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及移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3062发布日期:2019-01-14 18:0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及移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珊瑚礁生态人工修复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及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造礁石珊瑚作为珊瑚礁的重要结构生物,目前已经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作为重要的保护动物受到交易管制与保护。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敌害生物、海洋污染等威胁,珊瑚礁上的造礁石珊瑚数量正在锐减。目前调查显示全球超过一半的珊瑚礁出现严重退化,并且退化过程还在加速,科学家预测按照目前的退化趋势,到本世纪末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会绝迹。因此,各国对造礁石珊瑚的保护愈加重视,严格控制对造礁石珊瑚的破坏活动和珊瑚交易行为,并且大力开展造礁石珊瑚的培育技术研发与推广。

盔形珊瑚作为造礁石珊瑚中重要的一个属,在世界珊瑚礁中分布广泛,从红海、东南亚海域到大堡礁均为常见种。在我国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沿岸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也都有盔形珊瑚生长。由于盔形珊瑚对恶劣环境的耐受性强,特别是在沉积物与污染物较多的环境中,如徐闻、大亚湾、三亚湾等海域,盔形珊瑚还是珊瑚礁的优势种之一。由于它耐受性强的这个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近岸污染环境下的重要珊瑚种类之一,同时针对盔形珊瑚的保护与培育工作也在逐渐加强。

由于针对造礁石珊瑚的保护越来越严格,从野外取得珊瑚实验样品和用于培育珊瑚的母体也要求尽量少量,减少对野外珊瑚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如何采用最小的伤害对珊瑚进行采样与培育成为当前珊瑚实验与珊瑚培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该分离方法简单,可用于造礁石珊瑚实验与盔形珊瑚的人工培育,以起到减少珊瑚母体需求、降低对野外珊瑚破坏及提供更多培育单体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移植方法,该方法简单,能够极大减轻对珊瑚母体的需求,并且能抵御中等程度的海浪干扰,即使装置产生翻滚和倾倒,珊瑚也不会被装置完全压住,造成死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分离的盔形珊瑚个体从正中的珊瑚杯发育的成熟处凿成两半,于凿开的断口处开始分离:采用管状器具套住任一珊瑚杯的头部,下压以破坏珊瑚杯同周边珊瑚杯间的共骨,然后从盔形珊瑚个体中掰出被管状器具套住的珊瑚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待分离的盔形珊瑚个体经包括以下的步骤得到:采集野外健康的盔形珊瑚个体,于养殖环境中预养,以预养后所得的健康盔形珊瑚个体为待分离的盔形珊瑚个体。

其中,养殖环境包括:养殖水体的温度与盔形珊瑚个体的采集温度相差不超过2℃,和/或养殖光照强度为50-200μ·mol·m-2·s-1,和/或养殖盐度为28-34。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采集的野外健康的盔形珊瑚个体的活组织面积不低于30cm2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管状器具的内径较待套住的珊瑚杯的直径大1-3mm。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管状器具的管壁厚度不大于0.5m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移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按上述分离方法分离得到的珊瑚杯固定于移植装置的移植孔内,将移植装置按固定有珊瑚杯的一端向上的方式插入移植区域的珊瑚礁中。

移植装置包括连接部和至少1个分枝,每个分枝的一端均连接于连接部,至少1个分枝的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的端部开设有用于固定珊瑚杯的移植孔。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移植装置包括移植装置包括连接部、第一分枝、第二分枝、第三分枝和第四分枝,第二分枝、第三分枝和第四分枝均由连接部向远离第一分枝的方向延伸并形成三角架形以作为固定脚固定于珊瑚礁中,第一分枝的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移植孔并用于固定珊瑚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每个分枝的长度均为3-10cm。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移植孔的直径为5-8mm,深度不低于1cm。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当珊瑚杯固定于移植孔内是在空气中进行时,固定操作于20min内完成,然后将固定有珊瑚杯的移植装置放入海水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及移植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可用于造礁石珊瑚实验与盔形珊瑚的人工培育,能够起到减少珊瑚母体需求、降低对野外珊瑚破坏及提供更多培育单体的作用。

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移植方法能够极大减轻对珊瑚母体的需求,并且能抵御中等程度的海浪干扰,即使装置产生翻滚和倾倒,珊瑚也不会被装置完全压住,造成死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四个分枝的移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移植装置;11-连接部;15-分枝;151-第一分枝;152-第二分枝;153-第三分枝;154-第四分枝;20-移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水平”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

本申请涉及的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分离的盔形珊瑚个体从正中的珊瑚杯发育的成熟处凿成两半,于凿开的断口处开始分离:采用管状器具(如不锈钢管,以下简称钢管)套住任一珊瑚杯的头部,下压以破坏珊瑚杯同周边珊瑚杯间的共骨,然后从盔形珊瑚个体中掰出被管状器具套住的珊瑚杯。

