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寒地条件促使牡丹春节期间开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2533发布日期:2018-11-14 00:44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寒地条件促使牡丹春节期间开花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花卉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寒地条件促使牡丹春节期间开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又名“富贵花”、“两百金”等,属芍药科芍药属灌木,是原产于我国的具有国花地位的重要的传统名花。牡丹栽培品种繁多,花冠硕大,花姿艳丽,色泽鲜艳,色味芳香,雍容华贵,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美誉。历来被奉为庭院珍品,被赋予幸福、吉祥、富贵、和平、繁荣昌盛的象征,早在汉代,牡丹就作为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时期,牡丹由野生状态开始人工栽培,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迷人的风采,丰富多变的品种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广受世人喜爱。牡丹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象征意义,而且浑身是宝,不仅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室内装饰等方面,而且其种苗、盆花、切花、干花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根皮俗称为“丹皮”,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之作用,同时还具有降压、抗菌之功效,常作镇痛、镇静良药,久服可益身延寿。其花蕊可以提取香精,花瓣可制作花茶,目前牡丹相关产品均已上市,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

围绕日渐繁荣的牡丹供需市场,国内外关于牡丹的应用及栽培研究亦逐年递增。研究和应用牡丹花期调控技术,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对提高牡丹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抢占国内外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牡丹的花期调控研究,国内北京、菏泽、洛阳等地研究的比较多,许多专家通常的做法是用赤霉素(ga3)处理以及冷库冷藏来打破休眠、促进抽薹和开花,从而实现反季节栽培。赵孝知将牡丹在冷库内4~6℃下放置7d,0~3℃下放置4d,15d后在室外上盆,10d后花芽萌动生长。成仿云利用赤霉素、生根剂处理牡丹结合低温处理也实现了牡丹冬季催花的目的。还有人选择4~6年生强壮的植株,打破休眠后于用花前50~60d进入温室,在夜间温度15℃左右,白天温度不低于20℃的情况下,人为补充光照,合理浇水施肥,也实现了牡丹的春节开花。

目前主要的牡丹反季节催花技术主要是利用冷库打破休眠,成本高,设备投入大;为了打破休眠还需要以赤霉素涂抹牡丹花蕾,而涂抹花蕾的工作量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牡丹反季节催花的方法成本高、工作量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寒地条件促使牡丹春节期间开花的方法,成本低,工作效率高,能够确保牡丹在春节期间开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寒地条件促使牡丹春节期间开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4~6年生、株高50~70cm的牡丹苗,在寒地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于花盆;

移栽前以40~60mg/l萘乙酸溶液喷淋所述牡丹苗的全部根系,以100~500mg/l赤霉素溶液喷淋所述牡丹苗的根茎处,晾置3~5d;

(2)将移栽后的盆栽牡丹置于户外庇荫条件下培养1~2周,进行缓苗;

(3)将缓苗后的盆栽牡丹置于北方寒地户外阳光充足条件下培养,直至户外温度降低至-10~-15℃时,将盆栽牡丹移入温室移栽;

(4)移入温室后至牡丹的现蕾期,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7~15℃、夜间温度5~7℃;

牡丹的现蕾期至风铃期,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15~20℃、夜间温度10~15℃;

牡丹的风铃期至开花期,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18~23℃、夜间温度15~20℃。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牡丹苗选自牡丹实生苗、牡丹嫁接苗或牡丹分株苗。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牡丹苗在喷施萘乙酸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前,先对牡丹苗根系进行消毒。

优选的,步骤(1)中,当牡丹苗为盆栽时,所述移栽为:以移栽基质对所述喷施赤霉素和萘乙酸溶液后的牡丹苗进行培育,所述移栽基质包括园土、有机营养土、厩肥、复合肥、珍珠岩、蛭石和陶粒。

优选的,所述栽培基质的配比为:园土、有机营养土、厩肥、复合肥、珍珠岩、蛭石和陶粒的体积比为2~4:2~4:0.5~1.5:0.5~1.5:0.5~1.5:0.5~1.5。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户外庇荫条件下的光照强度不超过自然光线的50%。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温室内湿度为30~4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每日落日后,对温室补光2.5~6h。

优选的,当日落时间晚于下午5点时,对温室补光2.5~4h;当日落时间早于下午5点时,对温室补光4~6h。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温室培养时按照花叶比1:2~4的比例疏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寒地条件促使牡丹春节期间开花的方法,在寒地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牡丹苗,此时气候条件正好处于牡丹根系生长的适宜温度,同时这一时间也是非寒地牡丹的根系生长旺盛期;移栽前以萘乙酸溶液喷淋牡丹苗根系、赤霉素溶液喷淋牡丹苗的根茎,萘乙酸促进牡丹的侧根生长,赤霉素能够打破休眠状态。

将移栽的牡丹苗置于户外庇荫条件下进行缓苗,缓苗后在户外太阳充足条件下培养,当户外温度降低至-10~-15℃时,移入温室。本发明选择的移栽时期,牡丹苗的缓苗时间长,有利于提高牡丹的成活率和长势,还能防止开放的牡丹花过小。本发明所述方法中,缓苗后到移入温室需要经历50d左右。

