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0415发布日期:2018-12-14 21:28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苗
技术领域
,具体公开一种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名贵草本植物,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卉,栽培历史已经超过1600多年。因为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士将关注点聚集在油用牡丹的开发上。牡丹组花卉中,牡丹种子含油量≥22%的种子都叫做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珍贵种,它具有很强的生长适应性,油质优良,产油率高,分布范围遍布山东、河南、安徽、西藏等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是牡丹籽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特别高,这两种是人类健康必须的脂肪酸。亚麻酸中的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α-亚麻酸只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得,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由于具有显著的生物功能,如益智、降血压血脂、延缓衰老等,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健康元素。目前我国牡丹种子从播种到萌发历时半年以上,结籽率低,品质忽高忽低,缺乏遗传稳定性。在牡丹育种方面,一直以来,侧重于对观赏性状的研究,如花色花型的选育,而且为了短时间实现牡丹种苗的扩繁,基本通过分株或嫁接的方式进行栽培,对牡丹种子的利用途径更是有限,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用于牡丹播种,大部分种子未被利用而废弃,这就造成现有的育苗技术无法实现牡丹种子的高效、高品质生产,严重阻碍可牡丹的产业化发展。研究表明油用牡丹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播种育苗,而种子从播种到萌发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种苗生产是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如何使种子快速有效的萌发、生长是当前种植者和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9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2次;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1.5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0.3%的甲醛浸泡消毒20~40分钟后,采用浓度100~5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12~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50wt%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5)混匀,置于15~25℃的气候箱中催根,40~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5℃低温处理30~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25℃的温室中培养30~50天,促使种子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200~400):1,培育种子至出牡丹苗;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目前主要有凤丹牡丹、紫斑牡丹和卵叶牡丹这三个品种油用表现良好,推广价值高。紫斑牡丹具有较强的耐旱性,适宜在北方和半干旱的地区栽植。“凤丹”系列属于江南牡丹品种群,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适应性很强,主要以“凤丹白,凤丹粉,凤丹紫,凤丹玉”为代表。在步骤1)中,牡丹种子的采收时间因品种而异。紫斑牡丹的采收时间多数在8月下旬,卵叶牡丹的采收时间多数在8月中旬,凤丹牡丹的采收时间多数在9月中旬。步骤4)中所述基质为蛭石、珍珠岩、草炭、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式,所述步骤3)中气候箱的温度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式,所述步骤4)中于4℃处理50天。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式,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式,步骤5)培育期间每袋育苗袋每2~3天喷洒一次浓度为0.2~2g/l的糖液,每次10~30ml。所述糖液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与水组成的水溶液。所述糖液为质量浓度为0.5-1.5g/l的麦芽糖水溶液。本发明公开了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打破种子的上胚轴休眠,种子萌发用时短,萌发率高,出苗整齐,且有效改善幼苗植株的鲜重、干重、矿质营养元素等生长指标,对环境无污染。具体实施方式试验材料介绍:实施例中具体采用卵叶牡丹。实施例中穴盘具体采用林木穴盘,规格25cm×48cm×10cm,穴孔口径4.5cm,50孔。实施例中赤霉素,食品级,郑州明欣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实施例中摩西球囊霉,800个孢子/20g,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提供。实施例中幼套球囊霉,1200个孢子/20g,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提供。实施例中蜜色无梗囊霉,530个孢子/20g,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提供。实施例基质,由草炭(上海沃绿贸易有限公司提供)和珍珠岩(宿迁国宏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规格2~4mm)以质量比1:1组成。实施例中育苗土壤,具体使用肇庆市恒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similan高端专业营养土,吸水性80%,重量0.5kg,ph值6。实施例中葡萄糖,苏州市旭立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实施例中淀粉,济南日月盈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可溶于水。