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荞轮纹病的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93195发布日期:2020-02-11 12:5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病害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苦荞轮纹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苦荞即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菠麦、乌麦、花荞。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苦荞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同属蓼科,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轮纹病是苦荞生长是产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侵害苦荞叶片的茎秆,叶片上产生中间较暗淡褐色病斑,病斑呈圆锥或近圆形,直径2-10毫米,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间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茎秆受害后,病斑呈梭形,椭圆形,红褐色。植株死后变为黑色,上生有黑褐色小斑。受害严重时,常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减产很大。常用的防治方法有:①注意田间清洁。收获后将病残株及其枝叶收集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②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早中耕,早疏苗,破除土壤板结等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的措施,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③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数小时,再在50℃温水中浸泡5分钟,捞出后晾干播种;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0.50%的波尔多液或65%的代森锌600倍液及40%的多菌灵胶悬剂500-800倍液。其中最普遍而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药剂防治,但常用的方法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会造成有害物质残留,进而影响人体及环境的健康,同时也容易使苦荞产生抗性,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足,提供一种苦荞轮纹病的防治方法。该防治剂主要通过原料准备、浸泡防御、防治剂制备、喷洒防治等工序来完成,所采用的天然抗菌类物质在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的同时,还可增强苦荞的耐热性及对病原体的抗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

一种苦荞轮纹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秸秆30-40份、山莓叶40-50份、鱼腥草10-20份、柠檬草精油10-15份、蜂胶8-12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3-5份、天竺葵精油12-14份、乙醇30-40份、邻羟基苯甲酸苯酯5-7份、烟酰胺4-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3-0.5份、苯醚甲环唑0.4-0.6份、萘乙酸1.8-2.0份、氢氧化钠2-3份、壳聚糖3-5份、氧化钙2.6-3.0份、食醋6-8份;

(2)浸泡防御:将天竺葵精油与柠檬草精油混合置于核磁共振机中进行核磁共振处理20-30s,处理完成后在混合液中加入蜂胶并搅拌3-5min,然后投入25-35mpa的均质机中进行高压均质处理80-100s,处理完成后立即转入发酵罐中并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进行发酵处理10-12h,处理完成后收集得到的发酵液并转入磁力搅拌机中,然后加入待种植的苦荞种子并于温度为30-40℃、转速为250-270r/min的条件下搅拌15-25min,搅拌完成后静止并于50-60℃的温度下密封保存5-7d,然后开始种植;

(3)防治剂制备:将苯醚甲环唑与烟酰胺混合加入到乙醇中并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加入萘乙酸与邻羟基苯甲酸苯酯搅拌5-10min,搅拌完成后将其密封置于温度为25-35℃的水浴中恒温维持30-40min,然后去除密封盖并升温至40-50℃并加入鱼腥草搅拌维持20-30min,然后过滤并收集得到的混合滤液;将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细化,过300目,然后于280-320℃的高温箱中进行高温处理60-80min,处理完成后向其中加入3-5倍的双蒸水并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收集混合液;将玉米秸秆、山莓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干燥炉内烘干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再转入生物质干馏釜中进行热解,并收集热解时产生的烟气气体,当烟气变为蓝色时停止烟气气体的收集,并使所得气体经冷凝成为液体,收集得到的冷凝液体;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加入到食醋中并于大火中煮制至沸腾,然后转入冷却器中进行急速冷却至20-30℃,冷却完成后置于红外线下进行高温红外活化处理30-50s,处理完成后置于140目的过滤机中进行过滤,然后收集得到的浆液并于上述所得混合滤液、混合液及冷凝液体混合放入搅拌器中并调解温度为40-60℃,转速为120-140r/min进行搅拌混合50-60min,完成后置于120目筛的过滤机中进行过滤进行过滤,然后收集所得滤液即为防治剂;

(4)喷洒防治:将步骤(3)所得防治剂稀释15-20倍后于苦荞花期进行喷洒防治,将防治剂稀释3-5倍后于苦荞果实期进行喷洒防治。

所述步骤(2)中进行核磁共振处理时的磁场强度为2.5-3.5t。

所述步骤(3)中进行热解时的温度为460-540℃。

所述步骤(3)中进行高温红外活化处理时的温度为180-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原料中柠檬草及天竺葵精油中所含的萜烯、倍半萜烯及氧化物成分可以对霉菌类病原体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刺激细胞结构发生变化致其死亡;蜂胶中含有的酸、醇、酚及多种氨基酸、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极强的杀菌抑菌作用;玉米秸秆及山莓叶的热解产物可以提高苦荞的耐热性,促进其生长繁殖;枯草芽孢杆菌含有的酯酞类物质具有抗生素作用,可以刺激病菌体原细胞使其处于休眠状态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增强苦荞对病原体对抗性。