移栽后的寒地温度恰好处理能够打破牡丹休眠的温度,从而利用寒地的自然低温条件打破牡丹休眠,节省冷库的设施和运行成本;移入温室后牡丹休眠已经被打破,开始进入开花阶段,本发明根据牡丹开花的不同时期调节温室条件,春节期间即可开花。

本发明提供的牡丹催花方法利用寒地的自然低温,通过适宜的移栽时间以及结束户外低温处理的时间点掌控,既能够有效打破牡丹休眠,又不至使太早开花或遭受冻害。

本发明提供的牡丹催花方法通过在移栽前喷施赤霉素的方式,有效地替代了常规技术中赤霉素涂抹花蕾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利用寒地条件促使牡丹春节期间开花的流程图。

图2不同处理组牡丹株高的变化;其中系列1~7依次为s0~s6组的牡丹株高;

图3不同处理组牡丹冠幅的变化;其中系列1~7依次为s0~s6组的牡丹冠幅;

图4不同处理组牡丹枝长的变化;其中系列1~7依次为s0~s6组的牡丹枝长;

图5不同处理组牡丹枝粗的变化;其中系列1~7依次为s0~s6组的牡丹枝粗;

图6不同处理组牡丹叶长的变化;其中系列1~7依次为s0~s6组的牡丹叶长;

图7不同处理组牡丹叶宽的变化;其中系列1~7依次为s0~s6组的牡丹叶宽;

图8不同处理组牡丹花径的变化;其中系列1~7依次为s0~s6组的牡丹花茎长度;

图9不同处理组花高的变化;其中系列1~7依次为s0~s6组的牡丹花茎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寒地条件促使牡丹春节期间开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4~6年生、株高50~70cm的牡丹苗,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于花盆;

移栽前以40~60mg/l萘乙酸溶液喷淋所述牡丹苗的全部根系,以100~500mg/l赤霉素溶液喷淋所述牡丹苗的根茎处,晾置3~5d;

(2)将移栽后的盆栽牡丹置于户外庇荫条件下培养1~2周,进行缓苗;

(3)将缓苗后的盆栽牡丹置于北方寒地户外阳光充足条件下培养,直至户外温度降低至-10~-15℃时,将盆栽牡丹移入温室移栽;

(4)移入温室后至牡丹的现蕾期,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7~15℃、夜间温度5~7℃;

牡丹的现蕾期至风铃期,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15~20℃、夜间温度10~15℃;

牡丹的风铃期至开花期,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18~23℃、夜间温度15~20℃。

本发明所述寒地包括但不限于内蒙古赤峰地区以及与赤峰地区气候相似地区。本发明选择4~6年生、株高50~70cm的牡丹苗,在寒地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移栽前以40~60mg/l萘乙酸溶液喷淋全部根系、100~500mg/l赤霉素溶液喷淋所述牡丹苗的根茎处,晾置3~5d。

在本发明中,所述移栽的牡丹苗优选的需要具备花期较长、重瓣、观赏价值高等特性,最好无叶里藏花等影响品相的优质品种,从而具备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本发明中,所述牡丹苗的品种优选为“洛阳红”、“玫瑰红”、“二乔”、“岛锦”或“明星”等品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用于移栽的牡丹苗优选为5年生苗;所述用于移栽的牡丹苗的高度优选为55~65cm。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用于移栽的牡丹苗选择带有7~10个枝条的牡丹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移栽的牡丹苗优选的选自牡丹实生苗、牡丹嫁接苗或牡丹分株苗。

本发明选择在寒地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移栽,此时寒地的日均温度在7.2℃左右,处于适宜牡丹根系生长的温度;另一方面,用于移栽的牡丹生理时期也恰好为根系生长旺盛阶段,有利于牡丹移栽后的根系恢复。

本发明优选的在牡丹苗起苗后剪去病枝、枯枝,对牡丹苗根系进行消毒后,再喷施萘乙酸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在本发明中,优选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对牡丹苗根系消毒;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05%~0.2%,更优选为0.1%。

本发明对所述根系消毒的方式无特殊限定,采用喷淋或浸泡等方式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萘乙酸溶液的浓度优选为50mg/l;萘乙酸溶液在本发明中主要起到促进牡丹侧根生长的作用。常规技术中对牡丹喷施的植物激素成分复杂,其中包含着对牡丹主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生长激素,主根生长速度加快反而对用于盆栽观赏的牡丹不利。本发明通过对牡丹全部根系单一的喷施萘乙酸溶液,达到仅促进牡丹侧根生长的目的,更有利于提高牡丹移栽后的成活率以及生长状况,为后续的低温打破休眠以及适时的春节开花提供基础。

