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01840发布日期:2018-11-02 21:2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据统计,我国水产养殖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然而,水产疾病问题一直是阻碍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水产养殖病害发病率在50%以上,损失率高达2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水产疾病日趋严重,从而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由病毒疾病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增加;在水产病害防控过程中,通过水体消毒杀灭水体或养殖动物体表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等)以改善水生动物生存环境是有效防控水产病害的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常见的水产消毒剂主要有卤素类(分别有含氯消毒剂、含溴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酚醛醇类、酸碱类、季铵盐类等几大类,如中国专利cn03113687.7(一种水产养殖用消毒剂组合物及其应用)、cn00115919.4(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消毒剂)、cn200610015379.9(二氧化氯消毒剂)、cn200710028424.9(复合氧化胺络合碘消毒剂)、cn200310104184.8(水产专用三氯异氰尿酸复合消毒剂)、cn200310104181.4(水产用双长链季铵络合碘异噻唑啉酮复合消毒剂)、cn200610031925.8(一种高效、低成本二氧化氯消毒剂的生产方法)、cn200810179622.x(一种新型聚六亚甲基胍复方消毒剂及制备方法)和cn201110185495.6(池塘水体复合消毒剂及其应用)等。

就目前来看,现有的消毒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含氯消毒剂易受水体有机物和酸碱度变化的影响,且对器具有腐蚀作用,对鱼体毒性也较大;季铵盐类杀菌效果易受水质硬度影响;碘制剂效果易受光线、温度等条件影响,且易挥发失效等;同时,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大部分消毒剂种类单一、制剂单一、多数是从人药、兽药和水处理剂等方面转向而来,专门针对水产养殖池塘和水产养殖动物开发的消毒剂还很有限;在目前来看,对于现阶段的水产养殖就会有很大的冲击,存在污染的水体对于水产养殖物,有着很大的危害,不仅对于养殖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养殖后的水产物,直接食用,还是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开发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公害的新型水产消毒剂是大势所趋,也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消毒剂既能够有效杀灭水产养殖池塘内水体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又不会对养殖鱼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无残留,无公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1-5、黄连提取物5-15、苹果酸5-12、乙酰壳聚糖8-20、碳酸钠60-80、氯化钠10-15和生石灰5-10。

根据上述的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1-3、黄连提取物10-15、苹果酸5-8、乙酰壳聚糖15-20、碳酸钠60-70、氯化钠13-15和生石灰5-8。

根据上述的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3-5、黄连提取物5-10、苹果酸8-12、乙酰壳聚糖8-15、碳酸钠70-80、氯化钠10-13和生石灰8-10。

根据上述的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3、黄连提取物12、苹果酸8、乙酰壳聚糖16、碳酸钠72、氯化钠12和生石灰6。

根据上述的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原料大青叶提取物、黄连提取物、苹果酸、乙酰壳聚糖、碳酸钠、氯化钠和生石灰按照配比称重混合均匀,计量,分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针对养殖水体重化学和病原微生物生理特点,选择高效的大青叶提取物、黄连提取物、苹果酸、乙酰壳聚糖、碳酸钠和氯化钠作为消毒剂主要成分,可对细菌和病毒进行有效杀灭;氯化钠在氧化作用下产生氯气,在水解作用下逐渐产生次氯酸进行水体的消毒反应,达到长久高效消毒的作用;且经消毒后,这些化学物质又转变成氯化钠,达到对水体和养殖动物无毒性、无残留的效果;苹果酸作为一种有机酸,添加到水体中可达到降低ph的作用,增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二次污染、无残留。投放量少,可替代普通杀菌消毒剂,杀掉水质内的微生物、细菌,并可使水质使用期限加长,降低换水频率。

本发明中药消毒剂的组分中含有大青叶提取物,其有效成份具有很好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按捺作用;还含有黄连提取物,黄连提取物重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杀灭细菌,成本较低,不易产生耐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3、黄连提取物12、苹果酸8、乙酰壳聚糖16、碳酸钠72、氯化钠12和生石灰6。

所述的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原料大青叶提取物、黄连提取物、苹果酸、乙酰壳聚糖、碳酸钠、氯化钠和生石灰按照配比称重混合均匀,计量,分装。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2、黄连提取物14、苹果酸6、乙酰壳聚糖19、碳酸钠62、氯化钠14和生石灰6。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3、黄连提取物13、苹果酸7、乙酰壳聚糖18、碳酸钠65、氯化钠13和生石灰7。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4、黄连提取物12、苹果酸8、乙酰壳聚糖17、碳酸钠67、氯化钠11和生石灰8。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3.5、黄连提取物11、苹果酸9、乙酰壳聚糖16、碳酸钠70、氯化钠10和生石灰9。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4、黄连提取物10、苹果酸10、乙酰壳聚糖15、碳酸钠72、氯化钠11和生石灰10。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5、黄连提取物9、苹果酸11、乙酰壳聚糖14、碳酸钠74、氯化钠10和生石灰8。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3、黄连提取物8、苹果酸8.5、乙酰壳聚糖12、碳酸钠76、氯化钠12和生石灰9。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4.5、黄连提取物7、苹果酸9、乙酰壳聚糖9、碳酸钠78、氯化钠13和生石灰10。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5、黄连提取物6、苹果酸10、乙酰壳聚糖8、碳酸钠79、氯化钠12和生石灰6。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4、黄连提取物5、苹果酸6、乙酰壳聚糖12、碳酸钠80、氯化钠14和生石灰8。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3、黄连提取物6、苹果酸9、乙酰壳聚糖16、碳酸钠65、氯化钠12和生石灰6。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2.5、黄连提取物9.5、苹果酸10、乙酰壳聚糖13、碳酸钠68、氯化钠12和生石灰7。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2、黄连提取物11、苹果酸6、乙酰壳聚糖9、碳酸钠75、氯化钠13和生石灰8。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鱼用高效消毒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青叶提取物3.5、黄连提取物6、苹果酸5、乙酰壳聚糖8、碳酸钠80、氯化钠10和生石灰5。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应用

以下为本发明产品使用效果的说明:

应用本发明对新乡市8家水产养殖基地进行产品投放试验,这8家水产养殖基地的鱼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后,将本发明产品按120~140ml/每亩·米使用,一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后,养殖水体中的鱼死亡现象消失,使用7天后养殖水体恢复正常。该试验表明本发明可有效防治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并且可以增加养殖水体中水产品的免疫能力,有效率可达10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