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苗定置网捕捞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9464发布日期:2019-01-16 06:25阅读:1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鳗苗定置网捕捞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鳗苗捕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鳗苗定置网捕捞方法。



背景技术:

河鳗学名鳗鲡,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鳗鲡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被称作是水中的软黄金,在中国以及世界很多地方从古至今均被视为滋补、美容的佳品。每年春季,大批幼鳗(也称白仔、鳗线)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因为鳗鲡苗不能用人工繁殖来培育,因此,鳗苗主要来源于河口区的人工捕捞。洞头地处瓯江口外,是咸淡水交汇的区域,每年农历的11月到次年的3月为捕鳗苗的季节。隔头村一直以来就有捕捞鳗苗的传统,现有专门从事捕捞鳗苗的渔船39条,从业人员70名,年产值300余万元,鳗苗捕捞产业在村集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变化和围垦工程的影响,以及捕捞技术和捕捞工具的落后等原因,鳗鱼苗的捕获量有所下降,直接威胁到渔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弥补鳗鱼苗产量下降带来的损失,对现有的捕捞工具和捕捞技术进行升级换代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鳗苗捕捞量,捕获后鳗苗不易逃脱且能有效保护鳗苗在收集及转运时不受伤害的鳗苗定置网捕捞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鳗苗定置网捕捞方法,包括捕捞装置,所述捕捞装置包括锥形网身,所述网身的锥尖处设有纳苗装置,选择海水与河水温度相近且水流较大的入海口,水温以10-14℃左右为最适宜,选择大潮或涨潮期间下网;所述网身相对于锥尖一端为网口,所述网口上方靠近水面的一侧穿有若干浮子,所述网口下方靠近水底的一侧穿有若干沉子,网身放置时将网口的朝向与鳗苗溯河方向相反,将沉子投入水中并使浮子浮于水面;所述网口左右两侧设有固定绳,固定绳末端朝河岸两侧及鳗苗溯河相反方向倾斜拉伸使网口张开并通过锚固定于水底;所述纳苗装置包括与网身锥尖相连通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网孔大小大于网身,所述过滤网外部设有与网身相连的网尾,所述网尾网孔大小小于过滤网;所述网尾末端设有扎口,所述网尾末端还设有网尾固定绳,所述网尾固定绳朝鳗苗溯河方向延伸并通过锚固定于水底从而拉直网身使其伸展,并在网尾处连上漂于水面上的记号浮子作为标记。

通过设置浮子及沉子,使网身的网口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开启,沉子能使网口下方与水底相贴合,从而使得在溯河路经该水面上下的鳗苗能尽可能不被遗漏的捕捉,网身网孔小于鳗苗逃脱孔径,因此进入网身的鳗苗只能向锥尖方向游动到达过滤网,过滤网用于拦截其它鱼类生物,并保证鳗苗能穿过过滤网进入网尾,并将鳗苗留于网尾内,扎口用于释放收集捕捉后的鳗苗,记号浮子用于标记网尾,在收集时能直接到达记号浮子标定区域通过记号浮子提起网尾收集鳗苗,收集完成后重新将网尾及网尾处的锚重新投于水中即可。

进一步的,日落后2-4h区间内会有大量鳗苗溯河,因此选择日落后5-6h时驱船到达记号浮子位置提起记号浮子将纳苗装置提起,中转箱内盛取当前区域水体,解开扎口舀取水体辅助冲刷使鳗苗滑入中转箱内;盛取鳗苗捕获区域水体检查盐度,另起暂养箱盛以清水待水温与中转箱水温相差小于5℃时将鳗苗用纱网转移至暂养箱内;如暂养箱水温与当前水域水温温差小于5℃可直接将鳗苗从中转箱转移至暂养箱,如盐度较高需在鳗苗盛入暂养箱前在清水内添加适量氯化钠使盐度不高于当前水体进行逐级淡化。

利用所在区域水体冲刷可减小对鳗苗的伤害,同时有效保证水温,避免温差变化影响鳗苗体质,通过中转箱适应水温再转移至干净的暂养箱,有效保证鳗苗的质量,提高存活率,捕捞起来的鳗苗一般暂养24小时再起运比较好,一般不超过3天,天热更应缩短时间,以免影响体质。

进一步的,暂养箱鳗苗密度一般为5-8kg/m³;当水温在15℃以下时,暂养密度为8kg/m³;水温在15℃以上应减为6kg/m³。

鳗苗的暂养箱一般面积为1~1.5㎡较适宜,便于管理,面积过大,管理不便,避免造成损失,鳗苗暂养的密度要适当,保持水流畅通,以防缺氧,暂养水质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新,最好有微流水,水位基本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呈筒状,所述过滤网外圆柱壁部位的网孔与网身网孔大小一致,所述过滤网朝向网尾扎口的一端通过筛网封死,所述筛网网孔大小大于网身。