在本发明中,所述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优选为500mg/l;赤霉素溶液在本发明中主要起到打破牡丹休眠的作用。常规技术主要采用赤霉素涂抹牡丹花蕾的方式施加,工作量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本发明在移栽前以赤霉素溶液喷施牡丹苗根茎,同样能够实现打破休眠的作用,工作量小;同时,本发明仅对根茎处喷淋无需对整个根系进行喷淋,药物用量少,处理速度快。

本发明对所述萘乙酸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喷施的剂量无特殊限定,只要能够以药物覆盖所述喷淋部位即可。本发明对所述萘乙酸溶液和赤霉素溶液的喷施顺序无特殊限定。

本发明对移栽所述牡丹苗的方法无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熟知的移栽技术即可。

在本发明中,当选择盆栽种植时,由于4~6年生的牡丹根系较长,本发明所述花盆更优选为深盆型花盆。

当牡丹进行盆栽时,本发明优选的采用移栽基质培育移栽的牡丹苗,所述移栽基质为:园土、有机营养土、厩肥、复合肥、珍珠岩、蛭石和陶粒;更优选的,所述移栽基质的原料配比为:园土、有机营养土、厩肥、复合肥、珍珠岩、蛭石和陶粒的体积比为2~4:2~4:0.5~1.5:0.5~1.5:0.5~1.5:0.5~1.5:0.5~1.5;最优选为3:3:1:1:1:1:1。

本发明采用的有机营养土中氮磷钾肥含量高于6%、有机质含量高于45%,ph值5.5~6.5,有效活菌数大于0.2亿个/g。本发明对有机营养土的来源无特殊限定,采用符合上述条件的市售商品即可。所述的有效活菌数是指有机营养土中所有微生物的含量。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栽培基质中除陶粒外的原料混合,使用时先将陶粒置于花盆底部,再将其余原料的混合物填充花盆,对牡丹苗进行培育。

本发明提供的移栽基质除了园土外全部选用轻质材料,重量轻,方便移动,透气性好。

本发明在移栽后,将牡丹置于户外庇荫条件下培养1~2周,进行缓苗。在本发明限定的移栽时间下,缓苗时的日间温度在10~15℃,缓苗时间长,有利于移栽后的牡丹苗充分适应环境,拥有充足的时间来修复因移栽受损的根系,从而提高移栽后的牡丹成活率、生长状况,并防止牡丹开花过小。

在本发明中,所述户外庇荫条件下的光照强度不超过自然光线的50%,更优选为40~50%。

本发明将缓苗后的牡丹置于户外阳光充足条件下培养,当户外温度降低至-10~-15℃时,移入室温。本发明利用寒地的自然低温条件对牡丹进行低温处理,达到打破休眠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冷库或低温室处理的方法达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设施和运行成本,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限定的结束户外自然低温处理的温度即能够满足打破牡丹休眠的需要,需冷量约为-103℃。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牡丹缓苗后到移入温室大约需要经历50d左右。如果过早结束户外低温处理则不足以打破牡丹休眠或太早开花,如果太晚结束户外低温处理则会使牡丹受到冻害。

移入温室后,本发明在温室内将牡丹培养至开花,牡丹从早期萌动到进入现蕾期约有20d的发育时间,为茎、叶、花蕾的形态建成期,此时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7~15℃、夜间温度5~7℃。

从现蕾期至进入风铃期约25d,为牡丹全面生长期,为满足这一时期的生长需求,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15~20℃、夜间温度10~15℃。

从风铃期至开花期约有20d时间,温室条件为:日间温度18~23℃、夜间温度15~20℃。

本发明根据牡丹开花阶段不同时期的要求调节温室环境,将温室培养控制在65天左右,根据每年春节时间的不同可以适当调节温室条件,进而将牡丹花盛开时间控制在春节期间。

在本发明中,所述温室内的湿度优选为30~40%。

由于牡丹是长日照植物,而寒地的温室内光照较少,本发明为了进一步为牡丹开花提供适宜环境,在每日落日后对温室补光2.5~6,更优选为3~5h。本发明所述补光方式优选的通过白炽灯进行补光。

在本发明对温室进行补光时,优选的根据日照时间确定补光时间:

当日落时间早于5点时,对温室补光2.5~4h;更优选为3h。

当日落时间晚于5点时,对温室补光4~6h;更优选为5h。

在本发明中,温室培养时对牡丹进行常规的松土、除草和施肥等操作,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即可。

本发明在温室培养时,优选的按照花叶比1:2~4的比例对牡丹进行疏枝,既美观,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改善通风条件。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1)品种选择:选择‘洛阳红’中原牡丹品种5年生的实生苗,每株7~10个枝条,株高50~60cm,生长健壮、株形整齐、无病虫害。

2)苗木准备及种苗激素处理:起苗时间在2016年9月下旬运至内蒙古赤峰地区准备盆栽:起苗后剪掉病虫、枯死枝,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苗木根系进行消毒后晾置3d,然后用50mg/l的萘乙酸溶液喷淋整个根部,再用500mg/l的赤霉素溶液喷于根茎部,准备上盆。

