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6170发布日期:2019-01-05 09:0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作为我国的特有饮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历代“本草”类医书在提及茶叶时均说它有止渴、清神、利尿、治咳、祛痰、明目、益思、除烦去腻、驱困轻身、消炎解毒等功效。为了提高茶叶种植效率,提高茶叶存活率,特提出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通过在传送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冷却筒的上端,冷却筒的下端外壁与旋转筒的内壁接触配合,冷却筒的上端设置蓄水腔,冷却筒的蓄水腔的下端设置出水孔,冷却筒下端的出水孔设置在冷却筒的圆柱面上,旋转筒的下端均匀设有一组拨动板,冷却筒上端蓄水腔内的水沿着出水孔流淌到凹坑内,一方面将旋转筒与土壤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另一方面给土壤进行湿润,进而方便旋转筒上的螺旋板的开垦,同时湿润后的土壤更利于茶叶苗的生长,也更有利于茶叶苗的存活;通过在传送筒的左侧设有输送模块,实现茶叶苗的自动化种植,提高了茶叶苗的种植效率,同时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茶叶苗种植设备的上端安装振动装置,使得茶叶苗种植设备在开凿凹坑时,能够时凹坑内的土壤不断的抖动,进而实现将凹坑内的土壤进行粉碎,使得土壤更加松软,进而增加了茶叶苗根部的透气性;

s2:使用s1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进行自动化种植茶叶苗,茶叶苗种植设备能够将凹坑内的土壤进行粉碎,且能够实现在开坑的过程中向凹坑的底部通入水和化肥的溶液,保证了土壤中的水份;

s3:在s2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开凿凹坑的过程中,向茶叶苗种植设备的旋转筒内通入氧气;旋转筒内的氧气能够沿着旋转筒的内部空腔进入凹坑的最深处,保证了凹坑内的土壤的氧气含量,进而改善了茶叶苗根部的呼吸性;

s4:在s3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完成凹坑的开凿后,向茶叶苗种植设备的旋转筒内混入生根粉,生根粉在氧气的带动下,均匀分布在凹坑的土壤中,进而加速了茶叶苗的根部的发育;

s5:在s4中茶叶苗种植设备的旋转筒上方安装自动封土的毛刷,毛刷能够实现轻轻地将土壤覆盖在茶叶苗根部的上方,提高了封土后茶叶苗根部的透气性;

其中,所述的茶叶苗种植设备包括壳体、传送筒、旋转筒、拨动板、冷却筒、电机、驱动齿轮、齿圈、气缸、输送模块,所述壳体的顶板上设有传送筒;所述传送筒下端的圆柱面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板上,传送筒的左侧设有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用于将茶叶苗输送到传送筒内;所述传送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冷却筒的上端;所述冷却筒的下端外壁与旋转筒的内壁接触配合,冷却筒的上端设置蓄水腔,冷却筒的蓄水腔的下端设置出水孔,冷却筒下端的出水孔设置在冷却筒的圆柱面上;所述旋转筒的上端外壁上固定连接齿圈;所述齿圈与驱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转轴端头;所述电机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右侧内壁上;所述齿圈的下方均匀设置一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底板上,气缸的缸杆端头设置成球面,气缸缸杆端头与齿圈的下端面接触配合;所述旋转筒中部的外壁与壳体底板上的安装孔内壁接触配合,旋转筒下端的外壁上设置螺旋板,旋转筒的下端均匀设有一组拨动板;所述拨动板上端铰接在旋转筒的下端端部,拨动板的上端设置矩形凸起,拨动板的矩形凸起与旋转筒下端的矩形槽侧壁之间设有弹簧;使用时,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与齿圈啮合实现带动旋转筒转动,进而旋转筒下端的螺旋板在地面上旋转出凹坑,在旋转筒旋转的过程中,冷却筒上端蓄水腔内的水沿着出水孔流淌到凹坑内,一方面将旋转筒与土壤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另一方面给土壤进行湿润,进而方便旋转筒上的螺旋板的开垦,同时湿润后的土壤更利于茶叶苗的生长;当开凿的深度达到标准后,电机停止转动,控制器控制输送模块将茶叶苗传送到传送筒内,茶叶苗沿传送筒进入冷却筒的底端,主设备带动壳体向上移动,同时控制器控制气缸顶出缸杆,进而缸杆推动齿圈向上移动,齿圈带动旋转筒向上移动,进而旋转筒内的冷却筒的下端挤压拨动板,拨动板摆动,进而茶叶苗从拨动板之间穿过后掉进凹坑内,旋转筒下端离开凹坑后,凹坑内的土壤自动滑落下去将茶叶苗的根部覆盖,进而实现茶叶苗的自动化种植,提高了茶叶苗的种植效率,同时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的下方设有凸轮;所述凸轮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转轴上,凸轮的右侧设有一号气囊;所述一号气囊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右侧内壁上,一号气囊通过气管依次连接单向阀、储气罐、电磁阀、气缸缸体;使用时,电机带动下方的凸轮转动,凸轮不断的挤压右侧的一号气囊,一号气囊将压缩的气体储存在储气罐中,当开凿的深度达到标准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电磁阀控制气缸的缸杆顶伸,进而减少的设备中能源的投入,进而实现节省大量的能源。

