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心薯移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91817发布日期:2018-12-25 19:2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心薯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红心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红心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1.5%-5%,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美容等功效,有“长寿食品”之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无公害绿色健康食品。

红心薯也叫做红心地瓜,是很重要的食材。将红心薯切条,晒干,做成地瓜干,是非常美味的食品。现在还流行烤红心薯,也是非常美味的。红心薯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此外,利用红心薯内的淀粉作为原料可以加工成红心薯粉,红心薯粉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及钙、镁、铁、钾、钠等矿物质,且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是一种传统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食品。

由于红心薯及其加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对于红心薯的栽培技术,也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以下例举了几项有关红心薯栽培技术的相关报道:

对比文件1:cn106465624a公开一种红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选地、整地与起畦;种植;天剑管理;适时收货;具体是薯块育苗时宜选用大小适中、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无冷害的薯块做种,当红心薯种长出的苗长度达到25-30厘米时即进行假植繁苗,并在假植苗节数达到6-10个节位时进行摘心打顶促分枝,将薯苗育好之后,进行种植地的整地和起畦,通过科学的施肥技术,将土地处理之后达到种植要求,再进行移栽,通过新型斜插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技术,使通过采用该技术种植的红心薯产量大幅提高,达到25%以上。

对比文件2:cn104823644a公开一种红心薯栽培方法,选取长度为10-15的红心薯苗,摘除多余的红心薯叶,插入琼脂内培养15-20天,园地经过犁耙后,进行整地起畦,在畦上施加肥料,拌合均匀,在畦中间挖设凹形槽,浇透水,将红心薯苗插入凹形槽内,定植后及时施加肥料、剪枝,红心薯结薯后,及时部浇一次驱虫液。

对比文件3:cn105580580a公开一种红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一、深耕起垄红心薯是地下块根作物,其生长发育需要深耕起垄。二、科学施肥,红心薯产量高,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平均每生产500千克鲜红心薯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86千克斤,五氧化二磷0.86千克,氧化钾3.74千克。三、查苗补苗。红心薯栽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壮苗。一般在栽后5-6天,就应进行查苗补苗。四、轮作换茬,在因地制宜选用抗耐品种的同时,一般可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3-5年轮作换茬一次,以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上述三份对比文件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红心薯栽培技术,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提供的红心薯栽培技术均涉及育苗,育苗容易受天气环境的影响,若育苗不好,容易造成苗不够,育苗的时间上也不好把控,种植密度、时间的把控都会影响红心薯的生长速度,从而影响红心薯的品质和产量,比如:因种植密度过低而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可能同时会造成红心薯的大小不均匀。对比文件3公开的红心薯栽培技术,主要针对育苗后的种植进行改进,具体是对施肥的把握及查补苗和轮作换茬来提高红心薯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红心薯移栽时的成活率,减少每亩种薯的投入量,缩短育苗时间增加红心薯生长期,提高红心薯产量和口感,且能减少移栽时的人工投入的高效高产的红心薯栽培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红心薯移栽方法,是一种将红心薯种进行平放育苗,待红心薯种长出的红心薯芽长至10-15厘米的薯苗时,进行移栽的红心薯栽培方法;

具体如下:

步骤(1):选取优质红心薯种,将红心薯种平放,每颗红心薯种首位相连为一行,每行间距不超过15厘米,然后撒上肥料并盖上一层土;

步骤(2):待步骤(1)中的红心薯种发芽,红心薯芽生长25-35天,红心薯芽长至10-15厘米的薯苗时将红心薯芽从土壤中挖出,并用湿土球包裹准备移栽。

步骤(3):深耕起垄,采用深耕起垄对待移栽的土地进行处理,垄高20厘米宽20厘米,用小镐在垄面上勾出深15厘米的沟,将步骤(2)中待移栽的薯苗放在沟里,薯苗间隔20厘米,将垄面整细拍平,并施肥浇水。

进一步地,步骤(1)中,选取红心薯种时,宜选用大小适中、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无冷害的红心薯作为红心薯种。

进一步地,步骤(1)中,红心薯种以6-8行为一垄,垄上用竹片或钢架打拱后覆盖薄膜保温。

优选地,步骤(1)中每行间距为10-15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肥料包括草木灰、鸡鸭粪、氧化钾、五氧化二磷、尿素;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草木灰5-10份;鸡鸭粪4-6份;氧化钾15-30份;五氧化二磷5-10份;尿素10-20份。