其中,待分离的盔形珊瑚个体可经包括以下的步骤得到:采集野外健康的盔形珊瑚个体,于养殖环境中预养,以预养后所得的健康盔形珊瑚个体为待分离的盔形珊瑚个体。

在本申请中,“健康”可以但不仅限于以珊瑚个体上未出现白化、寄生虫或水螅体萎缩等病变以及部分组织死亡的症状作为判断标准,还可包括本领域公知的其它判断标准。

在本申请中,采集的野外健康的盔形珊瑚个体的活组织面积不低于30cm2,以避免分离后的珊瑚杯个体较小而不利于存活。具体的,上述或组织面积可以为30cm2、32cm2、34cm2、35cm2、36cm2、38cm2或40cm2等。

作为可选地,养殖环境中养殖水体的温度与盔形珊瑚个体的采集温度相差不超过2℃,优选不超过1℃,以避免二者温差太大降低珊瑚的适应性,造成应激以及出现白化、疾病和死亡等现象。养殖水体可以为长流水或循环水,优选为长流水(长流水指在养殖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水体流进,同时旧的水体流出)。

作为可选地,养殖环境中养殖光照强度可以为50-200μ·mol·m-2·s-1,例如50μ·mol·m-2·s-1、60μ·mol·m-2·s-1、80μ·mol·m-2·s-1、100μ·mol·m-2·s-1、120μ·mol·m-2·s-1、140μ·mol·m-2·s-1、160μ·mol·m-2·s-1、180μ·mol·m-2·s-1或200μ·mol·m-2·s-1等。上述光照强度范围较适于盔形珊瑚存活,光照强度过高容易导致珊瑚白化;光照强度过低会降低珊瑚体内共生藻的光合作用,导致其无法产出足够的能量物质供给珊瑚,造成珊瑚生长缓慢或机体衰退、萎缩甚至死亡。

作为可选地,养殖环境中盐度可以为28-34,例如28、28.5、29、29.5、30、30.5、31、31.5、32、32.5、33、33.5或34等。上述盐度指溶解物质质量与水质量的比值。将盐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有效避免细胞壁渗透压增大发生破裂,失去原有的功能。

预养的时间可以为7-15天,如7天、8天、10天、12天、14天或15天等,通过在上述条件下预养,能够有利于珊瑚适应新的养殖环境,不至因环境剧烈变化造成分离的单个珊瑚杯死亡。

预养后观察珊瑚个体是否出现如白化、病变或水螅体萎缩等不健康的表象,以预养后所得的健康盔形珊瑚个体为待分离的盔形珊瑚个体,上述健康形珊瑚个体呈现水螅体触手展开以及珊瑚色泽正常等健康状态。值得说明的是,当预养后的珊瑚出现不健康的状况,可及时调整养殖条件,直至珊瑚恢复健康。

将盔形珊瑚个体凿成两半前,可对盔形珊瑚个体进行消毒,以除去其含有的或潜在可能存在的病菌及寄生虫等。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使用如锤子和扁嘴凿将待分离的盔形珊瑚个体从正中的珊瑚杯发育的成熟处(优选为最成熟处)凿成两半,再从凿开的断口处进行分离。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管状器具为中空的管状,其材质不作特殊限定。该管状器具的内径较待套住的珊瑚杯的直径大1-3mm,一方面可便于完整地将珊瑚杯露在外面的头部套住,且不会损伤或摩擦珊瑚杯头部;另一方面能够对上述珊瑚杯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以避免在后续操作过程中珊瑚杯从管状器具中脱落。

以常见珊瑚杯为例,管状器具的内径相应可以为6-10mm,如6mm、6.5mm、7mm、7.5mm、8mm、8.5mm、9mm、9.5mm或10mm等。此外,管状器具的管壁厚度优选不大于0.5mm,如0.5mm、0.45mm、0.4mm、0.35mm或0.3mm等。

当管状器具套住断口处任一珊瑚杯的头部后,垂直用力下压1-2cm,以破坏珊瑚杯同其周边珊瑚杯之间的共骨,然后再轻轻向外掰动,即可从盔形珊瑚个体中掰出被管状器具套住的该珊瑚杯。

分离下来的珊瑚杯可通过如下操作从管状器具(如钢管)中抽出:捏住露在管状器具外的珊瑚骨骼部分轻轻从管状器具中抽出,并立即放入培育海水中,垂直固定在预先准备好的底座中,避免横放或倒立放置。经过7天暂养,如无死亡、组织萎缩、颜色变化以及分泌黏液等现象,该分离得到的盔形珊瑚杯可用于珊瑚实验或珊瑚培育。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分离珊瑚杯还可以直接用镊子或尖嘴钳等分离工具将单个珊瑚杯从母体珊瑚撬下,但优选采用管状器具。在撬取珊瑚杯时尽量避免伤害珊瑚杯上的珊瑚组织,并且保持珊瑚杯的圆柱状形态。分离得到的单个珊瑚杯及时置于海水中保证其存活,待需要使用或移植时再取出。

