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37009发布日期:2019-01-28 12:42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养殖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深受广大人民的青睐,经济价值较高,因此,我国沿海各省均将其作为重要的鱼种进行养殖。但人工饲养过程中,因饲养条件与海中野生状态下差距过大,往往会出现石斑鱼不进食或者进食少的现象,造成石斑鱼的生长缓慢,经济效益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其能够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并促进石斑鱼的摄食。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石斑鱼养殖池与所述生物净化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处,以使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与生物净化池中循环流通,所述连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以避免石斑鱼养殖池中的石斑鱼进入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的底部铺设细石和细沙,所述生物净化池内培育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所述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淤泥坑;2)往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投放石斑鱼种苗,放养密度为60~70尾/m3,往所述生物净化池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每亩底播大马蹄螺苗为1~1.5万粒,投放小杂鱼20~30尾/m3;3)采用冰鲜杂鱼为石斑鱼饵料,每天投喂饵料1~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4)驱动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之间循环,使石斑鱼养殖池中的水先流经所述生物滤池后再流回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每隔10~15天,打开所述单向阀使生物净化池中的小杂鱼进入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持续养殖,获得石斑鱼和大马蹄螺。优选的是,往所述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中添加益生菌。优选的是,所述益生菌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优选的是,控制生物净化池中夜间的光照强度为5000~10000勒克斯以促使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的生长。优选的是,所述底栖硅藻为双眉藻、舟形藻、卵形藻、角毛藻、骨条藻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是,所述大型海藻为江篱和马尾藻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是,所述小杂鱼为沙丁鱼、竹刀鱼或明太鱼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生物净化池,实现了养殖废水的零排放,通过在生物净化池中养殖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实现净化养殖水体的作用,通过养殖大马蹄螺实现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的更新作用,通过养殖小杂鱼,摄食水体中的饵料碎屑,避免水体恶化,使水体保持清新,并且在石斑鱼养殖池中放入小杂鱼后,能增加石斑鱼的摄食,促进石斑鱼的生长,也增强了石斑鱼抗病能力。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实施例1一种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石斑鱼养殖池与所述生物净化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处,以使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与生物净化池中循环流通,所述连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以避免石斑鱼养殖池中的石斑鱼进入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的底部铺设细石和细沙,所述生物净化池内培育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所述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淤泥坑;2)往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投放石斑鱼种苗,放养密度为60~70尾/m3,往所述生物净化池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每亩底播大马蹄螺苗为1~1.5万粒,投放小杂鱼20~30尾/m3;3)采用冰鲜杂鱼为石斑鱼饵料,每天投喂饵料1~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4)驱动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之间循环,使石斑鱼养殖池中的水先流经所述生物滤池后再流回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每隔10~15天,打开所述单向阀使生物净化池中的小杂鱼进入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持续养殖,获得石斑鱼和大马蹄螺。实施例2一种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石斑鱼养殖池与所述生物净化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处,以使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与生物净化池中循环流通,所述连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以避免石斑鱼养殖池中的石斑鱼进入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的底部铺设细石和细沙,所述生物净化池内培育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所述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淤泥坑;其中,往生物净化池和石斑鱼养殖池添加益生菌,所述所述益生菌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2)往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投放石斑鱼种苗,放养密度为60~70尾/m3,往所述生物净化池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每亩底播大马蹄螺苗为1~1.5万粒,投放小杂鱼20~30尾/m3;3)采用冰鲜杂鱼为石斑鱼饵料,每天投喂饵料1~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4)驱动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之间循环,使石斑鱼养殖池中的水先流经所述生物滤池后再流回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每隔10~15天,打开所述单向阀使生物净化池中的小杂鱼进入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持续养殖,获得石斑鱼和大马蹄螺。