优选地,所述肥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草木灰8-10份;鸡鸭粪5-6份;氧化钾25-30份;五氧化二磷8-10份;尿素16-20份。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竹片或钢架上设置有若干喷头、小风扇、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喷头、小风扇均与监控室内的控制器连接。通过喷头喷出水雾调节薄膜内的温湿度,小风扇可以促进薄膜内的空气进行循环,给薄膜内的种苗提供所需的温湿度,促进薯苗的正常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报警器,当薄膜内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报警器报警,提醒监控室内人员将薄膜的两端口打开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竹片或钢架上还固定有灯管和光度传感器,所述灯管、光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通过灯管和光度传感器给薄膜内的薯苗提供需要的光照强度,促进薯苗的正常生长。

红心薯是地下块根作物,其生长发育需要深耕起垄;起垄可加厚松土层,接受日光的面积增大,提高地温,加大温差,增强土壤通气性;有利于红心薯块根生长和养分积累,有利于薯块膨大,早结薯,多结薯,一般起垄比平栽增产10%以上,在收获期;起垄时要注意土壤不过湿或过干,以保持垄土疏松,要求垄形高胖,垄沟深窄,既有利于防旱排涝,又有利于块根膨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传统的红心薯栽培方式都是采用红心薯种先育苗,在我国南方一般每亩需投入红心薯种70斤左右,先将红心薯种竖插入土内,待红心薯种发育生长3个月后,以主藤上的叶子为一节,按照每根5节的长度剪苗,对剪下的苗再按照3节入土,2节在上的方法进行迁插。此种方法将红心薯种竖放的栽培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旦遇到恶劣天气,红心红心薯种如果发育不好,薯藤不够粗壮且不够长,从而造成迁插时在计划面积内薯苗数量不够,每亩的种植密度达不到就不能高产。本发明将红心薯种平放,每颗首位相连为一行,竖行为一垄,最后撒上肥料盖上一层薄土,垄上面用竹片打拱后覆盖薄膜保温。本发明的平放育苗相比传统的竖插育苗具有如下优势:

(1)传统的竖插方法育苗,红心薯种间距大,而本发明的平放育苗,红心薯种首位相连成一行,红心薯种间距小,能节约育苗用地;

(2)传统的竖插只能一头发芽,而本发明中将红心薯种平放,可以让其全身都可以发芽,相对来讲节约了种子使用量,使每亩种子使用量在30斤以内,节约红心薯种使用量一倍以上;

(3)传统的红心薯育种一般都是在2月底3月初进行育苗,需要发育生长3个月后方可进行移栽,便到了5月底6月初,这个时间南方正好热起来,影响薯苗的成活率,而本发明中只需待红心薯芽生长1个月左右,待红心薯芽长至10厘米左右便可进行移栽,此时刚好进入南方梅雨季节,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可以有效提高薯苗的成活率;

(4)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栽培方法更大的优势在于:缩短了育苗时间,能增加红心薯生长时间近两个月,直接提高红心薯产量。

红心薯是喜钾的作物,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钾,是含钾、钙、磷较丰富的一种有机肥料,其钾是以碳酸钾的形式存在,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发生水解产生oh-离子,草木灰是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家钾肥,还含有少量的硼、铝、锰等微量元素,适用于酸性土或粘性土,尤其适用于红心薯、马铃薯等忌氯作物,也可用作育苗、育秧的覆盖物。鸡鸭粪中也含有大量的钾盐,能促进红心薯的生长,同时以鸡鸭粪作为肥料也能解决目前由于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成为引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采用草木灰和鸡鸭粪等有机肥料也能保证红心薯的绿色健康及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心薯移栽方法,是一种将红心薯种进行平放育苗,待红心薯种长出的红心薯芽长至10-15厘米的薯苗时,进行移栽的红心薯栽培方法;移栽前,对待移栽土地进行深耕起垄处理后,将待移栽的薯苗移入垄沟内,并施肥浇水的红心薯栽培方法,可以实现红心薯薯苗的高育苗率、高成活率及红心薯的高产。

实验地区:南方某平原地区;时间:3月初;

实施例1

步骤(1):选取优质红心薯种5斤(约15个左右红心薯),为了保证红心薯种的发芽率,提高育苗率,宜选用大小适中、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无冷害的红心薯作为红心薯种;

