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以及应用该收集器的象甲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46914发布日期:2019-02-12 22:2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以及应用该收集器的象甲饲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以及应用该收集器的象甲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aurolineatusvoss,又名茶叶象甲,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lculionidae,丽纹象属myllocerinusreitter,是我国茶区夏茶期间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危害茶、油茶、山茶、柑桔、苹果、梨、桃、板栗等多种植物。在浙江和安徽一带,茶丽纹象甲在茶园年发生1代,一般4月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成虫开始出土羽化,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盛发,以幼虫在茶园土壤中越冬。成虫嚼食茶树嫩叶边缘成不规则缺刻为害,严重时仅留主脉,幼虫在土中可食须根,严重时整个茶园被咬食得残缺不齐,被害茶叶所制成茶汤色浑暗,叶底破碎。

茶丽纹象甲除成虫外,其余虫态均生活在土壤中,成虫是目前防治的主要对象。因茶丽纹象甲为鞘翅目害虫,且成虫具假死性,因此田间防治难度较大。目前防治措施主要采用化学措施进行控制,对于危害严重的衰老茶园需采用重修剪或台刈,并将枝条叶集中烧毁的方法进行控制,这必然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国内关于茶丽纹象甲的人工饲养技术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水平相对落后。在利用茶鲜枝叶饲养昆虫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的就是枝叶的保鲜和更换问题,因此延长枝叶的保鲜时间,节约更换频次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解决成虫饲养问题后,如何进一步的以饲养后的成虫为基础,进而实现茶丽纹象甲的成虫-产卵-卵孵化-幼虫-蛹-成虫的室内闭式链化饲养,最终通过该茶丽纹象甲室内人工饲养技术,保障茶丽纹象甲室内种群数量,以便切实的起到对茶丽纹象甲的防治研究功能,也是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合理而实用的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其解决了鲜枝叶的保鲜和更换问题,能有效延长鲜枝叶饲喂时间,降低更换频次,减少饲喂过程中人为干扰,进而提高成虫产卵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上述收集器的象甲饲养方法,可具体化的实现茶丽纹象甲的成虫-产卵-孵化-幼虫-蛹-成虫的室内闭式链化养殖,能有效的保障茶丽纹象甲室内种群数量,这对茶丽纹象甲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本收集器包括开口朝上的直圆桶状的主桶体,所述主桶体的桶腔内同轴安置有可沿主桶体轴线作轴向升降动作的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上密布有供茶鲜枝叶的枝干部分插入的插孔,以使得当中间隔板划分主桶体桶腔为上段桶腔和下段桶腔后,上段桶腔构成用于养殖茶丽蚊象甲的养殖腔,而下段桶腔构成用于水培茶鲜枝叶或扦插茶鲜枝叶的水培容纳腔或基质容纳腔。

优选的,所述中间隔板以升降组件驱动其产生沿主桶体轴向的升降动作;所述中间隔板外形呈匹配主桶体筒腔外形的圆板状;升降组件包括轴向可调式的伸缩杆,伸缩杆的底端固定于中间隔板的上板面处且杆身沿主桶体轴向向上延伸,伸缩杆的顶端布置挂钩从而由上而下的搭接和钩合于主桶体的桶口处;所述伸缩杆包括杆身顶端固接挂钩的上螺纹杆及杆身底端固接中间隔板的下螺纹杆,所述上螺纹杆与下螺纹杆的相邻端均布置外螺纹且两者外螺纹的螺纹旋向彼此相反,伸缩杆还包括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分别与上螺纹杆及下螺纹杆间构成螺纹配合;所述升降组件为两组以上且环绕主桶体轴线均布。

优选的,所述中间隔板以升降组件驱动其产生沿主桶体轴向的升降动作;所述中间隔板外形呈匹配主桶体筒腔外形的圆板状;升降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主桶体外壁处的外套环,所述外套环上设置直齿轮从而与主桶体外壁处一一对应设置的齿条间构成齿轮齿条配合;所述直齿轮为两组以上且沿主桶体周向均布;各直齿轮处均同轴固接有棘轮和控制棘轮作单向转动动作的棘爪,以使得外套环仅能作相对主桶体外壁的向下滑动动作;主桶体桶口处对应各直齿轮而设置转向槽轮,牵引绳一端固定于外套环的上环面处,且牵引绳的另一端经由转向槽轮变向后,固定于中间隔板的上板面处。

