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螃蟹专用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92155发布日期:2018-12-25 19:2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螃蟹专用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螃蟹专用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螃蟹,是一种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且螃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其味道可口,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王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

随着螃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殖螃蟹,在养殖螃蟹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喂养饲料促进螃蟹的生长,也起到改善螃蟹肉质的作用,但是现有饲料成分单一,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并且由于螃蟹饲料营养成分不合理,所以存在螃蟹生长缓慢,养殖成活率不高的缺陷。

并且,现在很多螃蟹的养殖都采用激素进行直接养殖,营养价值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式简单、存货效率高、营养价值高的螃蟹专用养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螃蟹专用养殖方法,经过水塘的选择、水生物的栽培、选择幼蟹、投食和水质控制步骤,完成螃蟹的养殖,具体步骤如下:

(1)水塘的选择:选择面积为1-5亩、深度为1-1.4m的池塘,在池底铺上厚度为2-4cm的2:1比例的沙壤土和砂砾土,排干池水,曝晒池底10-14天,水池的四周建设防逃设施,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用口径小于1cm的铁丝网围住,以防螃蟹逃脱,将水池注高30cm的水后向池中撒施每平方米100g的比例的生石灰用以消毒;

(2)水生物的栽培:栽培水池体积的三分之二的水生植物,用于为幼蟹提供饲料、提供栖息隐蔽场所以及净化水质;

(3)选择幼蟹:挑选健康的蟹苗或者二龄幼蟹,放入清水中浸泡30秒后取出水面放置5分钟,再浸入清水30秒后取出水面放置5分钟,以上过程反复进行4次后方可投放,选择晴天的早晨、在水池边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慢慢抖动投放,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按照每亩800-900只、雌雄3:1的比例投放蟹苗;

(4)投食:将特定的颗粒饲料投放到水塘中;

(5)水质控制:控制水体的ph值在7-9,池水溶氧量大于5mg/l,水体的透明度42-44cm,每星期使用5ppm石灰乳液兑水向全池泼洒一次,每10天使用50%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0.5ppm对池水消毒一次,每15天更换池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30%-50%,更换的水的温差小于5℃,均在午时12点之前消毒或者加水。

可行的,所述步骤(4)中的特定的颗粒饲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0-20份鱼肝油、8-10份柠檬酸、4-12份蜂胶、4-16份葡萄糖、2-4份植物油、4-6份锁阳、4-10份竹虫、8-10份虾肉、6-8份甘草、50-58份小鱼、2-6份紫苏叶、10-12份大麦草、8-10份茭白、1-3份复合氨基酸、4-6份扇贝肉、8-16份金银花和2-18份啤酒酵母。

可行的,所述步骤(4)中的特定的颗粒饲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5份鱼肝油、9份柠檬酸、8份蜂胶、10份葡萄糖、3份植物油、5份锁阳、7份竹虫、9份虾肉、7份甘草、54份小鱼、4份紫苏叶、11份大麦草、9份茭白、2份复合氨基酸、5份扇贝肉、12份金银花和10份啤酒酵母。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添加复合氨基酸,刺激螃蟹的食欲及吸收功能,增强螃蟹的体质,从而保证了螃蟹的存活率;营养成分丰富、为螃蟹提供充足的养分以及改善肉质的作用,使螃蟹的发育速度得到提高,缩短了螃蟹的生长周期,同时本发明采用制粒的方式,不仅投喂方便,而且能有效确保饲养螃蟹的营养价值,有效防止鱼病,具有螃蟹成活率高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流程图。

实施例1

一种螃蟹专用养殖方法,经过水塘的选择、水生物的栽培、选择幼蟹、投食和水质控制步骤,完成螃蟹的养殖,具体步骤如下:

(1)水塘的选择:选择面积为1亩、深度为1m的池塘,在池底铺上厚度为2cm的2:1比例的沙壤土和砂砾土,排干池水,曝晒池底10天,水池的四周建设防逃设施,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用口径小于1cm的铁丝网围住,以防螃蟹逃脱,将水池注高30cm的水后向池中撒施每平方米100g的比例的生石灰用以消毒;

(2)水生物的栽培:栽培水池体积的三分之二的水生植物,用于为幼蟹提供饲料、提供栖息隐蔽场所以及净化水质;

(3)选择幼蟹:挑选健康的蟹苗或者二龄幼蟹,放入清水中浸泡30秒后取出水面放置5分钟,再浸入清水30秒后取出水面放置5分钟,以上过程反复进行4次后方可投放,选择晴天的早晨、在水池边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慢慢抖动投放,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按照每亩800只、雌雄3:1的比例投放蟹苗;

(4)投食:将特定的颗粒饲料投放到水塘中;

