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楸树嫩芽扦插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2002发布日期:2018-11-20 18:05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林业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楸树嫩芽扦插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楸树是一种珍贵优质用材和著名园林观赏树种,其分布广泛、适应性强,自古就有“木王”之称,楸树树姿雄伟、高大挺拔,枝叶繁茂,花多色艳,干高冠窄、根系发达、抗风固土能力强,是优良水土保持树种和农田防护树种;并且具有较强的消声、滞尘、吸毒能力,尤其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楸木木材质地坚韧、细腻、软硬适中,具有不翘不裂、不变形、易加工、易雕刻、绝缘性好、纹理美观等特点,为优良上等木材。目前,楸材市场紧俏,有价无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同时楸树与茶、桑等混交栽植,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近年来,由于人们逐渐了解楸树木材诸多其它树种所没有的优良特性,加剧对它的开发利用,加之长期以来楸树得不到人们应有的重视,使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资源锐减,造成楸树数量的急剧减少,自然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又因楸树花而不实,很少结实,实生繁殖较为困难。嫁接有后期不亲和性,出现“小脚”现象;而且埋根繁殖系数低,速度慢,限制楸树的发展。目前楸树苗木繁殖方法很多,有播种、埋根、嫩枝扦插育苗,也有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由于楸树是自花不孕,结实极少,只有不同的种、类型的楸树混生在一起才会结种子,所以用种子育出的苗木,后代个体间往往会发生复杂的性状分离或变异;埋根育苗受限于根段数量有限;嫩枝扦插一是当年生嫩枝条数量少,二是扦插成活率低;嫁接方法繁育的苗木,易形成“小脚”现象,后期出现不亲和性,易早衰。故目前急需一种能保持楸树亲本优良性状、提高繁殖效率的无性繁育方法。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楸树嫩芽扦插繁育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楸树嫩芽扦插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前期准备、埋杆催芽、嫩芽扦插以及幼苗移栽;所述前期准备包括搭建温室大棚、开挖催芽池、以及配置催芽基质;所述埋杆催芽为选择直径3~4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楸树良种枝条,除去枝稍,剪成25~30cm的杆段,分品种将所有杆段平放在催芽池的催芽基质内,间隔1~2cm,并将所述杆段压入催芽基质内2cm~3cm,浇水润透,利用搭建的温室大棚进行增温,棚内温度调控在20~35℃内,每隔2~4天对催芽池进行浇水,直至杆段上萌发嫩芽;所述嫩芽扦插为采用单刃刀片或裁纸刀将杆段上萌发的高度为3-5cm的嫩芽自嫩芽基部连同杆段的韧皮部一道削下,放入ggr6号1000mg.kg-1溶液中浸蘸2~3h,后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内消毒20~30s,将事先制备的扦插基质置于容器袋内,并将容器袋平放于温室大棚内,将经消毒后的嫩芽扦插在容器袋内,扦插完成后,棚内温度保持在20~30℃、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每隔5~7天交替使用多菌灵与甲基托布津1000mg.kg-1溶液对扦插嫩芽喷洒杀菌,直至嫩芽生根成为幼苗。进一步地,所述温室大棚采用钢架结构,棚长80m、棚宽8m,外覆0.14mm的厚薄膜,且加盖一层透光度75%的遮阳网,内部悬挂温湿度监测表,并配自动喷水系统;所述催芽池为在温室大棚内建成的长70m、宽2m的长方形水泥池。进一步地,所述催芽基质为粗沙与珍珠岩按重量比3~5:1搅拌而成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扦插基质的制备过程如下:采用疏松淤土与蛭石按重量比2.5~4:1混合拌匀形成所需的扦插基质,并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扦插基质进行消毒,完成消毒后即可置于所述的容器袋内。进一步地,所述嫩芽成为幼苗后,每隔5~7天向生根幼苗喷施0.3%尿素液或0.2%磷酸二氢钾液。进一步地,所述幼苗移栽为嫩芽生根成为幼苗后,每天早晚将温室大棚敞开进行炼苗,炼苗2~3周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逐渐移栽至大田定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催芽基质与埋杆催芽等步骤,可使本发明每母杆平均萌芽至少在3.5个以上,以此提高最终用于嫩芽扦插的数量;2、通过本发明中所采用芽削法以及嫩芽扦插步骤,使嫩芽扦插的成活率达70%以上,远远高于嫩枝扦插的成活率,且与埋根育苗成活率基本相同,甚至高于埋根育苗。3、本发明从催芽基质的选择,埋杆催芽的步骤,嫩芽扦插中采用的芽削法、溶液的浸蘸、消毒杀菌等过程,在提高杆段萌芽基数上,不仅成功实现嫩芽的扦插,保证成活率在70%以上,而且本发明最终的繁殖系数高达250%以上,采用本发明所有的优选条件后,繁殖系数更可达320%以上,远远高于常规的嫩枝扦插与埋根育苗。4、采用本发明所述繁育方法使用较少的起始株数即可达到埋根育苗或嫩枝扦插使用较多起始株数的效果,大大解决了因市面用于培育楸树苗的起始株数数量少,无法进行大规模繁殖楸树的问题,节约繁育成本,提高楸树繁殖数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2015年3月-5月在界首市苗圃搭建两组温室大棚,分别通过嫩芽扦插进行楸树育苗实验,每组温室大棚内开挖两组催芽池,即进行四组实施例的嫩芽扦插实验,其中温室大棚采用钢架结构,棚长80m、棚宽8m,外覆0.14mm的厚薄膜,且加盖一层透光度75%的遮阳网,内部悬挂温湿度监测表,并配自动喷水系统;所述嫩芽扦插采用的催芽池为在温室大棚内建成的长70m、宽2m的长方形水泥池。