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210发布日期:2019-01-14 17:59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开发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有9913万公顷盐碱土壤,约合14.7亿亩,全国近100多个城市坐落于盐碱地分布区。农业耕地因盐渍化引起的减产、弃耕地近5亿亩,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加之栽培过程中,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板结严重,使盐化、碱化土壤不断扩大。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盐渍化土地面积4745万亩,由于土地使用的不合理性,每年还以总耕地面积的5%在不断地增长和扩大,盐碱危害造成大量中、低产田和农民贫困状况,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几十年来,国家投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改造盐碱地,但依然难以抑制土地的盐渍化问题。

盐碱地、荒漠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有80%尚未得到利用。即便是在经土壤改良剂改良后的盐碱地中进行种植,盐碱土壤中的盐分对植物的根系伤害非常严重,植物的根系受到盐毒害后,根系发育不良而早衰。盐碱地土壤中盐分多,土表常有白色盐碱沉淀,通气、透水不良,植物根系常有中毒、烂根、死亡现象,即使投入了大量的肥料也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造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负效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提高盐碱地饲用油菜的出苗率和产量,并提升盐碱地的综合利用程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盐碱地深耕、平整土地、耙平;2)在步骤1)所述耙平后的土地上播种饲用油菜种子,浇出苗水;所述饲用油菜包括耐盐碱和抗干旱的饲用油菜品种;3)待油菜种子出苗后进行田间管理,待油菜盛花期时收割。

优选的,步骤1)所述盐碱地包括干旱区盐碱地,所述盐碱地表层0~20cm土层土壤ph值为8.5~10.0,所述盐碱地的土壤盐分含量为9~15g/kg。

优选的,步骤1)所述深耕的深度不低于40cm。

优选的,步骤2)所述播种为将油菜种子与种肥混合播种,所述种肥包括过磷酸钙。

优选的,所述油菜种子与种肥的质量比为1:(10~20)。

优选的,所述播种的方式包括条播,播种深度为0.3~0.8cm,种子播种量为500~1000g/亩。

优选的,步骤2)所述出苗水的浇灌次数为2~3次,相邻两次出苗水的浇灌间隔时间为5~7d。

优选的,步骤3)所述田间管理包括水肥管理和喷洒农药。

优选的,所述水肥管理包括:种子出苗10d后开始浇第1次水;3~4片叶时浇第2次水,进行蹲苗;6~7片叶时浇第3次水,并随水施尿素5kg/亩;8~9片叶时浇第4次水,并随水施尿素8~10kg/亩;10片叶后再浇水2~3次,每次随水施尿素4~6kg/亩。

优选的,所述喷洒农药包括喷洒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水溶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盐碱地深耕使耕层疏松,产生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能;土地平整,保证灌溉次数和灌溉量,防止盐斑产生;在盛花期采收油菜,可保证油菜营养成分及含量最高,同时兼顾粗蛋白产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并且盛花期生物量最大,此时收割做青贮效益最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新疆不同盐碱地区种植油菜,油菜出苗率提高了0.49~1.13倍,产量提高0.63~1.54倍,显著提高盐碱地的综合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盐碱地深耕、平整土地、耙平;2)在步骤1)所述耙平后的土地上播种饲用油菜种子,浇出苗水;所述饲用油菜包括耐盐碱和抗干旱的饲用油菜品种;3)待油菜种子出苗后进行田间管理,待油菜盛花期时收割。

在本发明所述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中,包括将盐碱地深耕、平整土地、耙平。本发明盐碱地优选包括干旱区盐碱地,所述盐碱地表层0~20cm土层土壤ph值为8.5~10.0,所述盐碱地的土壤盐分含量为9~15g/kg。本发明所述深耕的深度优选不低于40cm,更优选的在深耕后耙地碎土及平整土地。本发明对所述深耕和耙平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本发明所述深耕和耙平可以避免产生大土坷垃、减少盐斑,从而提高出苗率。本发明所述深翻使耕层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能;土地平整,保证灌溉均匀,防止盐斑产生;土壤细碎,以保证播种质量。

