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蜚蠊养殖所用立体喂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9710发布日期:2019-01-05 09:1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蜚蠊养殖所用立体喂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蜚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蜚蠊养殖所用立体喂食系统。



背景技术:

蜚蠊(俗称蜚蠊)泛指属于蜚蠊目的昆虫。据《本草纲目》中记载,蜚蠊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蜚蠊药用价值主要为通利血脉、养阴生肌、提升免疫、散结消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蜚蠊提取物有抗肿瘤、提高免疫、保肝、促进组织修复、抗炎、镇痛作用。

蜚蠊还是优质的昆虫蛋白饲料,其粗蛋白含量达到63.1%(以干物质计)与秘鲁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62%左右)相近,脂肪含量平均为17.2%(以干物质计),并且富含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的优质饲料。蜚蠊虫体内含有多种天然抗菌成分,经动物实验证明可显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理想的兽用抗生素替代品。

但目前国内的蜚蠊养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现在蜚蠊的养殖密度普遍较低、养殖成本也比较高,严重制约蜚蠊作为药用、饲料的大面积应用。蜚蠊个体较小,高密度养殖个体数量十分巨大,所需喂食面积十分庞大才能保证蜚蠊的取食,但是现在的养殖模式是采用单层喂食模式,影响养殖密度的增加,并且喂食时需要工作人员在养殖车间专门开设的喂食通道内爬上爬下手工进行每层上料,工作效率非常低,浪费人力成本,浪费养殖车间的有效面积,增加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蜚蠊养殖所用立体喂食系统;该蜚蠊养殖所用立体喂食系统是专为蜚蠊的喂食设计而成,本专利摒弃了传统的单层喂食模式,创新性的设计了立体多层喂食概念,不仅可令喂食面积增加多倍,保证蜚蠊的取食,也使得提升蜚蠊养殖密度成为可能,还能达到一次投料多层受料的目的,避免工作人员爬上爬下的进行投料,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并且可避免养殖车间专门开设喂食通道喂食蜚蠊,增加养殖车间有效使用面积,降低养殖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蜚蠊养殖所用立体喂食系统,一种蜚蠊养殖所用立体喂食系统,包括养殖板和喂食装置,所述喂食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食料分散装置;所述食料分散装置包括食料通道和横向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隔板,所述隔板至少设置有上下两层。

通过上述的支撑结构以及食料分散装置的隔板,本发明实现了立体多层喂食概念,令喂食面积增加多倍,保证蜚蠊的取食,进而也就使得蜚蠊高密度养殖成为可能,并利用食料分散装置的食料通道将食料层层分散下去,达到一次投料多层受料的目的,避免工作人员爬上爬下的进行投料,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站在食料分散装置上方进行投料就可以了,无需去喂食通道进行投料,很好的避免了养殖车间专门开设喂食通道喂食蜚蠊,增加了养殖车间有效使用面积,降低养殖成本。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食料通道为设置在隔板上的通孔,相邻隔板上的通孔错位设置。

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可更好的实现食料的层层分散,使用时,蜚蠊的浆体食料会通过通孔一层层的滴落下去,令蜚蠊得到喂食,错位设置隔板上的通孔,则是为了令隔板能留存更多的食料供蜚蠊食用,通孔呈几何图形状,譬如圆形、方形、菱形等等,通孔的宽度范围一般为10mm~30mm,但通孔宽度大小的设计是适应目前蜚蠊的一般食料---浆体食料,所以通孔的大小并不局限于上述大小范围,望知悉。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支撑结构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撑板或右支撑板固定连接,该隔板的另一端悬空,且该隔板与右支撑板或左支撑板之间构成所述食料通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该隔板另一端悬空的地方构成所述食料通道),所述食料通道错位设置。

通过上述本专利可更好的实现食料的层层分散,使用时,蜚蠊的浆体食料会通过隔板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板或左支撑板之间形成的食料通道一层层的流动,而浆体食料通过上述设计可更均匀的分散在每层隔板上,保证蜚蠊得到更多的食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搁板上设置有通孔,相邻隔板上的通孔错位设置。