优选的,所述旋转筒的上方设有二号气囊;所述二号气囊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筒的上端端面上,二号气囊的上端表面与冷却筒的外壁接触,二号气囊的左侧设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的中部铰接在冷却筒的外壁上,摆动板的上端通过弹簧与冷却筒的外壁连接,摆动板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挡板右端的腰形孔内;所述挡板的左端滑动连接在冷却筒上的滑槽内;使用时,气缸推动齿圈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旋转筒向上移动,旋转筒挤压上方的二号气囊,二号气囊被压缩后横向尺寸增大,进而二号气囊挤压摆动板,摆动板绕铰接处进行摆动,进而摆动板的下端拉动挡板向右移动,进而实现将冷却筒的出水孔打开,出水孔内的水对旋转筒的外壁进行冷却和对土壤进行湿润;在开肯完凹坑后才将出水孔打开,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冷却筒上端的蓄水腔内设有一组搅动杆;所述搅动杆转动连接在蓄水腔底板上的安装孔内,搅动杆的上端圆柱面上交错设置一组扇叶,搅拌杆的下端端头固定连接二号磁铁上端的端面上;所述齿圈的上端面上设置一组一号磁铁;所述一号磁铁下端面固定连接在齿圈的上端面上,一号磁铁设置在二号磁铁的右侧下方;使用时,电机通过驱动齿轮带动齿圈转动,进而齿圈带动一号磁铁转动,又因为一号磁铁设置在二号磁铁的右下方,因此能够实现一号磁铁对二号磁铁右侧进行间断性吸引,二号磁铁受到间断性的切向吸引力,进而实现二号磁铁带动搅动杆转动,搅动杆上端的扇叶对蓄水腔内的水和化肥的溶液进行搅拌,使其实现均匀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旋转筒的下端圆柱面上设置一组横杆;所述横杆穿插设置在旋转筒上的螺旋板之间;使用时,旋转筒通过螺旋板对土壤进行开垦,螺旋板之间的横杆能够实现对开垦后的土壤进行粉碎,使得凹坑内的土壤更加松软,使得土壤更加有利于茶叶苗的生长。