上述结构中,使得鳗苗从筛网穿过后到达网尾,由于过滤网从网身锥尖处向网尾内延伸,因此进入网尾的鳗苗如需逃脱只能从筛网逃出,增大鳗苗的逃出难度,减少捕捉过程中鳗苗逃逸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外圆柱壁部位网孔、网身网孔及网尾网孔规格为60孔/cm²;所述筛网网孔规格为16孔/cm²。

该两种网孔大小为优选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内圆柱壁上设有若干节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过滤网支撑骨架,相邻过滤网支撑骨架之间通过支撑杆相连。

过滤网支撑骨架设置于过滤网内圆柱壁上,在收集鳗苗时能避免位于网尾内的鳗苗被夹于过滤网支撑骨架及过滤网之间造成伤害,避免水霉病的感染;支撑杆用于固定相邻过滤网支撑骨架,使过滤网形成一个刚性的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网尾外圆柱壁上设有若干节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网尾支撑骨架,相邻网尾支撑骨架之间通过支撑杆相连。

网尾支撑骨架设置于网尾外圆柱壁上,在收集鳗苗时能避免位于网尾内的鳗苗被夹于网尾支撑骨架及网尾之间造成伤害,避免水霉病的感染;支撑杆用于固定相邻网尾支撑骨架,使网尾形成一个刚性的支撑。

进一步的,靠近网身的过滤网支撑骨架及靠近网身的网尾支撑骨架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网尾支撑骨架其环形直径为过滤网支撑骨架其环形直径的两倍。

连接杆用于固定过滤网支撑骨架及网尾支撑骨架,使其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以网尾为基础的储存腔,由于该储存腔通过刚性支撑,可避免水底遇到水流冲击及收集鳗苗时网尾与过滤网相互摩擦对鳗苗造成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长度为网尾总长的2/3。

该长度为优选长度,可有效防止捕捉后的鳗苗逃逸

进一步的,所述记号浮子为灯浮标。

灯浮标可在夜间发出间歇性闪光脉冲,便于人们认清网尾位置,有利于夜间收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高鳗苗捕捞量,捕获后鳗苗不易逃脱且能有效保护鳗苗在收集及转运时不受伤害,有效降低鳗苗逃逸概率,在捕捞过程及收集过程中对鳗苗损伤小,提高鳗苗存活率及质量,避免损伤鳗苗皮肤造成水霉病的产生,有效保障渔民经济利益,减少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网身及网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过滤网支撑骨架、网尾支撑骨架、支撑杆及连接杆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网身;11-锥尖;12-网口;13-浮子;14-沉子;15-固定绳;16-锚;20-纳苗装置;21-过滤网;211-筛网;212-过滤网支撑骨架;22-网尾;221-扎口;222-网尾支撑骨架;23-网尾固定绳;24-记号浮子;25-支撑杆;2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鳗苗定置网捕捞方法,包括捕捞装置,所述捕捞装置包括锥形网身10,所述网身10的锥尖11处设有纳苗装置20,选择海水与河水温度相近且水流较大的入海口,水温以10-14℃左右为最适宜,选择大潮或涨潮期间下网;所述网身10相对于锥尖11一端为网口12,所述网口12上方靠近水面的一侧穿有若干浮子13,所述网口12下方靠近水底的一侧穿有若干沉子14,网身10放置时将网口12的朝向与鳗苗溯河方向相反,将沉子14投入水中并使浮子13浮于水面;所述网口12左右两侧设有固定绳15,固定绳15末端朝河岸两侧及鳗苗溯河相反方向倾斜拉伸使网口12张开并通过锚16固定于水底;所述纳苗装置20包括与网身10锥尖11相连通的过滤网21,所述过滤网21网孔大小大于网身10,所述过滤网21外部设有与网身10相连的网尾22,所述网尾22网孔大小小于过滤网21;所述网尾22末端设有扎口221,所述网尾22末端还设有网尾固定绳23,所述网尾固定绳23朝鳗苗溯河方向延伸并通过锚16固定于水底从而拉直网身10使其伸展,并在网尾22处连上漂于水面上的记号浮子24作为标记。

通过设置浮子13及沉子14,使网身10的网口12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开启,沉子14能使网口12下方与水底相贴合,从而使得在溯河路经该水面上下的鳗苗能尽可能不被遗漏的捕捉,网身10网孔小于鳗苗逃脱孔径,因此进入网身10的鳗苗只能向锥尖11方向游动到达过滤网21,过滤网21用于拦截其它鱼类生物,并保证鳗苗能穿过过滤网21进入网尾22,并将鳗苗留于网尾22内,扎口221用于释放收集捕捉后的鳗苗,记号浮子24用于标记网尾22,在收集时能直接到达记号浮子24标定区域通过记号浮子24提起网尾22收集鳗苗,收集完成后重新将网尾22及网尾22处的锚16重新投于水中固定即可。

