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0111发布日期:2018-12-08 05:3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花盆,特别涉及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

背景技术

花盆是指用于种花的一种器皿,其形式、材质多种多样。景观花盆即用于种植景观花卉的花盆,常用于阳台种植、道路两旁等处。景观花盆用于阳台种植时,无法受到雨水浇灌,因此需要养护人定期浇灌一定水分,以保证花卉的正常生长。但是对于不懂得照看绿植的人来说,浇水的量难以掌控好,并且容易因粗心大意而忘记浇水。

公告号为cn10411569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灌溉/施肥/遮阳花盆,包括花盆、自动灌溉/施肥装置、遮阳装置、滑动装置和供电电路,所述自动灌溉/施肥装置包括水箱、水位感应器、水分传感器、左水箱指示灯、电量指示灯、右水箱指示灯、工作指示灯、处理器、环形装置和滴灌装置,遮阳装置包括电机ⅰ、牵引线、遮阳布、温度传感器和电机ⅱ,滑动装置包括固定杆、滑轮和凹槽。

上述花盆能够实现自动浇灌、施肥以及遮阳的功能,全方位的照顾绿植,无需人工看护,省时省力,适用于不会照看绿植的人群、没时间照看绿植的人群等等。但是上述花盆自动浇灌的方式采用的是根部滴灌,直接将水分送入植物根系处,而植物叶片则无法与水接触。对于部分喜湿的植物而言,往叶片表面浇水有助于叶片更加翠绿,同时便于清除叶片表面的灰尘,提高植物观赏性且避免灰尘堵塞叶片呼吸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能够实现往植物叶片表面浇水的功能,满足不同植株的种植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包括盆体和蓄水盒,所述盆体内部设置有内浇灌装置,所述盆体外部设置有外浇灌装置,所述外浇灌装置包括位于盆体底部的托盘、位于盆体上方的花洒,所述花洒和托盘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所述花洒和蓄水盒之间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有进水泵,所述内浇灌装置包括铺设于盆体内土层上方且呈涡状的浇灌管,所述浇灌管朝向盆体底部的一侧间隔设置有浇灌孔,所述浇灌管和蓄水盒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有抽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浇水时,驱动进水泵,使得蓄水盒内的水抽出至进水管内,最后从盆体上方的花洒处喷出,因此水能够落于植物叶片表面,进而将叶片表面的粉尘冲刷下,一方面保证绿植叶片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避免粉尘影响绿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进行,适用于喜湿植物;花洒同时还可以作为遮阳伞,保护喜阴植物不受到太阳光的正面照射;抽水泵能够蓄水盒内的水抽至浇灌管处,水从浇灌孔处流出,在土层内下流,进而完全将土层浇透,相对仅浇植物根系底部的方式,土层保水量更多,植物根系吸水更加充分,长势更好;浇水的进行由内浇灌装置和外浇灌装置共同配合使用,能够满足各类植物的需求,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盆体内壁上设置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蓄水盒外壁上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土壤湿度传感器、抽水泵、进水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壤湿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土层湿度,再反馈给plc控制器,设定到湿度下限和上限后,当土壤湿度降至下限后,plc控制器控制外浇灌装置和内浇灌装置进行浇水,当土壤湿度升至上限后,plc控制器控制外浇灌装置和内浇灌装置停止浇水,实现自动浇灌,省时省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朝向盆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和plc控制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部分叶片留有水分容易造成烂叶的植物,例如:四季海棠,plc控制器控制外浇灌装置浇水完成后,驱动风扇转动,将植物叶片表面的水分吹离,进而避免叶表绒毛抓住水分而造成的烂叶,同时还能避免部分情况下水分蒸发而冻伤叶片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包括与托盘连接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活动穿设有调节杆,所述支撑套一侧螺纹连接有与调节杆紧贴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长度可以调节,一方面配合植