优选的,所述输送模块包括固定板、导向板、弹性波纹板、磁性软杆、磁性圆盘,所述传送筒的的左侧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通过上下端面上的连接轴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传送筒的圆柱面上;所述导向板的表面设有弹性波纹板;所述弹性波纹板的内侧表面能够沿导向板的外表面滑动,弹性波纹板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一组磁性软杆;所述磁性软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弹性波纹板的内侧表面;所述传送筒的下端内壁上固定连接磁性圆盘;所述磁性圆盘中部设置圆柱孔;使用时,弹性波纹板的内侧表面沿导向板的表面滑动,弹性波纹板内侧表面的磁性软杆在不受磁性影响的情况下处于伸直状态,进而实现将茶叶苗挤压在导向板的表面,实现弹性波纹板带动茶叶苗向右移动,当弹性波纹板移动到传送筒内时,传送筒下端的磁性圆盘吸引弹性波纹板内侧表面的磁性软杆,使得磁性软杆向下倾斜,进而茶叶苗失去了磁性软杆的挤压力,因此实现茶叶苗自动掉进冷却筒的底端;一方面磁性软杆能够有效的对茶叶苗进行夹紧,另一方面通过磁性圆盘能够有效、快速地将茶叶苗从弹性波纹板上取下,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通过在传送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冷却筒的上端,冷却筒的下端外壁与旋转筒的内壁接触配合,冷却筒的上端设置蓄水腔,冷却筒的蓄水腔的下端设置出水孔,冷却筒下端的出水孔设置在冷却筒的圆柱面上,旋转筒的下端均匀设有一组拨动板,冷却筒上端蓄水腔内的水沿着出水孔流淌到凹坑内,一方面将旋转筒与土壤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另一方面给土壤进行湿润,进而方便旋转筒上的螺旋板的开垦,同时湿润后的土壤更利于茶叶苗的生长;通过在传送筒的左侧设有输送模块,实现茶叶苗的自动化种植,提高了茶叶苗的种植效率,同时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通过在冷却筒上端的蓄水腔内设有一组搅动杆,搅拌杆的下端端头固定连接二号磁铁上端的端面上,齿圈的上端面上设置一组一号磁铁,一号磁铁设置在二号磁铁的右侧下方,实现一号磁铁对二号磁铁右侧进行间断性吸引,二号磁铁受到间断性的切向吸引力,进而实现二号磁铁带动搅动杆转动,搅动杆上端的扇叶对蓄水腔内的水和化肥的溶液进行搅拌,使其实现均匀的混合。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通过在导向板的表面设有弹性波纹板,弹性波纹板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一组磁性软杆,传送筒的下端内壁上固定连接磁性圆盘,实现茶叶苗自动掉进冷却筒的底端,一方面磁性软杆能够有效的对茶叶苗进行夹紧,另一方面通过磁性圆盘能够有效、快速地将茶叶苗从弹性波纹板上取下,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茶叶苗种植设备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壳体1、传送筒2、旋转筒3、螺旋板31、二号气囊32、摆动板33、挡板34、横杆35、拨动板4、冷却筒5、蓄水腔51、出水孔52、搅动杆53、二号磁铁54、一号磁铁55、驱动齿轮6、凸轮61、一号气囊62、齿圈7、气缸8、输送模块9、固定板91、导向板92、弹性波纹板93、磁性软杆94、磁性圆盘95、电机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苗存活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茶叶苗种植设备的上端安装振动装置,使得茶叶苗种植设备在开凿凹坑时,能够时凹坑内的土壤不断的抖动,进而实现将凹坑内的土壤进行粉碎,使得土壤更加松软,进而增加了茶叶苗根部的透气性;

s2:使用s1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进行自动化种植茶叶苗,茶叶苗种植设备能够将凹坑内的土壤进行粉碎,且能够实现在开坑的过程中向凹坑的底部通入水和化肥的溶液,保证了土壤中的水份;

s3:在s2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开凿凹坑的过程中,向茶叶苗种植设备的旋转筒内通入氧气;旋转筒内的氧气能够沿着旋转筒的内部空腔进入凹坑的最深处,保证了凹坑内的土壤的氧气含量,进而改善了茶叶苗根部的呼吸性;

s4:在s3中的茶叶苗种植设备完成凹坑的开凿后,向茶叶苗种植设备的旋转筒内混入生根粉,生根粉在氧气的带动下,均匀分布在凹坑的土壤中,进而加速了茶叶苗的根部的发育;

s5:在s4中茶叶苗种植设备的旋转筒上方安装自动封土的毛刷,毛刷能够实现轻轻地将土壤覆盖在茶叶苗根部的上方,提高了封土后茶叶苗根部的透气性;

