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楠竹与仙茅的套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58271发布日期:2018-12-22 08:0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植物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楠竹与仙茅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仙茅,又名地棕,独茅,山党参,仙茅参,根状茎近圆柱状,粗厚,直生,直径约1厘米,长可达10厘米。叶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大小变化甚大,长10~45厘米,宽5~25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或近无柄,两面散生疏柔毛或无毛。

仙茅喜温暖,耐荫蔽和干旱,野生于山坡或疏林矮草丛中,在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仙茅属于药用植物,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近年由于仙茅药用量增速快,需求量大,而成为市场畅销货使仙茅成为一种收益较高的作物。但是仙茅生长时间长,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才能收获,种植仙茅占用耕地,耕地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楠竹与仙茅的套种方法,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值得大规模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楠竹与仙茅的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土壤湿润、肥沃、疏松、土层深度≥50cm的背风向阳的丘陵梯地,用于栽培楠竹,楠竹移栽定植前,将丘陵梯地全垦翻耕30-35cm,清除丘陵梯地里的杂草和石块等杂物,每间隔3-3.5m挖开一条深0.65-0.75m,宽0.45-0.55m的壕沟;

第二步:选择竹龄为2-3年,离地面1-1.5m高、直径为3-6cm,长势健壮、竹节正常、枝条节位较低、没有病虫害的楠竹,在每年的12月中旬至第二年的2月下旬移栽定植,按3.3-3.7m的株距将种竹按照常规方法种植入壕沟中,每亩定植55-60株;

第三步:楠竹移栽定植后,种仙茅前1个月翻犁整地,在种仙茅前数天,每亩施基肥,再浅耙1次,楠竹之间起两行120厘米宽高畦;

第四步: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一个3月至4月前,在整好的种植地畦上,按行株距15厘米、穴深10厘米左右种植仙茅,穴内撒施杀虫剂覆土压实,淋透水;

第六步:幼苗返青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个季度采用手锄、犁、齿耙和各种耕耘器等工具对株行间进行表土耕作,株间杂草用手拔除,每年进行3~4次结合中耕除草追施肥料,施后培土;

第七步:仙茅种子的处理,每年9月采集隐藏在叶鞘内的果实,搓出种子用湿润细沙贮藏室内;

第八步:仙茅种植两年后,到10~11月植株枯萎后,至次年早春仙茅未萌芽前均可采收。采收时把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尽残叶和须根,摊在阳光下晒干或烘干即成;

第九步:楠竹定植后的第3年开始施基肥;楠竹定植后的第5年开始,每亩楠竹的健壮植株大于240株时,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隔一天挖取一次春笋,每年的12月下旬至第二年的2月下旬可挖取粗大的冬笋,并在挖取处撒入50-80g腐熟菜饼,填平;从第5年开始每年的4月10日至26日选择45-50个健壮且均匀分布的春笋留作母竹。

优选的,所述第三步中的基肥包括堆肥、草皮灰,所述堆肥和草皮灰按质量份数5:1配置,每亩施1500~2000斤。

优选的,所述第六步中的肥料包括人畜粪尿和氮肥,所述人畜粪尿和氮肥按50:1配合,每亩施1000~1500斤。

优选的,所述第九步中的基肥包括氮肥和草皮灰,所述氮肥和草皮灰按质量份数1:20配置,每亩施300~400斤。

本发明一种楠竹与仙茅的套种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仙茅与楠竹的套种,提高耕地的利用率,仙茅和楠竹作为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套种,增加农民受益,楠竹为仙茅提供了避光的有利生长环境,仙茅与杂草竞争,为楠竹提供少杂草的环境,杂草少从而有害害虫少,二者互利共生,仙茅楠竹生长长势好,产量高,利于农民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楠竹与仙茅的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土壤湿润、肥沃、疏松、土层深度≥50cm的背风向阳的丘陵梯地,用于栽培楠竹,楠竹移栽定植前,将丘陵梯地全垦翻耕30-35cm,清除丘陵梯地里的杂草和石块等杂物,每间隔3-3.5m挖开一条深0.65-0.75m,宽0.45-0.55m的壕沟;

第二步:选择竹龄为2-3年,离地面1-1.5m高、直径为3-6cm,长势健壮、竹节正常、枝条节位较低、没有病虫害的楠竹,在每年的12月中旬至第二年的2月下旬移栽定植,按3.3-3.7m的株距将种竹按照常规方法种植入壕沟中,每亩定植55-60株;

