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3267发布日期:2018-12-05 15:3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用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试验用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科学研究需求,试验性的防雨、遮光与温度控制试验用大棚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现阶段使用的试验大棚是需要人工搭建的固定式的,采用多单独的支撑杆通过绳子绑定形成,支撑杆使用一次便丢弃,造成浪费,而且这种支架拆装比较麻烦,而试验性大棚是非长期性的,大棚改换频率很高,这就浪费了研究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并且,试验性大棚要根据试验要求改换成对试验田非遮盖状态,例如研究阳光直接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的生长速度及生长状况。

因此,现阶段使用的试验大棚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田间试验,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要。而如何能够实现大棚轻易改换试验田、轻易在遮盖和非遮盖状态切换、温度控制好以及造价低、使用灵活的试验用大棚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试验用大棚的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验用大棚,包括大棚主体以及连接在大棚主体两端的棚布,所述大棚主体为伸缩结构,所述大棚主体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为六边形壳体延伸构造成的半圆形结构,中间伸缩单元的前后相对两侧面分别为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共用侧面,所述大棚主体被构造成由前后两端侧面和共用侧面连接的内外两层遮盖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共用侧面为弧形弹性板。

优选地,所述伸缩单元的前后相对两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一折叠孔和第二折叠孔,所述第一折叠孔和第二折叠孔分别被配置为:从第一伸缩端到第二伸缩端方向上,每个第一折叠孔不断变小且均关于同一中心面对称;从第一伸缩端到第二伸缩端方向上,每个第二折叠孔不断变大且均关于同一中心面对称。

优选地,所述大棚主体被两个中心面均分为三个部分。

优选地,所述伸缩单元的横截面为六边形,包括两个相同且相对的短边和四个相同的长边,所述两个短边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共用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共用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均插装弧形支撑条。

优选地,所述大棚主体左右两底端内外均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长度与大棚主体的最大拉伸长度相同,所述固定带沿着大棚主体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上连接有多个地锚。

优选地,所述两端棚布为半椭圆形,用于封闭大棚主体两端,所述棚布与大棚主体一体构造或者所述棚布通过拉链连接在大棚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棚布外侧连接有保温棉被。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试验用大棚存在弊端,使用效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本发明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发明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试验用大棚能很方便实现折叠与展开,可直接用于试验田防雨、遮光、控温等多项试验,在对试验田遮盖和非遮盖状态之间切换方便,能够将大棚根据需要在不同试验田之间轻易改换;由于伸缩单元特定结构,大棚主体尤其是共用侧面自身可以构成支撑主体,完全不需要其他复杂的支撑框架,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同时可以提供双层遮盖,保温效果好,可以预防冰雹。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验用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棚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伸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棚主体上折叠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试验用大棚。

本发明实施例的试验用大棚包括大棚主体1以及连接在大棚主体1两端的棚布2,两个棚布2分别连接在大棚主体1两伸缩端,两端棚布2为半椭圆形,用于封闭大棚主体1两伸缩端。两个棚布2可以是与大棚主体一体构造而成,并与大棚主体1共同形成大棚内空间,当然根据需要,两个棚布2也可以与大棚主体1是分别制造的然后连接在一起的,例如可以通过粘接、拉链等方式连接在一起,这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两个棚布2外侧连接有保温棉被,在其中一个棚布2上可设有棚门。

其中,大棚主体1为伸缩结构,所述大棚主体1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伸缩单元11,所述伸缩单元11为六边形壳体延伸构造成的半圆形结构,中间伸缩单元11的前后相对两侧面分别为相邻两个伸缩单元11的共用侧面111,此处,中间伸缩单元11是指任意相邻的三个伸缩单元11中位于中间那一个伸缩单元11,所述大棚主体1被构造成中间由前后两端侧面110和共用侧面111连接的内外两层遮盖面结构。其中,前后两端侧面110是指大棚主体1的伸缩方向上最前和最后的两个伸缩单元11的最外侧面。