实施例中麦芽糖,河南金润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提供。实施例中蔗糖,吴江市永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苗期管理的试验区情况:实施例中试验区的大小为10m×12m,土质指标如下:ph6.85,有机碳14.7g/kg,全氮1.16g/kg,速效磷17.51mg/kg,速效钾81.9mg/kg。各个实施例所在的试验区之间设置1m的隔离区。每个试验区同时一次性施入尿素2.5kg,过磷酸钙6kg,复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5:15:15),其他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施肥时,在距离植株茎部20cm处施肥,行间普撒后深翻,将肥料充分翻入土中后灌溉,其他时候只接受自然降水。实施例1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15℃的恒温气候箱中催根,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3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实施例2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20℃的恒温气候箱中催根,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3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实施例3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25℃的恒温气候箱中催根,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3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实施例4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3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统计实施例1~4步骤3)中催根60天后的种子的生根率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比例。生根率计算公式为:生根率(%)=生根种子数/种子总数量×100%。根长大于5cm的种子比例计算公式为:根长大于5cm的种子比例=根长大于5cm的种子数量/种子总数量×100%。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表1:生根率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比例统计表生根率(%)根长>5cm的种子比例实施例120.6714.00实施例271.3360.67实施例343.6719.33实施例475.3364.67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和实施例4的生根率较高,根长大于5cm的种子比例较多。说明20℃处理,以及15和25℃的变温处理有利于种子的生根。通常认为根长越好,种子的生根质量越好。所以选用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的变温处理对种子进行催根。实施例5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4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实施例6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对比例1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1~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统计实施例4~6和对比例1的步骤4)温室培养40天后种子的萌发率。种子萌发以上胚轴伸出1cm为标准。萌发率的计算公式:萌发率(%)=萌发的种子数/种子总数量×100%。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表2:萌发率统计表萌发率(%)实施例465.00实施例567.00实施例679.33对比例133.67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4~6相较于对比例1,种子的萌发率提高相当显著。这说明低温处理能够打破生根的牡丹种子的上胚轴休眠,但是只有在使用根长大于5cm的种子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打破牡丹种子的双休眠,减少牡丹种子的生根发芽时间。其中,实施例6在4℃冷冻50天,种子的萌发效率最高。实施例7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培育期间每袋育苗袋每2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g/l的葡萄糖水溶液,每次20ml;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实施例8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培育期间每袋育苗袋每2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g/l的淀粉水溶液,每次20ml;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实施例9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培育期间每袋育苗袋每2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g/l的麦芽糖水溶液,每次20ml;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实施例10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培育期间每袋育苗袋每2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g/l的蔗糖水溶液,每次20ml;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统计实施例6~10中步骤5)培育种子60天后出苗植株的地上鲜重(露出育苗土壤的部分)、地下鲜重(未露出育苗土壤的部分)。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表3: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统计表地上鲜重(g)地下鲜重(g)实施例60.150.37实施例70.320.81实施例80.210.48实施例90.380.95实施例100.230.65统计实施例6~10中步骤5)培育种子60天后出苗植株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鲁如坤2000)进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采用凯式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火焰光度计测定。