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可更好的实现食料的层层分散,使用时,浆体食料不仅会通过隔板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板或左支撑板之间形成的食料通道一层层的流动,还会从隔板上的通孔一层层滴落,通过上述两项流动设计使得食料分散速度更快且分散的还很均匀,保证蜚蠊得到更快更好的喂食。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搁板的上表面板为平面板或粗糙面板,和/或搁板的下表面板为粗糙面板;所述粗糙面板为锯齿形面板、波浪形面板、凹形面板或凸形面板。

通过上述设计,蜚蠊食料更好的分散在每层隔板上,搁板的上表面板为平面板时,可令浆体食料流动的更快,不仅使得食料更快的分层,还使得食料分散的更加均匀,而搁板的上表面板和/或下表面板为粗糙面板时,不仅可以为蜚蠊留住更多的食料,保证每层隔板上浆体食料的量,更好的保证蜚蠊取食,还更利于蜚蠊在上面爬行,避免蜚蠊爬行时“打滑”,所以具体选择哪种隔板样式,视任务需要而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每层隔板之间相互平行。

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可为蜚蠊留住更多的食料,保证每层隔板上浆体食料的量,更好的保证蜚蠊取食。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每层搁板呈倾斜状态,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45°。

通过上述设计,浆体食料可进一步加快分散速度,令蜚蠊尽快得到喂食。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食料分散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投料走廊,投料走廊可供投料员行走;或者食料分散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投料装置,投料装置的输出口连通有投料管道,投料管道的底部设置有投料孔,投料孔朝向食料分散装置。

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可人工投料,如图19所示,喂食时,工作人员在投料走廊上将食料倒向隔板,食料就会通过食料通道一层层分散下去,供蜚蠊取食,人工投料成本低,但本专利也可机械投料,如图1所示,喂食时,工人将食料倒入投料装置内,投料装置通过投料管道底部的投料孔将食料投在隔板上,食料就会通过食料通道一层层分散下去,供蜚蠊取食,机械投料效率高,所以具体采用哪种投料方式,视使用者需要而定,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投料走廊还是投料装置都应该设置在食料分散装置的上方,比如说投料装置可设置在养殖车间二楼103上,或者投料装置直接放在投料走廊投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投料装置包括料车输送投料器、料线输送投料器、螺旋输送投料器或管道输送投料器。

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可更好的实现投喂食料,利用上述现有技术,可更利于本专利的实施,降低研发成本。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上述立体喂食系统的每层养殖板对应4~10层搁板,相邻隔板之间的距离为隔板间距,相邻的隔板间距相等或者相邻的隔板间距由下至上等差增加。

通过上述设计,食料可更好的进行分散,很好的避免因隔板间距“上小下大”,造成食料堵塞,分不下去的问题,保证蜚蠊得到更好的喂食。

蜚蠊喜欢狭小昏暗的空间,所以本专利隔板的宽度范围一般为200mm~500mm,隔板间距的范围为150mm~350mm,上述尺寸设计能令蜚蠊得到他们喜欢的生存空间,更好的实现蜚蠊的高密度养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专为蜚蠊的喂食设计而成,本专利摒弃了传统的单层喂食模式,创新性的设计了立体多层喂食概念,不仅可令喂食面积增加多倍,保证蜚蠊的取食,进而提升蜚蠊的养殖密度,还能达到一次投料多层受料的目的,避免工作人员爬上爬下的进行投料,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并且可避免养殖车间专门开设喂食通道喂食蜚蠊,增加养殖车间有效使用面积,降低养殖成本。

本发明利用支撑结构以及食料分散装置的隔板实现立体多层喂食概念,令喂食面积增加多倍,保证蜚蠊的取食,进而也就使得蜚蠊高密度养殖成为可能,并利用食料分散装置的食料通道将食料层层分散下去,达到一次投料多层受料的目的,避免工作人员爬上爬下的进行投料,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站在食料分散装置上方进行投料就可以了,无需去喂食通道进行投料,很好的避免了养殖车间专门开设喂食通道喂食蜚蠊,增加了养殖车间有效使用面积,降低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背景技术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仅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养殖板和喂食装置配合原理二维框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7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搁板的放大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搁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的搁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中的搁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1中的搁板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2中的搁板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的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的支撑结构与车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14养殖车间俯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1投料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传统喂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2为传统养殖车间俯视示意图。

