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2006发布日期:2018-11-07 07:25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景观园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



背景技术:

树木绿化是现代城镇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泛应用于道路、小区、室内甚至屋顶的绿化上。树木一般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再移植到相应的绿化区域内。树木栽植时根球(根钵)需要都足够的空间,以保护树木,这个空间我们称为树池。现有的树池结构仅仅通过混凝土和砖将树木围砌起来进行保护,其保护性低,且不利于树木生产。而且对于新种的树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以确保其能顺利生长。如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浇水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亦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此外对于城市中的地面,往往一下雨就会形成地面积水或内涝。

目前,栽种在结构间隙土壤中的树木多是在树木周围埋放石子或插入一定长度的管道实现通气及排水目的;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均不理想,当树木长久栽种后,多存在有害气体积蓄,树木无法进行氧气交换,排水不利等问题,从而无法保证树木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是使树木与大气环境进行联通,较快地渗透土壤表层水,同时使雨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包括结构间隙土层、覆盖层、营养基质层、储水室、换气管、供水管、自洁式透水砖、给排水孔、漏斗、防倒灌装置、输水带;所述的结构间隙土层设置在营养基质层和储水室之间,结构间隙土层和营养基质层的上部设置覆盖层,储水室上部设置自洁式透水砖;储水室靠近结构间隙土层的一侧设置若干给排水孔;所述供水管的一端穿过给排水孔与防倒灌装置连接,供水管的另一端与营养基质层连通;所述的防倒灌装置内设置有浮球,当储水室内水位高于供水管时,浮球上浮堵住供水管,当储水室内水位低于供水管时,浮球下沉将不能堵住供水管,浮球的直径大于供水管的直径;位于储水室内上部的供水管管口处设置有输水带,输水带延伸至储水室底部;供水管内部设有与输水带一端连接的海绵;位于结构间隙土层内的供水管通过换气管相连通;换气管上部设置有漏斗。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层具有坡度,覆盖层靠近植物的一侧高于覆盖层靠近自洁式透水砖的一侧,覆盖层采用鹅卵石,营养基质层由有机肥、腐叶土、田园土配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换气管、供水管上均设置有穿孔,排水换气管、供水管外部均包裹土工布;供水管内部设置有海绵,海绵体积为供水管体积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的储水室为圆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结构间隙土层为圆环形,中部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上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与营养基质层连接的一侧高于供水管与给排水孔连接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管、供水管材料均设置为pvc管。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管、供水管均设置有多条。

进一步地,所述输水带材料设置为海绵,输水带的形状设置为螺旋形或者波浪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结构间隙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与渗水性,使其可以较快地渗透土壤表层水,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同时通关排水换气管使得栽种在结构间隙土壤中的树木与大气环境进行联通,进一步提升树木的透气性,更快的排除有害气体,交换氧气,从而保证了树木的存活率,同时将雨水净化后收集储存用于灌溉植被,实现了水的生态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的整体构造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的俯视图。

图中:1为结构间隙土层;2为覆盖层;3为营养基质层;4为储水室;5为换气管;6为供水管;7为自洁式透水砖;8为给排水孔;9为漏斗;10为防倒灌装置;11为输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包括结构间隙土层1、覆盖层2、营养基质层3、储水室4、换气管5、供水管6、自洁式透水砖7、给排水孔8、漏斗9、防倒灌装置10、输水带11;所述的储水室4上部设置有自洁式透水砖7;储水室4靠近植物的一侧设置有给排水孔8;给排水孔8连接有供水管6,上部供水管设置有输水带11,输水带11延伸至储水室4底;所述的供水管6与储水室4连接的端部设置有防倒灌装置10,防倒灌装置10设置有浮球,当储水室4内水位高于供水管6时,浮球上浮堵住供水管6,当储水室4内水位低于供水管6时,浮球下沉将不能堵住供水管6,浮球的直径略大于供水管6的直径;供水管6内部设置有海绵,海绵体积为供水管6体积的二分之一;结构间隙土层1内部的上、下供水管6相连接构成换气管5;换气管5上部设置有漏斗9;树池通过储水室4对雨水进行收集,然后再通过供水管6将储水室4中的水输送至的土壤中,实现雨水的再利用。

覆盖层2具有一定的坡度;覆盖层2采用鹅卵石,防止营养基质层3中的物料水份快速、过量蒸发而板结开裂,防止营养基质层3中的物料被雨水冲刷而流失,营养基质层3由有机肥、腐叶土、田园土配制而成;换气管5、供水管6设置有穿孔,外部包裹土工布;所述的储水室4为圆环形;所述的结构间隙土层1为圆环形,中部贯通;漏斗9设置有过滤网;供水管6与营养基质层3连接的一侧高于与给排水孔8连接的一侧;换气管5、供水管6材料设置为pvc管;换气管5、供水管6设置有多条。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种植在结构间隙土中的树池,属于景观园林技术领域,包括结构间隙土层、卵石层、营养基质层、储水室、排水换气管、供水管;储水室上部设置有自洁式透水砖;储水室靠近植物的一侧设置有给排水孔;给排水孔由上到下分别连接有排水换气管、供水管;供水管内部设置有海绵;树池通过储水室对雨水进行收集,然后再通过供水管将储水室中的水输送至的土壤中,实现雨水的再利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结构间隙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与渗水性,使其可以较快地渗透土壤表层水,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同时通过排水换气管使得栽种在结构间隙土壤中的树木与大气环境进行联通。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杨哲;吴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建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8.30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