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4151发布日期:2019-01-18 23:0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湖泊生物保护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湖泊是各种动植物的天堂,许多鱼虾及鸟类生活于湖泊区域,湖泊面积广大,尤其是大型湖泊,常常是烟波浩渺,由于水位较深,没有大型的水生植物供鱼虾栖息附着,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繁衍,限制了水生动植物的增殖;湖泊水域广阔没有供鸟类栖息的树枝或其他露出水面的物体,这对于游泳的水禽类没有影响,而对于以栖息于其他物体且依靠水生动植物如鱼虾、藻类等为食的鸟类来说,在湖泊水面没有暂栖地方,只能飞到湖泊岸边寻觅暂栖物体,需要觅食时需经过多次飞行到湖泊水面寻觅才行,限制了鸟类的生活空间,不利于自然水域的生物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由鸟栖环、鸟栖撑、主立管、圆环型浮漂、浮漂固定撑、平衡撑、鱼礁固着撑、悬吊绳、网片礁体、牵拉绳、沉石、支撑杆组成,所述主立管采用直径8-12厘米的塑料管制作,主立管长度100-120厘米,在主立管的中间固定套接浮漂固定撑,浮漂固定撑外侧呈“u”形槽体圆环型,“u”形槽体圆环型的槽体深20-30厘米,槽体宽20-30厘米,内侧为若干呈放射状的支撑,浮漂固定撑的支撑长60-80厘米,所述圆环型浮漂为塑料泡沫制作,圆环型浮漂内嵌于浮漂固定撑的“u”形槽体圆环型内侧,主立管的上端固定套接环,套接环外侧呈放射状设置若干鸟栖撑,鸟栖撑长100-120厘米,鸟栖撑的外端固定于鸟栖环上,鸟栖撑与鸟栖环组成鸟栖架,鸟栖撑与鸟栖环交汇处的下方设置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固定于浮漂固定撑的“u”形槽体圆环型外侧上部,主立管的底端固定设置平衡环,平衡环设置若干放射状平衡撑,平衡撑的另一端固定于浮漂固定撑的“u”形槽体圆环型的外侧下部,浮漂固定撑与主立管固定套接处的浮漂固定撑的下方设置若干鱼礁固着撑,鱼礁固着撑长100-150厘米,鱼礁固着撑与主立管呈45-60°角斜向外侧放射状分布,鱼礁固着撑与平衡撑交汇处予以固定,每支鱼礁固着撑的下方设置若干网片礁体,所述网片礁体采用聚乙烯网片制作,若干条状聚乙烯网片聚集成束,成束的聚乙烯网片缚系于悬吊绳上成网片礁体,网片礁体的上方通过悬吊绳悬吊于鱼礁固着撑上,悬吊绳间隔20-30厘米设置一支,保持网片礁体均匀散布水域内,平衡环的底部设置牵拉绳,牵拉绳的底部设置沉石,保持浮动式鱼礁的有限区域内浮动。

有益效果:使用本发明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人工鱼礁在水域中诱集水生动植物附着、栖息、繁育,提供更多的水生动植物繁衍、栖息、附着、生活的场所;鸟类在人工鱼礁的上方的鸟栖撑及鸟栖环组成的鸟栖架上栖息,遇到适口的水生动植物浮到水面,鸟类可以迅速觅食,解决鸟类需要反复飞行觅食的过程,增加鸟类生活空间,水生动植物的增殖繁衍增加单位水体生物密度,可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觅食机会,有利于鸟类增殖,符合湖泊水域生物链的规律,有利于自然水域的生物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浮漂固定撑和圆环型浮漂示意图。

