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722发布日期:2018-11-30 23:1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小康目标的逐步实现,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因此,保护资源和环境,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系统,加强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进城乡人民身体健康,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果。所以,研究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是水稻研究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水稻产量高、营养丰富,且无公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生态条件好,无污染,灌排方便、土壤肥沃、不含农药残毒和有害物质的稻田,符合ny5116-2002规定的生产基地大气、水、土壤等质量控制标准;

(2)整地:对稻田撒施生石灰,将稻田内残留的害虫、杂草杀死;在播种前在阳光下将稻田暴晒5-7天,以充分杀死被喷洒过农药的害虫、杂草;将暴晒后的稻田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5cm,结合深耕,施足基肥;然后将稻田耥平,并将农田分垄,放水进入稻田进行浸泡,插秧时水的高度为5-10cm;在稻田划分一片区域作为秧田,用稻田里的泥堆砌一条田埂以便将稻田和秧田分开;

(3)选种预处理:选择品质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采用清水选种,去除瘪粒和部分谷芽,选用饱满的稻种,然后将稻种进行晾晒3-4小时,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凉透心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然后将种子放入清水中先预浸12小时,预浸期间每隔4-6小时换水,并洗净种子,使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孢子萌动,再用菌虫清混合吡虫啉药液浸种12-30小时;浸泡后放在45-55℃的温水里清洗3-6分钟,使谷身温暖后用箩筐进行保温催芽;在35-40℃的温度下经一昼夜就能使种子破壳露白,在种子破壳露白后,谷堆温度保持在30-35℃,经8-12小时长出的根满足生长要求,然后用20-25℃的清水对谷堆进行淋水;

(4)育秧:在选定好的秧田中培育秧苗,在撒下稻种后,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均匀覆盖,每天早晚浇水一次,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5)插秧:采用25-35cm的行距,15-25cm的穴距抛秧;

(6)灌溉:在插秧后,要有足够的水层,以不没过秧苗叶耳为限,分蘖期以浅水管理为主,插秧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水位为3-5cm,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和生长,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进入幼穗分花期,要及时上水,抽穗以后应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再灌第二次浅水,后期不能断水过早或淹水;

(7)追肥:移栽后8-9天,每亩追加尿素7-8kg、硫酸钾7-9kg;移栽后16-18天每亩追加尿素9-11kg、硫酸钾12-13kg、过磷酸钙18-30kg;移栽后25-30天每亩追加尿素3-5kg、硫酸钾5-6kg;抽穗前7-9天每亩追加农家肥12-15kg、尿素5-6kg、氮磷钾复合肥90-120kg;在齐穗期每亩采用尿素1.5-3kg与磷酸二氢钾0.3-0.5kg,兑水60-70kg进行叶面施肥;

(8)病虫害防治: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贯彻执行gb4285、gb/t8321的要求;育苗盘整理好后喷施70%敌克松600-800倍液进行育苗基质消毒;

移栽15d至孕穗期,向稻田中放养小鸭,每亩放养10-15只,水稻进入开花期将小鸭收回。

优选地,所述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畜禽粪70-80份、沼渣45-50份、珍珠岩10-15份、沼液10-20份、海藻粉5-12份、草木灰10-20份、玉米秸秆12-14份、泥塘土10-18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先将稻田除害、晾晒、松土、施基肥、泡田、整理秧田,将稻田内残留的害虫、杂草杀死,将稻田暴晒,以充分杀死被喷洒过农药的害虫、杂草,整理秧田是指在稻田划分一片区域作为秧田,用稻田里的泥堆砌一条田埂以便将稻田和秧田分开,准备工作做好,本发明采用浸种法进行水稻稻种的催芽,能够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种子通过在浸种时采用菌虫清和吡虫啉混合药液,浸种药效好,浸种后,无需清水淘洗直接播种,避免了清洗时容易将稻种的种体受损,同时也避免了药液残留清洗不净的现象发生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成分的不同需求,对施肥时间和所施肥料进行合理选择,增强水稻不同阶段的长势,进而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1)选地:选择生态条件好,无污染,灌排方便、土壤肥沃、不含农药残毒和有害物质的稻田,符合ny5116-2002规定的生产基地大气、水、土壤等质量控制标准;

