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0635发布日期:2018-12-14 21:2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钾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也很丰富,是人体黏膜及上皮组织维持生长的重要营养源,对于抵御皮肤过度角化大有脾益。油菜还有促进血液循环、散血消肿的作用。孕妇产后淤血腹痛、丹毒、肿痛脓疮可通过食用油菜来辅助治疗。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发现,十字花科蔬菜如油菜可降低胰腺癌发病的危险。目前,现有的油菜种植方法存在产量不高。质量欠缺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菜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菜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选用良种:优选发芽率不低于97%的种子并用清选机清选;

步骤s2,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栽培,并与大豆、玉米、花生等进行轮作;播前精细整地,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农家土杂肥20担,酸性土壤地块另施石灰50-100千克;选择晴天播种,把种子拌入细泥或焦泥灰中充分拌匀后播种,采用条播,播种后用脚踏实,不再覆土;

步骤s3,加强田间管理:在幼苗具1对真叶时间苗,在幼苗具3-4对真叶时定苗;定苗后及时中耕锄草2-3次,同时进行清沟培土;在油菜现蕾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在盛花期,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步骤s4,病虫害防治: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兑水喷施防治立枯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用毒死蜱或吡虫啉兑水喷施防治地老虎、蚜虫、夜蛾;

步骤s5,收获:在近地面5厘米处将植株割断,然后捆扎成把,每3把搭成支架,竖立暴晒;当大部分蒴果开裂时进行脱粒,脱后再晒,进行3次脱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油菜的产量高、质量好,解决了肥力不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每667平方米用种量300克;

进一步,步骤s3中分枝型油菜品种每667平方米留苗1万株,单秆型品种每667平方米留苗1.5万株;

进一步,步骤s3中随水冲施尿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油菜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选用良种:优选发芽率不低于97%的种子并用清选机清选;

步骤s2,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油菜是一种喜温作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栽培,并与大豆、玉米、花生等进行轮作。播前精细整地,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农家土杂肥20担,酸性土壤地块另施石灰50-100千克。选择晴天播种,把种子拌入细泥或焦泥灰中充分拌匀后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量约300克,采用条播,播种后用脚踏实,不再覆土;

步骤s3,加强田间管理:在幼苗具1对真叶时间苗,在幼苗具3-4对真叶时定苗,注意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分枝型油菜品种每667平方米留苗1万株左右,单秆型品种每667平方米留苗1.5万株左右;定苗后及时中耕锄草2-3次,同时进行清沟培土。在油菜现蕾期,每667平方米随水冲施尿素10千克;在盛花期,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步骤s4,病虫害防治:危害油菜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白粉病,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药剂兑水喷施防治;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夜蛾等,可用毒死蜱、吡虫啉等药剂兑水喷施防治;

步骤s5,收获:在近地面5厘米处将植株割断,然后捆扎成把,每3把搭成支架,竖立暴晒。当大部分蒴果开裂时进行脱粒,脱后再晒,需进行3次脱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菜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S1,选用良种;步骤S2,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步骤S3,加强田间管理;步骤S4,病虫害防治;步骤S5,收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油菜的产量高、质量好,解决了肥力不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8.07.31
技术公布日:2018.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