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饲养、观察、采集的鱼类养殖筏结构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69258发布日期:2018-11-16 23: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领域,涉及一种集饲养、观察、采集的鱼类养殖筏结构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

水产养殖中常见物种有鱼、虾、脚鱼、螃蟹等,这些常见物种暴发性流行病是我国淡水养殖史上危害的种类最多、危害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淡水养殖水域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例如:鱼类的爆发性出血病、鱼类的烂鳃病;虾类的白斑病、虾类的红腿病;蟹类的烂鳃、黑腮病等等。这些疾病都是水中某些特定病菌导致的。

常见的导致疾病发生的诱因包括:因水质污染及病毒传染,导致鱼类发病率高,成活率低;投入的饵料质量差,且过剩的饵料不能及时排除,引起有机污染养殖水质;养殖水体自我调节能力差,水资源浪费严重等,以上都限制了鱼类养殖业的发展。

疾病爆发早期若能及早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将极大的提高鱼类的存活率及患病率,为养殖户带来较强的经济保障,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及早发现疾病且有效保障饲料污染水质的装置,来保障养殖户的利益。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饲养、观察、采集的鱼类养殖筏结构的使用方法,能够很好的在鱼类患病的初期阶段发现问题,且能够对鱼类的排泄物进行采集供检验,并减少饲料残渣对水质的破坏,保证了对鱼类饲养的同时进行观察监督,提高鱼类及幼苗的存活率,从而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集饲养、观察、采集的鱼类养殖筏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筏结构包括筏体及投放装置,其中筏体包括底面与四个侧面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漂浮物,设置于筏体的侧面壁,用于筏体进水后保证筏结构的漂浮;

第二漂浮物,设置于筏体底面,可进行充放气操作,用于控制筏结构的上浮与下沉;

空气压缩机,与第二漂浮物通过充气管连接,用于充气操作;

其中,所述侧面壁中的一面设有可开启或关闭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以控制水流进入筏结构内部;

所述底面包括倾斜端面与水平端面,其中水平端面的一端设有出水孔,出水孔的上端设有滤网;

所述侧面壁上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的垂直高度低于第一漂浮物;

所述投放装置固定安装于筏体的侧面壁上,包括饲料箱及投放杆,其中饲料箱包括:

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位于饲料箱上端,用于盛放鱼饲料;

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下方、饲料箱底部,用于控制投放杆的移动,其中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间设有饲料通道;

其中投放杆包括: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置于第二空腔内,用以上下移动控制饲料的投放操作;

中空杆,所述中空杆固设于限位机构下方,从饲料箱底部圆孔处穿出,其中中空杆与饲料箱底部相接触处设有进入口,中空杆中部设有分支管,其中饲料从进入口进入经中空结构随后自分支管析出;

第三漂浮物,所述第三漂浮物固接于中空杆底部,用于与水面相接触以抬升投放杆;

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添加饲料:打开饲料箱上方的进料口,向其中添加足量的饲料;

2):饲养:打开侧面壁一侧的挡板,水流入其内,随着水位的升高,带动第三漂浮物上浮进而抬动投放杆的限位机构,打通饲料通道,饲料经饲料通道及中空杆最后从分支管投放至水面,进行鱼群饲养;

3):排水:鱼群饲养结束后,插入挡板,打开电机对第二漂浮物进行充气操作,筏结构受力向上移动,筏结构内部水通过侧面壁的透水孔及底面的出水孔排出,最后鱼类粪便等会集中在水平端面处,供养殖户采集;

4):清理:将筏结构内部的粪便等进行收集,并对筏结构内部进行清理,并重新添加饲料;

5):放气:对第二漂浮物内的气体进行放气操作,筏结构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一漂浮物处,继续上述步骤(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漂浮物为可充气气囊,其上设有排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底面为倾斜设置,向饲料通道处倾斜,饲料通道包括垂直部与拐角部,其中垂直部上端为漏斗状结构,垂直部与拐角部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饲料箱的上方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第一空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当投放杆静置时,垂直方向上限位机构挡住拐角部,此时饲料不会投放,当投放杆上移时,拐角部开口逐渐打开,此时饲料进入中空杆进行投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养殖筏使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筏结构结构简单,其原理是控制筏结构的上浮下沉来实现鱼类的饲养操作,饲养的同时能够近距离观察鱼类的体态特征,并在饲养结束后对鱼类的排泄物或鱼鳞等进行采集,来了解鱼类的生长情况;

2、本发明设有饲料投放装置,饲料投放至装置内部,保证了饲料残渣不会残留,从而保证了水体质量,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可能;

3、饲养时,打开第二漂浮物排气管,排气结束后仅需打开侧面壁一侧挡板,饲料投放装置即开始进行饲养操作,操作简单,待饲养结束鱼群离开后,插入挡板并开启空气压缩机,将筏结构内的水排净即可进行残渣、排泄物收集清理作业;