3)盆栽:

a、盆栽牡丹轻基质的配比:栽培基质由园土、购买的有机营养土(氮磷钾肥料≥6%,有机质≥45%,ph=5.5~6.5,有效活菌数≥0.2亿/g)、陶粒、珍珠岩、蛭石,并按以下比例进行配比:园土:有机营养土:厩肥:复合肥:珍珠岩:蛭石=4:2:1:1:1:1,陶粒与蛭石的用量相同,把除陶粒外准备的基质充分混匀备用。

b、花盆选择:由于5年生苗木根系较长,因此要选用深盆型花盆,另外根据花色还有考虑花盆的材质、外观、颜色都要与牡丹相搭配。本次采用红色合成树脂花盆,5年生‘洛阳红’牡丹适宜栽植花盆大小规格为45cm(宽)×60cm(高)。

c、栽植:栽植方法是用碎瓦片盖住花盆底部排水孔,然后于花盆底层铺上一层陶粒,其上填入配好的基质约5cm深,在其上将苗木放入盆中、摆正,再填基质至离盆沿2cm处,夯实,3~5d后浇透缓苗水,再回填基质至盆沿2cm处。

d、栽植后缓苗管理:将栽好的牡丹盆花置于户外蔽荫处(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照的50%以下,温度15~20℃)养护2周,期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再浇1~2次缓苗水。

4)户外自然低温条件下养护管理:缓苗以后的盆栽牡丹置于室外阳光充足处正常养护管理,于户外接受自然低温至户外温度降到-10℃~-15℃时(内蒙古赤峰地区12月10日左右,从牡丹上盆至移入温室在户外养护约50d左右),需冷量约为-103℃。

5)移入温室养护管理: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整形修剪,疏脚芽,按花叶比1/3的比例疏掉多余的枝条,视苗木生长情况浇水、松土、追施复合肥。

温室内温度通过暖气加温、开窗放风等措施进行室内温度的升降管理。牡丹催花,从萌动生长到开花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生理时期,早期从萌动到显蕾期约有20d的发育时间,为茎,叶,花蕾的形态建成期,此期白天使室内保持7~15℃,夜间5~7℃;中期从显蕾至风铃期约25d,为植株全面生长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10~15℃;后期从风铃期至开花过程约有20d时间,白天温度控制到18~23℃,夜间15~20℃,温室内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

温室内盆栽牡丹光照处理:移入温室后每天对盆栽牡丹进行光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每天落日后开始用500w白炽灯补光,落日时间晚于5点时补光3h,落日时间早于5点时补光5h。

其它常规管理: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基质情况浇水,由于牡丹属于肉质根,因此浇水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及时松土除草,剪除枯枝和病虫害枝、位置不正而扰乱株形的枝(徒长枝、下垂枝、直立枝、平行枝、交叉枝、内膛枝、衰老枝、过密枝)、开花后的残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的消耗,并防治病虫害发生。

6)春节时期开花:2017年1月20~30日牡丹花开放。

对比例1

除起苗移栽的时间选择在2016年11月上旬外,其他培养方式均与实施例1相同。其缓苗时间为7d,阳光充足的室外露天培养时间为15~20d,开花时间为42~51d。开花时间在1月3日左右,未到春节就提前开花。

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培育的牡丹花,同样选择“洛阳红”品种的5年实生苗,对比例1的牡丹开花花朵小,开花时间过早,其经济效益下降。

实施例2

1)品种选择:选择‘二乔’品种6年生的嫁接苗,每株9~10个枝条,株高55~70cm,生长健壮、株形整齐、无病虫害。

2)苗木准备及种苗激素处理:起苗时间在9月下旬运至内蒙古赤峰地区准备移栽:起苗后剪掉病虫、枯死枝,用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苗木根系进行消毒后晾置5d,然后用40mg/l的萘乙酸溶液喷淋整个根部,再用550mg/l的赤霉素溶液喷于根茎部,准备上盆。

3)盆栽:

a、盆栽牡丹轻基质的配比:栽培基质由园土、购买的有机营养土(氮磷钾肥料≥6%,有机质≥45%,ph=5.5~6.5,有效活菌数≥0.2亿/g)、陶粒、珍珠岩、蛭石,并按以下比例进行配比:园土:有机营养土:厩肥:复合肥:珍珠岩:蛭石=3.5:2.5:0.5:1.5:1.5:1,陶粒与蛭石的用量比为1:1.5,把除陶粒外准备的基质充分混匀备用。

b、花盆选择:选用深盆型花盆,根据花色还有考虑花盆的材质、外观、颜色都要与牡丹相搭配。本次采用红色合成树脂花盆,6年生‘紫冠银线’牡丹适宜栽植花盆大小规格为45cm(宽)×55cm(高)。

c、栽植:栽植方法是用碎瓦片盖住花盆底部排水孔,然后于花盆底层铺上一层陶粒,其上填入配好的基质,在其上将苗木放入盆中、摆正,使嫁接苗的嫁接部位位于基质表层下10cm处,再填基质至离盆沿2cm处,夯实,3~5d后浇透缓苗水,再回填基质至盆沿2cm处。

d、栽植后缓苗管理:将栽好的牡丹盆花置于户外蔽荫处(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照的40%以下,温度15~20℃)养护10d,期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再浇1~2次缓苗水。