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表4: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统计表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真菌和糖液配施能够显著影响牡丹苗地上部分的生长产量,以及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糖液在培育的过程中被真菌吸收,转化为真菌繁殖所需的糖类和酯类,为菌丝的生长提供碳架,促进菌丝的生长,提高其侵染的能力。对比例2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的质量比为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培育期间每袋育苗袋每2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g/l的麦芽糖水溶液,每次20ml;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对比例3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培育期间每袋育苗袋每2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g/l的麦芽糖水溶液,每次20ml;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对比例4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收、浸种、催根、低温处理、接种菌剂、苗期管理;具体地,所述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收:在8月中旬,采摘呈现蟹黄色的牡丹蓇葖果,将采摘后的牡丹蓇葖果于阴凉处晒干,完成种子的后熟,期间每天翻动1次,防止热量聚集;待牡丹蓇葖果自然开裂,种子由蟹黄色变为黑褐色时,将种子剥出备用;2)浸种: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饱满下沉的种子;将种子用体积分数0.1%的甲醛浸泡消毒20分钟后,采用浓度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3)催根:将步骤2)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和含水量30%的湿沙按照体积比1:4混匀,置于变温气候箱中催根,所述变温气候箱设置为15℃处理12小时和25℃处理12小时交替,60天后,分选出根长1~5cm的种子和根长大于5cm的种子;4)低温处理:选取根长一致且大于5cm的种子播入穴盘,穴盘内覆盖基质,于4℃低温处理50天,打破上胚轴休眠,之后拿到20℃的温室中培养40天,促使萌发;5)接种菌剂:将萌发后的种子播种于装有育苗土壤的育苗袋中,每个育苗袋中装入500g土壤,每个育苗袋中播种4颗萌发后的种子,然后在育苗袋中混入菌剂,育苗土壤和菌剂的质量比为300:1,所述菌剂为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混合物,其中摩西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的质量比为1:1,培育种子60天,出牡丹苗;培育期间每袋育苗袋每2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g/l的麦芽糖水溶液,每次20ml;6)苗期管理:将步骤5)得到的牡丹苗移栽入试验区,在苗期进行追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统计实施例9和对比例2~4的百粒重:在果熟期(每棵植株四分之三以上的荚果裂缝为准),试验小区中随机选取100棵植株,采收种子,在室外自然干燥1天后,于68℃下烘干至恒重,计算种子重量。统计结果见表5。表5:种子重量统计结果表统计实施例9和对比例2~4的牡丹籽油的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提取牡丹籽油:称取去皮牡丹籽10g,放入萃取釜内,开启二氧化碳气瓶,用高压泵对系统加压,设置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2小时,二氧化碳流量25kg/h;收集分离釜中淡黄色半透明油状萃取物,无水硫酸钠过夜干燥,得油状物,低温保存,待测。内标溶液的配制:将100mg十三烷酸甲酯标准品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配成浓度为100mg/ml的内标溶液,待用。外标溶液的配置:将1ml的10mg/l的脂肪酸混合标准品溶于3ml二氯甲烷,稀释成质量浓度2.5mg/ml的溶液。分别取上述溶液100、200、300、400、500μl,用0.05mg/ml的内标溶液定容至500μl,得到质量浓度梯度为0.5mg/ml、1.0mg/ml、2.0mg/ml、2.5mg/ml的标准溶液。脂肪酸成分测定:取油样0.2g于20ml具塞试管中,加入4ml0.5mol/l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摇匀,于60℃水浴加热30分钟;冷却后加入质量分数14%的三氟化硼-甲醇溶液2ml,于60℃水浴酯化10分钟;冷却后再加入2ml正己烷,摇匀,再加入2ml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过水硫酸钠干燥,静置,得到2ml的待测样;取上层溶液500μl,加入内标液150μl,过滤后进行gc-ms分析。gc条件:色谱柱:ho-innowax(60cm×0.25mm,0.25μm);载气:纯度99.999%的氦气;进样口温度:250℃;升温程序:80℃保持2.5分钟,以15℃/分钟的速率升温至210℃,再以2℃/分钟的速率升温至230℃,停留10分钟;进样量:1μl;进样方式:20:1分流进样;柱流量:1.0ml/min;gc-ms接口温度:250℃。ms条件:电子电离源;离子源温度230℃;传输线温度230℃;电离电压70ev;质量扫描范围m/z40~460。表6:总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测试结果表结合上述数据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9无论是幼苗植株的鲜重、干重、矿质营养元素等生长指标,抑或是成熟的牡丹苗采摘的牡丹种子重量和牡丹种子提取所得牡丹籽油的质量,相较于其他实施例,都有所提高。这说明实施例9中采用麦芽糖液,同时与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组成的混合菌剂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牡丹根系对有效元素的吸收利用率,有利于牡丹苗和牡丹籽粒中氮、磷、钾等元素的积累,既能增加籽粒产量又能提高籽粒品质,还能避免由于牡丹苗根系吸收利用率低导致过量施肥引起土壤环境污染。本发明的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方法,更加适用于油用牡丹种子的高效播种育苗。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