实施例3一种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石斑鱼养殖池与所述生物净化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处,以使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与生物净化池中循环流通,所述连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以避免石斑鱼养殖池中的石斑鱼进入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的底部铺设细石和细沙,所述生物净化池内培育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所述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淤泥坑;其中,往生物净化池和石斑鱼养殖池添加益生菌,所述所述益生菌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控制生物净化池中夜间的光照强度为5000~10000勒克斯以促使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的生长。2)往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投放石斑鱼种苗,放养密度为60~70尾/m3,往所述生物净化池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每亩底播大马蹄螺苗为1~1.5万粒,投放小杂鱼20~30尾/m3;3)采用冰鲜杂鱼为石斑鱼饵料,每天投喂饵料1~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4)驱动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之间循环,使石斑鱼养殖池中的水先流经所述生物滤池后再流回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每隔10~15天,打开所述单向阀使生物净化池中的小杂鱼进入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持续养殖,获得石斑鱼和大马蹄螺。实施例4一种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石斑鱼养殖池与所述生物净化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处,以使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与生物净化池中循环流通,所述连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以避免石斑鱼养殖池中的石斑鱼进入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的底部铺设细石和细沙,所述生物净化池内培育双眉藻、舟形藻、卵形藻、角毛藻、骨条藻、江篱和马尾藻,所述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淤泥坑;其中,往生物净化池和石斑鱼养殖池添加益生菌,所述所述益生菌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控制生物净化池中夜间的光照强度为5000~10000勒克斯以促使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的生长。2)往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投放石斑鱼种苗,放养密度为60~70尾/m3,往所述生物净化池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每亩底播大马蹄螺苗为1~1.5万粒,投放小杂鱼20~30尾/m3;3)采用冰鲜杂鱼为石斑鱼饵料,每天投喂饵料1~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4)驱动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之间循环,使石斑鱼养殖池中的水先流经所述生物滤池后再流回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每隔10~15天,打开所述单向阀使生物净化池中的小杂鱼进入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持续养殖,获得石斑鱼和大马蹄螺。实施例5一种石斑鱼和大马蹄螺配套养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石斑鱼养殖池与所述生物净化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处,以使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与生物净化池中循环流通,所述连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以避免石斑鱼养殖池中的石斑鱼进入生物净化池,所述生物净化池的底部铺设细石和细沙,所述生物净化池内培育双眉藻、舟形藻、卵形藻、角毛藻、骨条藻、江篱和马尾藻,所述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淤泥坑;其中,往生物净化池和石斑鱼养殖池添加益生菌,所述所述益生菌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控制生物净化池中夜间的光照强度为5000~10000勒克斯以促使底栖硅藻和大型海藻的生长。2)往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投放石斑鱼种苗,放养密度为60~70尾/m3,往所述生物净化池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每亩底播大马蹄螺苗为1~1.5万粒,投放小杂鱼20~30尾/m3;3)采用冰鲜杂鱼为石斑鱼饵料,每天投喂饵料1~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4)驱动水体在石斑鱼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之间循环,使石斑鱼养殖池中的水先流经所述生物滤池后再流回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每隔10~15天,打开所述单向阀使生物净化池中的小杂鱼进入所述石斑鱼养殖池,持续养殖,获得石斑鱼和大马蹄螺,其中,所述小杂鱼为沙丁鱼、竹刀鱼和明太鱼。实施例6比较例1:不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其他养殖过程同实施例1完全相同,检测500条石斑鱼的平均个体重量,结果见表1。比较例2:不投放大马蹄螺,其他养殖过程同实施例1完全相同,检测500条石斑鱼的平均个体重量,结果见表2。表1石斑鱼个体平均重量重量(g)比较例1601.5实施例1847.1从表1结果可知,实施例1与比较例1相比,石斑鱼的平均个体重量增加了40%以上,可见,在生物净化池中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能增加石斑鱼的摄食,促进石斑鱼的生长。表2石斑鱼个体平均重量重量(g)比较例2679.6实施例1846.5从表2结果可知,实施例1与比较例2相比,石斑鱼的个体平均重量增加了24%以上,可见投放大马蹄螺能促进石斑鱼的生长。从表1和表2的结果可知,比较例2与比较例1相比,石斑鱼的个体平均重量增加了13%,而实施例1与比较例2相比,石斑鱼的个体平均重量增加了24%,即仅投放小杂鱼也能促进石斑鱼的生长,但是增重效果不如共同投放大马蹄螺和小杂鱼的增重效果明显。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