优选的,所述中间隔板的上板面处对应转向槽轮数目及位置而设置有挂环,牵引绳的用于固定中间隔板的一端处设置固定钩,所述固定钩与挂环间彼此钩合。

优选的,所述主桶体包括透明状的直管体以及螺纹固接于直管体底端处的端盖,直管体的底端筒腔设置内螺纹,外形呈开口朝上的桶状的端盖的外壁处布置外螺纹,以便两者形成上述螺纹固接配合;端盖的桶腔构成用于容纳水培液或扦插基质的水培容纳腔或基质容纳腔。

优选的,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的象甲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成虫的捕捉:

于每年的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成虫发生期,利用拍打振落的方式在茶园内捕捉茶丽纹象甲成虫;

2)、成虫的饲养:

采摘茶鲜枝叶后,将茶鲜枝叶逐个的插入中间隔板上的插孔内,一孔一枝,并根据茶鲜枝叶的长度,调整中间隔板的高度,使得茶鲜枝叶的枝干底端位于下段桶腔的扦插基质或水培液内;之后,将捕捉的成虫转移至上述茶鲜枝叶的叶片上;

3)、卵粒收集:

用黑布包裹位于上段桶腔内的茶鲜枝叶,以使得成虫产卵于黑布或黑布包裹范围内的茶鲜枝叶的枝及叶上;

4)、卵粒的孵化:

打开黑布,将位于茶鲜枝叶的枝及叶上的卵粒挑移于黑布上,再将带有卵粒的黑布放置于铺垫有滤纸的培养皿或者烧杯内,并置于温度27℃±1℃,相对湿度75%~85%的恒温培养箱内,孵化;

5)、茶苗的定植:

年初开始栽种茶苗于带有茶苗基质的盆钵内;

6)、幼虫的饲养:

将4)步骤中的初孵幼虫转移至5)步骤中的定植茶苗的根系上,每盆接种虫头数90头~110头,饲养环境温度25℃~28℃;

7)、幼虫的观察与挑取:

在6)步骤后的第15天开始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

8)、幼虫的收集:

收集幼虫开展室内试验时,将茶苗拔出盆钵并用木棒拍打根系,将丽纹象甲的幼虫连同根系附土一同振落于黑色塑料袋上,将幼虫用药品勺挑出即可;盆钵内的基质需全部倒出,置于黑色塑料袋上,查找幼虫,并挑出;之后将茶苗重新定植,待后期使用;

9)、蛹及成虫的获取:

余下不用的幼虫继续在盆钵内,待其化蛹出土。

优选的,所述3)步骤中,包裹后的黑布的底部与中间隔板上板面之间间隔为0.5~1.5cm。

优选的,所述3)步骤中,黑布需保持指定湿度,具体为将黑布浸湿后,以成年男性拧黑布至不滴水为止。

优选的,所述5)步骤中,以茶苗基质总质量为十份计,茶苗基质配比为:沙壤土4份+炉渣灰4份+腐熟有机肥2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的方式为:用木棒挑开茶苗基质至看到茶苗根系后,观察周边幼虫生长情况。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1)、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所述的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以主桶体为主体结构,利用可轴向升降的中间隔板从而将主桶体桶腔划分为上段桶腔及下段桶腔。一方面,下段桶腔构成了水培容纳腔或基质容纳腔,利用了对所插入的茶鲜枝叶的水培或扦插效应,从而实现了对茶鲜枝叶的长时间保鲜需求,这就有效的降低了更换成虫食材的工作量。与此同时,由于茶鲜枝叶更换频次的降低,使得茶丽蚊象甲的受外界干扰次数得以有效减少,茶丽蚊象甲的自然活动更顺畅,其产卵量及卵粒健康度必然也就能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由于中间隔板为升降式隔板,这使得根据茶鲜枝叶的长度对中间隔板进行高度调节成为可能,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小、短枝条利用率。对于小、短枝条而言,只需适应性的调节中间隔板从而使之降低至合适高度即可;对于大、长枝条则反之,其操作极为灵活。最后,由于中间隔板隔开了养殖腔与水培容纳腔或基质容纳腔,这使得在饲养过程中,虫体不会因意外或自身假死特性而直接落入水中溺亡,从而可有效的提升成虫的养殖成活率。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对于中间隔板的升降动作而言,实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可控升降的升降电机甚至是电动气缸等。本发明优选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一为使用双向螺纹套杆,从而利用螺纹套筒与上螺纹杆及下螺纹杆的螺纹套接配合,使得在拧动螺纹套筒时,可驱使上螺纹杆及下螺纹杆产生相向及相离动作,进而在挂钩钩合定位于主桶体桶口时,伸缩杆可实现对中间隔板的升降控制目的。其二为采用外套环的方式,一方面,外套环本身套设在主桶体外壁处,并通过空转于外套环上的直齿轮与主桶体外壁处的齿条间的齿轮齿条配合方式来实现外套环的齿条导向式的升降动作。而外套环本身再依靠棘轮棘爪配合,而使得外套环在自由状态下仅可产生向下动作,而必须专门拨开棘爪方可以产生上升动作。与此同时,牵引绳经由转向槽轮转向后再固定在中间隔板上。当需要中间隔板上升时,只需要下压外套环从而使得外套环处直齿轮相对齿条滚动即可,此时牵引绳被牵扯从而拉动中间隔板上行。而当需要中间隔板下行时,拨开棘爪并下压中间隔板甚至是茶鲜枝叶即可,其使用极为简便。挂环与固定钩的布置,目的是使得中间隔板自成独立件,以便于随时取出中间隔板并清洗,甚至可在外部环境下独立进行茶鲜枝叶相对中间隔板的插接操作,以提升茶鲜枝叶相对细小的插孔的插接效率性。