第三步:楠竹移栽定植后,种仙茅前1个月翻犁整地,在种仙茅前数天,每亩施基肥,再浅耙1次,楠竹之间起两行120厘米宽高畦;

第四步: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一个3月至4月前,在整好的种植地畦上,按行株距15厘米、穴深10厘米左右种植仙茅,穴内撒施杀虫剂覆土压实,淋透水;

第六步:幼苗返青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个季度采用手锄、犁、齿耙和各种耕耘器等工具对株行间进行表土耕作,株间杂草用手拔除,每年进行3~4次结合中耕除草追施肥料,施后培土;

第七步:仙茅种子的处理,每年9月采集隐藏在叶鞘内的果实,搓出种子用湿润细沙贮藏室内;

第八步:仙茅种植两年后,到10~11月植株枯萎后,至次年早春仙茅未萌芽前均可采收。采收时把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尽残叶和须根,摊在阳光下晒干或烘干即成;

第九步:楠竹定植后的第3年开始施基肥;楠竹定植后的第5年开始,每亩楠竹的健壮植株大于240株时,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隔一天挖取一次春笋,每年的12月下旬至第二年的2月下旬可挖取粗大的冬笋,并在挖取处撒入50-80g腐熟菜饼,填平;从第5年开始每年的4月10日至26日选择45-50个健壮且均匀分布的春笋留作母竹。

所述第三步中的基肥包括堆肥、草皮灰,所述堆肥和草皮灰按质量份数5:1配置,每亩施1500~2000斤。

所述第六步中的肥料包括人畜粪尿和氮肥,所述人畜粪尿和氮肥按50:1配合,每亩施1000~1500斤。

所述第九步中的基肥包括氮肥和草皮灰,所述氮肥和草皮灰按质量份数1:20配置,每亩施300~400斤。

实施例

2015年,在云南昆明寻甸仁德乡楠竹林,套种5亩仙茅,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土壤湿润、肥沃、疏松、土层深度≥50cm的背风向阳的丘陵梯地,用于栽培楠竹,楠竹移栽定植前,将丘陵梯地全垦翻耕30-35cm,清除丘陵梯地里的杂草和石块等杂物,每间隔3-3.5m挖开一条深0.65-0.75m,宽0.45-0.55m的壕沟;

第二步:选择竹龄为2-3年,离地面1-1.5m高、直径为3-6cm,长势健壮、竹节正常、枝条节位较低、没有病虫害的楠竹,在每年的12月中旬至第二年的2月下旬移栽定植,按3.3-3.7m的株距将种竹按照常规方法种植入壕沟中,每亩定植55-60株;

第三步:楠竹移栽定植后,种仙茅前1个月翻犁整地,在种仙茅前数天,每亩施基肥,再浅耙1次,楠竹之间起两行120厘米宽高畦;

第四步: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一个3月至4月前,在整好的种植地畦上,按行株距15厘米、穴深10厘米左右种植仙茅,穴内撒施杀虫剂覆土压实,淋透水;

第六步:幼苗返青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个季度采用手锄、犁、齿耙和各种耕耘器等工具对株行间进行表土耕作,株间杂草用手拔除,每年进行3~4次结合中耕除草追施肥料,施后培土;

第七步:仙茅种子的处理,每年9月采集隐藏在叶鞘内的果实,搓出种子用湿润细沙贮藏室内;

第八步:仙茅种植两年后,到10~11月植株枯萎后,至次年早春仙茅未萌芽前均可采收。采收时把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尽残叶和须根,摊在阳光下晒干或烘干即成;

第九步:楠竹定植后的第3年开始施基肥;楠竹定植后的第5年开始,每亩楠竹的健壮植株大于240株时,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隔一天挖取一次春笋,每年的12月下旬至第二年的2月下旬可挖取粗大的冬笋,并在挖取处撒入50-80g腐熟菜饼,填平;从第5年开始每年的4月10日至26日选择45-50个健壮且均匀分布的春笋留作母竹。

所述第三步中的基肥包括堆肥、草皮灰,所述堆肥和草皮灰按质量份数5:1配置,每亩施1500~2000斤。

所述第六步中的肥料包括人畜粪尿和氮肥,所述人畜粪尿和氮肥按50:1配合,每亩施1000~1500斤。

所述第九步中的基肥包括氮肥和草皮灰,所述氮肥和草皮灰按质量份数1:20配置,每亩施300~400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