将红心薯种平放,每颗红心薯种首位相连为一行,每行间距控制在10-15厘米,红心薯种以6-8行为一垄,然后撒上肥料并盖上一层土,垄上用竹片或钢架打拱后覆盖薄膜保温;

所述肥料具体包括:草木灰5份;鸡鸭粪4份;氧化钾15份;五氧化二磷5份;尿素10份。

红心薯是喜钾的作物,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钾,是含钾、钙、磷较丰富的一种有机肥料,其钾是以碳酸钾的形式存在,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发生水解产生oh-离子,草木灰是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家钾肥,还含有少量的硼、铝、锰等微量元素,适用于酸性土或粘性土,尤其适用于红心薯、马铃薯等忌氯作物,也可用作育苗、育秧的覆盖物。鸡鸭粪中也含有大量的钾盐,能促进红心薯的生长,同时以鸡鸭粪作为肥料也能解决目前由于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成为引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采用草木灰和鸡鸭粪等有机肥料也能保证红心薯的绿色健康及口感。

为了促进红心薯种的发芽,并保证薯苗的正常生长,所述竹片或钢架上设置有若干喷头、小风扇、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喷头、小风扇均与监控室内的控制器连接。通过喷头喷出水雾调节薄膜内的温湿度,小风扇可以促进薄膜内的空气进行循环,给薄膜内的种苗提供所需的温湿度,促进薯苗的正常生长。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一报警器,当薄膜内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报警器报警,提醒监控室内人员将薄膜的两端口打开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温度。

所述竹片或钢架上还固定有灯管和光度传感器,所述灯管、光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通过灯管和光度传感器给薄膜内的薯苗提供需要的光照强度,促进薯苗的正常生长。

步骤(2):待步骤(1)中的红心薯种发芽,红心薯芽生长30天,红心薯芽长至12厘米的薯苗时准备移栽。

步骤(3):深耕起垄,采用深耕起垄对待移栽的土地进行深耕起垄处理后,将步骤(2)中待移栽的薯苗移入垄沟内,并施肥浇水。红心薯是地下块根作物,其生长发育需要深耕起垄;起垄可加厚松土层,接受日光的面积增大,提高地温,加大温差,增强土壤通气性;有利于红心薯块根生长和养分积累,有利于薯块膨大,早结薯,多结薯,一般起垄比平栽增产10%以上,在收获期;起垄时要注意土壤不过湿或过干,以保持垄土疏松,要求垄形高胖,垄沟深窄,既有利于防旱排涝,又有利于块根膨大。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肥料包括:草木灰8份;鸡鸭粪5份;氧化钾25份;五氧化二磷8份;尿素16份。

待步骤(1)中的红心薯种发芽,红心薯芽生长25天,红心薯芽长至10厘米的薯苗时准备移栽。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肥料包括:草木灰10份;鸡鸭粪6份;氧化钾30份;五氧化二磷10份;尿素20份。

待步骤(1)中的红心薯种发芽,红心薯芽生长35天,红心薯芽长至15厘米的薯苗时准备移栽。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的行间距为5厘米。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红心薯芽生长20天,红心薯芽长至8厘米的薯苗时准备移栽。

实施例6

选取与实施例1相同品种的优质红心薯种5斤(约15个左右红心薯),先将红心薯种竖插入土内,待红心薯种发育生长3个月后,以主藤上的叶子为一节,按照每根5节的长度剪苗,对剪下的苗再按照3节入土,2节在上的方法进行迁插移栽至深耕起垄的土地里。

观察并记录上述6个对比实施例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如下:

上述结果表明:

(1)在优选区间内的化肥比例,对红心薯红心薯种的发芽时间、发芽率、成活率及红心薯产量的影响不大;

(2)红心薯种间的行距过小,会降低红心薯种的发芽率;

(3)薯苗的移栽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当薯苗长至10-15厘米最佳,过早移栽会降低薯苗的成活率;

(4)红心薯种平放相比红心薯种竖插,能有效提高红心薯种的发芽率,节约红心薯种的用量;

(5)相比实施例6的3个月(到6月初)移栽,进入酷暑时节,天气炎热,天干少雨;薯苗生长一个月移栽,正值南方梅雨季节,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可以有效提高薯苗的成活率;且能极大缩短育苗时间,增加红心薯生长时间近两个月,直接提高红心薯产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