物长高或修剪后的高度,另一方面配合各类植物的高度,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杆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供支撑套卡入的固定槽,所述支撑套朝向固定部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部设置有供限位块卡入的卡槽,所述卡槽朝向固定槽底部的一侧绕固定槽轴心线连通有供限位块卡入的限位槽,所述卡槽和限位槽连通处设置有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挡块取出后,转动支撑杆直至限位块转动至卡槽内,接着便能直接将支撑杆从固定部中拆下,进而将外浇灌装置拆下,适用于喜光且不喜叶片浇水的植物,避免花洒遮住太阳直射光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底部连通有供挡块卡入的容纳槽,所述挡块和容纳槽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挡块朝向限位槽的侧面上沿设置有倒角,所述挡块背离限位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伸出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按压板按下,直至倒角处正对限位槽,再转动支撑杆,限位块便能对挡块施加向下的挤压力,使其缩回容纳槽,进而使得限位块能够转动至卡槽内,从而将支撑杆取出,一方面支撑杆受到的固定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支撑杆拆卸更便捷,还能避免挡块意外丢失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盒位于托盘底部,所述托盘中部向下凹陷且开设有回流孔,所述盆体底部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盆体底部外侧沿绕其轴心线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层的保水量是一定的,内浇灌装置产生的多余水分会从透水孔处透出,而外浇灌装置产生的多余水分会落在托盘外侧,一同于回流孔处汇合,流入蓄水盒,进行重复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需要频繁往蓄水盒内添水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盘对应支脚处向下凹陷而形成供支脚卡入的固定腔,所述盆体底部和托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蓄水盒呈圆筒状,所述托盘朝向蓄水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蓄水盒内壁紧贴的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盆体、托盘和蓄水盒之间相对固定,不容易发生相对偏移,盆体放置的稳定性高,避免盆体受大风影响而掉落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盒内壁绕其轴心线间隔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卡环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供固定块卡入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朝向托盘的一侧绕卡环轴心线连通有供固定块卡入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背离托盘的内壁沿朝向固定孔的方向逐渐升高,所述蓄水盒侧壁开设有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抬起托盘时,蓄水盒能够一同被抬起,进而便于更换盆体放置地点,相对于托起蓄水盒底部的方式,更能避免最上侧盆体意外掉落的麻烦;抬起托盘时,托盘先与蓄水盒略微分离,直至固定块与转动孔下侧内壁紧贴,搬运盆体过程中,固定块转动至固定孔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蓄水盒的重力,进而避免蓄水盒意外与托盘分离的麻烦,同时托盘和蓄水盒拆装快速便捷,便于往蓄水盒内添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盆体底部铺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由铜材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能够起到阻碍土壤从透水孔处掉出的作用,同时植物根系生长至过滤网处时,铜离子会抑制植物根系生长,一方面避免根系伸入透水孔而导致水分难以通过,另一方面避免植物根系穿过过滤网的麻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外浇灌装置的设置,能够解决部分植物叶片容易积聚灰尘而影响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美观性的问题;