上述大棚主体1除了共用侧面111其他部分与棚布2材质相同,均为塑料膜;而共用侧面111用于支撑大棚主体1以形成内外两层遮盖面,共用侧面111可以为弧形弹性板,弧形弹性与半圆形的伸缩单元11相适配,而弧形弹性板材料例如可以选择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塑料纸或防水pp合成纸等,只要具有一定弹性、韧性和硬度能实现自我支撑和折叠即可。

参考图2,其中,大棚主体1的每个伸缩单元11可以相同,半圆形伸缩单元11的横截面为六边形,伸缩单元11为空心壳体,每相邻两个伸缩单元11通过两者的共用侧面111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的试验用大棚在使用时,需要拉伸大棚主体从而配合棚布2将试验田罩住,并进行固定,由于大棚主体1的每个伸缩单元11特定六边形结构,所以在拉伸大棚主体1时,每个伸缩单元11会由六边形向四边形转变,从而实现延长大棚主体1的长度;当从大棚主体1两伸缩端压缩大棚主体1时,每个伸缩单元11均会折叠,六侧面会对称折叠在一起,共用侧面111也会叠置在于一起,此时,大棚主体1的长度和厚度会大大减小,方便收集携带。

另外,参考图4,每个伸缩单元11的前后相对两侧面上(即前后两端侧面110和共用侧面111)上均开设有第一折叠孔112和第二折叠孔113,所述第一折叠孔112和第二折叠孔113分别被配置为:从第一伸缩端到第二伸缩端方向上,每个第一折叠孔112不断变小且均关于同一中心面对称,第一折叠孔112组成第一折叠孔群;从第一伸缩端到第二伸缩端方向上,每个第二折叠孔113不断变大且均关于同一中心面对称,第二折叠孔113组成第二折叠孔群,大棚主体1被两个中心面均分为三个部分。因此,大棚主体1在进行压缩后,可再次沿着上述中心面从孔径大的第一折叠孔112向孔径小的第一折叠孔112方向折叠,然后沿着上述中心面从孔径大的第二折叠孔113向孔径小的第二折叠孔113方向折叠,从而完成“z”字型折叠。本发明的试验用大棚在提供大棚主体在长度方向伸缩之外,又实现了大棚主体在宽度方向折叠。第一折叠孔群与第二折叠孔群的折叠孔从第一伸缩端到第二伸缩端方向上大小渐变,且渐变完全相反,实现了大棚主体1可以在宽度方向折叠成三部分,并消除了大棚主体折叠过程出现的自身阻力,因此,本发明的试验用大棚大棚主体1在宽度方向可完全轻松实现折叠。

本发明的试验用大棚能很方便实现折叠与展开,可直接用于试验田防雨、遮光、控温等多项试验,在对试验田遮盖和非遮盖状态之间切换方便,能够将大棚根据需要在不同试验田之间轻易改换;由于伸缩单元特定结构,大棚主体尤其是共用侧面自身可以构成支撑主体,完全不需要其他复杂的支撑框架,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同时可以提供双层遮盖,保温效果好,可以预防冰雹。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与上述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共用侧面111并非采用弧形弹性板,而共用侧面111可以与棚布2材质相同,在共用侧面111的顶部和底部均插装弧形支撑条,弧形支撑条两端可以从共用侧面111两底部伸出,用于固定在地面,上下两排弧形支撑条维持共用侧面111支撑力。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共用侧面111上的两个弧形支撑条之间还可以连接有其他固定杆以加强支撑力。

为了减少大棚主体折叠在一起的厚度的同时,延长大棚主体的拉伸后的长度,伸缩单元11的横截面为六边形,包括两个相同且相对的短边和四个相同的长边,所述两个短边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共用侧面111上。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5,本发明的大棚主体1左右两底端内外均连接有固定带3,所述固定带3沿着大棚主体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带3长度与大棚主体1的最大拉伸长度相同,固定带3为波浪形折叠机构,即固定带3由大棚主体1两侧底部端面波浪形外缘或内缘延伸而形成,固定带3可随着大棚主体1折叠伸缩而折叠伸缩,所述固定带3上连接有多个地锚。固定带3用于将试验田的土覆盖在其上,从而完成对试验用大棚的密封和固定,而地锚用于进一步固定。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