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29709发布日期:2018-12-28 20:03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山羊选种培育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人们对山羊肉青睐有加,山羊肉价格昂贵、供不应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几乎是空白,缺乏科学的育种目标,没有自己的良种繁育场。种公羊全部由外部引入,其中辽宁绒山羊几乎占据了该地区整个种羊市场,来源不规范、不统一、良莠不齐。这就造成了大青山山羊品种种质资源杂乱,特性逐渐退化,体型外貌不一致,遗传性能不够稳定,生产性能不整齐。养殖户主要通过增加羯羊的饲养数量和饲养年限以及成年母羊的出栏率来提高其产肉能力,这就造成成年适繁母羊利用率低,仅利用4~5岁或2~3胎。后备母羊选择强度小或未经选择即全部留种。从而导致虽然引入优质种羊进行改良,但选育效果不佳,各项生产性能停滞不前,或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大青山型绒山羊属于内蒙古绒山羊九大类型之一,因其分布在大青山沿线一带的土默川平原和大青山山区而得名。大青山山羊虽具有较高的产羔性能,平均产羔率为158%。但由于繁殖母羊利用年限短,初产母羊所占比例高,约占50%,母羊平均泌乳力低,大多养殖户采用一只母羊留一只羔羊的留种方式,造成该类群山羊虽具有较高的繁殖率,但成活率不高,从而导致选育基础群体较小,部分优秀基因提早淘汰而流失。

一直以来,由于后备母羊全部留种,多数公羊靠引入品种为主,自留种公羊很少。因此,大青山山羊仍停留在自然选择水平上;加之主要采用本交的方式配种,种公羊利用率较低。公母羊配种比例不足1:20,极大地限制了优质种公羊的利用效率,从而造成遗传改良进度缓慢,同时提高了饲养种公羊的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

虽然大青山山羊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项目区存栏绒山羊近200万只。是当地近万户和三万多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但由于长期养殖方式粗放、养殖结构不合理,育种、繁殖技术落后,群体周转不科学,绒细度逐年变粗,个体越来越小,绒品质优势已基本失去,同时缺乏专门的饲料产品,羊肉品牌匮乏,综合养殖技术空白,养殖效益越来越低。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青山山羊的系统选育,合理规划其群体结构和养殖模式,结合当前山羊肉用性能的突出优势,培育大青山肉用山羊新品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方法,传统繁殖育种技术结合选择育种技术,采用边选择、边利用、边扩繁的模式,最终培育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并达到自我供种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方法,包括同期发情、精液大倍稀释、人工授精和选择育种;

同期发情,使母羊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发情;

精液大倍稀释和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公羊利用效率,另外在扩繁过程中,结合母羊超排技术;

选择育种,用于选择高产优质肉羊品种优秀基因;

选择育种的步骤包括:

(1)建立新品种培育示范基地,依托大青山山羊良种繁育场和绒山羊养殖户;

(2)按照原种场、繁殖场、商品场存栏基础母羊为8%、12%、80%的比例组建繁育体系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

(3)应用现代动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建立和完善大青山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包括影响重要经济性状非遗传因素研究、影响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因素研究、最优遗传参数估计模型筛选研究、种羊个体遗传评价;

(4)选育出肉用突出种公羊,与当地绒山羊结合,选择出优秀的杂交后代,母羔羊优化,多代培养选择遗传性能稳定的后代,扩繁提高,培育形成大青山山羊新品种。

作为优选,所述同期发情采用药物和激素有计划的对母羊的发情周期进行同期化处理,从而达到母羊群在短时间内集中发情。同期发情可使母羊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发情的技术,有利于获得同期同环境条件的羔羊,减少试验误差。

作为优选,所述大青山山羊体重:成年公羊达到80kg,成年母羊达到45kg,育成公羊达到45kg,育成母羊达到35kg,产绒量:成年公羊达到1500g,成年母羊达到700g,育成公羊达到650g,育成母羊达到800g。

作为优选,所述选择育种始终选用与当地绒山羊具有相同血缘的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种公羊进行改良。精液大倍稀释和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公羊饲养量,降低试验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核心群:建设存栏规模500只基础母羊的大青山山羊种羊场,联合核心养殖户建立存栏规模1000只基础母羊的核心群。

作为优选,所述繁殖群:以基础母羊存栏300只的大型养殖户为基础,选择5户养殖户作为繁殖场,共计存栏基础母羊1500只。

作为优选,所述商品群:以基础母羊存栏200只的中小型养殖户为主,选择50户养殖户作为商品场,共计存栏基础母羊10000只。

作为优选,所述原种场生产种子公羊和种子母羊,一方面为原种场群体周转而留种,一方面为繁殖群提供优质后备种公母羊。

作为优选,所述繁殖群主要用于生产繁殖母羊,为商品群提供母羊或商品羊。

作为优选,所述母羔羊优化,以择优选取的方式一部分用作基础母羊的种群优化,一部分提供给项目区其他农户进行繁育,其余与公羔一同作为种羊出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选择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技术体系的成功建立和逐步完善,大青山山羊新品种的成功培育,不仅对带动大青山地区改良绒山羊向肉绒兼用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丰富畜禽遗传资源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同时还可为利用选择育种方法培育畜禽新品种提供成功经验和借鉴。

2、随着大青山山羊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将会为blup法、mas、mai以及全基因组选择等先进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实施提供条件,进而对提高种羊选择准确性和提升我市畜牧科学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此外,还可提高种羊平均遗传水平,加快群体遗传进展,增加养殖户饲养效益。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方法的选择育种过程示意图;