4)户外自然低温条件下养护管理:缓苗以后的盆栽牡丹置于室外阳光充足处正常养护管理,于户外接受自然低温至户外温度降到-10℃~-15℃时(内蒙古赤峰地区11月底左右,从牡丹上盆至移入温室在户外养护约50d左右),需冷量约为-103℃。

5)移入温室养护管理: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整形修剪,疏脚芽,按花叶比1/3的比例疏掉多余的枝条,视苗木生长情况浇水、松土、追施复合肥。

温室内温度通过暖气加温、开窗放风等措施进行室内温度的升降管理。牡丹催花,从萌动生长到开花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生理时期,早期从萌动到显蕾期约有20d的发育时间,为茎,叶,花蕾的形态建成期,此期白天使室内保持7~15℃,夜间5~7℃;中期从显蕾至风铃期约25d,为植株全面生长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10~15℃;后期从风铃期至开花过程约有20d时间,白天温度控制到18~23℃,夜间15~20℃,温室内湿度控制在35%~40%之间。

温室内盆栽牡丹光照处理:移入温室后每天对盆栽牡丹进行光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每天落日后开始用500w白炽灯补光,落日时间晚于5点时补光4h,落日时间早于5点时补光6h。

其它常规管理: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基质情况浇水,由于牡丹属于肉质根,因此浇水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及时松土除草,剪除枯枝和病虫害枝、位置不正而扰乱株形的枝(徒长枝、下垂枝、直立枝、平行枝、交叉枝、内膛枝、衰老枝、过密枝)、开花后的残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的消耗,并防治病虫害发生。

6)春节时期开花:当年除夕前牡丹花开放。

对比例2

1)品种选择:选择‘洛阳红’中原牡丹品种4年生的实生苗,每株7~9个枝条,株高60~70cm,生长健壮、株形整齐、无病虫害。

2)苗木准备及种苗激素处理:起苗时间在2016年9月下旬运至内蒙古赤峰地区准备移栽:起苗后剪掉病虫、枯死枝,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苗木根系进行消毒后晾置3d,然后用50mg/l的萘乙酸溶液喷淋整个根部,再用500mg/l的赤霉素溶液喷于根茎部,准备移栽。

3)移栽至土壤中

室外挖掘栽培坑,栽植时使实生苗根茎部与地表平行。挖栽植穴时,把表土放在一侧,生土放在另一侧,栽植填土时先把表土填到下面,生土填到上面,填土填到一半时,把苗子往上提一提,使根系充分伸展,然后用木棍夯实土,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再填满栽植穴,并于苗子根际壅土10~15cm高。

栽植后缓苗管理:设置遮阴棚使移栽后的牡丹处于户外庇荫条件(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照的45%以下,温度15~20℃)养护2周,期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再浇1~2次缓苗水。

4)户外自然低温条件下养护管理:缓苗以后撤除遮阴棚,使露地栽培的牡丹处于室外阳光充足条件下进行正常养护管理,于户外接受自然低温至户外温度降到-10℃~-15℃时(内蒙古赤峰地区12月10日左右),将牡丹起苗移栽至温室中。

5)移入温室养护管理: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整形修剪,疏脚芽,按花叶比1/3的比例疏掉多余的枝条,视苗木生长情况浇水、松土、追施复合肥。

温室内温度通过暖气加温、开窗放风等措施进行室内温度的升降管理。牡丹催花,从萌动生长到开花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生理时期,早期从萌动到显蕾期约有20d的发育时间,为茎,叶,花蕾的形态建成期,此期白天使室内保持7~15℃,夜间5~7℃;中期从显蕾至风铃期约25d,为植株全面生长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10~15℃;后期从风铃期至开花过程约有20d时间,白天温度控制到18~23℃,夜间15~20℃,温室内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

温室内盆栽牡丹光照处理:移入温室后每天对盆栽牡丹进行光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每天落日后开始用500w白炽灯补光,落日时间晚于5点时补光2.5h,落日时间早于5点时补光4.5h。

其它常规管理: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基质情况浇水,由于牡丹属于肉质根,因此浇水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及时松土除草,剪除枯枝和病虫害枝、位置不正而扰乱株形的枝(徒长枝、下垂枝、直立枝、平行枝、交叉枝、内膛枝、衰老枝、过密枝)、开花后的残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的消耗,并防治病虫害发生。

6)春节时期开花:2017年1月23日~2月7日开花。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11~12月份寒地的冻土层达到5~10cm,起苗困难,并且此时起苗直接进入温室管理其根系恢复状态不太好,对苗木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植株长势相对较缓。

实施例3

本次试验对比了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牡丹

1、试验对象:牡丹品种选择为“洛阳红”,分为7组,每组各10株牡丹。

2、试验过程:

1)品种选择:从北京花卉公司购买的6年生‘洛阳红’嫁接苗,苗木株型整齐,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花芽饱满。