4、本发明提供的筏结构,使用简便,能很好的实现对鱼群的观察及饲养,将爆发性疾病的发生扼杀于初期阶段,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养殖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养殖装置中投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养殖装置中投放装置开启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养殖装置中挡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筏体,2、投放装置,3、第一漂浮物,4、第二漂浮物,11、底面,111、倾斜端面,112、水平端面,113、出水孔,114、透水孔,21、饲料箱,22、投放杆,211、第一空腔,212、第二空腔,213、饲料通道,221、限位机构,222、中空杆,2221、进入口,2222、分支管,223、第三漂浮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若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集饲养、观察、采集的鱼类养殖筏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筏结构包括筏体1及投放装置2,其中筏体1包括底面11与四个侧面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漂浮物3,设置于筏体1的侧面壁,用于筏体1进水后保证筏结构在水面上的漂浮;

第二漂浮物4,设置于筏体1底面11,可进行充放气操作,用于控制筏结构的上浮与下沉;

空气压缩机,与第二漂浮物12通过充气管连接,用于充气操作;

其中侧面壁中的一面设有可开启或关闭的挡板,其中挡板用以将水与筏结构内部相隔离,用以控制水流进入筏结构内部,同时供鱼群进入筏结构内部摄取饲料;

所述底面11包括倾斜端面111与水平端面112,其中水平端面112的一端设有出水孔113,出水孔113的上端设有滤网,其中倾斜端面111用于将筏结构内部未排净的水引入水平端面112,随后由出水孔113排出,当第二漂浮物4充气完毕后,筏结构的底面11应高于水平面,方便将其内的水分排空,从而进行排泄物的手机清洗工作;

所述侧面壁上设有透水孔114,所述透水孔114的垂直高度低于第一漂浮物3,透水孔114的主要功能是筏结构内部水的排空与加入,进一步的挡板一侧的侧壁应高于底面高度,防止排泄物从挡板一侧侧壁流出;

其中投放装置2固定安装于筏体1的侧面壁上,包括饲料箱21及投放杆22,其中饲料箱21包括:

第一空腔211,所述第一空腔211位于饲料箱21上端,用于盛放鱼饲料;

第二空腔212,所述第二空腔212位于第一空腔211下方、饲料箱21底部,用于控制投放杆22的移动,其中第一空腔211与第二空腔212间设有饲料通道213;

其中投放杆22包括:

限位机构221,所述限位机构221置于第二空腔212内,用以上下移动控制饲料的投放操作;

中空杆222,所述中空杆222固设于限位机构221下方,从饲料箱21底部圆孔处穿出,其中中空杆222与饲料箱21底部相接触处设有进入口2221,中空杆222中部设有分支管2222,其中饲料从进入口2221进入经中空结构随后自分支管2222析出;

第三漂浮物223,所述第三漂浮物223固接于中空杆222底部,用于与水面相接触以抬升投放杆22;

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添加饲料:打开饲料箱21上方的进料口,向其中添加足量的饲料;

2):饲养:打开侧面壁一侧的挡板,水流入其内,随着水位的升高,带动第三漂浮物223上浮进而抬动投放杆22的限位机构221,打通饲料通道213,饲料经饲料通道213及中空杆222最后从分支管2222投放至水面,进行鱼群饲养;

3):排水:鱼群饲养结束后,插入挡板,打开电机对第二漂浮物4进行充气操作,筏结构受力向上移动,法结构内部水通过侧面壁的透水孔114及底面的出水孔113排出,最后鱼类粪便等会集中在水平端面处,供养殖户采集;

4):清理:将筏结构内部的粪便等进行收集,并对筏结构内部进行清理,并重新添加饲料;

5):放气:对第二漂浮物4内的气体进行放气操作,筏结构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一漂浮物3处,继续上述步骤(2)。

其中,第二漂浮物4为可充气气囊,其上设有排气管,第二漂浮物要通过充放气来控制整体筏结构的上浮与下沉,下沉后,其筏结构底面11距离水平面较近,能够更好的观察鱼群体征,如发现鱼群病变能更好的做到及早预防,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其底面11可优选淡白色底面,观察更清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第一空腔221底面为倾斜设置,向饲料通道213处倾斜,饲料通道213包括垂直部与拐角部,其中垂直部上端为漏斗状结构,垂直部与拐角部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饲料箱21的上方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第一空腔211相连通,用于养殖户添加饲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投放杆22静置时,垂直方向上限位机构221挡住拐角部,此时饲料不会投放,当投放杆22上移时,拐角部开口逐渐打开,此时饲料进入中空杆222进行投放。

当挡板开启后,水进入筏结构内部,随着水面的抬升,第三漂浮物223受力带动中空杆222向上移动,进而限位机构221上移,从而打开饲料通道213的拐角部,实现饲料自饲料箱21、饲料通道213、第二空腔212、中空杆222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饲料的投放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