3)、主桶体由直管体配合端盖而形成,目的在于使得端盖的桶腔自然构成水培容纳腔或基质容纳腔,在水培液或扦插基质养分不足时,可在不惊扰上段桶腔内成虫的前提下,通过端盖与主管体的螺纹配合而快速拆卸端盖,并在外部环境下实现对端盖处水培液或扦插基质的快速更换。之后,重新拧回端盖,以维持对茶鲜枝叶的持续的在线养分供给效果,最终确保了茶鲜枝叶的保鲜性。

4)、在上述收集器的结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收集器的茶丽纹象甲饲养方法。利用本发明的饲养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当前关于茶丽纹象甲室内卵粒、幼虫、蛹三个虫态难以获取,以及克服当前除茶丽纹象甲成虫以外其它虫态难以研究的问题,可为室内针对这三种虫态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虫源。本发明可具体化的实现茶丽纹象甲的成虫-卵-幼虫-蛹-成虫的室内闭式链化养殖,能有效的保障茶丽纹象甲室内种群数量,这对茶丽纹象甲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上述关于用黑布包裹茶鲜枝叶时,所用黑布必须是具有一定湿度的黑布,主要是按照成虫在田间入土产卵的特有习性和对产卵环境的要求所设定,即人为创造了最适产卵场所。此外,黑布包裹枝干时,黑布与收集器中间隔板需留有0.5-1cm的间距,主要是按照丽纹象甲成虫虫体长度6-7mm的范围,给产卵成虫上下活动创造空间,又能增加包裹枝干内部的通气性。

6)、在上述栽种茶苗选用的基质配比上,有效的结合了茶苗生长对养分、土壤环境,幼虫生长对茶苗根系和土壤环境的综合要求,通过室内反复试验,最终以沙壤土4份+炉渣灰4份+腐熟有机肥2份的配比基质最为适宜。该基质具有满足茶苗生长发育所需肥力的基础上,又确保了松软透气等利于象甲幼虫生长的最适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茶丽蚊象甲的卵粒图;

图5为茶丽蚊象甲的幼虫图。

图1-3中所示各标号与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中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a-茶鲜枝叶b-黑布

10-主桶体10a-齿条11-直管体12-端盖

20-中间隔板21-插孔22-挂环

31-上螺纹杆32-下螺纹杆33-螺纹套筒

34-外套环35-直齿轮36-棘轮37-棘爪38-转向槽轮

39-牵引绳39a-固定钩40-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其主体结构包括主桶体10、升降组件以及中间隔板20,从而形成如图1-3所述的收集器构造。其中:

主桶体10作为收集器的结构主体,其担负着承接升降组件及中间隔板20的功能。具体操作时,中间隔板20外形呈适配主桶体10桶腔形状的圆板状,且中间隔板20上密布有类似筛孔的插孔21。主桶体10高度在25~35cm,且桶腔直径为20~25cm。升降组件的可调节高度范围通常在5~30cm即可。

插孔21孔径3~5mm,以供扦插茶鲜枝叶a用,这是切实根据茶鲜枝叶的枝干大小设计,在保证枝条扦插使用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因空隙过大造成丽纹象甲成虫穿入下部基质或水中死亡,又能降低因空隙较小而不利于鲜枝干扦插等问题。

对于升降组件而言,存在图1-2所示的双向螺纹套杆以及图3所示的外套环34结构。其中:

如图1-2所示的,当升降组件为双向螺纹套杆时,其是利用螺纹套筒33与上螺纹杆31及下螺纹杆32的螺纹套接配合,从而在拧动螺纹套筒33时,可驱使上螺纹杆31及下螺纹杆32产生相向及相离动作,进而在挂钩40钩合定位于主桶体10桶口时,伸缩杆可实现对中间隔板20的升降控制目的。

