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枝高冠开心形树冠及其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37213发布日期:2019-03-30 08:25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树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荔枝高冠开心形树冠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数果园开展密闭园改造技术,通过间伐、回缩修剪等方式减小种植密度,降低树冠高度,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有所改善。荔枝一般采用“自然圆头形”树形,采果后进行短截以培养翌年的结果母枝,这会直接使结果部位逐年外移,并最终导致树体高大、树冠郁闭、大枝林立、内膛光秃、产量过低。同时由于树体过高,采收费时费工,还经常会发生摔伤人、甚至摔死人的情况。因此,荔枝树形改造迫在眉睫,急需一种避免树体高大、树冠郁闭、大枝林立、内膛光秃、产量过低的荔枝修枝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荔枝树形缺陷的不足,提供一种荔枝高冠开心形树冠及其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荔枝树高冠开心形树形。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荔枝树高冠开心形树形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培养方法培养得到的荔枝树高冠开心形树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荔枝树高冠开心形树形,所述荔枝树高度为3.5~4.5m;有一级分枝3~4条,分枝角度为呈60~80°;每个一级分枝上有3~4条二级分枝,其中1条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二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每个二级分枝上有不多于4条三级分枝,其中1条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三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每个三级分枝上有不多于4条四级分枝,其中1条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四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在四级分枝上设置有结果枝组,七级分枝后为结果母枝;各级分枝点的间距60~90厘米;各级分枝均匀分布、向树冠外围延伸;树冠开张、顶部凹陷,结果母枝分布均匀、高低错落,树冠呈开心形。

一种荔枝树高冠开心形树形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一级分枝进行修剪,疏除主干上分枝点与地面间距小于80厘米的一级分枝,选定3~4条长势均衡的分枝角度为呈60~80°的一级分枝保留,其余的一级分枝枝条基部疏除,使得相邻一级分枝之间的水平夹角为90~120°;

s2.对二级分枝进行修剪,将过密粗枝、交叉枝、病虫枝及直立强枝疏除,使得每条一级分枝上留3~4条二级分枝,主干分枝点和一级枝条分枝点的间距为60~90厘米,其中1条二级分枝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二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

s3.对三级分枝进行修剪,将过密粗枝、交叉枝、病虫枝及直立强枝疏除,使得每条二分枝上留不多于4条三级分枝,一级枝条分枝点和二级枝条分枝点的间距为60~90厘米,其中1条三级分枝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三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

s4.对四级分枝进行修剪,将过密粗枝、交叉枝、病虫枝及直立强枝疏除,使得每条三分枝上留不多于4条四级分枝,二级枝条分枝点和三级枝条分枝点的间距为60~90厘米,其中1条四级分枝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四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

s5.四级分枝上培养结果母枝组。

优选地,培养对象为定植后的幼苗或成年树。

优选地,培养对象为定植后的幼苗时,定植后第二年抽生第一次新梢后,开始按照以上所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并每年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培养至生长为成熟树。

优选地,按照以上所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之后,每年采果后,先将树冠中上部直立性或过密的大枝疏除,降低树冠高度,减少大枝数量;冬季现“白点”后,疏除过密的3年内抽出的结果枝组,使结果母枝分布均匀,高低错落有致。

优选地,所述大枝为四级或五级分枝。

优选地,所述3年内抽出的结果枝组为末次秋梢自上而下的第4~6个分枝。

优选地,所述过密粗枝为分枝点距离上一级分枝点小于60厘米的分枝。

所述“白点”为抽生新梢成为花序主轴时,肉眼可见的嫩梢叶腋出再的白色茸毛体,俗称“白点”,在中国的荔枝产区已经公认,“白点”是成花的必经界标。

优选地,所述疏除要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先将树冠中、上部直立性大枝或过密大枝从基部锯除。这样能降低树冠高度,打开“天窗”。

优选地,所述荔枝为荔枝属物种,包括但不限于糯米糍、桂味荔枝。

以上任一培养方法得到的荔枝树高冠开心形树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荔枝修枝方法,得到的高冠开心形树冠各级分枝分布合理、高低错落有致、树冠开张,克服现有荔枝树形的缺陷和不足,使得树冠矮化、通风透光好;利于叶片采光,能够更好的通过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产量提高;方便喷药和采摘,便于防治病虫害和果实采摘,可以大幅度降低喷药量和喷药频率,简化荔枝园的管理的同时降低成本。同时,本方法简单易行,农户受益显著,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1

一、实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东莞市南城荔枝园进行,品种为种植30年的糯米糍荔枝成熟树,30亩按照自然圆头形树形进行培养,30亩按照高冠开心形树形进行培养,20亩作为对照自然生长,从2010年开始连续培养7年。具体培养方式如下:

1、自然圆头形树形的培养

采果后,主要减除过密枝、阴枝、弱枝、重叠枝、下垂枝、严重病虫枝、落花落果枝及枝干不定芽长出的徒长枝、枯枝等,为目前荔枝园的普通修剪方式,修剪后的果树程自然圆头形。