进一步地,当需要得到多个珊瑚杯时,即用分离工具在凿开的断口处按照上述分离方法重复分离即可。

承上,采用上述单杯分离的方法可以从单个珊瑚母体中获得数百个基因型相同的珊瑚杯,由于它们的基因型相同,可以用于珊瑚实验中的不同环境影响对珊瑚作用的对比实验。并且,上述方法还可从不同的珊瑚母体中分离得到不同基因型的珊瑚杯,以用于珊瑚实验中相同环境下对不同珊瑚影响的对比实验。同时,经上述分离方法分离而得的珊瑚杯都具备生长成为新的珊瑚个体的能力,可有效减少珊瑚培育中对野外珊瑚的需求,间接保护了野外珊瑚的数量。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移植方法,其可包括以下步骤:将按上述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的珊瑚杯固定于移植装置10的移植孔20内,将移植装置10按固定有珊瑚杯的一端向上的方式插入移植区域的珊瑚礁中。

具体地,珊瑚杯可通过粘合剂固定于移植装置10的移植孔20内(例如先将单个珊瑚杯插入移植装置10的移植孔20内,然后再用粘合剂将其固定)。其中,粘合剂为水环境适用胶,也即可用于水中的胶类物质,例如可包括水下环氧树脂胶或水下啫喱胶。

移植可在海水或空气中进行,当珊瑚杯固定于移植孔20内是在空气中进行时,优选将固定操作控制在20min内完成,随即将固定有珊瑚杯的移植装置10放入海水中,以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避免空气温度明显高于海水温度后,珊瑚杯在转移至海水中容易产生应激而造成死亡。

在本申请中,移植装置10包括连接部11和至少1个分枝15,每个分枝15的一端均连接于连接部11,至少1个分枝15的远离连接部1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固定珊瑚杯的移植孔20。

作为可选地,分枝15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4个等。当分枝15数量仅为1个或者分枝15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分枝15均由连接部11向连接部11的上方延伸时,连接部11即可用扎带固定于礁底上或用石块压住,以起到固定作用。

当分枝15数量为多个时,还可以是其中至少1个分枝15不设移植孔20而作为固定脚固定于珊瑚礁中,其余分枝15则作为移植脚由连接部11向连接部11的上方延伸并在其端部开设移植孔20,也即固定脚和移植脚分别朝向连接部11的上下两侧延伸。

作为参考地,移植装置10包括连接部11、第一分枝151、第二分枝152、第三分枝153和第四分枝154(请参照图1),第二分枝152、第三分枝153和第四分枝154均由连接部11向远离第一分枝151的方向(也即连接部11的下方)延伸并形成三角架形以作为固定脚固定于珊瑚礁中,第一分枝151由连接部11向连接部11的上方延伸并在其远离连接部11的一端开设用于固定珊瑚杯的移植孔20。值得说明的是,放置移植装置10时尽量避免放置在沙底和淤泥上,放置深度可控制在2-15m。

可参考地,上述移植装置10的每个分枝15的长度均可以为3-10cm,如3cm、4cm、5cm、6cm、7cm、8cm、9cm或10cm,也可在3-10cm范围内进行组合。

可参考地,上述移植孔20的直径可以为5-8mm,如5cm、5.5cm、6cm、6.5cm、7cm、7.5cm或8cm,开孔深度不低于1cm。

承上,通过将分离所得的珊瑚杯固定于移植装置10的移植孔20中,再将移植装置10整体置于移植区域,能够抵御中等程度的海浪干扰,即使装置产生翻滚和倾倒,珊瑚也不会被装置完全压住,造成死亡。

试验例

于三亚鹿回头珊瑚礁进行珊瑚移植,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和移植方法采集盔形珊瑚个体并分解为单个珊瑚杯固定在移植装置上,分解获得的单个盔形珊瑚杯15天的存活率为92%,存活的单个珊瑚杯状况良好,可用于实验与珊瑚培育。移植同样数量的珊瑚个体,对珊瑚母体数量需求仅为常规移植数量需求的3%。珊瑚经过3个月生长,单个珊瑚杯增殖为12-34个珊瑚杯,增长率为传统方法的15倍以上。移植存活率为95%,相比于移植在瓦片表面的单个盔形珊瑚杯83%的存活率提高了约12%。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可用于造礁石珊瑚实验与盔形珊瑚的人工培育,能够起到减少珊瑚母体需求、降低对野外珊瑚破坏及提供更多培育单体的作用。盔形珊瑚单个珊瑚杯的移植方法能够极大减轻对珊瑚母体的需求,并且能抵御中等程度的海浪干扰,即使装置产生翻滚和倾倒,珊瑚也不会被装置完全压住,造成死亡。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