如图3所示的,当升降组件为外套环34并搭配牵引绳39及转向槽轮38时,一方面,外套环34本身同轴套设在主桶体10外壁处,并通过空转于外套环34上的直齿轮35与主桶体10外壁处的齿条10a间的齿轮齿条10a配合方式,来实现外套环34的齿轮齿条导向式的升降动作。而外套环34本身再依靠棘轮36棘爪37配合,而使得外套环34在自由状态下仅可产生向下动作,而必须专门拨开棘爪37方可以产生上升动作,从而限定了外套环34的动作方向,具体参照图3所示。与此同时,牵引绳39经由转向槽轮38转向后再固定在中间隔板20上。当需要中间隔板20上升时,只需要下压外套环34从而使得外套环34处直齿轮35相对齿条10a滚动,牵引绳39即被牵扯从而拉动中间隔板20上行。而当需要中间隔板20下行时,拨开棘爪37,从而释放对棘轮36的定向约束,再下压中间隔板20甚至是茶鲜枝叶a即可,其使用极为简便。挂环22与固定钩39a的布置,目的是使得中间隔板20自成独立件,以便于随时取出中间隔板20并清洗,甚至可在外部环境下独立进行茶鲜枝叶a相对中间隔板20的插接操作,以提升茶鲜枝叶a相对细小的插孔21的插接效率性。

主桶体10由直管体11配合端盖12而形成,目的在于使得端盖12的桶腔自然构成水培容纳腔或基质容纳腔,在水培液或扦插基质养分不足时,可在不惊扰上段桶腔内成虫的前提下,通过端盖12与主管体的螺纹配合而快速拆卸端盖12,并在外部环境下实现对端盖12处水培液或扦插基质的快速更换。之后,重新拧回端盖12,以维持对茶鲜枝叶a的持续的在线养分供给效果,最终确保了茶鲜枝叶a的保鲜性。

为便于理解,此处以如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构造及工作流程作以下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1)、成虫的捕捉:

于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成虫发生期,利用拍打振落的方式在茶园内捕捉茶丽纹象甲成虫。该拍打振落的方式是基于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成虫一旦受扰即因假死而自然掉落,从而可有效减低捕捉过程中对成虫造成伤害。

2)、成虫的饲养:

将捕捉的成虫转移至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中的茶鲜枝叶上。

3)、卵粒的收集:

在利用茶丽蚊象甲卵粒收集器保鲜饲养象甲成虫的基础上,将位于中间隔板20以上的茶鲜枝叶a的中下部分用黑布b进行包裹,包裹黑布b的底部需要与中间隔板20间隔1cm左右的间距,以便给成虫上下活动预留空间。成虫产卵于黑布b或黑布b包裹范围内的枝条上。在使用黑布b包裹之前,需要对黑布b进行浸润处理,并拧动至不出水为止,从而获得具备一定湿度的黑布b。

4)、将产于黑布b或枝叶上的如图4所示的卵粒,连同黑布b(枝叶甚至梗上的卵粒用毛笔轻轻的挑置于黑布b上)放置于铺垫有滤纸的培养皿或者烧杯内,黑布b仍需保持一定的湿度。之后再将该黑布b连带卵粒一起置于温度27℃±1℃,相对湿度75%~85%的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卵粒孵化作业。

5)、茶苗的定植:

年初开始栽种1-2年生茶苗于塑料盆钵内,盆钵口径选择为16.5cm~18.3cm,每钵栽种两棵。以茶苗基质总质量为十份计,茶苗基质配比为:沙壤土4份+炉渣灰4份+腐熟有机肥2份。该茶苗基质松软透气,利于茶苗根系的发育和茶苗的生长。

6)、幼虫的饲养:

将如图5所示的初孵幼虫转移至定植茶苗的根系上,每盆接种虫头数控制在90头~110头。转移时,初孵幼虫虫体较小,且柔软,因此操作过程需轻、慢。饲养环境温度控制在25℃~28℃。

7)、幼虫的观察与挑取:

15天以后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具体为:用木棒轻轻挑开基质至看到茶苗根系后,观察周边幼虫生长情况。

8)、幼虫的收集:

收集幼虫开展室内试验时,将茶苗轻轻拔出盆钵并用木棒拍打根系,将丽纹象甲的幼虫连同根系附土一同振落于黑色塑料袋上,将幼虫用药品勺挑出即可。盆钵内的基质需全部倒出,置于黑色塑料袋上,查找幼虫,并挑出。之后将茶苗重新定植,待后期使用。

9)、蛹及成虫的获取:

余下不用的幼虫继续在盆钵内,待其化蛹出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