图2是一种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方法的羔羊优化选择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从技术水平应用上看,我国从种羊测定、人工授精等应用技术,到blup等统计方法,乃至dna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育种等技术均已掌握,但所有技术的应用都只在局部的范围、单一场内,未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应用。导致至今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种羊测定服务体系,没有国内自行估算的遗传参数、经济加权系数,自行研究享有专利权的dna标记也很少。表面上看,各项技术已在养羊业上应用,实际每项技术均还远未能发挥该项技术最佳效果,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潜力还非常大。如在羊场计算机应用上,我国许多羊场均配备有计算机,但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一些文字处理工作上,羊场生产数据、种羊遗传参数和生产性能参数等数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更不用说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性中心数据库,开展场间水平对比。

如图1、图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方法,包括同期发情、精液大倍稀释、人工授精和选择育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同期发情、大倍稀释、人工授精这几种传统繁殖育种技术结合选择育种技术。

同期发情,使母羊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发情;

精液大倍稀释和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公羊利用效率,另外在扩繁过程中,结合母羊超排技术,可加快遗传改良步伐。精液冷冻技术的突破和人工受精技术的成功应用以及moet育种方案的实施,将为提高种公羊选择强度和使用效率以及优质种母羊的快速扩繁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可降低种公羊饲养数量,减少饲养成本。

选择育种,用于选择高产优质肉羊品种优秀基因;选择育种,是本项目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用于新品种培育的一个传统育种技术,本项目利用该技术主要用于选择高产优质肉羊品种优秀基因,来改善当地绒山羊产肉性能低等缺陷。

选择育种的步骤包括:

(1)建立新品种培育示范基地,依托大青山山羊良种繁育场和绒山羊养殖户;

(2)按照原种场、繁殖场、商品场存栏基础母羊为8%、12%、80%的比例组建繁育体系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

(3)应用现代动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建立和完善大青山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包括影响重要经济性状非遗传因素研究、影响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因素研究、最优遗传参数估计模型筛选研究、种羊个体遗传评价;

(4)选育出肉用突出种公羊,与当地绒山羊结合,选择出优秀的杂交后代,母羔羊优化,多代培养选择遗传性能稳定的后代,扩繁提高,培育形成大青山山羊新品种。

所述同期发情采用药物和激素有计划的对母羊的发情周期进行同期化处理,从而达到母羊群在短时间内集中发情。同期发情可使母羊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发情的技术,有利于获得同期同环境条件的羔羊,减少试验误差。

所述大青山山羊体重:成年公羊达到80kg,成年母羊达到45kg,育成公羊达到45kg,育成母羊达到35kg,产绒量:成年公羊达到1500g,成年母羊达到700g,育成公羊达到650g,育成母羊达到800g。

所述选择育种始终选用与当地绒山羊具有相同血缘的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种公羊进行改良。精液大倍稀释和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公羊饲养量,降低试验成本。

所述核心群:建设存栏规模500只基础母羊的大青山山羊种羊场,联合核心养殖户建立存栏规模1000只基础母羊的核心群。

所述繁殖群:以基础母羊存栏300只的大型养殖户为基础,选择5户养殖户作为繁殖场,共计存栏基础母羊1500只。所述繁殖群主要用于生产繁殖母羊,为商品群提供母羊或商品羊。

所述商品群:以基础母羊存栏200只的中小型养殖户为主,选择50户养殖户作为商品场,共计存栏基础母羊10000只。

所述原种场生产种子公羊和种子母羊,一方面为原种场群体周转而留种,一方面为繁殖群提供优质后备种公母羊。

所述母羔羊优化,以择优选取的方式一部分用作基础母羊的种群优化,一部分提供给项目区其他农户进行繁育,其余与公羔一同作为种羊出售。

采用边选择、边利用、边扩繁的模式,最终培育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并达到自我供种能力。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大青山地区山羊不仅具有较高的产羔性能,平均产羔率为158%。而且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大力发展山羊产业,将同时提高对山地草场资源和平川农副作物的利用率,不只是减少了自然消耗,更主要的是通过科学利用草场资源可降低饲养成本。如果,配合大青山山羊高繁殖力性能,再开展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等先进的繁殖措施,将极大的提高繁殖率,增加羔羊出栏率,提高养殖效益。另外,大青山山羊因其具有较高的产绒量,而且羊绒价格要远高于羊毛价格,因此较饲养肉用绵羊更具有优势,养殖效益更为突出。

另外,在完成大青山山羊新品种培育的同时,通过建立羊绒集散中心、活畜交易市场以及羊肉加工厂,采用山羊各类产品统一销售策略,以便于很好掌握市场规律,从而降低风险,增加销售收入。不仅解决了养殖大青山山羊的销路,而且提高大青山山羊从养殖到屠宰加工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1、将为大青山山羊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奠定基础,填补当地缺乏自主培育畜禽品种的空白,为振兴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源头性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2、将带动当地肉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建成大青山山羊肉加工基地提供优质、充足的原料来源,进而推动羊肉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围绕大青山山羊这一产业,将进一步促进苜蓿等饲草料加工基地建设,进而带动当地种植业的大力发展。

4、利用大青山山羊适应性强、善攀援等特点,为科学、合理、效利用草山资源,避免因单纯禁牧造成草场资源浪费提供新模式。

5、利用大青山山羊耐粗饲的特点,充分提高当地平原地区农副作物的利用率,避免因燃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监管所需人力物力浪费;

6、由于大青山山羊多以产春羔为主(三、四月份),通过实施羔羊舍饲育肥,不仅可以提高出栏率,还可减少五至十月份进入大青山山区放牧的羊只数量;

7、通过开展一年两产、两年三产等繁殖措施来提高繁殖率,增加育肥羔羊出栏数量,提高大青山山羊生产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