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瓜滴灌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74514发布日期:2020-03-10 09:33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蔬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瓜滴灌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黄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但是现有的黄瓜栽培方法不太科学合理,乱用肥料,乱喷农药,所种植出来的黄瓜,不仅产量较低,而且营养物质含量较低、农药成分较多,大大低于人们对秋黄瓜的期望值。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瓜滴灌高产栽培方法,它栽培方法科学合理,黄瓜高产,营养成分高,提升了种植企业的经济效益。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黄瓜滴灌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块选择:黄瓜属浅根系作物,故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盐碱较轻、透气性良好、排灌条件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

s2、施肥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尿素8~10千克、硫酸钾5千克,采用大马力机械翻地,随犁地将基肥均匀深翻入土,犁地后及时耙耱,捡净残膜、秸秆,将地整成待播状态,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s3、土壤处理:结合整地每亩用仲丁灵100~150克,兑水60~9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地表施药后及时混耙均匀,耙深2~3厘米,耙后第2天进行播种;

s4、精选种子:选留饱满、有光泽、抗病性强、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好种才能育好苗;

s5、播种:

(a)播种方式:采用气吸式精量点播机播种,覆膜、膜下铺滴灌带,膜上穴播、盖土、镇压一次完成,采用幅宽70厘米地膜,1膜2行,滴灌带1膜1管,1管2行;

(b)播种量:每亩播量为1.4-1.5千克,每穴播2粒种子;

(c)播深:播深2厘米左右;

(d)播种质量:播行端直,下种均匀,覆土和播深均匀一致,压实地膜边缘,滴灌带在铺设时,迷宫流道的凸面朝上;

(e)播种密度:株距24厘米,膜上行距30厘米,膜间距55厘米,每亩保苗6539株左右;

s6、田间管理:

(a)播后苗前管理:播种结束后立即接好滴灌带,滴出苗水,出苗水每亩滴10~15m3,出苗水以刚湿润苗眼为宜,不可滴得过多,以防烂种,滴出苗水后,大风不易将地膜刮起;播后勤下地检查,查看出苗情况,如遇大雨,要及时疏松苗眼土,防止硬盖影响出苗;

(b)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处及早补种,发现有错位苗压在地膜下,及时放苗,防止高温烧苗;苗期一般不滴水,但土壤不能过于干旱,以免形成小老苗,更不能大水漫灌,根据天气、苗情灵活掌握,适时滴水,见湿见干;中耕黄瓜出苗后至抽蔓前中耕2次,中耕可提高地温、疏松土壤、清除杂草、促进根系发育,以利于培养壮苗;在2叶1心和抽蔓期各喷1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第1次每亩用量0.1千克,第2次每亩用量0.15千克;人工拔草、去除杂株发现有杂草时,及早人工拔除,同时根据苗情长势和叶片形状、颜色,拔除杂株;抽蔓期滴水滴肥1次,每亩滴水40m3,滴水的同时,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黄瓜水溶肥5千克、磷酸二氢钾2千克;

(c)中后期管理:繁育制种黄瓜,不搭架绑蔓,可节省人工开支;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全生育期滴水7~9次,每亩共滴水250m3,滴水时期根据天气、土壤、苗情灵活掌握,适时滴水,抽蔓至开花期滴水2次,每亩滴水25m3,结瓜期滴水4~5次,每次亩滴水30m3,8月15日每亩滴水20m3,当第1瓜坐住后,加之此时天气炎热,7天滴水1次,黄瓜地保持不干不湿,不可忽干忽湿,防止出现“大肚瓜”和“细腰瓜”;滴肥随水进行,滴肥的次数和用量根据土壤肥力、底肥及黄瓜长势长相而定,不是固定不变的,抽蔓至开花期随水滴肥1次,每亩滴施黄瓜水溶肥5千克,黄瓜结瓜期是需肥量最大的时期,隔1水随水滴肥1次,共滴肥2次,每次每亩滴施黄瓜水溶肥5千克、磷酸二氢钾3千克;瓜秧封垄后,不随意进入田间,防止踩烂黄瓜或损坏秧蔓;

s7、病虫害防治:黄瓜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等,重视防治,使用高效低毒药剂,当病虫害达到化防指标,尤其是瓜秧封垄时,采用无人机喷施药剂防治;

进一步的,所述s4中,选好种子之后,在播种前2~3天,将黄瓜种子平摊在布单上晒种,杀死种子表面病菌,不能将种子直接放在水泥地坪上晾晒,避免污染种子。

进一步的,所述s7中,发现黄瓜发生蚜虫,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浓度为10%的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喷洒黄瓜叶片进行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

进一步的,所述s7中,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背面,高温干旱时发生严重,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发生初期进行点片防治,当虫害发生程度达到化防指标时,用浓度为1.8%的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喷雾防治喷洒黄瓜叶片进行防治。