图中:1-养殖板;2-喂食装置;21-支撑结构;22-隔板;3-通孔;4-投料管道;41-投料孔;42-螺旋输送投料器的螺旋输送叶;5-投料装置;100-实施例14养殖车间;101-投料走廊;102-养殖车间的墙体;103-养殖车间二楼;200-传统养殖车间;201-传统喂养装置的养殖板;202-传统喂养装置的喂饭板;203-人工喂食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和图20所示,一种蜚蠊养殖所用立体喂食系统,包括养殖板1和喂食装置2,所述喂食装置2包括支撑结构21,支撑结构21为支撑架,支撑结构21上设置有食料分散装置;所述食料分散装置包括食料通道和横向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隔板22,所述隔板22至少设置有上下两层,所述食料通道为设置在隔板22上的通孔3,相邻隔板22上的通孔3错位设置。

食料分散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投料装置5,投料装置5的输出口连通有投料管道4,投料管道4的底部设置有投料孔41,投料孔41朝向食料分散装置,所述投料装置5包括料车输送投料器、料线输送投料器、螺旋输送投料器或管道输送投料器,所述立体喂食系统的每层养殖板1对应4~10层搁板22,隔板22的宽度范围为200mm~500mm,相邻隔板22之间的距离为隔板间距,隔板间距的范围为150mm~350mm,所述相邻的隔板间距相等或者相邻的隔板间距由下至上等差增加。

通过投料,一部分浆体食料从搁板上的通孔往下落,另外一部分食料则留在了隔板上,蜚蠊们就可以爬到隔板上进行进食了,因为每层隔板上都留存有食料,蜚蠊们可以随意选择隔板进食,所以本专利也就实现了蜚蠊立体喂食养殖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最大的不同在于喂食装置结构的不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每层隔板之间相互平行,投料管道不在悬空设置,此举可更好的保证投料的准确性,避免食料飞溅,造成浪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最大的不同在于喂食装置结构的不同,如图5所示,所述每层搁板呈倾斜状态,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45°,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撑板或右支撑板固定连接,该隔板的另一端悬空,且该隔板与右支撑板或左支撑板之间构成所述食料通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该隔板另一端悬空的地方构成所述食料通道),所述食料通道错位设置,所述搁板的上表面板为波浪形面板,搁板的下表面板为波浪形面板,本实施例不仅可均匀的分散食料,还能将更多的食料留存在每层隔板上,供蜚蠊取食,保证蜚蠊取食的充足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最大的不同在于喂食装置结构隔板的不同,如图6所示,所述搁板上表面板和下表面板都为平面板,且隔板的悬空端设置有凸台,凸台的作用是为了留存更多的食料在隔板上,本实施例可令浆体食料分散的更加快速,保证蜚蠊可以尽快得到喂食。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最大的不同在于喂食装置结构隔板的不同,如图7所示,所述搁板的上表面板为粗糙面板的凸形面板,本实施例凸形面板的两侧可保证每层隔板留住更多的食料,保证蜚蠊的食料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最大的不同在于喂食装置结构隔板的不同,如图8所示,所述搁板的上表面板为粗糙面板的凹形面板,本实施例凹形面板的中间部分可保证每层隔板留住更多的食料,保证蜚蠊的食料量。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最大的不同在于喂食装置结构隔板的不同,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搁板下表面板为粗糙面板的锯齿形面板或者波浪形面板,本实施例可利于蜚蠊的爬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最大的不同在于喂食装置结构隔板的不同,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搁板上表面板都为波浪形面板,本实施例不仅可以为每层隔板留住更多的食料,还可利于蜚蠊的爬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最大的不同在于隔板上通孔形状的不同,如图13所示。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最大的不同在于隔板上通孔形状的不同,如图14所示。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最大的不同在于隔板上通孔形状的不同,如图15所示。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最大的不同在于隔板上通孔形状的不同,如图16所示。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最大的不同在于喂食装置结构的不同,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将隔板的最顶层设计为投料走廊,顶层隔板的两端与养殖车间的墙体连接,使用时,工作人员站在顶层的隔板上进行投料即可,此举可进一步缩减成本(可将架设投料走廊的成本缩减掉)。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最大的不同在于投料方式的不同,所述食料分散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投料走廊,投料走廊可供投料员行走;如图19所示的养殖车间100示意图,喂食时,工作人员在投料走廊101上将食料倒向隔板,食料就会通过食料通道一层层分散下去,供蜚蠊取食,本实施例是人工投料,所以成本较低。