2)苗木准备及种苗激素处理:起苗时间在2016年10月5日运至内蒙古赤峰地区准备盆栽:起苗后剪掉病虫、枯死枝,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苗木根系进行消毒后晾置4d,然后用50mg/l的萘乙酸溶液喷淋整个根部,再按照表1所示的赤霉素浓度对各组进行喷施,准备上盆。

表1不同赤霉素处理组的浓度以及编号

3)盆栽:

a、盆栽牡丹轻基质的配比:栽栽培基质有园土、购买的有机营养土(氮磷钾肥料≥6%,有机质≥45%,ph=5.5-6.5,有效活菌数≥0.2亿/g)、陶粒、珍珠岩、蛭石,并按以下比例进行配比:园土:有机营养土:厩肥:复合肥:珍珠岩:蛭石陶粒=5:3:1:1:1:1。把除陶粒外准备的基质充分混匀备用。

b、花盆选择:选择合成树脂花盆,规格是35cm(宽)×50cm(高)。

c、栽植:栽植方法是用碎瓦片盖住花盆底部排水孔,然后于花盆底层铺上一层陶粒,其上填入配好的基质约5cm深,在其上将苗木放入盆中、摆正,再填基质至离盆沿2cm处,夯实,3~5d后浇透缓苗水,再回填基质至盆沿2cm处。

d、栽植后缓苗管理:将栽好的牡丹盆花置于户外蔽荫处(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照的50%以下,温度15~20℃)养护2周,期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再浇1~2次缓苗水。

4)户外自然低温条件下养护管理:上盆后的盆栽牡丹置于室外养护,接受自然低温进行低温处理,并观察记录户外温度,每天分别于早晨8点、中午12点、晚6点记录三次温度,以三次记录温度的平均值为日均温。同时观察记录牡丹萌动情况。待室外温度稳定到-10℃时(2017年11月21日)将盆栽牡丹移入实验室中进行养护管理。

缓苗以后的盆栽牡丹置于室外阳光充足处正常养护管理,于户外接受自然低温。观察记录户外温度,每天分别于早晨8点、中午12点、晚6点记录三次温度,以三次记录温度的平均值为日均温,同时观察记录牡丹萌动情况。待室外温度稳定到-10℃时(2017年11月21日)将盆栽牡丹移入实验室中进行养护管理。

5)移入温室养护管理: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整形修剪,疏脚芽,按花叶比1/3的比例疏掉多余的枝条,视苗木生长情况浇水、松土、追施复合肥。

温室内温度通过暖气加温、开窗放风等措施进行室内温度的升降管理。牡丹催花,从萌动生长到开花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生理时期,早期从萌动到显蕾期约有20d的发育时间,为茎,叶,花蕾的形态建成期,此期白天使室内保持7~15℃,夜间5~7℃;中期从显蕾至风铃期约25d,为植株全面生长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10~15℃;后期从风铃期至开花过程约有20d时间,白天温度控制到18~23℃,夜间15~20℃,温室内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

温室内盆栽牡丹光照处理:移入温室后每天对盆栽牡丹进行光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每天落日后开始用500w白炽灯补光,落日时间晚于5点时补光3h,落日时间早于5点时补光5h。

其它常规管理: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基质情况浇水,由于牡丹属于肉质根,因此浇水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及时松土除草,剪除枯枝和病虫害枝、位置不正而扰乱株形的枝(徒长枝、下垂枝、直立枝、平行枝、交叉枝、内膛枝、衰老枝、过密枝)、开花后的残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的消耗,并防治病虫害发生。

3、观察指标

1)盆栽牡丹物候期的观测记录:

每天观察记录盆栽牡丹物候期:本次实验牡丹物候期划分为萌发期、展叶期、初花期、盛花期、谢花期五个时期。

2)盆栽牡丹营养生长指标的测定:

在不同处理组中随机选取7株具有代表性的牡丹挂牌标号,待牡丹枝叶萌发后在对挂牌牡丹每隔一周测量其株高、冠幅、枝长、叶幅长、叶幅宽。

株高:测量植株根颈部到主茎最顶部的高度取其平均值为株高;

冠幅:测量牡丹最大宽度取其平均值为冠幅;

枝长:测量挂牌枝条基部到花朵顶端长度取其平均值为枝长;

枝粗:测量挂牌枝条基部直径取其平均值为枝粗;

叶幅长:测量挂牌枝条基部到顶端的长度取其平均值为叶幅长;

叶幅宽:测量挂牌枝条直径取其平均值为叶幅宽。

3)盆栽牡丹花朵品质指标的测定:

花径:初花期开始每隔1d测量挂牌植株花径,取其平均值为其花径;

花高:初花期开始每隔1d测量挂牌植株花高,取其平均值为其花高。

花期:以每盆第一朵花开放至最后一朵花谢的时间为其花期。

4)温、湿度的测量记录:

从上盆开始每天用温湿计测试温度、湿度,每天分别读取早晨8:00点、中午12:00、下午18:00时的温湿度,并算其每天的平均值,根据每次的平均积温计算出总积温。而湿度取每天早晨,中午,晚上三次的数据的平均值称其为相对湿度。

4、观测结果

1)物候期观测结果与分析(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处理组物候期比较

注:“-”表示无此项。

由表2可知,萌动最早的是s1,于11月4日萌动,最晚是s0(ck),于12月2日萌动,其他基本于11月7日至12日即萌动,对照比处理组萌动晚近一个月。而最先开始张叶的是s5,最晚张叶的是s0(ck),其他处理组在s5和s0(ck)之间陆续张叶。开花最早是s5,最晚是s0(ck),而s6则没开花。花期最长的是s1,从开花初期到谢花期有12d,花期最短的是s0(ck),只有7d,而其他处理组处于它们之间陆续开花陆续谢花。从萌动到开花处理组大约是50d左右,对照组大约30d左右。处理组s6没有开花。

2)不同处理组牡丹营养生长情况比较

由图2可以看出,s0(ck)、s3、s4、s5快速生长期在11月28日至12月12日,之后进入缓慢生长,s1、s2、s6快速生长期在11月28日至12月5日,之后进入缓慢生长期,s6、s4至12月19日停长,其他至12月26日基本停长,株高s5最高,长势最好,s1株高最小,总体生长规律呈现“s”形曲线。

由图3所知,s3,s4,s6在最初冠幅变化最明显,之后s0(ck)在12月6日到12月13日一周时间呈现直线上升,进行营养生长,在12月13日之后s0(ck),s1,s2,s3,s4,s5,s6生长都开始变的缓慢,几乎都在最后一个阶段基本停止。冠幅s3(300mg/l赤霉素处理组)较大,变化最明显,s0相比较而言最开始长势较差。

由图4可知,枝长是s5生长最快,从11月29日一直到12月29日呈现直线上升。s0(ck)在11月29日并没有枝长的生长变化,到12月6日开始快速生长直到12月13日几乎与处理组变化曲线的一致,开始生长缓慢而在12月20日之后只有s0(ck)还在机械缓慢的生长,而其他组几乎停止生长,没有明显的变化。从总体来说,处理组相对对照组的枝长生长有明显优势但后期对照组在中期生长较快,变化较明显。

由图5可知,最初开始测量的时候s5就明显比其他组长势较好,s4,s3,s6,s2在11月29日生长不相上下。在12月6日s6,s4,s3进入快速增长期,在12月13日之后变化不明显,生长进入缓慢期,但s0(ck)是从12月6日开始生长,呈现直线上升,一直到12月20日开始和其他处理组一样几乎停止生长。但总体来说s0(ck)长势最好,其次就是s5,相比较一般的是s6。

由图6所知,s3、s5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s5生长最好,而s0(ck),s1,s2,s4,s6变化总体呈现逐步均匀生长态势。各处理组12月27日后停止生长。

由图7所知,叶宽变化曲线是s6,s2变化幅度较大,在12月13日之后就没有那么明显,反而是s5从开始一直呈现直线上升,只是变化幅度比较稳定。s0(ck)是从12月6日叶宽才有变化的,和其他处理组一样呈现上升,但是s0(ck),s1,s2,s3,s4,s5,s6在12月20日之后生长几乎停止了。但总的来说都呈现上升趋势,处理组s5(500mg/l赤霉素)生长最好,一直到后期的时候变化趋于恒定。

3)不同处理组牡丹生殖生长情况比较

由图8可以看出,牡丹营养生长同时进入生殖生长,于11月29日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不管对照组还是处理组在11月29日到12月6日这一时期生长缓慢,在12月6日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尤其是s4曲线斜率最大,12月13日s0(ck)、s1也进入生长最迅速的时期,而s2、s3、s4、s5则从12月13日一直到12月27生长呈现缓慢生长趋势,变化不明显,花朵进入盛花期。而s6一直都没有变化。

由图9所知,总体而言花朵高度变化不明显,幅度小,s6(600mg/l赤霉素)几乎没有变化,s4从12月6日进入快速生长期,至12月13日又进入缓慢生长期,s0(ck)从12月20日进入快速生长期,s1,s2,s3,s5均于12月6日进入快速生长期,至12月13日进入缓慢生长期,逐渐停止生长,最后进入谢花期。各处理组其生长曲线均呈“s”形曲线。

4)不同处理组牡丹综合指标比较(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处理组综合指标比较

注:表中“-”表示无此项,“*”表示差异显著。

由表3所知,株高处理组s5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显著,冠幅s3最大,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枝长s0和s5显著长于其他处理组,枝粗s5显著粗于其他处理组,花径s5最大,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其次是s4,而s0(ck)花径最小,花高s5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组,最大,其次是s4,s0最小。花期最长的是处理组s1,最短的是s0。综合比较,处理组s5(500mg/l赤霉素)株高最高,冠幅适中,枝长、枝粗、花径、花高均最大,花朵品质最优。

