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49633发布日期:2020-03-24 19:56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栽培方法,具体地讲是一种紫苑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紫菀为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功能,中药紫苑是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根及根茎。野生紫苑多生长于山坡或河边草地。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怕干旱、耐寒的特性。适宜在土壤湿润,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生长。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紫苑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到处采挖野生紫苑,由于紫苑不但生长分散,产量很低,采挖十分困难,加上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很难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紫苑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的紫苑栽培方法。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产的紫苑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田向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进行:

1、选地与整地:紫菀选在沙质壤栽培,栽前施饼肥50~100千克,土粪3000~5000千克,深翻多次,使土粒匀细,畦面平整;

2、繁殖,清明后,用锹挖出种根,再用剪刀将根剪成3~6厘米长,随后在整好的土地上开沟,将剪好的种根5~8根作一丛放人沟内,深度7~10厘米,行距34厘米见方植入种根,随后盖土;

3、栽培管理,齐苗后浅松土、除草,结合松土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当苗高7~9厘米时结合中耕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500千克;封行前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腐熟堆肥300千克、腐熟饼肥50千克,于植株旁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封行后若有杂草用手拔除,雨后或灌溉后及时疏沟排水,遇旱灌溉,发现抽薹及时剪除;

4、病虫害防治,主要有斑枯病,用1:1:120波尔多液喷洒,每7~10天1次,连续2~3次,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为害根茎和幼苗,防治方法:在耕地或开沟栽种时,每667平方米施用25%敌百虫粉剂1.5~2千克;

5、收获与加工,紫菀除预留种根外,都在第1年秋后叶发黄将干枯时挖根,挖出后抖净泥土,趁鲜时编成辫形,晒至全干即成。

用本发明方法栽培紫苑,亩产干品在500公斤,且质量较统一,商品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高产的紫苑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田向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进行:

1、选地与整地:紫菀宜在沙质壤土生长,根部人土很深,故须多施底肥,一般施饼肥(各种饼肥均可)50~100千克,土粪3000~5000千克,撒人做基肥,然后用细齿耙将土粒充分整细,以备栽植种根之用,如大面积种植紫菀,深耕须达20~23厘米,更要多次犁耙,使土粒匀细,畦面平整;

2、繁殖:紫菀系用近地面的细根繁殖,可在春季或秋季栽植,(1)、春季栽种在春分至清明后,用锹挖出种根,再用剪刀将根剪成3~6厘米长,随后在整好的土地上开沟,将剪好的种根(5~8根)作一丛放人沟内,深度7~10厘米,行距34厘米见方;或于第1行株距34厘米和第2行株17厘米处下种根,成三角形,植入种根,随后盖土,将地面弄平,做成畦,浇水,20天左右即出苗。出苗后做到勤除杂草,并浇第2次水,待苗成株后浇第3次,如天旱,地面干,则每5~6天浇水1次;(2)、秋季栽种须在立冬前种下。紫菀的根能耐寒,不怕冻,种法如春种一样,秋种的苗株发育健壮,紫菀春种当年不开花,第2年秋才抽薹开紫红色的花,开花不长根,所以不等到它开花即可收获,种根要等到第2年春化冻后挖取,出秧多,根也好,红色,做春栽的种根最合适。种根用量每667平方米需15~20千克;

3、栽培管理,齐苗后浅松土、除草,结合松土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当苗高7~9厘米时结合中耕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500千克;封行前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腐熟堆肥300千克、腐熟饼肥50千克,于植株旁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封行后若有杂草用手拔除,雨后或灌溉后及时疏沟排水,遇旱灌溉,发现抽薹及时剪除;

4、病虫害防治,(1)病害,主要有斑枯病用1:1:120波尔多液喷洒,每7~10天1次,连续2~3次(2)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为害根茎和幼苗,防治方法:在耕地或开沟栽种时,每667平方米施用25%敌百虫粉剂1.5~2千克,掺适量沙土,翻耕入土壤中;或每667平方米用鲜草、菜叶30千克,切成长3厘米小段,喷少量清水,加2.5%敌百虫粉剂1~1.5千克,拌匀,做成毒饵,于傍晚撒于株间;为害严重的地块,用700倍液锌硫磷灌根;若发现苗被咬断,可进行人工捕捉;

5、收获与加工,紫菀除预留种根外,都在第1年秋后叶发黄将干枯时挖根,此时挖取,分量重,收获高,挖出后抖净泥土,趁鲜时编成辫形,晒至全干即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