(5)水质控制:控制水体的ph值在7,池水溶氧量大于5mg/l,水体的透明度42cm,每星期使用5ppm石灰乳液兑水向全池泼洒一次,每10天使用50%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0.5ppm对池水消毒一次,每15天更换池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30%,更换的水的温差小于5℃,均在午时12点之前消毒或者加水。

特定的颗粒饲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0份鱼肝油、8份柠檬酸、4份蜂胶、4份葡萄糖、2份植物油、4份锁阳、4份竹虫、8份虾肉、6份甘草、50份小鱼、2份紫苏叶、10份大麦草、8份茭白、1份复合氨基酸、4份扇贝肉、8份金银花和2份啤酒酵母。

实施例2

一种螃蟹专用养殖方法,经过水塘的选择、水生物的栽培、选择幼蟹、投食和水质控制步骤,完成螃蟹的养殖,具体步骤如下:

(1)水塘的选择:选择面积为5亩、深度为1.4m的池塘,在池底铺上厚度为4cm的2:1比例的沙壤土和砂砾土,排干池水,曝晒池底14天,水池的四周建设防逃设施,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用口径小于1cm的铁丝网围住,以防螃蟹逃脱,将水池注高30cm的水后向池中撒施每平方米100g的比例的生石灰用以消毒;

(2)水生物的栽培:栽培水池体积的三分之二的水生植物,用于为幼蟹提供饲料、提供栖息隐蔽场所以及净化水质;

(3)选择幼蟹:挑选健康的蟹苗或者二龄幼蟹,放入清水中浸泡30秒后取出水面放置5分钟,再浸入清水30秒后取出水面放置5分钟,以上过程反复进行4次后方可投放,选择晴天的早晨、在水池边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慢慢抖动投放,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按照每亩900只、雌雄3:1的比例投放蟹苗;

(4)投食:将特定的颗粒饲料投放到水塘中;

(5)水质控制:控制水体的ph值在9,池水溶氧量大于5mg/l,水体的透明度44cm,每星期使用5ppm石灰乳液兑水向全池泼洒一次,每10天使用50%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0.5ppm对池水消毒一次,每15天更换池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50%,更换的水的温差小于5℃,均在午时12点之前消毒或者加水。

特定的颗粒饲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20份鱼肝油、10份柠檬酸、12份蜂胶、16份葡萄糖、4份植物油、6份锁阳、10份竹虫、10份虾肉、8份甘草、58份小鱼、6份紫苏叶、12份大麦草、10份茭白、3份复合氨基酸、6份扇贝肉、16份金银花和18份啤酒酵母。

实施例3

一种螃蟹专用养殖方法,经过水塘的选择、水生物的栽培、选择幼蟹、投食和水质控制步骤,完成螃蟹的养殖,具体步骤如下:

(1)水塘的选择:选择面积为3亩、深度为1.2m的池塘,在池底铺上厚度为3cm的2:1比例的沙壤土和砂砾土,排干池水,曝晒池底12天,水池的四周建设防逃设施,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用口径小于1cm的铁丝网围住,以防螃蟹逃脱,将水池注高30cm的水后向池中撒施每平方米100g的比例的生石灰用以消毒;

(2)水生物的栽培:栽培水池体积的三分之二的水生植物,用于为幼蟹提供饲料、提供栖息隐蔽场所以及净化水质;

(3)选择幼蟹:挑选健康的蟹苗或者二龄幼蟹,放入清水中浸泡30秒后取出水面放置5分钟,再浸入清水30秒后取出水面放置5分钟,以上过程反复进行4次后方可投放,选择晴天的早晨、在水池边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慢慢抖动投放,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按照每亩850只、雌雄3:1的比例投放蟹苗;

(4)投食:将特定的颗粒饲料投放到水塘中;

(5)水质控制:控制水体的ph值在8,池水溶氧量大于5mg/l,水体的透明度43cm,每星期使用5ppm石灰乳液兑水向全池泼洒一次,每10天使用50%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0.5ppm对池水消毒一次,每15天更换池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40%,更换的水的温差小于5℃,均在午时12点之前消毒或者加水。

特定的颗粒饲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5份鱼肝油、9份柠檬酸、8份蜂胶、10份葡萄糖、3份植物油、5份锁阳、7份竹虫、9份虾肉、7份甘草、54份小鱼、4份紫苏叶、11份大麦草、9份茭白、2份复合氨基酸、5份扇贝肉、12份金银花和10份啤酒酵母。

本发明通过添加复合氨基酸,刺激螃蟹的食欲及吸收功能,增强螃蟹的体质,从而保证了螃蟹的存活率;营养成分丰富、为螃蟹提供充足的养分以及改善肉质的作用,使螃蟹的发育速度得到提高,缩短了螃蟹的生长周期,同时本发明采用制粒的方式,不仅投喂方便,而且能有效确保饲养螃蟹的营养价值,有效防止鱼病,具有螃蟹成活率高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