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信子种植地重槎连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3147发布日期:2019-01-18 23:0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信子种植地重槎连作方法。



背景技术:

风信子在低温半干旱气候类型生境下,对风信子种植地进行重槎连作,主要是使漏挖的1龄子球与风信子种植地得到再种用。目前我国风信子种植主要是用于园林观赏,由于气候因素的限制必须在生育末期即时挖出,防腐烂,鳞茎放在保鲜库内“休眠”贮藏;其种植地进行与作物轮作;风信子生育季节,由于气温高、降水多,形成高温湿生境,生育期被缩短,并暴发基腐病,种球严重退化,失去再使用价值。在国外荷兰由于土地限制,种植风信子时,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有的将母球种植在铺有铁丝网筛的苗床上,以解决种球漏挖与土地再利用问题,同时将收回的1龄子球,通过加工分级后,单独重新建立繁殖苗圃进行集约培养,达到2龄子球后再挖出进行扩繁得到3龄成球。

通过在风信子原产地,低温半干旱气候类型生境下,对风信子栽培深度试验研究证实,播种深度控制在15—20cm(实际入土深度为9—13.5cm)土层时,各项生物学指标,如植株高度、叶面积、主鳞茎园周长与重量、单株鳞茎重量等指标均能达到最高值、这是衡量该重槎连作,1龄子球入土深度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信子种植地重槎连作方法,该方法在低温半干旱气候类生境下繁育与生产风信子商品种球,收获种球时采用筛宽130cm、筛条间距3.8cm的块茎收获机,采挖种球,能收回3龄成球与2龄子球,而1龄子球收不回,被留在5cm以上表土层中。通过用五铧犁翻地25cm深,能将该1龄子球翻到20cm以上土体中,主要集中分布在10—15cm土层中,占种球数的74%、占产量的76%,通过3个周年的生长发育,原漏挖的1龄子球在生育过程中,又不断繁衍出新的3龄成球与新的2龄子球。这些3龄成球与2龄子球又成3倍与2倍速度繁衍出新的1龄子球,新的1龄子球数与3球成球和2龄子数之比高达8.36倍。新分生的1龄子球与2龄子球可扩大新种植面积3.32倍;新分生长成的3龄成球可作商品种球出售;单位面积产值平均每年为34612元/667m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风信子种植地重槎连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低温半干旱气候类型生境下,选择已生育3个周年的风信子品种地块,面积2100m2,进行种球收获,选择筛宽130cm、筛条间距3.8cm的块茎收获机,进行种球收获,收回了3龄成球与2龄子球,1龄子球收不回,仍留在5cm表层土中;

b、用五铧犁翻土,深度25cm,将漏挖1龄子球翻到20cm土体中,主要集中分布在10-15cm土层中;翻地后,在田地上每间隔120cm宽筑30cm宽田埂;

c、田间杂草防控:风信子生育早期杂草生长缓慢,生育中期杂草生长较快,中耕除草1遍;生育后期与鳞茎在土壤中休眠贮藏期免除杂草;立秋前10天刈割田间丛生高大杂草;割草后15天喷洒草甘膦除草剂,灭又新萌发生长的多年生根茎杂草;

d、鳞茎基腐病防控:当土壤温度>15℃,基腐病易暴发、造成鳞茎腐烂,在风信子生育后期与鳞茎土壤中休眠贮藏期,免除田间杂草,使由密集而丛生的高大杂草形成>100%地表覆盖度,降低地温1.8-3℃,达到控制耕作层地温在15℃以下,控制基腐病暴发;

e、灌溉:每年4月当地为旱季、4月下旬进行1次灌溉,促植株旺盛生长,9月下旬灌1次水,促鳞茎根与芽的萌发。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风信子种植地重槎连作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低温半干旱气候类型生境下,风信子种球繁育与其商品种球生产,收挖种球时,漏挖的1龄子球与其种植地再利用的两项难题。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为风信子种球繁育与其商品种球生产时,漏挖1龄子球与种植地再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在新疆天山北坡,海拔高度2100m一带的低温半干旱气候类型生境下,进行风信子种球繁育与商品种球生产:

a、在低温半干旱气候类型生境下,选择已生育3个周年的风信子品种地块,进行种球收获,选择筛宽130cm、筛条间距3.8cm的块茎收获机,进行种球收获,收回了3龄成球与2龄子球,1龄子球收不回,仍留在5cm表层土中;

b、用五铧犁翻土,深度25cm,将漏挖1龄子球翻到20cm土体中,主要集中分布在10-15cm土层中;翻地后,在田地上每间隔120cm宽筑30cm宽田埂,便于灌溉与机械作业;

c、田间杂草防控:风信子生育早期杂草生长缓慢,不对风信子造成危害,生育中期杂草生长较快,中耕除草1遍;生育后期与鳞茎在土壤中休眠贮藏期免除杂草;立秋前10天刈割田间丛生高大杂草;割草后15天喷洒草甘膦除草剂,灭又新萌发生长的多年生根茎杂草,以控制第二年风信子生育期田间多年生根茎杂草危害;

d、鳞茎基腐病防控:当土壤温度>15℃,基腐病易暴发、造成鳞茎腐烂,在风信子生育后期与鳞茎土壤中休眠贮藏期,免除田间杂草,使由密集而丛生的高大杂草形成>100%地表覆盖度,降低地温1.8-3℃,达到控制耕作层地温在15℃以下,控制基腐病暴发;

e、灌溉:每年4月当地为旱季、4月下旬进行1次灌溉,促植株旺盛生长,9月下旬灌1次水,促鳞茎根与芽的萌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信子种植地重槎连作方法,该方法在低温半干旱气候类生境下繁育与生产风信子商品种球,收获种球时采用筛宽130cm、筛条间距3.8cm的块茎收获机,采挖种球,能收回3龄成球与2龄子球,而1龄子球收不回,被留在5cm以上表土层中。通过用五铧犁翻地25cm深,能将该1龄子球翻到20cm以上土体中,通过3个周年的生长发育,原漏挖的1龄子球在生育过程中,又不断繁衍出新的3龄成球与新的2龄子球。这些3龄成球与2龄子球又成3倍与2倍速度繁衍出新的1龄子球,新的1龄子球数与3球成球和2龄子数之比高达8.36倍。新分生长成的3龄成球可作商品种球出售;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为风信子种球生产,漏挖的1龄子球与种植地再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英;覃杨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走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30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