采用表2的种植和诱导方式,株行距2m×3m。表2实施例3: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采用表3的种植和诱导方式。表3第一行j2j3t1j2j3t1j2j3t1j2j3第二行j2j3t1j2j3t1j2j3t1j2j3第三行j2j3t1j2j3t1j2j3t1j2j3第一行j2j3t1j2j3t1j2j3t1j2j3第二行j2j3t1j2j3t1j2j3t1j2j3第三行j2j3t1j2j3t1j2j3t1j2j3实施例4: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采用表4的种植和诱导方式。表4第一行j3j2t1j3j2t1j3j2t1j3j2第二行j3j2t1j3j2t1j3j2t1j3j2第三行j3j2t1j3j2t1j3j2t1j3j2第一行j3j2t1j3j2t1j3j2t1j3j2第二行j3j2t1j3j2t1j3j2t1j3j2第三行j3j2t1j3j2t1j3j2t1j3j2实施例5: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采用表5的种植和诱导方式。表5实施例6: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采用表6的种植和诱导方式。表6第一行j3j1t2j3j1t2j3j1t2j3j1第二行j3j1t2j3j1t2j3j1t2j3j1第三行j3j1t2j3j1t2j3j1t2j3j1第一行j3j1t2j3j1t2j3j1t2j3j1第二行j3j1t2j3j1t2j3j1t2j3j1第三行j3j1t2j3j1t2j3j1t2j3j1对比例1:(未采用间隔诱导)一种降香檀香的栽培生产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降香与檀香同年诱导,三年后进行下一次诱导。对比例2:(未进行诱导)一种降香檀香的栽培生产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降香与檀香均未采用诱导剂进行诱导,但与实施例1同期收样。对比例3:(檀香幼苗期不采用长春花寄生)一种降香檀香的栽培生产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檀香幼苗期不采用长春花寄生。对比例4:(未采用间隔种植)一种降香檀香的高效栽培生产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未采用间隔种植,降香和檀香分别分布在林地的左右两侧。栽培成效:分别采用实施例1-6与对比例3-4的方法进行栽培,记录种植5年后(诱导前)降香和檀香的生长表现。结果如表7、表8所示。表7降香生长情况诱导后平均树高(m)诱导后平均地径(cm)优势木树高(m)优势木地径(cm)实施例17.847.829.428.65实施例27.327.519.008.21实施例37.407.499.118.30实施例47.127.519.028.09实施例57.447.628.877.94实施例67.507.268.567.88对比例36.006.197.027.25对比例44.665.565.616.59表8檀香生长情况诱导后平均树高(m)诱导后平均地径(cm)优势木树高(m)优势木地径(cm)实施例16.916.928.868.61实施例26.326.128.338.22实施例36.136.198.228.33实施例46.226.018.008.38实施例56.116.328.127.81实施例66.136.268.167.88对比例35.335.697.326.91对比例44.665.166.626.18由表7和表8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栽培生产方法,降香与檀香的生长状况良好,树高和地茎均显著高于对比例,表现出很强的适生性和速生性。此外,取实施例与对比例所得样品,参照《中国药典》中的方法进行测定,发现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得降香和檀香品质均达到中国药典标准,且样品中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对比例样品。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