图中:1鸟栖环,2鸟栖撑,3套接环,4主立管,5圆环型浮漂,6浮漂固定撑,7平衡撑,8鱼礁固着撑,9平衡环,10悬吊绳,11网片礁体,12牵拉绳,13沉石,1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一种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由鸟栖环(1)、鸟栖撑(2)、主立管(4)、圆环型浮漂(5)、浮漂固定撑(6)、平衡撑(7)、鱼礁固着撑(8)、悬吊绳(10)、网片礁体(11)、牵拉绳(12)、沉石(13)、支撑杆(14)组成,所述主立管(4)采用直径10厘米的塑料管制作,主立管(4)长度100厘米,在主立管(4)的中间固定套接浮漂固定撑(6),浮漂固定撑(6)外侧呈“u”形槽体圆环型,“u”形槽体圆环型的槽体深25厘米,槽体宽25厘米,内侧为若干呈放射状的支撑,浮漂固定撑(6)的支撑长60厘米,所述圆环型浮漂(5)为塑料泡沫制作,圆环型浮漂(5)内嵌于浮漂固定撑(6)的“u”形槽体圆环型内侧,主立管(4)的上端固定套接环(3),套接环(3)外侧呈放射状设置若干鸟栖撑(2),鸟栖撑(2)长100厘米,鸟栖撑(2)的外端固定于鸟栖环(1)上,鸟栖撑(2)与鸟栖环(1)组成鸟栖架,鸟栖撑(2)与鸟栖环(1)交汇处的下方设置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下端固定于浮漂固定撑(6)的“u”形槽体圆环型外侧上部,主立管(4)的底端固定设置平衡环(9),平衡环(9)设置若干放射状平衡撑(7),平衡撑(7)的另一端固定于浮漂固定撑(6)的“u”形槽体圆环型的外侧下部,浮漂固定撑(6)与主立管(4)固定套接处的浮漂固定撑(6)的下方设置若干鱼礁固着撑(8),鱼礁固着撑(8)长120厘米,鱼礁固着撑(8)与主立管(4)呈45°角斜向外侧放射状分布,鱼礁固着撑(8)与平衡撑(7)交汇处予以固定,每支鱼礁固着撑(8)的下方设置若干网片礁体(11),所述网片礁体(11)采用聚乙烯网片制作,若干条状聚乙烯网片聚集成束,成束的聚乙烯网片缚系于悬吊绳(10)上成网片礁体(11),网片礁体(11)的上方通过悬吊绳(10)悬吊于渔礁固着撑(8)上,悬吊绳(10)间隔30厘米设置一支,保持网片礁体(11)均匀散布水域内,平衡环(7)的底部设置牵拉绳(12),牵拉绳(12)的底部设置沉石(13),保持浮动式鱼礁的有限区域内浮动。

有益效果:使用本发明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人工鱼礁在水域中诱集水生动植物附着、栖息、繁育,提供更多的水生动植物繁衍、栖息、附着、生活的场所;鸟类在人工鱼礁的上方的鸟栖撑(2)及鸟栖环(1)组成的鸟栖架上栖息,遇到适口的水生动植物浮到水面,鸟类可以迅速觅食,解决鸟类需要反复飞行觅食的过程,增加鸟类生活空间,水生动植物的增殖繁衍增加单位水体生物密度,可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觅食机会,有利于鸟类增殖,符合湖泊水域生物链的规律,有利于自然水域的生物保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公开了一种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使用本发明带有鸟栖架的湖泊浮动式人工鱼礁,人工鱼礁在水域中诱集水生动植物附着、栖息、繁育,提供更多的水生动植物繁衍、栖息、附着、生活的场所;鸟类在人工鱼礁的上方的鸟栖撑及鸟栖环组成的鸟栖架上栖息,遇到适口的水生动植物浮到水面,鸟类可以迅速觅食,解决鸟类需要反复飞行觅食的过程,增加鸟类生活空间,水生动植物的增殖繁衍增加单位水体生物密度,可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觅食机会,有利于鸟类增殖,符合湖泊水域生物链的规律,有利于自然水域的生物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戈;杨成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书戈
技术研发日:2018.09.15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