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嫁接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5948发布日期:2019-01-08 19:5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嫁接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全球性的第一大病害,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地上部叶片和茎秆,进而危害地下部块茎;是一种流行性极强、毁灭性极大的病害。当中心病株出现后,病原菌就会迅速侵染其他健康植株,随之病害迅速爆发流行,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地上部植株将会全部枯死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目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育抗病品种,此方法是一种能从根本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育种、推广周期长与晚疫病生理小种变异速度快的矛盾很难解决。当一个各方面性状优良的品种历经从育成至大面积推广这一漫长周期,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进化,抗病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也基本丧失。列如大西洋、夏波蒂、荷兰15是块茎性状优良、市场需求大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是薯片专用品种,夏波蒂则是薯条加工专用型品种,荷兰15则是优质的鲜食品种但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现对晚疫病基本丧失了抗性。特别是是在西南山区种植,药剂防治效果很不理想。改进马铃薯栽培技术防治晚疫病,主要通过调整播期、精细化管理或与其他作物轮作、间作。栽培技术只能减缓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但无法从跟本上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化学药剂防治晚疫病,在马铃薯未显病症前,采用多种化学药剂交叉喷施可以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爆发,但是化学防治随之带来的是农残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破坏生态环境,终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策略。生物防治晚疫病,该方法主要是应用一些新型的生防菌剂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与扩散。再者新型杀菌剂的生产成本较高。

大西洋、夏波蒂和荷兰15等马铃薯品种商品性好,适合加工、市场需求量大,但均不抗晚疫病,无法在晚疫病发生严重的西南区种植。而高抗晚疫病的品种块茎品质又不太适合加工要求。因此,本发明以高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作为接穗,与适合市场需求但不抗晚疫病的品种嫁接,实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农艺防治,解决品种选育推广周期长以及化学药剂方法防治方法带来的环境污染、高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嫁接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将高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作为接穗;将商品性好、市场需求大的低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作为砧木;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育种、推广周期长以及化学药剂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带来的环境污染、高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嫁接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高感晚疫病的马铃薯砧木培育:将经催芽处理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播种于灭菌的基质中,在塑料拱棚中培养;待马铃薯长至株高7~8cm,3-4片叶,茎粗8~9mm时即可作为砧木;所述马铃薯原原种为大西洋、荷兰15和夏波蒂中任意一种;

步骤2),高抗晚疫病的马铃薯接穗培育:将经催芽处理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滇薯47播种于灭菌的基质中,在塑料拱棚中培养;待马铃薯长至株高7~8cm,3-4片叶,茎粗8~9mm时即可作为接穗;

步骤3),嫁接:剪取步骤2)中得到的接穗马铃薯幼苗,去掉多余叶片,只留最顶上的2片小叶,将接穗沿茎两侧对称斜切两刀后成楔形状;留下步骤1)中的砧木地上部3cm的茎段,其余剪去,用双面刀片从茎中部劈开5mm的接口;将接穗楔形端插入砧木接口,使形成层相吻合,再用塑料薄膜将嫁接结合部位包裹密封;

步骤4),嫁接植株管理:将嫁接好的植株放入滴灌式冷光源植物气候箱中培养7天,所述滴灌式冷光源植物气候箱的系统设置设定为弱光(光强5000lux),光照时长12h,黑暗12h,湿度均为90%,温度设定为白天24℃,夜间18℃;在没有滴灌式冷光源气候培养箱时,将嫁接苗放置于塑料拱棚中,盖上遮阳网,向拱棚内喷雾,保持湿度;

步骤5),嫁接植株移栽:嫁接一周后,将成活的植株移栽,7-10天后,即过了缓苗期,将包裹于嫁接结合部位的塑料薄膜撕下;按常规的栽培流程进行施肥、灌水、除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抗性接穗与砧木马铃薯嫁接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无需施用任何化学药剂,实现生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达到了绿色无公害生产。

2、减少了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值,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高感晚疫病的砧木培育:

将经催芽处理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大西洋播种于灭菌的基质中,然后在塑料拱棚中培养。马铃薯长至株高7~8cm,3-4片叶,茎粗8~9mm时即可作为砧木;

步骤2),高抗晚疫病的接穗培育:

将经催芽处理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滇薯47播种于灭菌的基质中,然后在塑料拱棚中培养。马铃薯长至株高7~8cm,3-4片叶,茎粗8~9mm即可作为接穗;