(2)本发明的苦荞轮纹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原料准备、浸泡防御、防治剂制备、喷洒防治等工序来完成,采用该方法后苦荞轮纹病的发病率达到了7.3%以下,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治苦荞霜霉病,且霜霉病的发病率达到了11%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苦荞轮纹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秸秆30份、山莓叶40份、鱼腥草10份、柠檬草精油10份、蜂胶8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3份、天竺葵精油12份、乙醇3份、邻羟基苯甲酸苯酯5份、烟酰胺4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3份、苯醚甲环唑0.4份、萘乙酸1.8份、氢氧化钠2份、壳聚糖3份、氧化钙2.6份、食醋6份;

(2)浸泡防御:将天竺葵精油与柠檬草精油混合置于核磁共振机中进行核磁共振处理20s,处理完成后在混合液中加入蜂胶并搅拌3min,然后投入25mpa的均质机中进行高压均质处理80s,处理完成后立即转入发酵罐中并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进行发酵处理10h,处理完成后收集得到的发酵液并转入磁力搅拌机中,然后加入待种植的苦荞种子并于温度为30℃、转速为250r/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搅拌完成后静止并于50℃的温度下密封保存5d,然后开始种植;

(3)防治剂制备:将苯醚甲环唑与烟酰胺混合加入到乙醇中并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加入萘乙酸与邻羟基苯甲酸苯酯搅拌5min,搅拌完成后将其密封置于温度为25℃的水浴中恒温维持30min,然后去除密封盖并升温至40℃并加入鱼腥草搅拌维持20min,然后过滤并收集得到的混合滤液;将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细化,过300目,然后于280℃的高温箱中进行高温处理60min,处理完成后向其中加入3倍的双蒸水并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收集混合液;将玉米秸秆、山莓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干燥炉内烘干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再转入生物质干馏釜中进行热解,并收集热解时产生的烟气气体,当烟气变为蓝色时停止烟气气体的收集,并使所得气体经冷凝成为液体,收集得到的冷凝液体;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加入到食醋中并于大火中煮制至沸腾,然后转入冷却器中进行急速冷却至20℃,冷却完成后置于红外线下进行高温红外活化处理30s,处理完成后置于140目的过滤机中进行过滤,然后收集得到的浆液并于上述所得混合滤液、混合液及冷凝液体混合放入搅拌器中并调解温度为40℃,转速为120r/min进行搅拌混合50min,完成后置于120目筛的过滤机中进行过滤进行过滤,然后收集所得滤液即为防治剂;

(4)喷洒防治:将步骤(3)所得防治剂稀释15倍后于苦荞花期进行喷洒防治,将防治剂稀释3倍后于苦荞果实期进行喷洒防治。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对苦荞轮纹病进行防治,结果为苦荞轮纹病的发病率为4.8%,而同时霜霉病的发病率为8.9%。

实施例2

一种苦荞轮纹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秸秆35份、山莓叶45份、鱼腥草15份、柠檬草精油12.5份、蜂胶10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4份、天竺葵精油13份、乙醇35份、邻羟基苯甲酸苯酯6份、烟酰胺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4份、苯醚甲环唑0.5份、萘乙酸1.9份、氢氧化钠2.5份、壳聚糖4份、氧化钙2.8份、食醋7份;

(2)浸泡防御:将天竺葵精油与柠檬草精油混合置于核磁共振机中进行核磁共振处理25s,处理完成后在混合液中加入蜂胶并搅拌4min,然后投入30mpa的均质机中进行高压均质处理90s,处理完成后立即转入发酵罐中并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进行发酵处理11h,处理完成后收集得到的发酵液并转入磁力搅拌机中,然后加入待种植的苦荞种子并于温度为35℃、转速为26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min,搅拌完成后静止并于55℃的温度下密封保存6d,然后开始种植;