得耙平后的土地后,本发明在所述耙平后的土地上播种饲用油菜种子,浇出苗水;所述饲用油菜包括耐盐碱和抗干旱的饲用油菜品种。本发明所述播种的方法优选包括机械条播。本发明所述播种的深度优选为0.3~0.8cm,更优选为0.6~0.8cm。本发明所述播种的播种量优选为500~1000g/亩,更优选为650~900g/亩,最优选为800g/亩。本发明所述播种量能够保证盐碱地出苗数和保苗数。本发明对所述耐盐碱和抗干旱饲料油菜品种及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选择华油杂62号进行播种。本发明所述播种优选为将油菜种子与种肥混合播种,所述种肥优选包括过磷酸钙。本发明所述油菜种子与种肥的质量比优选为1:(10~20),更优选为1:(13~16),最优选为1:15。本发明对所述油菜种子与种肥的混合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混合方式混合均匀即可。本发明所述种肥能够控制播种量以及播种均匀度,提高播种质量;另外过磷酸钙能够供给植物磷、钙等元素,具有改良碱性土壤作用。本发明所述出苗水的浇灌次数优选为2~3次,更优选为2次,每次出苗水的浇灌间隔时间优选为5~7d,更优选为6d。本发明所述出苗水的浇灌量优选为20~30m3/亩/次。本发明所述出苗水优选通过滴灌方式。本发明在所述播种的同时铺设滴灌带,确保在播种结束后24小时内滴水,且在滴水时,宜在低压状态下小流量滴水,使水分垂直下渗,有利于油菜发芽出苗,否则易形成硬壳,幼苗难以拱土。本发明在浇出苗水时,优选的还包括随水施土壤改良剂。本发明所述土壤盐碱改良剂的总用量优选为4~6kg/亩,在出苗水中随水滴施土壤盐碱改良剂2~3kg/亩/次。本发明对所述土壤改良剂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磷酸脲60份和腐殖酸钾40份。

本发明待油菜种子出苗后进行田间管理,待油菜盛花期时收割。本发明所述田间管理优选包括水肥管理和喷洒农药。本发明所述水肥管理优选包括:种子出苗10d后开始浇第1次水,3~4片叶时浇第2次水,进行蹲苗;6~7片叶时浇第3次水,并随水施尿素5kg/亩;8~9片叶时浇第4次水,并随水施尿素8~10kg/亩;10片叶后再浇水2~3次,每次随水施尿素4~6kg/亩。本发明在所述10片叶后优选根据当地的天气、长势、盐碱地土壤状况进行浇水。本发明所述浇水优选利用滴灌浇水,每次滴灌的水量优选为30~40m3/亩/次,出苗后浇水的总水量优选为220~250m3/亩。

本发明所述喷洒农药优选包括喷洒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水溶液。本发明所述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与水的用量比优选为每亩20~35ml:25~40ml:20kg,更优选为25~32ml:30~38ml:20kg,最优选为30ml:35ml:20kg。本发明每所述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优选为3~6%,更优选为4~5%,最优选为4.5%。本发明所述阿维菌素的质量浓度优选为1~3%,更优选为1.5~2%,最优选为1.8%。本发明所述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水溶液的喷洒可以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本发明在油菜盛花期收割。本发明对所述收割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收割即可。本发明所述油菜盛花期是营养成分及含量最高的时期,能兼顾粗蛋白产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并且盛花期生物量最大,此时收割做青贮效益最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在新疆喀什干旱盐碱地(ph为9.0,总盐含量0.91%)进行饲用油菜华油杂62号的栽培:土壤翻耕深度在40cm以上,翻耕后及时耙地碎土及平整土地;将饲料用油菜种子与过磷酸钙按照质量比为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采用条播机进行条播;播种深度0.6cm,播种量为800g/亩;播种的同时,铺设地面支管及附管、接通毛管并运行调试。在播种结束后24小时内滴出苗水,共滴2次,滴水量30m3/亩/次,滴水间隔6天,滴出苗水时随水滴土壤盐碱改良剂2.5kg/亩/次。

油菜出苗10d后开始滴第1次水,3~4片叶时滴第2次水,进行蹲苗;6~7片叶时滴第3次水,并随水滴施尿素5kg/亩,8~9片叶时滴第4次水,并随水施用尿素8kg/亩;10片叶后滴水2~3次,并每次随水施用尿素6kg/亩。

生育期内利用30ml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4.5%)和35ml阿维菌素(质量浓度1.8%)的20kg水溶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油菜盛花期收割。

