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下空间的新型农业种植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6134发布日期:2019-01-08 19:55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地下空间的新型农业种植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下空间的新型农业种植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空间,指地面以下的各种空间,大部分为人造的,如地下矿山的矿井,各类人防工程地下设施,地下交通工程等。人类工业化的过程,如采矿等,产生了大量的地下空间,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地下空间目前处于废弃的阶段,如很多停产矿山。对于人防工程而言,主要用于战时的防空避难,在无战争时,也处于闲置状态。

对于目前这样闲置或者废弃的地下设施,目前基本上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利用,已经有案例的方法包括利用矿井作为储油库,将矿井开发成地质公园,对于人防设施,大部分利用是用作地下商店或者旅店。

很显然,上面提到的这样应用的意义和价值都十分有限,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利用已有的地下空间。

而目前的农业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包括水、耕地、光照等,其二是受到季节和气候等的巨大影响,其三,是对自然灾害、极端气候、病虫害、人为事故、战争和恐怖事件、工业污染等无可抗拒和脆弱性,其四是效率低下,包括生产能力的低下,以及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如对水的利用效率低下等,其五是农业生产的食品安全性差,耕地,水,甚至空气受到的污染程度严重,有关报道显示,中国有1/5的耕地受到严重污染,不能使用。所有这些都是对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构成巨大的挑战。

而且,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人类已经过了农业文明时代,并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信息文明时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跳出了目前的主流观点:人类已经过了农业文明时代,并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信息文明时代。并认为,当农业还在基本上靠“天”吃饭时,何以谈农业文明时代的终结,应该说,农业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文明的高度,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也绝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农业文明的高度也不是在农业时代就能达到,相反,只有当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为农业文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当现代工业开发出高效的地下设施的建设技术和设备,当采矿业有如此多免费的“废品”矿井可以利用,当信息产业发展到检测和控制,包括远程的控制,都十分经济和可行,当工业和信息产业导致了led的大量经济的生产,当电大量使用,农业才有了进入地下的条件,进入地下的农业,才可以克服上面种种的问题和挑战,才有了真正的和自然对话的可能而不是任意受到自然的支配,这个时候,新的高度的农业文明才会真正到来。

同时,新型的农业文明也必将对工业文明起到反哺的作用,如,基于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将导致大气中co2的降低和能效的提高,同时可以产生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及农业的蓄能,产能,co2捕集等。

因此,这三种文明并不是接力赛的历史,而是会一直并存,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从而引导出一个新型的农业文明。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新型农业种植恰恰需要更多的地下空间,并可利用地下空间持续地创造远远大于地下空间开发投入的价值,或甚至创造出远大于地下矿井矿产的价值。

当农业种植转入地下后,目前农业方式的瓶颈问题大都能迎刃而解,如地下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小,对自然灾害、极端气候、病虫害、人为事故、战争和恐怖事件、工业污染等有抗拒力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法和系统,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农业种植,克服现有农业的种种缺陷。这里所述的地下空间,包括废弃矿井,现有人防地下设施等,也可以重新开发新的地下空间。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地下空间的新型农业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下空间内设置植物培植系统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植物生长如需要光照,通过配置光照系统来提供;作为优选方案,利用地下空间获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包括直接利用地下水,或利用地下空间的冷却能力从空气中获得水。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由co2供给系统提供,所述的系统提供高于大气环境浓度的co2。

进一步地,所述的地下建筑内还至少配置以下一种物质能量处理系统:储能系统、沼气发生系统、有机物净化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的co2供给系统从大气或者工业尾气中吸收co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供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co2供给系统将其从大气或者工业尾气中吸收co2注入地下的岩土中,一部分co2被岩土吸收,未吸收的co2从岩土中溢出后作为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进一步地,所述的地下空间,分成多个独立的区域,各区域独立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温湿度环境、光照和养分。

进一步地,所述的地下建筑内还设置了检测及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在线的远程控制。

一种基于地下空间的新型农业种植系统,系统位于地下,含有植物培植系统,植物培植系统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进一步地,系统还匹配了co2供给系统、光照系统中的一种或两种,co2供给系统为植物培植系统输入高于大气环境浓度的co2,光照系统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

进一步地,系统还至少匹配了以下一种系统,储能系统,沼气发生系统、有机物净化系统。所述沼气发生系统为植物提供co2和肥料;所述有机物净化系统利用有机物为植物生产肥料。

进一步地,系统还至少匹配了检测及控制系统,用于采集地下空间的环境参数,实现在线的远程控制。

本发明将地下空间并结合农业,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实现对温室气体,包括co2和乙烷的捕集和利用;

(2)大大减少农业对耕地,气候和地表水资源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减少自然、人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可以打破季节限制,常年生产各种农业植物。例如,可以在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如寒冷地区,光照少的地区。实现农业植物的生产。例如,可以在沙漠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实现农业植物的生产。例如,可以避免常规战争和核战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水。

(4)可以通过可控的方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还可以利用地下空间实现蓄能、产能,实现经济高效的实现农业的高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图;

图2是带有co2供给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带有蓄能的原理图;

图4为地下分为多个独立空间的原理图一;

图5为地下分为多个独立空间的原理图二;

图6为地下分为多个独立空间的原理图三;

图7为带有沼气发生系统的原理图;

