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瓣兰种质创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35993发布日期:2019-01-28 12:3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兰科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豆瓣兰种质创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豆瓣兰株叶典雅、飘逸,花型端庄,作为一种优秀的园艺花卉极具开发价值,在国兰中首屈一指。豆瓣兰由于生长环境差异,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地下矿藏丰富等因素影响,其花色极为丰富且变幻多端,其种质资源的培育和创制不容忽视。目前,业内常用的技术是这样的:一是栽培技术,其技术流程是这样的:选择通气良好的种料作为栽培剂,在栽培时掺拌一定的紫红土,要求光照充足,通风透气(袁玉芳,2005,农村实用技术)。二是组织培养,其技术总结如下:流水冲洗1h+75%酒精30s+0.1%升汞20min+无菌水清洗5次,最佳种子萌发培养基:ms+1mg/lbap+10%的椰子水;原球茎增殖培养基:改良kyoto2mg/lbap+naa1mg/l;分化壮苗培养培养基:改良1/2ms+1mg/liba+1g/l活性碳+5%椰子水。炼苗移栽基质以水草的移栽效果最好(卜朝阳,2010,植物生理学通讯)。目前豆瓣兰已在全国大部分省份推广种植,但都是自然分布种或一些传统品种,新开发的品种数量极少,缺乏相应的种质创制技术,满足不了公众日益追求的需要。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豆瓣原生种和传统品种较多,缺乏相应的种质创制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瓣兰种质创制的方法,本发明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杂交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人工创制豆瓣兰种质资源,为兰科植物新品种的开发作贡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瓣兰种质创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母本材料的选择与培养:

选择母本材料栽培在混合基质中,栽培用的容器为兰花专用培养盆,放置到温室大棚中,定期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步骤2、父本材料的选择与培养:

选择父本材料栽培在混合基质中,栽培用的容器为兰花专用培养盆,放置到温室大棚中,定期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步骤3、父母本材料的栽培与花期调控:花期调控栽培采用光照调节、营养调节、湿度调节措施,综合调控;

步骤4、杂交授粉:

雌花最好的授粉时间是在开花后3-4天,授粉时,先将母本的雌花的花粉块除出,再将采集的父本花粉块用小镊镊起轻轻地放在母本的柱头上;因为柱头有粘液,不改担心花粉块脱落;为防止已授粉的花再被昆虫传粉,可将母本花上的瓣去;用铅笔写好标牌,挂在后的花枝上;做好刻录,写清父母亲本、授粉日期;

步骤5、子房和种子发育:

授粉后每天观察授权花朵的变化并防止损坏,母本在授粉10日后子房开始膨大,认为杂交成功;综合调控植株的光照、水分、营养;

步骤6、无菌播种:

授粉种子180d后,无菌播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播种30-40d后见种子萌发成白色的原球茎;60d后多数原球茎长大并转绿;

步骤7、原球茎增殖培养:

将萌发的原球茎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30d后分化出苗;

步骤8、生根培养:

将较大的无根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d后,长出3-5条肉质根,平均苗高2cm;

步骤9、练苗移栽:

将培养瓶移至室温下进行练苗处理,经练苗后的苗用小竹签伸入瓶中,轻轻移出;移苗时尽量不伤根和嫩芽,然后置于水中漂洗,将基部培养基洗净,晾干;上盆移栽时,先将花盆浸12h,取出晒干,使其干净无杂菌,放入碎瓦砾作底层,再在其上放入练苗基质,用手压平后再在其上挖出一个小洞,然后将小苗的根放入洞内,铺基质将小苗固定,种植后即在其上洒水,使小苗与基质更紧密固定;

步骤10、移栽后管理:

苗移栽后送入温室大棚;加强通风透气,结合进行人工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10%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移栽成活后4-6周,调整光照强度,遮荫30%,保持基质湿润,每隔7天喷1次800-1000倍的百菌清或多菌灵。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母本材料为叶面平展、有光泽、无病毒病、无病虫侵害;假鱗茎充实饱满、根系粗壮、长势强且有活力的豆瓣兰“绿素”;混合基质为质量比为1:2:1的陶粒、兰花专用土和腐殖土。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父本材料为叶面有光泽、墨绿;假鱗茎充实饱满、根系粗壮、长势强且有无病虫害侵染的豆瓣兰“红素”;混合基质为体积比为1:2:1的陶粒、兰花专用土和腐殖土。