2.通过内浇灌装置的设置,能够解决自动浇水的问题,无需人工定期浇水,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浇灌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托盘与盆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盆体、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托盘和蓄水盒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视角下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盆体;11、透水孔;12、支脚;2、蓄水盒;21、固定块;22、观察窗;3、内浇灌装置;31、浇灌管;311、浇灌孔;32、连接管;33、抽水泵;4、外浇灌装置;41、托盘;411、固定部;4111、固定槽;4112、卡槽;4113、限位槽;4114、容纳槽;412、回流孔;413、固定腔;414、卡环;4141、固定孔;4142、转动孔;42、花洒;43、支撑杆;431、支撑套;4311、限位块;432、调节杆;433、螺纹杆;434、手柄;44、进水管;45、进水泵;46、风扇;47、挡块;48、按压板;49、弹簧;5、土壤湿度传感器;6、plc控制器;7、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种植绿植花卉的盆体1、用于提前存纳一定水量的蓄水盒2、用于往土层上侧浇水的内浇灌装置3、用于往绿植叶片上浇水的外浇灌装置4。

如图1、图2所示,内浇灌装置3包括浇灌管31,盆体1内种上绿植后浇灌管31铺设在土层上侧且绕绿植根茎盘绕呈涡状。浇灌管31和蓄水盒2之间通过连接管32连通,连接管32连接有抽水泵33。浇灌管31朝向盆体1底部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浇灌孔311,抽水泵33能够蓄水盒2内的水抽至浇灌管31处,水从浇灌孔311处流出后在土层内下流,进而完全将土层浇透,相对仅浇植物根系底部的方式,土层保水量更多,植物根系吸水更加充分,长势更好。如有需要,可在浇灌管31上侧铺设鹅卵石,一方面避免浇灌管31影响美观性,另一方面避免阳光直射土壤而导致土壤内水分快速蒸发。

如图1、图3所示,外浇灌装置4包括位于盆体1底部的托盘41、位于盆体1正上方的花洒42,花洒42下侧设置有多个出水孔,花洒42和托盘41之间连接有位于盆体1一侧的支撑杆43。花洒42和蓄水盒2之间连接有进水管44,进水管44连接有进水泵45。需要浇水时,驱动进水泵45,使得蓄水盒2内的水抽出至进水管44内,最后从盆体1上方的花洒42处喷出,因此水能够落于植物叶片表面,进而将叶片表面的粉尘冲刷下,一方面保证绿植叶片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避免粉尘影响绿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进行,适用于喜湿植物;花洒42同时还可以作为遮阳伞,保护喜阴植物不受到太阳光的正面照射;浇水的进行由内浇灌装置3和外浇灌装置4共同配合使用,能够满足各类植物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支撑杆43朝向盆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46,对于部分叶片留有水分容易造成烂叶的植物,例如:四季海棠,风扇46转动后将植物叶片表面的水分吹离,进而避免叶表绒毛抓住水分而造成的烂叶,同时还能避免部分情况下水分蒸发而冻伤叶片的麻烦。

如图1、图4所示,盆体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土壤湿度传感器5,蓄水盒2外壁上设置有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与土壤湿度传感器5、抽水泵33、进水泵45和风扇46连接。土壤湿度传感器5能够检测到土层湿度,再反馈给plc控制器6,设定到湿度下限和上限后,当土壤湿度降至下限后,plc控制器6控制外浇灌装置4和内浇灌装置3进行浇水,当土壤湿度升至上限后,plc控制器6控制外浇灌装置4和内浇灌装置3停止浇水,再驱动风扇46转动,将叶表水分吹落,实现自动浇灌,省时省力。

如图4所示,盆体1底部设置有三个透水孔11,便于盆体1内部多余的水分排出,避免烂根的发生。盆体1底部铺设有过滤网7,过滤网7能够起到阻碍土壤从透水孔11处掉出的作用。过滤网7由铜材制成,植物根系生长至过滤网7处时,铜离子会抑制植物根系生长,一方面避免根系伸入透水孔11而导致水分难以通过,另一方面避免植物根系穿过过滤网7的麻烦。

如图3、图4所示,蓄水盒2位于托盘41底部,蓄水盒2呈圆筒状且上方设置有开口。托盘41中部向下凹陷且开设有回流孔412,因此透水孔11中透出的水分能够滑至托盘41中部而从回流孔412处掉至蓄水盒2内,起到回收再利用的作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需要频繁往蓄水盒2内添水的麻烦。盆体1底部外侧沿绕其轴心线间隔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脚12,托盘41对应支脚12处向下凹陷而形成四个供对应支脚12卡入的固定腔413,使得盆体1放置稳定性大大提高。盆体1底部和托盘41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从植物叶片上落下的水分掉至托盘41上后,能够从支脚12间隙处流至回流孔412,进而回收至蓄水盒2内。托盘41朝向蓄水盒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蓄水盒2内壁紧贴的卡环414,托盘41和蓄水盒2相对固定,大大提高盆体1放置的稳定性,避免盆体1受大风影响而掉落的麻烦。