对比试验

试验组

将实施例1、2、3中的的立体喂食系统分别置于相同环境的蜚蠊养殖车间100中,检验其养殖的情况,具体步骤如下:

选取美洲大蠊,蜚蠊高密度养殖车间长10m,宽10m,面积100m2,单层养殖;蜚蠊养殖立体喂食装置宽度20cm;1个蜚蠊养殖立体喂食装置可喂食相邻的2个养殖区,每个养殖区排列宽度为70cm、高度为180cm的养殖板,供美洲大蠊栖息,养殖车间内温度控制在25-32℃,湿度为60-98%。

对照组

对比例,选择同样的美洲大蠊,养殖条件同上(温度、湿度等);仅仅是养殖车间及喂养方式不同,对照组中选择的是传统的养殖车间200,即采用单层喂食模式;人工喂食走廊80cm,1条人工喂食走廊喂食相邻的2个养殖区,每个养殖区为4层,每层排列宽度为60cm、高度为35cm的养殖板,和20cm喂食板,供美洲大蠊栖息。

在传统养殖车间200中,设置有专门的人工喂食通道203,工作人员在人工喂食通道203中,向该通道两侧的喂食板202上投入食物,供蜚蠊食用,从该结构中可以看出,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投喂食物,必须设置人工通道203,该方式喂食中人工喂食通道浪费了较多的场地,从而致使单位面积或体积的喂食成本增加;并且由于工作人员需要爬上爬下挨个每层喂食板投料,投料效率低,投料所花时间长。

而本发明中无论是通过人工从搁板的上方投喂,抑或是通过机器从搁板的上方投喂,都能实现立体多层投喂,达到一次投喂多层受料的目的,从而节省了时间,相对于传统的一次只能实现单层投料喂食的方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本发明不需要单独开设人工喂食通道,相对于传统的养殖车间节省了场地,提高了单位面积或体积的喂食数量及效率。

实验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实验地点为山东巧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美洲大蠊处理餐厨垃圾章丘基地,根据养殖车间面积按养殖密度200kg/m2投入刚进入成虫期同龄美洲大蠊,每个实验投入20吨。

按投入美洲大蠊体重的5%投喂同种食物1吨,持续喂食1个月,记录食物剩余重量、美洲大蠊死亡重量;再继续投喂同种食物1吨,养殖1个月,记录24小时食物剩余重量、美洲大蠊死亡重量;2月后全部杀灭,记录美洲大蠊重量。具体实验数据见下表。

表124小时食物剩余重量实验数据对比(单位:kg)

表2美洲大蠊死亡重量(单位:吨)

表3喂食1吨人工成本实验数据对比

表4养殖数据对比

通过表2、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的喂食系统可以明显加大喂食面积,可以提高蜚蠊的取食率,明显减少因喂食面积不足导致的蜚蠊死亡。

通过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立体喂食系统可以减少喂食操作时间,减少人工成本。

通过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立体喂食系统可以明显提高单位养殖车间的蜚蠊饲养密度,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价值。

注意事项,立体喂食系统或者传统喂养装置在各自养殖车间内的布置,皆需按照养殖密度200kg/m2来布置。

本专利的发明构思就是改变目前单层喂食模式,进而可以提高蜚蠊高密度的养殖,降低蜚蠊的养殖成本,避免制约蜚蠊作为药用、饲料的大面积应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部分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