图8为带有沼气发生系统和有机物净化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大部分植物需要光照,正是由于光照的关系,这部分植物的农业环境都设置于地表,地下环境天然的适合植物的生长,而且光照问题已经不是当前的一个技术难题,对人和动物而言,地面环境是更适合的,因为人需要大量新型的空气来呼吸氧气实现新陈代谢,人同时需要相对干爽的环境,避免细菌以及人体病变等,人也需要自然的太阳光照维持人的生理心里平衡,包括自然的生物钟。当然,人和动物也需要相对开放的环境进行移动,交流等,人和动物也可以在自然灾害等来临时移动来避祸。而植物正好与动物有相反同时互补的特性,植物更需要少氧多co2的密闭的环境,更需要水分和潮湿的环境,无需自然光采用led人工照明即可实现光合作用,人类的废物或者废气都可以作为植物的养分,同时,植物一般是固定,无需活动空间,也不能自己移动来避祸。而还有部分植物根本不需要光照,或仅需要微弱光照,因此完全没有设置于地表的必要。从以上分析来看,植物,尤其是消费性农业植物更适合地下环境。所以从生物链和生物空间的合理性来说,消费性植物位于地下,而把地面留给动物和其它生物。

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大自然没有进化出让植物在地下大量生长的方式,一个合理的答案是没有必要,因为在人类出现以前,并不需要消耗大量的植物,所以进化没有自然的动力,正因为没有需求,大量的植物腐烂变化后形成了煤和油,为现在的工业文明提高了基本的但有限的能源。

当人出现后,人也纳入自然进化的过程中,人有了大量的植物消耗需求。把农业转入地下,是人主动参与自然进化,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进化,是人应对生存挑战的进化。

如图1所示,地下空间一般由垂直的竖井10和水平巷道11构成,也有采用斜坡道的(图中未显示),地下空间一般均配有升降的装置和通风装置,图中均未显示。

本发明基于地下空间构建新型农业种植系统,所述地下空间,包括现有的废弃矿井,人防设施等,也可以重新开发新的地下空间。种植的植物2可以采用土培,基质培,液培(或水培)及气培,根据培养条件分别构建对应的配置容器1,或也可以将植物直接种植于地下空间的土壤上。这种用于植物培养的容器1或地下空间壤土,为本发明的植物培植系统。植物培植系统可以水平设置,如图中的多层水平架100,也可以垂直设置,如多排垂直架101,当然也可以水平单层,或垂直单排。

对于大部分需要光照的植物,还可以在地下空间配置光照系统,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这里所述的光照系统包括采光系统,例如通过聚光装置在地表采光,然后通过光纤将光引入至地下空间;还包括电灯光照系统,如图中垂直设置的led31,和水平设置的led32。采用光照系统,可以大大增加植物光合作用时间和强度,提高产量。对于不需要光照的植物,例如异养植物、菌类植物,则不用额外配置光照系统;对于仅需微弱光照的植物,例如藻类、苔藓、蕨类等,也可以不额外配置光照系统,利用地下空间的微弱光照即可实现生长。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要分通过外界供给,或如图7、8所示通过沼气系统或有机物净化系统提供全部或部分,所需要的水可以采用地下水,对于没有地下水的情况(一般很少),可以考虑外界提供。

值得说明的是,采用本发明的地下空间种植系统,往往可以利用地下水,同时本发明的系统水在密闭空间内可以循环利用,如常规的农业种植系统,可以大大减少水的用量,有关数据表面,用水量仅仅为常规系统的10%-20%。

本发明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空间获得植物所需要的水,当地下水少或不够时,本发明还可以利用地下空间的冷却能力,从空气中取水,如通过通风,将地表的热空气导入地下,获取冷凝水。

图2所示系统,配备了co2供给系统41和42,41设置在地下,42设置在地面。可以两种同时设置,或者设置一种,co2供给系统的co2可以是来自工厂生产的co2,也可以是来自co2捕集系统,即通过捕集大气或者工业及能源过程的尾气,如电厂锅炉的尾气中的co2,也可以直接在现场,地下或地面捕集。

图3所示的系统,还配置了蓄能系统51和52,51为电池蓄电系统,52为蓄热或者蓄冷系统,蓄能系统的能量可以来自外界,蓄电系统的电可以用来驱动led或其它设备,如风机,水泵等;也可以用来提供热或者冷,或者为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温湿度调节。

由于地下空间的易利用和保温特性等,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峰谷电等进行蓄能。

值得说明的是,地下空间环境相对恒定,一般并不需要冷热调节,即使冷热调节,其代价与地面相比十分小。采用蓄能后,其成本或代价更小。

图4为地下空间的水平布置图,水平巷道11同时带有许多支路,如图4中111至117,可以考虑将每个支路形成独立的空间,独立调节,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如不同植物所属的co2浓度或者温湿度要求不同。不同的co2浓度通过注入装置7实现。注入co2,同时需要排出含有o2和co2的空气混合物,图中未显示。

同时可以对不同空间进行检测和控制,图中显示检测点6。

对于各空间的温湿度,可以通过图中所示的换热器8与地下水、空间外的空气或者图3中的蓄能系统提供的载能物质换热实现,也可以通过图中热泵9来实现。

图4中的co2注入还有如注入装置71的方式,即co2供给系统将其从大气或者工业尾气中吸收co2注入地下的岩土中,一部分co2被吸收,未吸收的co2从岩土中溢出后作为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该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植物生长所需co2,同时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

图5中所有co2注入均为7所示方式;

图6中所有co2注入均为71所示方式;

图7中增加了沼气系统20,可以为植物生产提高co2和肥料,同时可以产生乙烷供其它用,或用作制造肥料。

图8中还增加了有机物净化系统21,利用有机物,如乙烷制造肥料2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