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拐弯的多行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7047发布日期:2018-12-22 07:5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能拐弯的多行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能拐弯的多行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特别是多行播种机的拐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多行播种机有的只能直行播种,播种到田边尽头时,用将播种部件升(提)起来的方法掉头,费工费时,特别对于人力播种机,不仅麻烦费时,而且增大了劳动强度。有的可以边拐弯边播种,但拐弯时播种不均匀,外圈播种密度比内圈稀疏。例如最简单的转筒式播种机(参见附图1),其结构是将多个播种壶穿在同一根驱动轴上,驱动轴的两端各固定连接地轮和铰接牵引架,在播种壶内装入适量种子,拉着它在地里走,就能播种。这种播种机结构简单,调节行距方便,但由于同轴的两个轮子的转速是相同的,所以行走的路线是笔直的,不能拐弯播种。有的采用独轮驱动,可以拐弯,但同一根轴上不同播种壶的转速是相同的,出种量也就相同,拐弯时外圈上的播种壶比内圈上的播种壶播撒的面积大,相同多的种子播撒在面积不等的地里,这就导致内圈的播种密度比外圈的大。

技术问题

设计一种播种时能拐弯,且拐弯时内圈与外圈播种密度一样、能方便调节行距、结构简单的多行播种机。

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能拐弯的多行播种机(参见附图2和附图3),由圆棒ⅰ(11)、圆棒ⅱ(12)、圆管ⅰ(21)、圆管ⅱ(22)、地轮ⅰ(31)、地轮ⅱ(32)、地轮ⅲ(33)、播种壶ⅰ(41)、播种壶ⅱ(42)、播种壶ⅲ(43)、手柄(51)、牵引架(52)、连杆ⅰ(531)、连杆ⅱ(532)、连杆ⅲ(533)、连杆ⅳ(534)、滑板ⅰ(541)、滑板ⅱ(542)、滑板ⅲ(543)、滑板ⅳ(544)和紧固件喉箍构成;

圆棒的外径比圆管的内径略小,圆棒匹配套装在圆管内,插入圆管内的深度可以调节,并能在里面灵活转动,圆棒ⅰ(11)的左端与圆管ⅱ(22)的右端固连,右端伸入圆管ⅰ(21)的左端内,圆棒ⅱ(12)的左端与圆管ⅲ(23)的右端固连,右端伸入圆管ⅱ(22)的左端内;

圆棒ⅰ(11)上还固定喉箍ⅰ(61)和喉箍ⅱ(62),喉箍ⅰ(61)和喉箍ⅱ(62)分居在播种壶ⅰ(41)左端壁的两侧(一个在内侧一个在外侧),这种结构能防止圆棒从播种壶内向左脱出或向右串动,圆棒ⅰ(11)的中间还铰连有连杆ⅱ(532),还固定有两个防止连杆左右摆动的喉箍;

圆棒ⅱ(12)与播种壶ⅱ(42)及连杆ⅲ(533)的连接方式,类同于圆棒ⅰ(11)与播种壶ⅰ(41)及连杆ⅱ(532)的连接,这里不再赘述;

每根圆管上都分别固连地轮和播种壶,圆管ⅰ(21)右端上铰接有连杆ⅰ(531),还固定有防止此连杆在圆管上左右滑动的喉箍ⅲ(63)和喉箍ⅳ(64);圆管ⅲ(23)左端上铰接有连杆ⅳ(534),还固定有防止此连杆在圆管上左右滑动的喉箍;

四根连杆的下端分别固连在牵引架上,上端分别与圆管和圆棒铰接,两旁都固定有防止其左右摆动的喉箍;连杆ⅰ(531)、连杆ⅱ(532)、连杆ⅲ(533)、连杆ⅳ(534)的下面还分别固连滑板ⅰ(541)、滑板ⅱ(542)、滑板ⅲ(543)、滑板ⅳ(544),滑板底面到圆管轴心的距离比地轮的半径小,比播种壶的半径大;

手柄(51)固连在牵引架(52)上。

工作过程:

1.行距调节方法:松开卡在播种壶左端壁两侧的喉箍及卡住相应圆管的喉箍,调整圆棒在壶内的长度,可改变行距。例入分别松开喉箍ⅰ(61)、喉箍ⅱ(62)、喉箍ⅲ(63)、喉箍ⅳ(64),将圆管ⅰ(21)向右移动,则播种壶ⅰ(41)跟着向右移动,其与播种壶ⅱ(42),这就增大了行距。

拉着手柄,使播种机在泥巴地里播种水稻,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地轮会向下陷入泥巴中,但由于滑板底面到圆管轴心的距离比地轮的半径小,比播种壶的半径大;在地轮向下陷入一定深度时,滑板底面就会接触泥巴表面,支撑住播种机,地轮不会继续下陷,轮子在此深度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不打滑,播种壶也不会接触泥巴粘泥。逆时针方向拐弯时,由于外圈处的播种壶(43)由与它在一起的的地轮(33)驱动,内圈处的播种壶(41)由与它在一起的的地轮(31)驱动,这样,内外圈的播种密度就是一样的。

有益效果

这种播种机比老式播种机拐弯灵活,播种均匀,调节行距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最简单的转筒式播种机的结构剖切示意图;

图2是能拐弯的多行播种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过圆棒轴心线在水平面内的剖切示意图。

