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花棚大棚用的智能自动浇水保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1828发布日期:2019-01-18 23:00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花棚大棚用的智能自动浇水保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花棚浇水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农业花棚大棚用的智能自动浇水保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花棚大棚中,由于花卉种类多,数量大,而不同花卉的对水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在浇水量上需要格外关注并加以控制,工作量较大,劳动强度大。

如申请号为cn201380008835.5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自动植物浇水装置(1),包括:贮存器(4),用于容纳水;支撑部分(4),用于在使用中将土壤容器(2)、(3)支撑在所述贮存器(4)之上;以及至少一个突伸出的浇水部分(5),所述浇水部分从所述贮存器(4)中延伸并且用于延伸到在使用中被支撑的土壤容器内。所述浇水部分(5)包括吸附材料部分(52),用于在毛细作用下将水从贮存器(4)中朝向在使用中被支撑的土壤容器(23)输送。

如申请号为cn201310447291.4的中国专利发布了一种立体植物栽培自动浇水系统及利用该系统控制浇水的方法。该自动浇水系统包括支架、传动单元、供水单元、控制器和传感器单元;供水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栽培容器经过的位置相应,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支架上,并与栽培容器经过的位置相应,供水单元、传动单元及传感器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通过传感器单元将栽培容器经过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而通过控制传动单元和供水单元,实现对栽培容器浇水的自动控制,浇水方便,且浇水均匀性好,为植物良好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水分供应。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自动浇水装置结构复杂,使用诸多控制元器件,成本较高,相对于较为平民化的植物,该发明的造价甚至远超过所培养的植物,需要多次种植后才能收回成本,回笼资金周期长,维护保养较为麻烦,成本较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农业花棚大棚用的智能自动浇水保湿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业花棚大棚用的智能自动浇水保湿装置,以解决现有人工劳动强度大,自动装置成本高,维护保养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农业花棚大棚用的智能自动浇水保湿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农业花棚大棚用的智能自动浇水保湿装置,包括支架,水槽,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水管,雾化喷头,第二水管,花槽,花盆,下水孔,下水管,单向阀,滑架,过滤盒,出水孔,溢水孔和控制器;所述支架为铝合金焊接而成框架,为承载主体;所述水槽为矩形槽结构,焊接于支架中段上,顶面设有可活动取下的盖板,起到封闭作用;所述第一水泵固定于水槽内中间后方;所述第二水泵固定于水槽内右端后方;所述第一水管底端连接至第一水泵上,顶端向前折弯90度,于花槽中心位置上方再向下折弯90度;所述第二水管下端连接至第二水泵上,上端折弯后位于花槽内侧后壁上;所述花盆摆放于花槽中;所述下水管连接于下水孔底端;所述出水孔等距分布设于过滤盒底侧面上,隔板右方的出水孔数量为五处;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支架后侧面上,且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头为平口雾化喷头,工作压力为2kg,连接至第一水管的上方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花槽为矩形箱体结构,上方开口,内部底面前端向下设有2mm深的矩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下水孔为圆锥孔,开设于花槽内前端的矮台阶中心处。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为弹簧式阀芯,连接于下水管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滑架焊接于水槽顶部的盖板顶侧面前端中心处,底侧面开设有倒梯形孔,孔最底面尺寸小于盖板上的矩形孔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盒为pvc盒体,中间靠右端设有一处隔板,隔板左端底部铺设有过滤绵,推放至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溢水孔共有五处,开设于过滤盒内的隔板中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水槽的设置,有利于对浇花时多余的水进行回收,再次加以利用,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降低浇水的成本。

过滤盒的设置,有利于对多余的水进行过滤再行回收,防止回收水内的杂质进入各水泵、雾化喷头,对各元器件造成磨损。

本发明通过定时对花卉叶片进行加湿和对花盆进行浸盆的方式对花卉进行浇水,保证植物能够充分吸收水分,间隔时间和运行时间可根据不同花卉的需水度进行调节,节省用水,同时结构简单,造价低,元器件较少,后续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滑架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滑架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滑架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过滤盒全剖图。