(2)整地:对稻田撒施生石灰,将稻田内残留的害虫、杂草杀死;在播种前在阳光下将稻田暴晒5-7天,以充分杀死被喷洒过农药的害虫、杂草;将暴晒后的稻田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5cm,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畜禽粪80份、沼渣45份、珍珠岩10份、沼液10份、海藻粉6份、草木灰14份、玉米秸秆12份、泥塘土15份;然后将稻田耥平,并将农田分垄,放水进入稻田进行浸泡,插秧时水的高度为5-10cm;在稻田划分一片区域作为秧田,用稻田里的泥堆砌一条田埂以便将稻田和秧田分开;

(3)选种预处理:选择品质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采用清水选种,去除瘪粒和部分谷芽,选用饱满的稻种,然后将稻种进行晾晒4小时,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凉透心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然后将种子放入清水中先预浸12小时,预浸期间每隔4小时换水,并洗净种子,使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孢子萌动,再用菌虫清混合吡虫啉药液浸种18小时;浸泡后放在50℃的温水里清洗4分钟,使谷身温暖后用箩筐进行保温催芽;在35℃的温度下经一昼夜就能使种子破壳露白,在种子破壳露白后,谷堆温度保持在30-35℃,经8-12小时长出的根满足生长要求,然后用20-25℃的清水对谷堆进行淋水;

(4)育秧:在选定好的秧田中培育秧苗,在撒下稻种后,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均匀覆盖,每天早晚浇水一次,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5)插秧:采用25-35cm的行距,15-25cm的穴距抛秧;

(6)灌溉:在插秧后,要有足够的水层,以不没过秧苗叶耳为限,分蘖期以浅水管理为主,插秧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水位为3-5cm,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和生长,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进入幼穗分花期,要及时上水,抽穗以后应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再灌第二次浅水,后期不能断水过早或淹水;

(7)追肥:移栽后8-9天,每亩追加尿素8kg、硫酸钾8kg;移栽后16-18天每亩追加尿素10kg、硫酸钾12kg、过磷酸钙25kg;移栽后25-30天每亩追加尿素4kg、硫酸钾5kg;抽穗前7-9天每亩追加农家肥15kg、尿素6kg、氮磷钾复合肥90kg;在齐穗期每亩采用尿素1.5kg与磷酸二氢钾0.4kg,兑水60-70kg进行叶面施肥;

(8)病虫害防治: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贯彻执行gb4285、gb/t8321的要求;育苗盘整理好后喷施70%敌克松600-800倍液进行育苗基质消毒;

移栽15d至孕穗期,向稻田中放养小鸭,每亩放养10-15只,水稻进入开花期将小鸭收回。

实施例2

(1)选地:选择生态条件好,无污染,灌排方便、土壤肥沃、不含农药残毒和有害物质的稻田,符合ny5116-2002规定的生产基地大气、水、土壤等质量控制标准;

(2)整地:对稻田撒施生石灰,将稻田内残留的害虫、杂草杀死;在播种前在阳光下将稻田暴晒5-7天,以充分杀死被喷洒过农药的害虫、杂草;将暴晒后的稻田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5cm,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畜禽粪75份、沼渣50份、珍珠岩12份、沼液12份、海藻粉6份、草木灰15份、玉米秸秆12份、泥塘土18份;然后将稻田耥平,并将农田分垄,放水进入稻田进行浸泡,插秧时水的高度为5-10cm;在稻田划分一片区域作为秧田,用稻田里的泥堆砌一条田埂以便将稻田和秧田分开;

(3)选种预处理:选择品质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采用清水选种,去除瘪粒和部分谷芽,选用饱满的稻种,然后将稻种进行晾晒3小时,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凉透心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然后将种子放入清水中先预浸12小时,预浸期间每隔4-6小时换水,并洗净种子,使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孢子萌动,再用菌虫清混合吡虫啉药液浸种18小时;浸泡后放在50℃的温水里清洗5分钟,使谷身温暖后用箩筐进行保温催芽;在35-40℃的温度下经一昼夜就能使种子破壳露白,在种子破壳露白后,谷堆温度保持在30-35℃,经8-12小时长出的根满足生长要求,然后用20-25℃的清水对谷堆进行淋水;