统计油菜出苗率为91%,收割后产量为5620kg/亩。

对比例

同一地区,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翻地深度应在25cm以上。

利用轮式拖拉机或者联合整地机进行浅耕、耙、耱、平整地面,油菜种子一般粒小、顶土力差,整地的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土壤上虚下实,为一播全苗打下基础。

按每666.7m2保苗1.8~2.2万株计算,每666.7m2播量为800g华油杂62号种子,播种时带肥下种,每666.7m2带磷酸二铵5kg。

采用30cm等行距机械条播。播深2cm~3cm为宜,株距8cm~10cm。播种做到合墒、播匀、浅盖、不漏籽。墒不足时可沿播行镇压。

油菜是双子叶作物,幼苗顶土能力弱,因此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防止断垄,一般连续70cm缺苗应进行补种,补种应用事先经过催芽的种子,以利于苗情一致,利于后期的机械作业。

按照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去密留匀的原则,3叶期以前间苗,5叶期定苗。留苗密度为1.8~2.2万株/666.7m2

油菜田一般在定苗后4~5叶期施用尿素1次,施用量为8kg/667m2;蕾苔期施肥尿素1次,施用量为12kg/667m2

油菜的苗期害虫主要有跳甲,目前使用敌杀死1500倍液叶面喷雾即可防治,蚜虫于油菜开花至结荚期危害严重,当天敌和蚜虫数量比例到达1:250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采用3%啶虫脒乳油20ml/666.7m2或蚜博士乳油40~50ml/666.7m2,兑水喷雾。

新疆油菜病害发生较轻,尤其甘蓝型油菜抗病性较强,一般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易发生白粉病和菌核病。化学防治采用拌种与喷施相结合,喷施采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速克林可湿性粉剂、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油菜初花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药剂使用量为750~1000倍液30~40g/666.7m2叶面喷施。

油菜是双子叶植物,在生育期间,田间杂草主要靠人工随时拔除,一般结合间苗、定苗一次完成。

同样在盛花期进行收割,统计得出苗率为60%,收割后产量为2960kg/亩。

实施例2

在新疆石河子干旱盐碱地(ph为10.8,总盐含量0.96%)进行饲用油菜华油杂62号的栽培:土壤翻耕深度在40cm以上,翻耕后及时耙地碎土及平整土地;将饲料用油菜种子与过磷酸钙按照质量比为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采用条播机进行条播;播种深度1cm,播种量为800g/亩;播种的同时,铺设地面支管及附管、接通毛管并运行调试。在播种结束后24小时内滴出苗水,共滴2次,滴水量18m3/亩/次,滴水间隔6天,滴出苗水时随水滴土壤盐碱改良剂2.5kg/亩/次。

油菜出苗10d后开始滴第1次水,3~4片叶时滴第2次水,并随水滴施尿素2kg/亩,进行蹲苗;6~7片叶时滴第3次水,并随水滴施尿素5kg/亩,8~9片叶时滴第4次水,并随水施用尿素8kg/亩;10片叶后滴水2~3次,并每次随水施用尿素4kg/亩。

生育期内利用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4.5%)和阿维菌素(质量浓度1.8%)的水溶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油菜盛花期收割。

统计油菜出苗率为83%,收割后产量为4820kg/亩。

对比例

同一地区,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翻地深度应在25cm以上。

利用轮式拖拉机或者联合整地机进行浅耕、耙、耱、平整地面,油菜种子一般粒小、顶土力差,整地的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土壤上虚下实,为一播全苗打下基础。

按每666.7m2保苗1.8~2.2万株计算,每666.7m2播量为800g华油杂62号种子,播种时带肥下种,每666.7m2带磷酸二铵5kg。

采用30cm等行距机械条播。播深2cm~3cm为宜,株距8cm~10cm。播种做到合墒、播匀、浅盖、不漏籽。墒不足时可沿播行镇压。

油菜是双子叶作物,幼苗顶土能力弱,因此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防止断垄,一般连续70cm缺苗应进行补种,补种应用事先经过催芽的种子,以利于苗情一致,利于后期的机械作业。

按照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去密留匀的原则,3叶期以前间苗,5叶期定苗。留苗密度为1.8~2.2万株/666.7m2