4.结论及讨论

1)区冬季自然低温结合赤霉素处理能够打破牡丹休眠,促进牡丹植株生长和开花。

本研究中从10月5日至11月25日盆栽牡丹在室外积累的低温量是-103℃,此低温量结合赤霉处理能够打破牡丹的休眠从而开花。处理组中600mg/l的赤霉素处理虽然也促使植株生长,但不利于花芽分化,没有开花,由此可见,高浓度的赤霉素反而抑制牡丹花芽分化。对照组未经过赤霉素处理,与处理组比较萌动较晚(晚近一个月),但是开花,说明赤峰地区11月25日前积累的低温量也能够满足牡丹的春化作用条件而开花,但是萌动较晚。

2)在所有处理组中500mg/l赤霉素处理组效果最好。

本次实验中500mg/l赤霉素处理组萌动较早,开花最早,且株高最高,冠幅适中,枝长、枝粗、花径、花高均最大,花朵品质最优。因此综合比较,500mg/l赤霉素处理组效果最好。其他赤霉素处理组虽然萌动都较对照早,但其综合指标不如500mg/l赤霉素处理,说明浓度在600mg/l以下的不同浓度赤霉素均能打破牡丹休眠,促使生长开花,但是不同浓度效果不同,本研究中最佳浓度为500mg/l。在传统牡丹冬季催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是用1%硫化氢处理牡丹花芽,在生长期内采用乙烯利催落叶片后,用赤霉素抹芽,以促进花芽萌发。

总之,本发明所述方法打破传统的牡丹催花研究中冷库进行低温处理环节,利用自然低温达到牡丹春化作用,如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将会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达到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生产经济价值的目的,还将极大地丰富和激活北方冬季单调乏味的花卉市场,改善冬季花卉市场品种单调的情况,增加寒冷地区冬季开花植物种类,因此本发明所述方法为寒冷地区进行牡丹盆花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实施例4

1)品种选择:选择‘凤丹白’牡丹品种5年生的实生苗,每株7~10个枝条,株高50~60cm,生长健壮、株形整齐、无病虫害。‘凤丹白’:落叶灌木。分枝短而粗。花单生枝顶,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丝上部白色,花药长圆形。

2)苗木准备及种苗激素处理:起苗时间在2014年10月上旬运至内蒙古赤峰地区准备盆栽:起苗后剪掉病虫、枯死枝,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苗木根系进行消毒后晾置3d,然后用50mg/l的萘乙酸溶液喷淋整个根部,再用500mg/l的赤霉素溶液喷于根茎部,准备上盆。

3)盆栽:

a、盆栽牡丹轻基质的配比:栽培基质由田园土:河沙:厩肥按照体积比2:2:1配制,将基质充分混匀备用。

b、花盆选择:本次采用红色合成树脂花盆,花盆大小规格为45cm(宽)×60cm(高)。

c、栽植:栽植方法是用碎瓦片盖住花盆底部排水孔,然后填入配好的基质约5cm深,在其上将苗木放入盆中、摆正,再填基质至离盆沿2cm处,夯实,3~5d后浇透缓苗水,再回填基质至盆沿2cm处。

d、栽植后缓苗管理:将栽好的牡丹盆花置于户外蔽荫处(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照的50%以下,温度15~20℃)养护2周,期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再浇1~2次缓苗水。

4)户外自然低温条件下养护管理:缓苗以后的盆栽牡丹置于室外阳光充足处正常养护管理,于户外接受自然低温至户外温度降到-10℃~-15℃时(内蒙古赤峰地区12月7日,从牡丹上盆至移入温室在户外养护45d)。

5)移入温室养护管理: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整形修剪,疏脚芽,按花叶比1/3的比例疏掉多余的枝条,视苗木生长情况浇水、松土、追施复合肥。

温室内温度通过暖气加温、开窗放风等措施进行室内温度的升降管理。牡丹催花,从萌动生长到开花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生理时期,早期从萌动到显蕾期约有20d的发育时间,为茎,叶,花蕾的形态建成期,此期白天使室内保持7~15℃,夜间5~7℃;中期从显蕾至风铃期约25d,为植株全面生长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10~15℃;后期从风铃期至开花过程约有20d时间,白天温度控制到18~23℃,夜间15~20℃,温室内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

温室内盆栽牡丹光照处理:移入温室后每天对盆栽牡丹进行光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每天落日后开始用500w白炽灯补光,落日时间晚于5点时补光4h,落日时间早于5点时补光5h。

其它常规管理: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基质情况浇水,由于牡丹属于肉质根,因此浇水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及时松土除草,剪除枯枝和病虫害枝、位置不正而扰乱株形的枝(徒长枝、下垂枝、直立枝、平行枝、交叉枝、内膛枝、衰老枝、过密枝)、开花后的残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的消耗,并防治病虫害发生。

6)春节时期开花:2015年1月3~10日牡丹花开放。平均株高为49.8cm,冠幅为37.6cm,容器栽培牡丹的株高、冠幅比例协调,枝条粗壮且长度适中,花朵品质好,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