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网的网衣及其编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3658发布日期:2019-01-14 18:12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网的网衣及其编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渔具制作与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网的网衣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海洋资源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运用。现有的捕捞的方式有很多,拖网的网衣捕捞能主动灵活地拖捕鱼群,主要用于海洋,内陆水域也有应用。捕捞对象以底层和近底层鱼、虾和软体动物为主,已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捕捞方式。网衣是组成渔具的主要部件之一,组成网衣的基本单元是网目,现有的网目大部分为菱形网目的,但菱形网目在水流和渔获物作用下较易被拉伸闭合。所以,如何减小网目闭合,既能释放幼鱼,保护渔业资源,又能减少横向目脚褶皱,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材料浪费,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拖网的网衣捕捞过程中易褶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拖网的网衣及其编织方法,能够减小网目闭合,减少横向目脚褶皱,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材料浪费。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拖网的网衣,由多根编织绳编织而成,编织绳两两相互系扣形成节点,节点和连接节点的编织绳组成的最小封闭单元为网目,网衣的网目由正六边形和菱形组成。网衣的网目由正六边形和菱形组成,正六边形和菱形网目的结合,有效避免正六边形和菱形网目的缺陷,将正六边形和菱形网目的优点结合起来,网目阻力胶小,横向目脚总长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褶皱;而且展开面积大,透水率较强,阻力较低,能更好的释放幼鱼,保护渔业资源;能减少横向目脚褶皱,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材料浪费。

优选的,两个相邻的正六边形网目经向有共同的节点,纬向有共同的边线。经向节点相交,纬向共线,既保证了拖网的网衣的强度又保证了拖网的网衣网目的紧密排列。

优选的,一条纬线上的两个正六边形网目与其相邻纬线上两个正六边形网目围成的图形为菱形。菱形为网衣编织过程自然形成的。

优选的,网衣的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网衣的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保证网目大小均匀,而且便于大规模的制造。

优选的,网衣的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5厘米。网衣的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5厘米,能保证释放幼鱼,保护渔业资源。

优选的,组成正六边形网目的边线由单根和双根编织绳组成。

优选的,组成菱形网目的边线均为单根编织绳。

一种拖网的网衣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上横杆,根据网衣的尺寸和网目的大小,将2n根编织绳两两系扣在上横杆上形成n个节点,分别为a1、a2、…an;

步骤二:将相互系扣的编织绳分叉,相邻的编织绳相互系扣形成n+1个节点,分别为b1、b2、…bn+1;

步骤三:将编织绳并行一段距离,相互并行的编织绳系扣形成n+1个节点,分别为c1、c2、…cn+1;

步骤四:将编织绳分叉,编织绳两两系扣形成n个节点,分别为d1、d2、…dn;

步骤五:重复步骤,重新进行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

步骤六:取下编织好的拖网的网衣。

优选的,节点an、bn、cn、dn、cn+1、bn+1依次首尾相连形成的图形为正六边形。

优选的,上横杆为方形杆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网衣结构能够减小网目闭合,减少横向目脚褶皱,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材料浪费;

2.本发明的网衣的网目由正六边形和菱形组成,能克服方形网目和菱形网目的不足,既能减少褶皱又能保护渔业资源;

3.本发明的拖网的网衣的编织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使用该编织方法能实现拖网的网衣的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拖网的网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制造拖网的网衣的装置和拖网的网衣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v形支架的结构立体结构图。

图中:1、上横杆,2、v形支架,3、活动竖杆,4、下横杆,5、固定竖杆,6、塑形杆,7、安装孔,8、编织绳,9、螺纹孔,10、支架本体,11、v形筋,12、限位孔,13、安装卡槽,14、公绳,15、母绳,16、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拖网的网衣,由多根编织绳8编织而成,编织绳8包括公绳14和母绳15,公绳14和母绳15相互系扣形成节点16,由节点16和编织绳8组成的最小封闭单元为网目,拖网的网衣的网目由正六边形和菱形组成。两个相邻的正六边形网目经向有共同的节点16,纬向有共同的边线。一条纬线上的两个正六边形网目与其相邻纬线上两个正六边形网目围成的图形为菱形。拖网的网衣的相邻节点16之间的距离相等,网目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均为a厘米,拖网的网衣的相邻节点16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5厘米。组成正六边形网目的边线由单根和双根编织绳8组成,组成菱形网目的边线均为单根编织绳8。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制作拖网的网衣的装置,包括上横杆1、下横杆4、活动竖杆4、固定竖杆5、v形支架2和塑形杆6。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上横杆1、下横杆4均为方形杆状结构,上横杆1、下横杆4内均设置有卡槽,卡槽相对设置,上横杆1和下横杆4前表面上均设置有螺纹孔9(按照图3所示的方位),螺纹孔9为螺纹通孔结构,螺纹孔9等间距设置且圆心均在同一直线上。上横杆1和下横杆4之间通过固定竖杆5和活动竖杆3连接,固定竖杆5位于上横杆1和下横杆4的左端,活动竖杆3位于固定竖杆5的右侧。固定竖杆5与上横杆1和下横杆4之间固定连接,活动竖杆3可相对于上横杆1和下横杆4左右移动。v形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10和v形筋11,支架本体10和v形筋11为一个整体结构。支架本体10为倒t形结构,支架本体10的t形结构的腹板部上开有两个限位孔12,限位孔12为圆形孔状结构。支架本体10的翼缘部与v形筋11连接,v形筋11为v形结构,v形筋11的转折处设置有安装孔7,安装孔7为圆形通孔结构,安装孔7的孔径大于编织绳8的直径,安装孔7主要用于系编织绳8。v形支架2安装在上横杆1或下横杆4的卡槽内,相对布置。v形支架2与上横杆1和下横杆3之间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定位螺钉靠近螺帽端为螺纹段,远离螺帽端为圆柱段。定位螺钉的螺纹段和螺纹孔9相互啮合,定位螺钉的圆柱段直径和限位孔12的直径相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竖杆5和活动竖杆3均为方形杆状结构,固定竖杆5和活动竖杆3与上横杆1和下横杆4垂直布置。固定竖杆5与上横杆1和下横杆4固定设置,活动竖杆5与上横杆1和下横杆4通过定位螺钉锁紧。固定竖杆5和活动竖杆3上相对设置有塑形杆6,塑形杆6为方形杆状结构,塑形杆6上设置有安装卡槽13,两个相邻塑形杆6上的安装卡槽13相对设置。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v形筋11等间距固定在上横杆1和下横杆4上,v形筋11的两翼的距离为a厘米,v形筋11的两翼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塑形杆6等间距设置在固定竖杆5和活动竖杆3上,塑形杆6之间的距离均为a厘米。本实施例中a为30厘米。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拖网的网衣的编织方法,包括:

步骤一:准备上横杆1,根据拖网的网衣的尺寸和网目的大小,将2n根编织绳8两两系扣在上横杆1上形成n个节点,分别为a1、a2、…an;

步骤二:将相互系扣的编织绳8分叉,相邻的编织绳相互系扣形成n+1个节点,分别为b1、b2、…bn+1;

步骤三:将编织绳8并行一段距离,相互并行的编织绳8系扣形成n+1个节点,分别为c1、c2、…cn+1;

步骤四:将编织绳8分叉,编织绳8两两系扣形成n个节点,分别为d1、d2、…dn;

步骤五:重复步骤,重新进行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

步骤六:取下编织好的拖网的网衣。

其中,节点an、bn、cn、dn、cn+1、bn+1依次首尾相连形成的图形为正六边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