2、高冠开心形树形的培养

s1.对一级分枝进行修剪,疏除主干上分枝点与地面间距小于80厘米的一级分枝,选定3~4条长势均衡的分枝角度为呈60~80°的一级分枝保留,其余的一级分枝枝条基部疏除,使得相邻一级分枝之间的水平夹角为90~120°;

s2.对二级分枝进行修剪,将过密粗枝、交叉枝、病虫枝及直立强枝疏除,使得每条一级分枝上留3~4条二级分枝,主干分枝点和一级枝条分枝点的间距为60~90厘米,其中1条二级分枝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二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

s3.对三级分枝进行修剪,将过密粗枝、交叉枝、病虫枝及直立强枝疏除,使得每条二分枝上留不多于4条三级分枝,一级枝条分枝点和二级枝条分枝点的间距为60~90厘米,其中1条三级分枝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三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

s4.对四级分枝进行修剪,将过密粗枝、交叉枝、病虫枝及直立强枝疏除,使得每条三分枝上留不多于4条四级分枝,二级枝条分枝点和三级枝条分枝点的间距为60~90厘米,其中1条四级分枝向斜上方延伸,分枝角度为45~60°,其余四级分枝分布均匀、向树冠外围延伸,分枝角度为60~90°,;

s5.四级分枝上培养结果母枝组;

s6.每年采果后,先将树冠中上部直立性或过密的大枝疏除(为四级或五级分枝),降低树冠高度,减少大枝数量;冬季现“白点”(即:抽生新梢成为花序主轴时,肉眼可见的嫩梢叶腋出再的白色茸毛体,俗称“白点”,在中国的荔枝产区已经公认,“白点”是成花的必经界标。)后,疏除过密的3年内抽出的结果枝组(末次秋梢自上而下的第4~6个分枝),使结果母枝分布均匀,高低错落有致,各级分枝点的间距60~90厘米。

疏除要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先将树冠中、上部直立性大枝或过密大枝从基部锯除。这样能降低树冠高度,打开“天窗”。

3、果园管理

自然圆头形树形在开花前至果实采收前共施药8次(在5月份病虫害高发期每周就要打一次药);高冠开心形树形开花前至果实采收前共施药5次。

其中2018年的具体喷药时间见表1。(√表示当日喷施药物;×表示当日不喷施药物)

表1:

各种培养方式的荔枝园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在用药的种类与剂量方面与自然圆头形一样。各种培养方式的荔枝园除了病虫害防治方式不同,其它管理方式一致。

4、虫害情况调查

分别于2018年6月15日和6月25日调查蒂蛀虫的发生情况,调查方法如下:每株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取20~30个果,逐个检查,分别记载总果数和虫害果数,随机调查5株树。用以下公式计算虫果率和防治效果,并用dmrt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计算公式为:

虫果率(%)=虫果数/调查总果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虫果率-处理虫果率)/对照虫果率×100

5、荔枝霜疫霉发病情况调查

在6月15日,每棵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取20~30个荔枝果,随机调查5株树,记录总果数、霜疫霉病果数,计算病果率及平均防效。

6、产量统计

荔枝采收时,每个处理随机选5树,统计每株树的产量。

二、实验结果

表2不同树形病虫害防治方案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效果:

表3不同树形病虫害防治方案对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高冠开心形防治方案的防治效果略高于自然圆头形,但无显著差异。自然圆头形树冠郁闭、潮湿,为病虫害的滋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打药过程中也容易存在盲区,药物不能均匀分布树冠,降低防治功效;高冠开心形树冠通风透光、清爽,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繁殖,在打药过程中更容易做到全面防治不留死角,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所以高冠开心形树体的果园能减少打药次数,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很好地保证果品质量安全。

表4不同树形的荔枝产量比较:

如表4所示,在产量方面,高冠开心形树形产量明显高于自然圆头形和对照。这是由于,高冠开心形树形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结果母枝健壮,而且病虫害发生较少。

此外,自然圆头形树体采用的是在果实采收后进行疏除小枝,最终导致树体高大、树冠郁闭、大枝林立、内膛光秃,采收费时费工,且经常会发生危险事故。高冠开心形树冠主枝和各级侧枝分布合理、高低错落有致、树冠开张,上树采摘时能有很好地抓握,能有效保障采摘人员的安全减少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在果实成熟期间,高冠开心形树体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可以采果400kg,自然圆头形形树体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可以采果200kg,工作效率提升至少1倍;采摘果实的工人需250元/天,可显著节省人工成本。

实施例2

一、实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东莞市大岭山荔枝园进行,品种为种植23年的桂味荔枝,30亩按照自然圆头形树形进行培养,30亩按照高冠开心形树形进行培养,20亩作为对照自然生长,从2010年开始连续培养7年。具体培养方式如下:同实施例1。

3、果园管理

同实施例1。

4、虫害情况调查

同实施例1。

5、荔枝霜疫霉发病情况调查

同实施例1。

6、产量统计

同实施例1。

二、实验结果

表5不同树形病虫害防治方案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效果:

表6不同树形病虫害防治方案对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不同树形病虫害防治方案对荔枝蒂蛀虫和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可以看出高冠开心形防治方案的防治效果略高于自然圆头形,但无显著差异。自然圆头形树冠郁闭、潮湿,为病虫害的滋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打药过程中也容易存在盲区,药物不能均匀分布树冠,降低防治功效;高冠开心形树冠通风透光、清爽,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繁殖,在打药过程中更容易做到全面防治不留死角,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所以高冠开心形树体的果园能减少打药次数,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很好地保证果品质量安全。

表7不同树形的荔枝产量比较:

如表7所示,在产量方面,高冠开心形树形产量达到49.32kg/株,明显高于自然圆头形和对照。这是由于,高冠开心形树形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结果母枝健壮,而且病虫害发生较少,

自然圆头形树体采用的是在果实采收后进行疏除小枝,导致树体高大、树冠郁闭、大枝林立,采收费时费工,且经常会发生危险事故。高冠开心形树冠主枝和各级侧枝分布合理、高低错落有致、树冠开张,上树采摘时能有很好地抓握,能有效保障采摘人员的安全减少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在果实成熟期间,高冠开心形树体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可以采果400kg,自然圆头形形树体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可以采果200kg,工作效率提升1倍;采摘果实的工人需250元/天,可显著节省人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