(3)防治剂制备:将苯醚甲环唑与烟酰胺混合加入到乙醇中并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加入萘乙酸与邻羟基苯甲酸苯酯搅拌7min,搅拌完成后将其密封置于温度为30℃的水浴中恒温维持35min,然后去除密封盖并升温至40-50℃并加入鱼腥草搅拌维持25min,然后过滤并收集得到的混合滤液;将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细化,过300目,然后于300℃的高温箱中进行高温处理70min,处理完成后向其中加入4倍的双蒸水并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收集混合液;将玉米秸秆、山莓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干燥炉内烘干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再转入生物质干馏釜中进行热解,并收集热解时产生的烟气气体,当烟气变为蓝色时停止烟气气体的收集,并使所得气体经冷凝成为液体,收集得到的冷凝液体;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加入到食醋中并于大火中煮制至沸腾,然后转入冷却器中进行急速冷却至25℃,冷却完成后置于红外线下进行高温红外活化处理40s,处理完成后置于140目的过滤机中进行过滤,然后收集得到的浆液并于上述所得混合滤液、混合液及冷凝液体混合放入搅拌器中并调解温度为50℃,转速为130r/min进行搅拌混合55min,完成后置于120目筛的过滤机中进行过滤进行过滤,然后收集所得滤液即为防治剂;

(4)喷洒防治:将步骤(3)所得防治剂稀释17倍后于苦荞花期进行喷洒防治,将防治剂稀释4倍后于苦荞果实期进行喷洒防治。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对苦荞轮纹病进行防治,结果为苦荞轮纹病的发病率为5.6%,而同时霜霉病的发病率为9.7%。

实施例3

一种苦荞轮纹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秸秆40份、山莓叶50份、鱼腥草20份、柠檬草精油15份、蜂胶12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5份、天竺葵精油14份、乙醇40份、邻羟基苯甲酸苯酯7份、烟酰胺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5份、苯醚甲环唑0.6份、萘乙酸2.0份、氢氧化钠3份、壳聚糖5份、氧化钙3.0份、食醋8份;

(2)浸泡防御:将天竺葵精油与柠檬草精油混合置于核磁共振机中进行核磁共振处理30s,处理完成后在混合液中加入蜂胶并搅拌-5min,然后投入35mpa的均质机中进行高压均质处理100s,处理完成后立即转入发酵罐中并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进行发酵处理12h,处理完成后收集得到的发酵液并转入磁力搅拌机中,然后加入待种植的苦荞种子并于温度为40℃、转速为270r/min的条件下搅拌25min,搅拌完成后静止并于60℃的温度下密封保存7d,然后开始种植;

(3)防治剂制备:将苯醚甲环唑与烟酰胺混合加入到乙醇中并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加入萘乙酸与邻羟基苯甲酸苯酯搅拌10min,搅拌完成后将其密封置于温度为35℃的水浴中恒温维持40min,然后去除密封盖并升温至50℃并加入鱼腥草搅拌维持30min,然后过滤并收集得到的混合滤液;将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细化,过300目,然后于-320℃的高温箱中进行高温处理80min,处理完成后向其中加入5倍的双蒸水并搅拌至溶解完全,然后收集混合液;将玉米秸秆、山莓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干燥炉内烘干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再转入生物质干馏釜中进行热解,并收集热解时产生的烟气气体,当烟气变为蓝色时停止烟气气体的收集,并使所得气体经冷凝成为液体,收集得到的冷凝液体;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加入到食醋中并于大火中煮制至沸腾,然后转入冷却器中进行急速冷却至30℃,冷却完成后置于红外线下进行高温红外活化处理50s,处理完成后置于140目的过滤机中进行过滤,然后收集得到的浆液并于上述所得混合滤液、混合液及冷凝液体混合放入搅拌器中并调解温度为60℃,转速为140r/min进行搅拌混合60min,完成后置于120目筛的过滤机中进行过滤进行过滤,然后收集所得滤液即为防治剂;

(4)喷洒防治:将步骤(3)所得防治剂稀释20倍后于苦荞花期进行喷洒防治,将防治剂稀释5倍后于苦荞果实期进行喷洒防治。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对苦荞轮纹病进行防治,结果为苦荞轮纹病的发病率为7.3%,而同时霜霉病的发病率为11%。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