(4)育秧:在选定好的秧田中培育秧苗,在撒下稻种后,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均匀覆盖,每天早晚浇水一次,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5)插秧:采用25-35cm的行距,15-25cm的穴距抛秧;

(6)灌溉:在插秧后,要有足够的水层,以不没过秧苗叶耳为限,分蘖期以浅水管理为主,插秧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水位为3-5cm,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和生长,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进入幼穗分花期,要及时上水,抽穗以后应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再灌第二次浅水,后期不能断水过早或淹水;

(7)追肥:移栽后8-9天,每亩追加尿素8kg、硫酸钾9kg;移栽后16-18天每亩追加尿素10kg、硫酸钾12kg、过磷酸钙25kg;移栽后25-30天每亩追加尿素3kg、硫酸钾6kg;抽穗前7-9天每亩追加农家肥12kg、尿素6kg、氮磷钾复合肥100kg;在齐穗期每亩采用尿素2kg与磷酸二氢钾0.3kg,兑水60-70kg进行叶面施肥;

(8)病虫害防治: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贯彻执行gb4285、gb/t8321的要求;育苗盘整理好后喷施70%敌克松600-800倍液进行育苗基质消毒;

移栽15d至孕穗期,向稻田中放养小鸭,每亩放养10-15只,水稻进入开花期将小鸭收回。

实施例3

(1)选地:选择生态条件好,无污染,灌排方便、土壤肥沃、不含农药残毒和有害物质的稻田,符合ny5116-2002规定的生产基地大气、水、土壤等质量控制标准;

(2)整地:对稻田撒施生石灰,将稻田内残留的害虫、杂草杀死;在播种前在阳光下将稻田暴晒5-7天,以充分杀死被喷洒过农药的害虫、杂草;将暴晒后的稻田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5cm,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畜禽粪72份、沼渣48份、珍珠岩15份、沼液15份、海藻粉6份、草木灰15份、玉米秸秆12份、泥塘土15份;然后将稻田耥平,并将农田分垄,放水进入稻田进行浸泡,插秧时水的高度为5-10cm;在稻田划分一片区域作为秧田,用稻田里的泥堆砌一条田埂以便将稻田和秧田分开;

(3)选种预处理:选择品质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采用清水选种,去除瘪粒和部分谷芽,选用饱满的稻种,然后将稻种进行晾晒3.5小时,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凉透心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然后将种子放入清水中先预浸12小时,预浸期间每隔6小时换水,并洗净种子,使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孢子萌动,再用菌虫清混合吡虫啉药液浸种15小时;浸泡后放在50℃的温水里清洗4分钟,使谷身温暖后用箩筐进行保温催芽;在35-40℃的温度下经一昼夜就能使种子破壳露白,在种子破壳露白后,谷堆温度保持在30-35℃,经8-12小时长出的根满足生长要求,然后用20-25℃的清水对谷堆进行淋水;

(4)育秧:在选定好的秧田中培育秧苗,在撒下稻种后,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均匀覆盖,每天早晚浇水一次,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5)插秧:采用25-35cm的行距,15-25cm的穴距抛秧;

(6)灌溉:在插秧后,要有足够的水层,以不没过秧苗叶耳为限,分蘖期以浅水管理为主,插秧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水位为3-5cm,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和生长,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进入幼穗分花期,要及时上水,抽穗以后应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再灌第二次浅水,后期不能断水过早或淹水;

(7)追肥:移栽后8-9天,每亩追加尿素8kg、硫酸钾9kg;移栽后16-18天每亩追加尿素10.5kg、硫酸钾12kg、过磷酸钙20kg;移栽后25-30天每亩追加尿素4kg、硫酸钾5kg;抽穗前7-9天每亩追加农家肥15kg、尿素6kg、氮磷钾复合肥100kg;在齐穗期每亩采用尿素2kg与磷酸二氢钾0.4kg,兑水60-70kg进行叶面施肥;

(8)病虫害防治: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贯彻执行gb4285、gb/t8321的要求;育苗盘整理好后喷施70%敌克松600-800倍液进行育苗基质消毒;

移栽15d至孕穗期,向稻田中放养小鸭,每亩放养10-15只,水稻进入开花期将小鸭收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