进一步的,所述s7中,白粉病对黄瓜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片和瓜秧,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发生,发现田间发生白粉病,及早防治,在3叶1心时,每亩用浓度为20%三唑酮乳油40毫升,喷施1次;在结瓜期,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防治3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扩散蔓延。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在根据黄瓜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土地,对土地进行施肥整地,使其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为黄瓜的高产奠定了基础,传统种植不对土壤进行处理,本发明结合整地每亩用仲丁灵100~150克,兑水60~9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地表施药后及时混耙均匀,耙深2~3厘米,好种才能育好苗,选择优质的种子也是关键,本发明独特的播种方式,适宜的播种量、最佳的播种深度、播种密度科学合理、播种质量高,本发明的播种方式是我们经成百上千次试验对比得到的最佳方式,在播后苗前、苗期和中后期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是本发明的特色之一,详细阐述了黄瓜的病虫害,科学用药合理防止,采用了最先进的无人机喷施药剂防治,效果佳,本发明栽培方法科学合理,黄瓜高产,营养成分高,提升了种植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黄瓜滴灌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块选择:黄瓜属浅根系作物,故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盐碱较轻、透气性良好、排灌条件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

s2、施肥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尿素8~10千克、硫酸钾5千克,采用大马力机械翻地,随犁地将基肥均匀深翻入土,犁地后及时耙耱,捡净残膜、秸秆,将地整成待播状态,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s3、土壤处理:结合整地每亩用仲丁灵100~150克,兑水60~9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地表施药后及时混耙均匀,耙深2~3厘米,耙后第2天进行播种;

s4、精选种子:选留饱满、有光泽、抗病性强、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好种才能育好苗;

s5、播种:

(a)播种方式:采用气吸式精量点播机播种,覆膜、膜下铺滴灌带,膜上穴播、盖土、镇压一次完成,采用幅宽70厘米地膜,1膜2行,滴灌带1膜1管,1管2行;

(b)播种量:每亩播量为1.4-1.5千克,每穴播2粒种子;

(c)播深:播深2厘米左右;

(d)播种质量:播行端直,下种均匀,覆土和播深均匀一致,压实地膜边缘,滴灌带在铺设时,迷宫流道的凸面朝上;

(e)播种密度:株距24厘米,膜上行距30厘米,膜间距55厘米,每亩保苗6539株左右;

s6、田间管理:

(a)播后苗前管理:播种结束后立即接好滴灌带,滴出苗水,出苗水每亩滴10~15m3,出苗水以刚湿润苗眼为宜,不可滴得过多,以防烂种,滴出苗水后,大风不易将地膜刮起;播后勤下地检查,查看出苗情况,如遇大雨,要及时疏松苗眼土,防止硬盖影响出苗;

(b)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处及早补种,发现有错位苗压在地膜下,及时放苗,防止高温烧苗;苗期一般不滴水,但土壤不能过于干旱,以免形成小老苗,更不能大水漫灌,根据天气、苗情灵活掌握,适时滴水,见湿见干;中耕黄瓜出苗后至抽蔓前中耕2次,中耕可提高地温、疏松土壤、清除杂草、促进根系发育,以利于培养壮苗;在2叶1心和抽蔓期各喷1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第1次每亩用量0.1千克,第2次每亩用量0.15千克;人工拔草、去除杂株发现有杂草时,及早人工拔除,同时根据苗情长势和叶片形状、颜色,拔除杂株;抽蔓期滴水滴肥1次,每亩滴水40m3,滴水的同时,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黄瓜水溶肥5千克、磷酸二氢钾2千克;

(c)中后期管理:繁育制种黄瓜,不搭架绑蔓,可节省人工开支;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全生育期滴水7~9次,每亩共滴水250m3,滴水时期根据天气、土壤、苗情灵活掌握,适时滴水,抽蔓至开花期滴水2次,每亩滴水25m3,结瓜期滴水4~5次,每次亩滴水30m3,8月15日每亩滴水20m3,当第1瓜坐住后,加之此时天气炎热,7天滴水1次,黄瓜地保持不干不湿,不可忽干忽湿,防止出现“大肚瓜”和“细腰瓜”;滴肥随水进行,滴肥的次数和用量根据土壤肥力、底肥及黄瓜长势长相而定,不是固定不变的,抽蔓至开花期随水滴肥1次,每亩滴施黄瓜水溶肥5千克,黄瓜结瓜期是需肥量最大的时期,隔1水随水滴肥1次,共滴肥2次,每次每亩滴施黄瓜水溶肥5千克、磷酸二氢钾3千克;瓜秧封垄后,不随意进入田间,防止踩烂黄瓜或损坏秧蔓;

s7、病虫害防治:黄瓜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等,重视防治,使用高效低毒药剂,当病虫害达到化防指标,尤其是瓜秧封垄时,采用无人机喷施药剂防治;

进一步的,在s4中,选好种子之后,在播种前2~3天,将黄瓜种子平摊在布单上晒种,杀死种子表面病菌,不能将种子直接放在水泥地坪上晾晒,避免污染种子。

进一步的,在s7中,发现黄瓜发生蚜虫,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浓度为10%的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喷洒黄瓜叶片进行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

进一步的,在s7中,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背面,高温干旱时发生严重,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发生初期进行点片防治,当虫害发生程度达到化防指标时,用浓度为1.8%的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喷雾防治喷洒黄瓜叶片进行防治。

进一步的,在s7中,白粉病对黄瓜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片和瓜秧,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发生,发现田间发生白粉病,及早防治,在3叶1心时,每亩用浓度为20%三唑酮乳油40毫升,喷施1次;在结瓜期,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防治3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扩散蔓延。

本发明在根据黄瓜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土地,对土地进行施肥整地,使其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为黄瓜的高产奠定了基础,传统种植不对土壤进行处理,本发明结合整地每亩用仲丁灵100~150克,兑水60~9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地表施药后及时混耙均匀,耙深2~3厘米,好种才能育好苗,选择优质的种子也是关键,本发明独特的播种方式,适宜的播种量、最佳的播种深度、播种密度科学合理、播种质量高,本发明的播种方式是我们经成百上千次试验对比得到的最佳方式,在播后苗前、苗期和中后期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是本发明的特色之一,详细阐述了黄瓜的病虫害,科学用药合理防止,采用了最先进的无人机喷施药剂防治,效果佳,本发明栽培方法科学合理,黄瓜高产,营养成分高,提升了种植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