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0560发布日期:2019-02-19 17:5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蚂蚁是一种常见的群居社会性昆虫,该物种繁殖快、数量多。蚂蚁常入侵人类的生活空间,它的危害可总结为叮咬人畜、危害农作物、传播病菌、损坏建筑和影响室内环境。尤其是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的危害更大,近年来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市的危害区域迅速扩大,而且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液态驱避剂的优点在于气味传播距离远,驱避效果好。如果制成缓释驱避剂则能够克服液态驱避剂挥发过快、作用时间短的缺点。

很多种类的蝽类昆虫都具有臭腺,臭腺中的分泌物对其它昆虫有强烈的驱避作用,是蝽类昆虫防御天敌避免被捕食的重要武器。蝽的臭腺分泌物能趋避其他种类的昆虫,与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此前,王大伟等人对锈赭缘蝽臭腺分泌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王大伟等,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成虫臭腺分泌物中发现16种有机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己醛、乙酸己酯和长链烷烃二十七烷;锈赭缘蝽幼虫臭腺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1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4-氧代-2-己烯醛和2-辛烯醛。长链烷烃二十七烷的作用是减缓分泌物的挥发速度。基于蝽类昆虫臭腺分泌物驱避其他物种的良好效果,选择臭腺分泌物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化合物,通过实验测试其对红火蚁的趋避效果,以及不同配比对驱避效果的影响,期望最后开发出趋避效果更好的蚂蚁驱避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具备以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四种化合物作为驱避活性成分,且以上四种化合物的体积比为1:2:2:1混合时驱避效果最好;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以液态石蜡作为缓释添加剂,经过合理的配比和工序制得缓释驱避剂,延长驱避时效等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为实现上述驱避效果好、延长驱避时效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体积百分比制成的:

原液12ml

二甲基亚砜60-120ml

液态石蜡1.2-12ml

优选的,原液由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四种化合物按1:2:2:1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

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液与二甲基亚砜以及液态石蜡混合,在不断搅拌下加热到50℃并保持30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缓释驱避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通过趋避活性成分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为锈赭缘蝽臭腺分泌物中的部分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小。

(2)本发明通过对四种活性成分的合理配比,使混合物表现出更强的驱避效果。

(3)通过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并加入液态石蜡作添加剂,使制备的驱避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体积百分比制成的:

原液12ml

二甲基亚砜60ml

液态石蜡1.2ml

进一步的,原液由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四种化合物按1:2:2:1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

准确量取2ml己醛、4ml2-己烯醛、4ml2-辛烯醛、2ml乙酸己酯,倒入烧杯中搅拌1分钟得到原液。

将上述制得的原液12ml,向原液中加入60ml的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再加入1.2ml的液态石蜡,以上混合液在不断搅拌下加热到50℃并保持30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挥发速度较快的缓释驱避剂1。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体积百分比制成的:

原液12ml

二甲基亚砜120ml

液态石蜡12ml

进一步的,原液由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四种化合物按1:2:2:1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

准确量取2ml己醛、4ml2-己烯醛、4ml2-辛烯醛、2ml乙酸己酯,倒入烧杯中搅拌1分钟得到原液。

将上述制得的原液12ml,向原液中加入120ml的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再加入12ml的液态石蜡,以上混合液在不断搅拌下加热到50℃并保持30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挥发速度较慢缓释驱避剂2。

在制备缓释驱避剂时,增加二甲基亚砜和液态石蜡的比例可以减缓挥发速度;降低二甲基亚砜和液态石蜡的比例可以加快挥发速度,驱避剂的缓释效果根据实际需要在制备过程中调节。

由于趋避活性成分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本发明使用对有机物溶解性好的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二甲基亚砜不仅对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有良好的溶解性,而且二甲基亚砜本身的挥发速度慢,能够起到缓释的作用。加入液态石蜡的目的也是调节驱避剂的挥发速度。液态石蜡无毒无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种长链烷烃,可代替长链烷烃二十七烷用作缓释添加剂,不但缓释效果好,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应用例1:

分别以常见的本土蚂蚁小黄家蚁和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为驱避对象,在实验室内测试驱避效果。参照文献方法(阎雄飞等,2008;王大伟等,2018)将实验昆虫换成蚂蚁,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缓释驱避剂1对蚂蚁的驱避效果。用滴管取0.5ml缓释驱避剂1滴加在脱脂棉上放进味源瓶中,连接y型嗅觉仪的处理臂。y型嗅觉仪的对照臂一侧连接的味源瓶中不加驱避剂。每种蚂蚁测试100只,计算驱避率,结果见表1。

驱避率=[(对照臂虫数-处理臂虫数)/(对照臂虫数+处理臂虫数)]×100%

表1缓释驱避剂1在实验室内对蚂蚁的驱避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驱避剂1对两种蚂蚁均有良好的驱避效果。由于红火蚁体型较大、行动迅速,驱避剂1对红火蚁的驱避率略低于小黄家蚁。

应用例2:

分别以常见的本土蚂蚁小黄家蚁和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为驱避对象,测试野外驱避效果。将0.5ml缓释驱避剂1滴加在10g火腿肠碎末上,放在距离蚁巢1米远的地方,于第1天和第2天的上午9:00~12:00用摄像机记录蚂蚁取食火腿肠碎末的行为。对照试验使用的火腿肠碎末不加缓释驱避剂。试验结束后,分别统计前来取食火腿肠的蚂蚁数和食物周围50cm范围内出现的蚂蚁数。试验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对照试验和驱避试验中前来取食火腿肠碎末的蚂蚁数(试验时段9:00~12:00)

表3对照试验和驱避试验中火腿肠碎末周围50cm范围内出现蚂蚁次数(试验时段9:00~12:00)

试验结果表明:在野外的蚁巢附近驱避剂1对两种蚂蚁均有良好的驱避效果。

由表2可知,驱避剂1对小黄家蚁和红火蚁都有显著的拒食作用,而且作用时间持久。由表3可知,驱避剂1在50cm范围内对小黄家蚁和红火蚁的驱避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该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通过趋避活性成分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为锈赭缘蝽臭腺分泌物中的部分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小。

并且,本发明通过对四种活性成分的合理配比,使混合物表现出更强的驱避效果。

并且,通过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并加入液态石蜡作添加剂,使制备的驱避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