油菜田一般在定苗后4~5叶期施用尿素1次,施用量为8kg/667m2;蕾苔期施肥尿素1次,施用量为12kg/667m2

油菜的苗期害虫主要有跳甲,目前使用敌杀死1500倍液叶面喷雾即可防治,蚜虫于油菜开花至结荚期危害严重,当天敌和蚜虫数量比例到达1:250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采用3%啶虫脒乳油20ml/666.7m2或蚜博士乳油40~50ml/666.7m2,兑水喷雾。

新疆油菜病害发生较轻,尤其甘蓝型油菜抗病性较强,一般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易发生白粉病和菌核病。化学防治采用拌种与喷施相结合,喷施采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速克林可湿性粉剂、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油菜初花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药剂使用量为750~1000倍液30~40g/666.7m2叶面喷施。

油菜是双子叶植物,在生育期间,田间杂草主要靠人工随时拔除,一般结合间苗、定苗一次完成。

同样在盛花期进行收割,统计得出苗率为39%,收割后产量为1900kg/亩。

实施例3

在新疆奎屯干旱盐碱地(ph为8.7,总盐含量1.2%)进行饲用油菜华油杂62号的栽培:土壤翻耕深度在40cm以上,翻耕后及时耙地碎土及平整土地;将饲料用油菜种子与过磷酸钙按照质量比为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采用条播机进行条播;播种深度0.8cm,播种量为800g/亩;播种的同时,铺设地面支管及附管、接通毛管并运行调试。在播种结束后24小时内滴出苗水,共滴2次,滴水量18m3/亩/次,滴水间隔6天,滴出苗水时随水滴土壤盐碱改良剂2.5kg/亩/次。

油菜出苗10d后开始滴第1次水,3~4片叶时滴第2次水,并随水滴施尿素2kg/亩,进行蹲苗;6~7片叶时滴第3次水,并随水滴施尿素5kg/亩,8~9片叶时滴第4次水,并随水施用尿素8kg/亩;10片叶后滴水2~3次,并每次随水施用尿素5kg/亩。

生育期内利用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4.5%)和阿维菌素(质量浓度1.8%)的水溶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油菜盛花期收割。

统计油菜出苗率为86%,收割后产量为4770kg/亩。

对比例

同一地区,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翻地深度应在25cm以上。

利用轮式拖拉机或者联合整地机进行浅耕、耙、耱、平整地面,油菜种子一般粒小、顶土力差,整地的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土壤上虚下实,为一播全苗打下基础。

按每666.7m2保苗1.8~2.2万株计算,每666.7m2播量为800g华油杂62号种子,播种时带肥下种,每666.7m2带磷酸二铵5kg。

采用30cm等行距机械条播。播深2cm~3cm为宜,株距8cm~10cm。播种做到合墒、播匀、浅盖、不漏籽。墒不足时可沿播行镇压。

油菜是双子叶作物,幼苗顶土能力弱,因此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防止断垄,一般连续70cm缺苗应进行补种,补种应用事先经过催芽的种子,以利于苗情一致,利于后期的机械作业。

按照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去密留匀的原则,3叶期以前间苗,5叶期定苗。留苗密度为1.8~2.2万株/666.7m2

油菜田一般在定苗后4~5叶期施用尿素1次,施用量为8kg/667m2;蕾苔期施肥尿素1次,施用量为12kg/667m2

油菜的苗期害虫主要有跳甲,目前使用敌杀死1500倍液叶面喷雾即可防治,蚜虫于油菜开花至结荚期危害严重,当天敌和蚜虫数量比例到达1:250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采用3%啶虫脒乳油20ml/666.7m2或蚜博士乳油40~50ml/666.7m2,兑水喷雾。

新疆油菜病害发生较轻,尤其甘蓝型油菜抗病性较强,一般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易发生白粉病和菌核病。化学防治采用拌种与喷施相结合,喷施采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速克林可湿性粉剂、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油菜初花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药剂使用量为750~1000倍液30~40g/666.7m2叶面喷施。

油菜是双子叶植物,在生育期间,田间杂草主要靠人工随时拔除,一般结合间苗、定苗一次完成。

同样在盛花期进行收割,统计得出苗率为50%,收割后产量为2910kg/亩。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饲用油菜的栽培方法,利用本发明方法的油菜出苗率是常规方案的1.49~2.13倍,油菜产量是常规方案的1.63~2.54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