可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花期调控栽培采用光照调节、营养调节、湿度调节措施,综合调控具体为:从10月到第二年3月接受全光照,4月遮光30%,5-9月遮光50%;假鳞茎成熟后进入花芽分化期,施用n∶p∶k质量比为1:3:2的高p肥促花;同时常在地面喷水,保持地面潮湿,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使父母本花期在4-5月相遇。

可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综合调控植株的光照、水分、营养具体为:保持60%-70%的光照强调,视天气情况1周喷1-2次水,2周喷一次体积比为10%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可选地,所述步骤6中的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椰乳100ml/l,培养基中含琼脂体积百分含量为1.0%,蔗糖体积百分含量为3.0%,ph5.6;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4±1℃,暗培养1周后,转到光照2000lx下培养,光照时间12h/d。

可选地,所述步骤7中的增殖培养配方为:1/2ms+6-ba1.0mg/l+naa0.1mg/l+100ml/l香蕉汁,培养基中含琼脂体积百分含量为1.0%,蔗糖体积百分含量为3.0%,ph5.6,培养温度为24±1℃,光照时间12h/d。

可选地,所述步骤8中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2.0+1.0g/lac,培养基中含琼脂体积百分含量为1.0%,蔗糖体积百分含量为3.0%,ph5.6;培养温度为24±1℃,光照时间12h/d。

可选地,所述步骤9中的练苗时间为将培养瓶移至室温下存放3天后打开瓶盖,放于架上4-12h;练苗基质:体积比为1:2的水苔和木屑。

可选地,所述步骤10中的温室大棚的遮荫50%,温度在20-25℃,湿度50-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合理制定育种目标,选定了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的父母本材料。通过光照调节、营养调节、湿度调节等综合调控措施,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使父母本花期相遇。

2)本发明采用的杂交授粉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步骤简便,易于推广应用,授粉成功率在64%以上。

3)本发明的基质配比中,无菌播种配比为ms+6-ba0.5mg/l+naa0.05mg/l+100ml/l椰乳,种子萌发率达72%。原球茎增殖培养配方为1/2ms+6-ba1.0mg/l+naa0.1mg/l+100ml/l香蕉汁,分化率达85%。生根培养培养配方为1/2ms+iba2.0+1.0g/lac,生根率达82%。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一种豆瓣兰种质创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母本材料的选择与培养:

选择叶面平展、有光泽、无病毒病、无病虫侵害;假鱗茎充实饱满、根系粗壮、长势强且有活力的豆瓣兰“绿素”100株,栽培在质量比为1:2:1的陶粒、兰花专用土、腐殖土的混合基质中,栽培用的容器为兰花专用培养盆,放置到温室大棚中,定期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步骤2、父本材料的选择与培养:

选择叶面有光泽、墨绿;假鱗茎充实饱满、根系粗壮、长势强且有无病虫害侵染的豆瓣兰“红素”100株,栽培在体积比为1:2:1的陶粒、兰花专用土、腐殖土的混合基质中,栽培用的容器为兰花专用培养盆,放置到温室大棚中,定期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步骤3、父母本材料的栽培与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栽培采用光照调节、营养调节、湿度调节等措施,综合调控;从10月到第二年3月接受全光照,4月遮光30%,5-9月遮光50%。假鳞茎成熟后进入花芽分化期,施用n∶p∶k质量比为1:3:2的高p肥促花。同时常在地面喷水,保持地面潮湿,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使父母本花期在4-5月相遇。

步骤4、杂交授粉:

雌花最好的授粉时间是在开花后3-4天,授粉时,先将雌花(母本)的花粉块除出(去雄),再将采集的父本花粉块用小镊镊起轻轻地放在母本的柱头上;为防止已授粉的花再被昆虫传粉,可将母本花上的瓣去除;用铅笔写好标牌,挂在后的花枝上。做好刻录,写清父母亲本、授粉日期等;

步骤5、子房和种子发育:

授粉后每天观察授权花朵的变化并防止损坏,以豆瓣兰“绿素”为母本的授粉10日左右后子房开始膨大,可以认为杂交成功。综合调控植株的光照、水分、营养,保持60-70%的光照强调,视天气情况1周喷1-2次水,2周喷一次体积百分含量为10%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步骤6、无菌播种:

授粉种子180d后,无菌播种到ms+6-ba0.5mg/l+naa0.05mg/l+100ml/l椰乳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含琼脂体积百分含量为1.0%,蔗糖体积百分含量为3.0%,ph5.6。培养温度为24±1℃,暗培养1周后,转到光照2000lx下培养,光照时间12h/d。播种30-40d后可见种子萌发成白色的原球茎,萌发率达72%。60d后多数原球茎长大并转绿;

步骤7、原球茎增殖培养:

将萌发的原球茎转接到1/2ms+6-ba1.0mg/l+naa0.1mg/l+100ml/l香蕉汁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含琼脂体积百分含量为1.0%,蔗糖体积百分含量为3.0%,ph5.6,培养温度为24±1℃,光照时间12h/d。30d后分化出苗,分化率达85%。

步骤8、生根培养:

将较大的无根苗转接到1/2ms+iba2.0+1.0g/lac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含琼脂体积百分含量为1.0%,蔗糖体积百分含量为3.0%,ph5.6,培养温度为24±1℃,光照时间12h/d。培养25d后可以长出3-5条肉质根,平均苗高2cm,生根率达82%。

步骤9、练苗移栽:

将培养瓶移至室温下存放3天后打开瓶盖,放于架上4-12h,经练苗后的苗用小竹签伸入瓶中,轻轻移出。移苗时尽量不伤根和嫩芽,然后置于水中漂洗,将基部培养基洗净,晾干。上盆移栽时,先将花盆浸12h,取出晒干,使其干净无杂菌,放入碎瓦砾作底层,再在其上放入水苔和木屑(体积比1:2)的练苗基质,用手压平后再在其上挖出一个小洞,然后将小苗的根放入洞内,铺基质将小苗固定,种植后即在其上洒水,使小苗与基质更紧密固定;

步骤10、移栽后管理:

苗移栽后送入温室大棚,遮荫50%,温度在20-25℃,湿度50-70%。加强通风透气,结合进行人工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10%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移栽成活后4-6周,调整光照强度,遮荫30%,保持基质湿润,每隔7天喷1次800-1000倍的百菌清或多菌灵。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授粉时间对授粉结实率的影响:

雌花开花后设置4、5、7、10天4个授粉时间段,将雌花(母本)的花粉块除出(去雄),再将采集的父本花粉块用小镊镊起轻轻地放在母本的柱头上,做好记录,写清父母亲本、授粉日期等。对授粉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1)。结果表明授粉时间对结实率有重要影响,以母本花后3天授粉的结实率最高,结实率达64%。

表1不同时间对授粉结实率的影响

2、培养基成分对无菌播种的影响

把种子均匀播种到ms、ms+6-ba0.5mg/l+naa0.05mg/l+100ml/l椰乳、1/2ms、1/2ms+6-ba0.5mg/l+naa0.05mg/l+100ml/l椰乳4种培养基中,进行无菌培养,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表2)。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对种子萌发有重要影响,不同处理间种子萌发率差异极显著,以培养组合ms+6-ba0.5mg/l+naa0.05mg/l+100ml/l椰乳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最高,达72%。

表2培养基成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3、培养基成分对原球茎增殖培养的影响:

把萌发的到原球茎分别转接到ms+6-ba0.5mg/l+naa0.1mg/l+100ml/l香蕉汁、ms+6-ba1.0mg/l+naa0.1mg/l+100ml/l椰乳、1/2ms+6-ba1.0mg/l+naa0.1mg/l+100ml/l香蕉汁、1/2ms+6-ba1.0mg/l+naa0.1mg/l+100ml/l椰乳4种培养基中(表3)。结果表明,不同培养组合对原球茎增殖培养效果差异显著,以1/2ms+6-ba1.0mg/l+naa0.1mg/l+100ml/l香蕉汁的培养效果最好,分化率达85%。

表3培养基成分对原球茎增殖培养的影响

4、培养基成分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将较大的无根苗转接到1/2ms+iba1.0mg/l、1/2ms+iba2.0mg/l、1/2ms+iba1.0mg/l+1.0g/lac、1/2ms+iba2.0mg/l+1.0g/lac4种培养基中(表4),结果表明,不同培养组合对生根培养效果差异显著,以1/2ms+iba2.0+1.0g/lac的培养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2%。

表4培养基成分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