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荞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60171发布日期:2018-12-22 08:0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苦荞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苦荞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城沿线地区,营养价值丰富,在国民区域经济发展、食品及药品加工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提高苦荞产量是保障我国苦荞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途径。

目前,苦荞育种仍然以经验育种为主,杂交后代选择盲目,后代栽植方法主观,重复劳动较高,育种成功率低,严重制约苦荞生产及产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苦荞品种的选育方法,所述方法能降低苦荞杂交后代选择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

一种苦荞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待改良性状的品种作为母本,与待改良性状互补的品种作为父本,父本与母本之间隔行种植,进行人工杂交,获得f1代杂交种子,选取10粒以上的f1代杂交种子;

(2)将步骤(1)选取的f1代杂交种子进行单粒穴播,不进行单株选择,获得种子f2,随机选取10粒以上的种子f2;

(3)将步骤(2)选取的种子f2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4-5粒种子f3,合计选取43粒以上的种子f3;

(4)将步骤(3)选取的种子f3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2-3粒种子f4,合计选取100粒以上的种子f4;

(5)将步骤(4)选取的种子f4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1-2粒种子f5,合计选取158粒以上的种子f5;

(6)将步骤(5)选取的种子f5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1-2粒种子f6,合计选取205粒以上的种子f6;

(7)将步骤(6)选取的种子f6进行单粒穴播,记载单株产量和待改良性状表现好的单株,依据记载结果进行单株选择,中选率10%,得到不同单株的种子,进行标记,获得种子f7;

(8)将种子f7进行条播种植,同时保持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m2,进行品系产量和待改良性状选择,按照不同品系的产量高低和待改良性状表现好坏进行选择,选择其中的10%,进行标记,获得种子f8;

(9)将种子f8在数量大于等于5个的环境下条播种植,进行预备鉴定和多环境稳定性调查,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1.5m2,依据品系产量和待改良性状对环境的稳定性进行选择,中选率60%,进行标记,获得种子f9;

(10)将种子f9进行条播种植,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8m2,选择单位面积产量和待改良性状表现好的品系,中选率60%,最终得到稳定的苦荞品种。

优选地,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中所述单粒条播的条件均为行距40cm、株距6-7cm。

优选地,步骤(2)、步骤(7)中所述单粒穴播的条件均为行距50cm,株距15-25cm。

优选地,步骤(8)、步骤(9),步骤(10)中所述条播种植的条件均为行距40cm、留苗株距6-7cm。

本发明所述待改良性状是指期望改良的苦荞品种的性状,比如,期待将改良某个苦荞品种的种皮颜色为黑色,则其期待改良的性状为种皮颜色,则选择期待改良种皮颜色的苦荞品种为母本,选择种皮颜色为黑色的苦荞品种作为父本。

当需要改良多个性状时,可以将各个性状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依次一一进行选育。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苦荞品种的选育方法,品种选育成功率高,能克服苦荞品种的杂交后代在选育过程中存在的盲目种植的缺陷,能实现苦荞杂交后代的规范化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预期获得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品种,即待改良的性状为产量。选择产量性能较低的本地苦荞西农9940为母本和产量性能较高的南方苦荞品种九江苦荞为父本,其中西农9940单株粒重3.5g,千粒重19.2g,九江苦荞单株粒重4.26g,千粒重20.15g;

具体选育方法如下:

(1)选择需改良的苦荞品种西农9940为母本,九江苦荞作为父本,母本和父本隔行种植,进行人工杂交,获得f1代杂交种子,选取10粒的f1代杂交种子;

(2)将步骤(1)选取的f1代杂交种子进行单粒穴播,行距50cm,株距20cm,不进行单株选择,获得种子f2,选取50粒的种子f2;

(3)将步骤(2)选取的种子f2按照行距40cm、株距6cm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4-5粒种子f3,合计选取212粒的种子f3;