其中,所述的茶叶苗种植设备包括壳体1、传送筒2、旋转筒3、拨动板4、冷却筒5、电机10、驱动齿轮6、齿圈7、气缸8、输送模块9,所述壳体1的顶板上设有传送筒2;所述传送筒2下端的圆柱面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传送筒2的左侧设有输送模块9;所述输送模块9用于将茶叶苗输送到传送筒2内;所述传送筒2的下端固定连接冷却筒5的上端;所述冷却筒5的下端外壁与旋转筒3的内壁接触配合,冷却筒5的上端设置蓄水腔51,冷却筒5的蓄水腔51的下端设置出水孔52,冷却筒5下端的出水孔52设置在冷却筒5的圆柱面上;所述旋转筒3的上端外壁上固定连接齿圈7;所述齿圈7与驱动齿轮6啮合传动;所述驱动齿轮6固定连接在电机10的转轴端头;所述电机10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右侧内壁上;所述齿圈7的下方均匀设置一组气缸8;所述气缸8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底板上,气缸8的缸杆端头设置成球面,气缸8缸杆端头与齿圈7的下端面接触配合;所述旋转筒3中部的外壁与壳体1底板上的安装孔内壁接触配合,旋转筒3下端的外壁上设置螺旋板31,旋转筒3的下端均匀设有一组拨动板4;所述拨动板4上端铰接在旋转筒3的下端端部,拨动板4的上端设置矩形凸起,拨动板4的矩形凸起与旋转筒3下端的矩形槽侧壁之间设有弹簧;使用时,电机10带动驱动齿轮6转动,驱动齿轮6通过与齿圈7啮合实现带动旋转筒3转动,进而旋转筒3下端的螺旋板31在地面上旋转出凹坑,在旋转筒3旋转的过程中,冷却筒5上端蓄水腔51内的水沿着出水孔52流淌到凹坑内,一方面将旋转筒3与土壤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另一方面给土壤进行湿润,进而方便旋转筒3上的螺旋板31的开垦,同时湿润后的土壤更利于茶叶苗的生长;当开凿的深度达到标准后,电机10停止转动,控制器控制输送模块9将茶叶苗传送到传送筒2内,茶叶苗沿传送筒2进入冷却筒5的底端,主设备带动壳体1向上移动,同时控制器控制气缸8顶出缸杆,进而缸杆推动齿圈7向上移动,齿圈7带动旋转筒3向上移动,进而旋转筒3内的冷却筒5的下端挤压拨动板4,拨动板4摆动,进而茶叶苗从拨动板4之间穿过后掉进凹坑内,旋转筒3下端离开凹坑后,凹坑内的土壤自动滑落下去将茶叶苗的根部覆盖,进而实现茶叶苗的自动化种植,提高了茶叶苗的种植效率,同时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驱动齿轮6的下方设有凸轮61;所述凸轮61固定连接在电机10的转轴上,凸轮61的右侧设有一号气囊62;所述一号气囊6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右侧内壁上,一号气囊62通过气管依次连接单向阀、储气罐、电磁阀、气缸8缸体;使用时,电机10带动下方的凸轮61转动,凸轮61不断的挤压右侧的一号气囊62,一号气囊62将压缩的气体储存在储气罐中,当开凿的深度达到标准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电磁阀控制气缸8的缸杆顶伸,进而减少的设备中能源的投入,进而实现节省大量的能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旋转筒3的上方设有二号气囊32;所述二号气囊3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筒3的上端端面上,二号气囊32的上端表面与冷却筒5的外壁接触,二号气囊32的左侧设有摆动板33;所述摆动板33的中部铰接在冷却筒5的外壁上,摆动板33的上端通过弹簧与冷却筒5的外壁连接,摆动板33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挡板34右端的腰形孔内;所述挡板34的左端滑动连接在冷却筒5上的滑槽内;使用时,气缸8推动齿圈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旋转筒3向上移动,旋转筒3挤压上方的二号气囊32,二号气囊32被压缩后横向尺寸增大,进而二号气囊32挤压摆动板33,摆动板33绕铰接处进行摆动,进而摆动板33的下端拉动挡板34向右移动,进而实现将冷却筒5的出水孔52打开,出水孔52内的水对旋转筒3的外壁进行冷却和对土壤进行湿润;在开肯完凹坑后才将出水孔52打开,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冷却筒5上端的蓄水腔51内设有一组搅动杆53;所述搅动杆53转动连接在蓄水腔51底板上的安装孔内,搅动杆53的上端圆柱面上交错设置一组扇叶,搅拌杆的下端端头固定连接二号磁铁54上端的端面上;所述齿圈7的上端面上设置一组一号磁铁55;所述一