如图1、图3所示,plc控制器6、抽水泵33和进水泵45均位于托盘41下侧,蓄水盒2侧面开设有由玻璃制成的观察窗22,便于对蓄水盒2内的水量进行观察,进而便于人们进行补水。

如图5所示,支撑杆43包括与托盘41连接的支撑套431以及与花洒42固定连接的调节杆432,调节杆432伸入支撑套431内且能够相对轴向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43的长度可以调节,以配合不同植物的高度。支撑套431一侧螺纹连接有与调节杆432紧贴的螺纹杆433,螺纹杆433端部固定连接有手柄434。拧转手柄434,使得螺纹杆433挤压调节杆432,便能使得调节杆432相对支撑套431固定,完成调节。风扇46固定连接于调节杆432朝向盆体1的一侧,因此风扇46能够随调节杆432上下移动,进而配合叶片的高度。

如图6、图7所示,托盘41外沿处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支撑杆43的固定部411,固定部411成块状。固定部411设置有供支撑套431卡入的固定槽4111,支撑套431朝向固定部411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311,固定部411设置有供限位块4311卡入的卡槽4112。卡槽4112朝向固定槽4111底部的一侧绕固定槽4111轴心线连通有供限位块4311卡入的限位槽4113,卡槽4112和限位槽4113连通处设置有挡块47。将支撑套431卡入固定槽4111内后,限位块4311卡入卡槽4112,再转动支撑套431直至限位块4311卡入限位槽4113,接着放入挡块47,限位块4311便受到挡块47阻挡而无法转动至卡槽4112处,进而无法与固定部411分离,支撑套431和固定部411连接紧密。将挡块47取出后,转动支撑杆43直至限位块4311转动至卡槽4112内,接着便能直接将支撑杆43从固定部411中拆下,进而将外浇灌装置4拆下,适用于喜光且不喜叶片浇水的植物,避免花洒42遮住太阳直射光的麻烦,同时拆装快速便捷。

如图7所示,卡槽4112底部连通有供挡块47卡入的容纳槽4114,挡块47和容纳槽4114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9,挡块47朝向限位槽4113的侧面上沿设置有倒角,挡块47背离限位槽41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板48,按压板48伸出卡槽4112。将按压板48按下直至倒角正对限位槽4113,再转动支撑杆43,限位块4311便能对挡块47施加向下的挤压力,使其缩回容纳槽4114,进而使得限位块4311能够转动至卡槽4112内,从而将支撑杆43取出,一方面支撑杆43受到的固定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支撑杆43拆卸更便捷,还能避免挡块47意外丢失的麻烦。

如图5、图8所示,蓄水盒2内壁绕其轴心线间隔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21,卡环414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四个供对应固定块21卡入的固定孔4141。固定孔4141朝向托盘41的一侧绕卡环414轴心线连通有供固定块21卡入的转动孔4142,转动孔4142背离托盘41的内壁沿朝向固定孔4141的方向逐渐升高,即与蓄水盒2底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抬起托盘41时,蓄水盒2能够一同被抬起,进而便于更换盆体1放置地点,相对于托起蓄水盒2底部的方式,更能避免最上侧盆体1意外掉落的麻烦;抬起托盘41时,托盘41先与蓄水盒2略微分离,直至固定块21与转动孔4142下侧内壁紧贴,搬运盆体1过程中,固定块21转动至固定孔4141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蓄水盒2的重力,进而避免蓄水盒2意外与托盘41分离的麻烦,同时托盘41和蓄水盒2拆装快速便捷,便于往蓄水盒2内添水。

工作过程:

当盆体1内土层变干时,土壤湿度传感器5检测到后,发送信号给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再控制进水泵45和抽水泵33工作,浇灌管31处往土层内浇水,花洒42处往叶片上浇水。当土层浇透后,土壤湿度传感器5检测到,再发送信号给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控制进水泵45和抽水泵33停止工作,驱动风扇46转动,将叶表水分吹落,完成自动浇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