进一步的,日落后2-4h区间内会有大量鳗苗溯河,因此选择日落后5-6h时驱船到达记号浮子24位置提起记号浮子24将纳苗装置20提起,船上的中转箱内盛取当前区域水体,解开扎口221舀取水体辅助冲刷使鳗苗滑入中转箱内;盛取鳗苗捕获区域水体检查盐度,船上另起暂养箱盛以清水待水温与中转箱水温相差小于5℃时将鳗苗用纱网转移至暂养箱内;如暂养箱水温与当前水域水温温差小于5℃可直接将鳗苗从中转箱转移至暂养箱,如盐度较高需在鳗苗盛入暂养箱前在清水内添加适量氯化钠使盐度不高于当前水体进行逐级淡化。

利用所在区域水体冲刷可减小对鳗苗的伤害,同时有效保证水温,避免温差变化影响鳗苗体质,通过中转箱适应水温再转移至干净的暂养箱,有效保证鳗苗的质量,提高存活率,捕捞起来的鳗苗一般暂养24小时再起运比较好,一般不超过3天,天热更应缩短时间,以免影响体质。

进一步的,暂养箱鳗苗密度一般为5-8kg/m³;当水温在15℃以下时,暂养密度为8kg/m³;水温在15℃以上应减为6kg/m³。

鳗苗的暂养箱一般面积为1~1.5㎡较适宜,便于管理,面积过大,管理不便,避免造成损失,鳗苗暂养的密度要适当,保持水流畅通,以防缺氧,暂养水质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新,最好有微流水,水位基本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21呈筒状,所述过滤网21外圆柱壁部位的网孔与网身10网孔大小一致,所述过滤网21朝向网尾22扎口221的一端通过筛网211封死,所述筛网211网孔大小大于网身10。

上述结构中,使得鳗苗从筛网211穿过后到达网尾22,由于过滤网21从网身10锥尖11处向网尾22内延伸,因此进入网尾22的鳗苗如需逃脱只能从筛网211逃出,增大鳗苗的逃出难度,减少捕捉过程中鳗苗逃逸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21外圆柱壁部位网孔、网身10网孔及网尾22网孔规格为60孔/cm²;所述筛网211网孔规格为16孔/cm²。

该两种网孔大小为优选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21内圆柱壁上设有若干节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过滤网支撑骨架212,相邻过滤网支撑骨架212之间通过支撑杆25相连。

过滤网支撑骨架212设置于过滤网21内圆柱壁上,在收集鳗苗时能避免位于网尾22内的鳗苗被夹于过滤网支撑骨架212及过滤网21之间造成伤害,避免水霉病的感染;支撑杆25用于固定相邻过滤网支撑骨架212,使过滤网21形成一个刚性的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网尾22外圆柱壁上设有若干节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网尾支撑骨架222,相邻网尾支撑骨架222之间通过支撑杆25相连。

网尾支撑骨架222设置于网尾22外圆柱壁上,在收集鳗苗时能避免位于网尾22内的鳗苗被夹于网尾支撑骨架222及网尾22之间造成伤害,避免水霉病的感染;支撑杆25用于固定相邻网尾支撑骨架222,使网尾22形成一个刚性的支撑。

进一步的,靠近网身10的过滤网支撑骨架212及靠近网身10的网尾支撑骨架222之间通过连接杆26相连,所述网尾支撑骨架222其环形直径为过滤网支撑骨架212其环形直径的两倍。

连接杆26用于固定过滤网支撑骨架212及网尾支撑骨架222,使其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以网尾22为基础的储存腔,由于该储存腔通过刚性支撑,可避免水底遇到水流冲击及收集鳗苗时网尾22与过滤网21相互摩擦对鳗苗造成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21长度为网尾22总长的2/3。

该长度为优选长度,可有效防止捕捉后的鳗苗逃逸。

进一步的,所述记号浮子24为灯浮标。

灯浮标可在夜间发出间歇性闪光脉冲,便于人们认清网尾22位置,有利于夜间收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高鳗苗捕捞量,捕获后鳗苗不易逃脱且能有效保护鳗苗在收集及转运时不受伤害,有效降低鳗苗逃逸概率,在捕捞过程及收集过程中对鳗苗损伤小,提高鳗苗存活率及质量,避免损伤鳗苗皮肤造成水霉病的产生,有效保障渔民经济利益,减少损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