号磁铁55下端面固定连接在齿圈7的上端面上,一号磁铁55设置在二号磁铁54的右侧下方;使用时,电机10通过驱动齿轮6带动齿圈7转动,进而齿圈7带动一号磁铁55转动,又因为一号磁铁55设置在二号磁铁54的右下方,因此能够实现一号磁铁55对二号磁铁54右侧进行间断性吸引,二号磁铁54受到间断性的切向吸引力,进而实现二号磁铁54带动搅动杆53转动,搅动杆53上端的扇叶对蓄水腔51内的水和化肥的溶液进行搅拌,使其实现均匀的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旋转筒3的下端圆柱面上设置一组横杆35;所述横杆35穿插设置在旋转筒3上的螺旋板31之间;使用时,旋转筒3通过螺旋板31对土壤进行开垦,螺旋板31之间的横杆35能够实现对开垦后的土壤进行粉碎,使得凹坑内的土壤更加松软,使得土壤更加有利于茶叶苗的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输送模块9包括固定板91、导向板92、弹性波纹板93、磁性软杆94、磁性圆盘95,所述传送筒2的的左侧设有导向板92;所述导向板92通过上下端面上的连接轴固定连接在固定板91上;所述固定板91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传送筒2的圆柱面上;所述导向板92的表面设有弹性波纹板93;所述弹性波纹板93的内侧表面能够沿导向板92的外表面滑动,弹性波纹板93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一组磁性软杆94;所述磁性软杆94一端固定连接在弹性波纹板93的内侧表面;所述传送筒2的下端内壁上固定连接磁性圆盘95;所述磁性圆盘95中部设置圆柱孔;使用时,弹性波纹板93的内侧表面沿导向板92的表面滑动,弹性波纹板93内侧表面的磁性软杆94在不受磁性影响的情况下处于伸直状态,进而实现将茶叶苗挤压在导向板92的表面,实现弹性波纹板93带动茶叶苗向右移动,当弹性波纹板93移动到传送筒2内时,传送筒2下端的磁性圆盘95吸引弹性波纹板93内侧表面的磁性软杆94,使得磁性软杆94向下倾斜,进而茶叶苗失去了磁性软杆94的挤压力,因此实现茶叶苗自动掉进冷却筒5的底端;一方面磁性软杆94能够有效的对茶叶苗进行夹紧,另一方面通过磁性圆盘95能够有效、快速地将茶叶苗从弹性波纹板93上取下,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使用时,电机10带动驱动齿轮6转动,驱动齿轮6通过与齿圈7啮合实现带动旋转筒3转动,进而旋转筒3下端的螺旋板31在地面上旋转出凹坑,同时齿圈7带动一号磁铁55转动,又因为一号磁铁55设置在二号磁铁54的右下方,因此能够实现一号磁铁55对二号磁铁54右侧进行间断性吸引,二号磁铁54受到间断性的切向吸引力,进而实现二号磁铁54带动搅动杆53转动,搅动杆53上端的扇叶对蓄水腔51内的水和化肥的溶液进行搅拌,使其实现均匀的混合;同时电机10带动下方的凸轮61转动,凸轮61不断的挤压右侧的一号气囊62,一号气囊62将压缩的气体储存在储气罐中;在旋转筒3旋转的过程中,冷却筒5上端蓄水腔51内的水沿着出水孔52流淌到凹坑内,一方面将旋转筒3与土壤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另一方面给土壤进行湿润,进而方便旋转筒3上的螺旋板31的开垦,同时湿润后的土壤更利于茶叶苗的生长;当开凿的深度达到标准后,电机10停止转动,控制器控制输送模块9将茶叶苗传送到传送筒2内,弹性波纹板93的内侧表面沿导向板92的表面滑动,弹性波纹板93内侧表面的磁性软杆94在不受磁性影响的情况下处于伸直状态,进而实现将茶叶苗挤压在导向板92的表面,实现弹性波纹板93带动茶叶苗向右移动,当弹性波纹板93移动到传送筒2内时,传送筒2下端的磁性圆盘95吸引弹性波纹板93内侧表面的磁性软杆94,使得磁性软杆94向下倾斜,进而茶叶苗失去了磁性软杆94的挤压力,因此实现茶叶苗自动掉进冷却筒5的底端,随后,主设备带动壳体1向上移动,同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电磁阀控制气缸8的缸杆顶伸,进而缸杆推动齿圈7向上移动,齿圈7带动旋转筒3向上移动,旋转筒3挤压上方的二号气囊32,二号气囊32被压缩后横向尺寸增大,进而二号气囊32挤压摆动板33,摆动板33绕铰接处进行摆动,进而摆动板33的下端拉动挡板34向右移动,进而实现将冷却筒5的出水孔52打开,出水孔52内的水对旋转筒3的外壁进行冷却和对土壤进行湿润;同时旋转筒3内的冷却筒5的下端挤压拨动板4,拨动板4摆动,进而茶叶苗从拨动板4之间穿过后掉进凹坑内,旋转筒3下端离开凹坑后,凹坑内的土壤自动滑落下去将茶叶苗的根部覆盖,进而实现茶叶苗的自动化种植,提高了茶叶苗的种植效率,同时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