步骤3),嫁接:采用劈接法,剪取步骤2)中的接穗马铃薯幼苗,去掉多余叶片,只留最顶上的2片小叶,将接穗沿茎两侧对称斜切两刀后成楔形状;步骤1)砧木处理,留下砧木地上部约3cm的茎段,其余剪去,用双面刀片从茎中部劈开5mm的接口;将接穗楔形端插入砧木接口,使形成层相吻合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分别嫁接得到2组嫁接植株,即自根嫁接:大西洋/大西洋和同源嫁接:滇薯47/大西洋;以自根马铃薯大西洋和自根嫁接的大西洋/大西洋植株作为对照。

步骤4),嫁接植株管理:将嫁接好的植株放入滴灌式冷光源植物气候箱中培养7天,将气候箱系统设置为弱光(光强5000lux),光照时长12h,黑暗12h,湿度为90%,温度设定为白天24℃,夜间18℃。

步骤5),嫁接植株移栽:嫁接1周后,将成活的植株移栽,7-10天后,待过了缓苗期,将包裹与嫁接结合部位的塑料薄膜撕下,按照常规的栽培流程进行施肥、灌水、除草。

晚疫病病情调查

因为团结镇5月下旬-7月中旬这个时间段,天气忽雨忽晴,昼夜温差大,气温时冷时热,为马铃薯晚疫病孢子的萌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是晚疫病的高发区,病害极易流行。从移栽后30d开始,每一周对晚疫病的病情进行调查统计,病情统计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gb/t17980.34-2000)进统计。

研究发现,如表1所示:6月3日开始有中心病株出现,1周后即6月10日进行发病植株统计,结果表明自根大西洋和自根嫁接的大西洋/大西洋发病率分别达到了5.06%和7.41%,而滇薯47/大西洋嫁接植株未有病株出现,6月17日自根大西洋和自根嫁接的大西洋/大西洋发病率分别达到了13.9%和25.9%,而滇薯47/大西洋发病率为0;6月25日自根大西洋和自根嫁接的大西洋/大西洋发病率分别达到了60.76%和77.78%,而滇薯47/大西洋发病率依然为0;6月30日自根大西洋和自根嫁接的大西洋/大西洋发病率分别达到了92.4%和100%,植株开始腐烂,基本丧失了光合能力;而滇薯47/大西洋发病率才有13.3%;植株正常生长;7月5日自根大西洋和自根嫁接的大西洋/大西洋发病率分别达到了100%和100%,植株已全部死亡;而滇薯47/大西洋发病率为13.3%,7月17日异源嫁接组合的感病植株未见增加,而且植株感病不严重,植株可以正常生长。

表1:不同嫁接植株在不同时间的病情统计

实施例2:该实施例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高感晚疫病的砧木培育:将经催芽处理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荷兰15播种于灭菌的基质中,然后在塑料拱棚中培养。马铃薯长至株高7~8cm,3-4片叶,茎粗8~9mm时即可作为砧木;

步骤2),高抗晚疫病的接穗培育:将经催芽处理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滇薯47播种于灭菌的基质中,然后在塑料拱棚中培养。马铃薯长至株高7~8cm,3-4片叶,茎粗8~9mm即可作为接穗;

步骤3),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剪取步骤2)接穗马铃薯幼苗,去掉多余叶片,只留最顶上的2片小叶,将接穗沿茎两侧对称斜切两刀后成楔形状;步骤(1)砧木处理,留下砧木地上部约3cm的茎段,其余剪去,用双面刀片从茎中部劈开5mm的接口;将接穗楔形端插入砧木接口,使形成层相吻合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嫁接得到1组嫁接植株,异源嫁接:滇薯47/荷兰15;以自根马铃薯植株荷兰15为对照植株。

步骤4),嫁接植株管理:将嫁接好的植株放入滴灌式冷光源植物气候箱中培养7天,将气候箱系统设置为弱光(光强5000lux),光照时长12h,黑暗12h,湿度为90%,温度设定为白天24℃,夜间18℃。

步骤5),嫁接植株移栽:嫁接1周后砧木与接穗已基本愈合,将成活的植株移栽到云南省昆明市团结镇,移栽7-10天后,过了缓苗期,将包裹与嫁接结合部位的塑料薄膜撕下。按照常规的栽培流程进行施肥、灌水、除草。