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的楸树嫩芽扦插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前期准备、埋杆催芽、嫩芽扦插以及幼苗移栽。所述前期准备包括搭建温室大棚、开挖催芽池、以及配置催芽基质,所述催芽基质采用粗沙,将粗沙置于催芽池内并进行平整;所述埋杆催芽为选择直径3~4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楸树良种枝条,除去枝稍,剪成25~30cm的杆段,分成品种后,将所有杆段平放在催芽池的粗沙内,彼此之间间隔1~2cm,再将所有杆段压入粗沙内2~3cm深,浇水润透,再利用搭建好的温室大棚进行增温,棚内温度调控在20~35℃内,每隔2~4天对催芽池进行浇水,直至杆段上萌发出嫩芽;所述嫩芽扦插为采用单刃刀片或裁纸刀将杆段上萌发的高度为3-5cm的嫩芽自嫩芽基部连同杆段的韧皮部一道削下,放入ggr6号1000mg.kg-1溶液中浸蘸2~3h,后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内消毒20~30s,将事先制备的扦插基质置于容器袋内,并将容器袋平放于温室大棚内,其中扦插基质采用疏松淤土,将经消毒后的嫩芽扦插在容器袋的扦插基质内,完成后,棚内温度保持在20~30℃、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每隔5~7天交替使用多菌灵与甲基托布津1000mg.kg-1溶液对扦插嫩芽喷洒杀菌,直至嫩芽生根成为幼苗;所述幼苗移栽为嫩芽生根成为幼苗后,每天早晚将温室大棚的厚薄膜敞开进行炼苗,炼苗2~3周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逐渐移栽至大田定植。实施例2: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将实施例1中的催芽基质改为粗沙与珍珠岩按重量比3:1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实施例3: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将实施例1中的催芽基质改为粗沙与珍珠岩按重量比5:1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同时扦插基质按下述方法制备:采用疏松淤土与蛭石按重量比4:1混合拌匀,并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拌匀的混合物进行消毒,完成消毒后即可置于所述的容器袋内;实施例4: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将实施例1中的催芽基质改为粗沙与珍珠岩按重量比4:1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同时扦插基质按下述方法制备:采用疏松淤土与蛭石按重量比2.5:1混合拌匀,并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拌匀的混合物进行消毒,完成消毒后即可置于所述的容器袋内;且在嫩芽成为幼苗后,每隔5~7天向生根幼苗喷施0.3%尿素液或0.2%磷酸二氢钾液,直至所有的生根幼苗全部移栽至大田。对比例1为常规埋根育苗;对比例2为常规嫩枝扦插;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一组温室大棚内进行繁育,实施例3和实施例4在另一组温室大棚进行繁育,实施例1-4用于培育的起始株数相同,均为400株。下述表1为实施例1-4在实验过程中培育的楸树杆段中每杆发芽情况的数据;对比例1和对比例2采用的起始培育株数为1600株,表2为11月份对采用3种方法6组实验中成活率与繁殖系数的数据统计。表1注:发芽总数=每杆段发芽数量*杆段数。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中所述的催芽基质与埋杆催芽等步骤,在相同起始杆段数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1-4中每杆段发芽均数分别在3.5、4、4.2、4.5以上,即通过本发明对1年生楸树枝条的处理,使其萌发多个新芽用于后面扦插培育。表2项目培育数量(株、根)成活数量(株)成活率繁殖系数实施例11435103371.99%258.25%实施例21623117572.40%293.75%实施例31708125973.71%314.75%实施例41832137074.78%324.50%对比例11600116672.87%72.87%对比例2160061638.50%38.50%注:成活率=成活数量/培育数量,成活率代表培育成功的几率,成活率越高越好;繁殖系数=成活数量/起始株数,繁殖系数表征的是最终成功培育进行移栽的楸树苗与实施例或对比例起始采用的原料的占比,系数越高,代表培育成功的楸树苗越多。其中实施例1-4的培育数量为发芽后能够用于进行扦插的数量,即表1中每个实施例对应的合计数量;对比例1-2因采用的方法中无发芽要求,其培育数量即为起始株数,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首先采用本发明所述嫩芽扦插步骤,实现嫩芽培育成苗,而且成活率要远高于嫩枝扦插,与常规埋根育苗的成活率基本相同,甚至可高于常规埋根育苗;其次通过对表1和表2的统计,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繁育方法,每个实施例的繁殖系数要数倍高于嫩枝扦插和常规埋根育苗,相对于常规埋根育苗来说,至少在3倍上,相对于嫩枝扦插来说,至少在6倍以上,即代表相对于常规埋根育苗来说,在相同条件培育,采用本发明的繁育方法所采用的起始株数只需常规埋根育苗的1/3左右即可,同时也代表相对于嫩枝扦插来说,在相同条件培育,采用本发明的繁育方法所采用的起始株数只需嫩枝扦插的1/6左右即可,大大解决了因市面用于培育楸树苗的起始株数数量少,无法进行大规模繁殖楸树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