(4)将步骤(3)选取的种子f3按照行距40cm、株距6cm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2-3粒种子f4,合计选取500粒的种子f4;

(5)将步骤(4)选取的种子f4按照行距40cm、株距6cm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1-2粒种子f5,合计选取789粒的种子f5;

(6)将步骤(5)选取的种子f5进行单粒条播,行距40cm、株距6cm,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1-2粒种子f6,合计选取1021粒的种子f6;

(7)将步骤(6)选取的种子f6进行单粒穴播,行距50cm、株距20cm,记载单株产量表现好的单株,依据记载结果进行单株选择,中选率10%,得到不同品系的种子,进行标记,获得103个单株种子f7;

(8)将种子f7进行条播种植,同时保持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m2,且行距40cm,留苗株距6cm,然后进行品系产量选择,按照不同品系的产量高低进行选择,选择其中的10%,进行标记,获得11个品系的种子f8;

(9)将种子f8在数量5个的环境下条播种植(定边、靖边、榆林、岐山、延安),同时进行预备鉴定和多环境稳定性调查,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1.5m2,且行距40cm,留苗株距6cm,依据品系产量和对环境的稳定性进行选择,中选率60%,进行标记,获得7个品系的种子f9;

(10)将种子f9进行条播种植,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8m2,行距40cm,留苗株距6cm,选择单位面积产量表现好的品系,选择其中的60%,最终得到5个稳定的苦荞新品种(系),见表1。

将选育的苦荞新品系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对苦荞品系的高产性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

表1品系产量性状比较结果

由表1可知,本发明选育的苦荞新品系kq03-0011、kq03-0015、kq03-0018、kq03-0020和kq03-0046较父本九江苦荞、母本西农9940均具有较高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亩产,改良效果明显。

对照例1:育种者采用经验育种方法,仅凭借对杂交亲本的了解和喜好,根据个人主观倾向性组配杂交组合,进行杂交后代的选择,其后代选择和种植方法根据个人意愿和主观倾向进行。

将实施例1和对照例的育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育种结果

由表2可知,本发明能够针对育种目标有效进行苦荞品种杂交后代的选择,明确了世代的群体数量、淘汰时期、世代的种植方法和种植密度,并最终使每个杂交组合均能育成5个的目标品系,极大地减少了苦荞的育种成本,提高了苦荞的育种效率。

实施例2

预期获得种皮颜色为黑色的苦荞个体品系(品种),即待改良的性状为种皮颜色。选择浅灰苦荞品种西农9909为母本和黑苦荞品种西农9940为父本,其中西农9909中熟,幼茎绿色,花黄绿色,无香味,籽粒浅灰色;西农9940幼苗生长旺盛,叶色深绿,叶心形,花白绿色,籽粒三棱形,籽粒黑色;

具体品种选育方法如下:

(1)选择需要改良种皮颜色的灰苦荞品种西农9909为母本,黑苦荞品种西农9940作为父本,母本和父本隔行种植,进行人工杂交,获得f1代杂交种子,选取10粒的f1代杂交种子;

(2)将步骤(1)选取的f1代杂交种子进行单粒穴播,行距50cm,株距25cm,不进行单株选择,获得种子f2,选取30粒的种子f2;

(3)将步骤(2)选取的种子f2按照行距40cm、株距7cm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4-5粒种子f3,合计选取127粒的种子f3;

(4)将步骤(3)选取的种子f3按照行距40cm、株距7cm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2-3粒种子f4,合计选取300粒的种子f4;

(5)将步骤(4)选取的种子f4按照行距40cm、株距7cm进行单粒条播,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1-2粒种子f5,合计选取473粒的种子f5;

(6)将步骤(5)选取的种子f5进行单粒条播,行距40cm、株距7cm,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1-2粒种子f6,合计选取613粒的种子f6;