晚疫病病情调查

因为团结镇5月下旬-7月中旬这个时间段,天气忽雨忽晴,昼夜温差大,气温时冷时热,为马铃薯晚疫病孢子的萌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是晚疫病的高发区,病害极易流行。从移栽后30d开始,每一周对晚疫病的病情进行调查统计,病情统计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gb/t17980.34-2000)进统计。

研究发现,如表2所示:6月3日开始有中心病株出现,1周后即6月10日进行发病植株统计,结果表明自根荷兰15发病率达到了7.45%,而滇薯47/荷兰15嫁接植株未有病株出现,6月17日自根荷兰15发病率达到了14.89%,而滇薯47/荷兰15发病率为0;6月25日自根荷兰15发病率达到了78.72%,而滇薯47/荷兰15发病率依然为0;6月30日自根荷兰15发病率达到了97.87%,植株开始腐烂,基本丧失了光合能力;而滇薯47/荷兰15发病率仅有1.69%;轻微病症,植株正常生长;7月5日自根荷兰15发病率达到了100%,植株已全部死亡;而滇薯47/荷兰15发病率为3.39%,7月17日,异源嫁接组合的感病植株未见增加,植株正常生长。

表2:不同嫁接植株在不同时间的病情统计

实施例3:该实施例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高感晚疫病的砧木培育:将经催芽处理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夏波蒂播种于灭菌的基质中,然后在塑料拱棚中培养。马铃薯长至株高7~8cm,3-4片叶,茎粗8~9mm时即可作为砧木;

步骤2),高抗晚疫病的接穗培育:将经催芽处理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滇薯47播种于灭菌的基质中,然后在塑料拱棚中培养。马铃薯长至株高7~8cm,3-4片叶,茎粗8~9mm即可作为接穗;

步骤3),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剪取步骤(2)接穗马铃薯幼苗,去掉多余叶片,只留最顶上的2片小叶,将接穗沿茎两侧对称斜切两刀后成楔形状;步骤(1)砧木处理,留下砧木地上部约3cm的茎段,其余剪去,用双面刀片从茎中部劈开5mm的接口;将接穗楔形端插入砧木接口,使形成层相吻合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嫁接得到1组嫁接植株,即异源嫁接:滇薯47/夏波蒂;以自根马铃薯夏波蒂为对照植株。

步骤4),嫁接植株管理:将嫁接好的植株放入滴灌式冷光源植物气候箱中培养7天,将气候箱系统设置为弱光(光强5000lux),光照时长12h,黑暗12h,湿度为90%,温度设定为白天24℃,夜间18℃。

步骤5),嫁接植株移栽:嫁接1周后砧木与接穗已基本愈合,将成活的植株移栽到云南省昆明市团结镇,移移栽7-10天后,过了缓苗期,将包裹与嫁接结合部位的塑料薄膜撕下。按照常规的栽培流程进行施肥、灌水、除草。

晚疫病病情调查

因为团结镇5月下旬-7月中旬这个时间段,天气忽雨忽晴,昼夜温差大,气温时冷时热,为马铃薯晚疫病孢子的萌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是晚疫病的高发区,病害极易流行。从移栽后30d开始,每一周对晚疫病的病情进行调查统计,病情统计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gb/t17980.34-2000)。

研究发现,如表3所示:6月3日开始有中心病株出现,1周后即6月10日进行发病植株统计,结果表明自根夏波蒂发病率达到了1.18%,而滇薯47/夏波蒂嫁接植株未有病株出现,6月17日自根夏波蒂发病率达到了3.53%,而滇薯47/夏波蒂发病率为0;6月25日,晚疫病爆发流行,自根夏波蒂发病率达到了85.88%,而滇薯47/夏波蒂发病率依然为0;6月30日自根夏波蒂发病率达到了98.82%,植株开始腐烂,基本丧失了光合能力;而滇薯47/夏波蒂发病率仅有3.33%;轻微病症,植株正常生长;7月5日自根夏波蒂发病率达到了100%,植株已全部死亡;而滇薯47/夏波蒂发病率为3.33%,7月17日,异源嫁接植株:滇薯47/夏波蒂的感病植株未见增加,植株正常生长。

表3:不同嫁接植株在不同时间的病情统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