图7是本发明过滤盒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花槽右视全剖图。

图9是本发明水流方向。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支架,2-水槽,201-第一水泵,202-第二水泵,203-第一水管,204-雾化喷头,205-第二水管,3-花槽,301-花盆,302-下水孔,303-下水管,304-单向阀,4-滑架,5-过滤盒,501-出水孔,502-溢水孔,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一种农业花棚大棚用的智能自动浇水保湿装置,包括支架1,水槽2,第一水泵201,第二水泵202,第一水管203,雾化喷头204,第二水管205,花槽3,花盆301,下水孔302,下水管303,单向阀304,滑架4,过滤盒5,出水孔501,溢水孔502和控制器6;支架1为铝合金焊接而成框架,为承载主体;水槽2为矩形槽结构,焊接于支架1中段上,顶面设有可活动取下的盖板,起到封闭作用;第一水泵201固定于水槽2内中间后方;第二水泵202固定于水槽2内右端后方;第一水管203底端连接至第一水泵201上,顶端向前折弯90度,于花槽3中心位置上方再向下折弯90度;第二水管205下端连接至第二水泵202上,上端折弯后位于花槽2内侧后壁上;花盆301摆放于花槽2中;下水管303连接于下水孔302底端;出水孔501等距分布设于过滤盒5底侧面上,隔板右方的出水孔501数量为五处;控制器6固定于支架1后侧面上,且与第一水泵201、第二水泵202电性连接。

其中,雾化喷头204为平口雾化喷头,工作压力为2kg,连接至第一水管203的上方末端,当水流经第一水管203到达该处时水被雾化,盆打扫花卉页面上,有利于植物通过叶片对水分进行吸收。

其中,花槽3为矩形箱体结构,上方开口,内部底面前端向下设有2mm深的矩形槽,形成台阶便于当需要对花槽进行清洁清理时,水向低处流动,防止脏水回流,便于清洁,节省清洁时间。

其中,下水孔302为圆锥孔,开设于花槽3内前端的矮台阶中心处,通过该孔水将继续向下运动至下水管303中。

其中,单向阀304为弹簧式阀芯,连接于下水管303底端,通过对弹簧的调节来确定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当花槽3内积水达到单向阀304的设定压力后单向阀304打开,水继续向下运动。

其中,滑架4焊接于水槽2顶部的盖板顶侧面前端中心处,底侧面开设有倒梯形孔,孔最底面尺寸小于盖板上的矩形孔尺寸,用于放置过滤盒5,下方梯形孔也便于将过滤盒5底端出水孔501流出的水进行汇流,将其排入水槽2中。

其中,过滤盒5为pvc盒体,中间靠右端设有一处隔板,隔板左端底部铺设有过滤绵,推放至滑架4上,通过过滤盒5可对混有杂物的水进行过滤,将杂物滤除,净水进入循环。

其中,溢水孔502共有五处,开设于过滤盒5内的隔板中上方,当过滤盒内5的过滤绵杂物较多产生堵塞致使流水不畅时,升高的水位可通过溢水孔502进入隔板右侧,该空间底部同样设有一处过滤绵,经过过滤后通过出水孔501进入水槽2。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第一水泵201和第二水泵202均为潜水泵,控制器6为kg316t微电脑时控开关,根据花槽3中花卉的种类调节运行间隔时间和运行持续时间,控制器6控制第一水泵201和第二水泵202开启,第一水泵201将水槽2中的水抽出,通过第一水管203送至雾化喷头204,雾化后洒向植物上,为植物叶片提供水分,保持植物叶片水分充足,鲜亮,第二水泵202将水槽2中的水抽出,通过第二水管205送至花槽3中,水在花槽3中积蓄,水位增加,对花盆301形成浸盆,透水度较高,随着水位的上升,水压上升,当水压达到单向阀304的设定压力时,单向阀304开启,水经过过滤盒5的过滤后,通过出水孔501再次滴落至水槽2中,当多个本装置同时使用时,将每个装置中的水槽2接通,并通过压力阀接通至水路,保持水槽2中的水位始终高于第一水泵201和第二水泵202,过滤盒5定时取出并对内部的过滤绵进行清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