(7)将步骤(6)选取的种子f6进行单粒穴播,行距50cm,株距25cm,记载单株产量、种皮颜色为黑色表现好的单株,依据记载结果进行单株选择,中选率10%,得到不同品系的种子,进行标记,获得62个单株种子f7;

(8)将种子f7进行条播种植,同时保持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m2,且行距40cm,留苗株距7cm,然后进行品系种皮颜色和单位面积产量选择,按照不同品系的种皮颜色为黑色和产量高低进行选择,选择其中的10%,进行标记,获得7个品系的种子f8;

(9)将种子f8在数量6个的环境下条播种植(定边、靖边、榆林、岐山、延安、府谷),同时进行预备鉴定和多环境稳定性调查,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1.5m2,且行距40cm,留苗株距7cm,依据品系产量和种皮颜色对环境的稳定性进行选择,中选率60%,进行标记,获得5个品系的种子f9;

(10)将种子f9进行条播种植,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8m2,且行距40cm,留苗株距7cm,选择单位面积产量、种皮颜色表现好的品系,选择其中的60%,最终得到3个种皮颜色为黑色和单位面积产量稳定高产的苦荞新品种(系)。

实施例3

预期获得矮杆苦荞个体品系(品种),即待改良的性状为植株高度。选择需改良的高杆本地苦荞西农9920为母本和矮杆的川荞1号为父本,其中西农9920株型紧凑,株高110cm,幼茎绿色,花黄绿色,无香味,自花授粉,籽粒灰褐色;川荞1号早熟、株高90cm,幼苗绿色,成熟时变为紫红色,株型紧凑,花绿色,籽粒黑色;

具体品种选育方法如下:

(1)选择高杆苦荞品种西农9920作为母本,矮杆品种川荞1号作为父本,父本与母本之间隔行种植,进行人工杂交,获得f1代杂交种子,选取10粒的f1代杂交种子;

(2)将步骤(1)选取的f1代杂交种子进行单粒穴播,行距50cm,株距20cm,不进行单株选择,获得种子f2,随机选取10粒的种子f2;

(3)将步骤(2)选取的种子f2进行单粒条播,行距40cm,株距6.5cm,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4-5粒种子f3,合计选取43粒的种子f3;

(4)将步骤(3)选取的种子f3进行单粒条播,行距40cm,株距6.5cm,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2-3粒种子f4,合计选取100粒的种子f4;

(5)将步骤(4)选取的种子f4进行单粒条播,行距40cm,株距6.5cm,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1-2粒种子f5,合计选取158粒的种子f5;

(6)将步骤(5)选取的种子f5进行单粒条播,行距40cm,株距6.5cm,不进行单株选择,成熟时在每个单株上获得1-2粒种子f6,合计选取205粒的种子f6;

(7)将步骤(6)选取的种子f6进行单粒穴播,行距50cm,株距20cm,记载单株产量和株高表现好的单株,依据记载结果进行单株选择,中选率10%,得到不同单株的种子,进行标记,获得种子f7;

(8)将种子f7进行条播种植,行距40cm,留苗株距6.5cm,同时保持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m2,进行品系产量和株高性状选择,按照不同品系的产量高低和株高表现好坏进行选择,选择其中的10%,进行标记,获得种子f8;

(9)将种子f8在数量6个的环境下条播种植(定边、靖边、榆林、延安、岐山、太白),行距40cm,留苗株距6.5cm,进行预备鉴定和多环境稳定性调查,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1.5m2,依据品系产量和株高对环境的稳定性进行选择,中选率60%,进行标记,获得种子f9;

(10)将种子f9进行条播种植,行距40cm,留苗株距6.5cm,种植密度为一个品系/8m2,选择单位面积产量和株高表现好的品系,中选率60%,最终得到1个稳定的苦荞品种(系)。

将选育的苦荞新品系的株高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见表3。

表3品系株高比较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本发明选育的苦荞新品系kq05-0312较父本川荞1号、母本西农9920均具有矮杆优势,改良效果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