图中:11—圆棒ⅰ,12—圆棒ⅱ,21—圆管ⅰ,22—圆管ⅱ,23—圆管ⅲ,31—地轮ⅰ,32—地轮ⅱ,33—地轮ⅲ,41—播种壶ⅰ,42—播种壶ⅱ,43—播种壶ⅲ,531—连杆ⅰ,532—连杆ⅱ,533—连杆ⅲ,534—连杆ⅳ,541—滑板ⅰ,542—滑板ⅱ,543—滑板ⅲ544—滑板ⅳ,61—喉箍ⅰ,62—喉箍ⅱ,63—喉箍ⅲ,64—喉箍ⅳ,65—喉箍ⅴ。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一种能拐弯的多行播种机(参见附图1和附图2),由圆棒ⅰ(11)、圆棒ⅱ(12)、圆管ⅰ(21)、圆管ⅱ(22)、地轮ⅰ(31)、地轮ⅱ(32)、地轮ⅲ(33)、播种壶ⅰ(41)、播种壶ⅱ(42)、播种壶ⅲ(43)、手柄(51)、牵引架(52)、连杆ⅰ(531)、连杆ⅱ(532)、连杆ⅲ(533)、连杆ⅳ(534)、滑板ⅰ(541)、滑板ⅱ(542)、滑板ⅲ(543)、滑板ⅳ(544)和紧固件喉箍构成;

圆棒的外径比圆管的内径略小,圆棒匹配套装在圆管内,插入圆管内的深度可以调节,并能在里面灵活转动,圆棒ⅰ(11)的左端与圆管ⅱ(22)的右端固连,右端伸入圆管ⅰ(21)的左端内,圆棒ⅱ(12)的左端与圆管ⅲ(23)的右端固连,右端伸入圆管ⅱ(22)的左端内;

圆棒ⅰ(11)上还固定喉箍ⅰ(61)和喉箍ⅱ(62),喉箍ⅰ(61)和喉箍ⅱ(62)分居在播种壶ⅰ(41)左端壁的两侧(一个在内侧一个在外侧),这种结构能防止圆棒从播种壶内向左脱出或向右串动,圆棒ⅰ(11)的中间还铰连有连杆ⅱ(532),还固定有两个防止连杆左右摆动的喉箍;

圆棒ⅱ(12)与圆棒ⅰ(11)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每根圆管上都分别固连地轮和播种壶,圆管ⅰ(21)右端上铰接有连杆ⅰ(531),还固定有防止此连杆在圆管上左右滑动的喉箍ⅲ(63)和喉箍ⅳ(64);圆管ⅲ(23)左端上铰接有连杆ⅳ(534),还固定有防止此连杆在圆管上左右滑动的喉箍;

四根连杆的下端分别固连在牵引架上,上端分别与圆管或圆棒铰接,两旁都固定有防止其左右摆动的喉箍。连杆ⅰ(531)、连杆ⅱ(532)、连杆ⅲ(533)、连杆ⅳ(534)的下面还分别固连滑板ⅰ(541)、滑板ⅱ(542)、滑板ⅲ(543)、滑板ⅳ(544),滑板底面到圆管轴心的距离比地轮的半径小,比播种壶的半径大;

手柄(51)固连在牵引架(52)上。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与上面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没有滑板。这种结构用来在旱地里播种。其具体结构为:一种能拐弯的多行播种机(参见附图1和附图2),由圆棒ⅰ(11)、圆棒ⅱ(12)、圆管ⅰ(21)、圆管ⅱ(22)、地轮ⅰ(31)、地轮ⅱ(32)、地轮ⅲ(33)、播种壶ⅰ(41)、播种壶ⅱ(42)、播种壶ⅲ(43)、手柄(51)、牵引架(52)、连杆ⅰ(531)、连杆ⅱ(532)、连杆ⅲ(533)、连杆ⅳ(534)和紧固件喉箍构成;

圆棒的外径比圆管的内径略小,圆棒匹配套装在圆管内,插入圆管内的深度可以调节,并能在里面灵活转动,圆棒ⅰ(11)的左端与圆管ⅱ(22)的右端固连,右端伸入圆管ⅰ(21)的左端内,圆棒ⅱ(12)的左端与圆管ⅲ(23)的右端固连,右端伸入圆管ⅱ(22)的左端内;

圆棒ⅰ(11)上还固定喉箍ⅰ(61)和喉箍ⅱ(62),喉箍ⅰ(61)和喉箍ⅱ(62)分居在播种壶ⅰ(41)左端壁的两侧(一个在内侧一个在外侧),这种结构能防止圆棒从播种壶内向左脱出或向右串动,圆棒ⅰ(11)的中间还铰连有连杆ⅱ(532),还固定有两个防止连杆左右摆动的喉箍;

圆棒ⅱ(12)与圆棒ⅰ(11)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每根圆管上都分别固连地轮和播种壶,圆管ⅰ(21)右端上铰接有连杆ⅰ(531),还固定有防止此连杆在圆管上左右滑动的喉箍ⅲ(63)和喉箍ⅳ(64);圆管ⅲ(23)左端上铰接有连杆ⅳ(534),还固定有防止此连杆在圆管上左右滑动的喉箍;

四根连杆的下端分别固连在牵引架上,上端分别与圆管或圆棒铰接,两旁都固定有防止其左右摆动的喉箍。

手柄(51)固连在牵引架(52)上。

工业实用性

能拐弯的多行播种机,播种密度不受拐弯内外圈行程差的影响,且调节行距方便,用于人力播种机械,播种到田边地头时,不需提起播种机掉头,而直接拐弯播种,从而提高播种效率,大幅度减轻了劳动强度。用在动力机械上,播种时直接拐弯播种,不需要提升播种机的装置,可简化机械的结构。另外播种时,可以沿着田边转圈行走播种,这样多台机械可以在同一田中依次排队播种,从而提高播种效率。若多台机械在同一田中直行播种,前面的机械到田边掉头后,还得等后面的机械都到头后,才能找到回头播种的位置路线,耽误时间,生产效率低,沿田边向田中间转圈拐弯播种,没有这样的缺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