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农药和肥料增效的助剂、助剂组合物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9764发布日期:2019-03-19 23:19阅读:18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农药和肥料增效的助剂、助剂组合物与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180万吨的农药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30%,多种农药造成了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不断加剧的农药使用,对于环境、农地粮食和食品残留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

近20年来中国为促进农业发展,日益重视化肥的施用,平均每年以157.7万t的速度递增,化肥施用总量由1984年的1482万t,增加到2004年的4636.8万t。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过量的化肥很快被水冲到地下,影响土壤的营养平衡。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据相关资料表明菜地单季施化肥高达569-2000kg/ha,我国用肥最高的200个县年施氮522kg/ha,氮肥利用率仅10-30%,磷肥当季的利用率不到10%。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在农药剂型的加工和施用中,使用的各种辅助物料统称为助剂,其本身一般没有生物活性,但是在剂型配方中或施药时是不可缺少的添加物。每种农药助剂都有特定的功能,在一定的浓度下使用可以增加该化学农药的防效等。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农药或肥料减量增效,即通过提高农药或肥料的利用率来提高农药或肥料的药效,降低使用量。能够提高农药或肥料药效的一般为聚醚、有机硅等表面活性剂、植物油、无机盐等助剂。按照使用方式一般分为配方助剂和喷雾助剂。配方助剂即将增效助剂加入到配方中形成稳定的体系,而喷雾助剂即将增效助剂在喷雾时候添加到药液中。由于配方助剂除了有效成分外,还有填料等载体,加入的增效成分较少,经过几百倍到几千倍的稀释后,增效成分量很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国外农药或肥料助剂以桶混为主。

植物的表皮由外生蜡(蜡质层)、表皮层及角质层组成,统称为表皮膜,它的厚度一般小于10um,承担着保护植物体的功能。表皮层由黏胶质层、纤维细胞壁与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结合。农药或肥料要发挥作用就需要借助表面活性剂,首先,药液在叶面上形成最佳接触面积,降低表皮膜的抗御功能以促进扩散,提高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而溶化和解析外生蜡,借助溶解性和分配过程的变化来促使农药的渗入而致使农药发挥效用。根据表面活性剂对表皮的膜渗透作用,可将表面活性剂分为四类:湿润展着剂,增大接触面积,增加渗透量;液滴内部改良剂;活化剂;复合剂。但目前现有的农药助剂主要为亲脂性成分,只能溶解植物表皮的,而植物细胞又由大量水构成,亲脂性成分的助剂不能通过细胞膜在植物体内进行吸收和传导,从而使农药或肥料的利用率得不到提高。特别是阴雨天气,作物无光合作用,大多数农药或肥料不能在植物体内进行传导,效果差,见效慢。高温天气,农药或肥料有效成分易光解和分解,高温情况下植物气孔关闭,不利于植物对农药或肥料的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促进农药和肥料增效的助剂、助剂组合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农药或肥料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将具有双极性的卵磷脂和具有传导作用的维生素e制成的助剂运用在促进农药和肥料的提质增效上,降低农药由于光解、氧化、干旱及蒸腾作用造成的流失,可提高农药或肥料利用率20%-5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促进农药和肥料增效的助剂,所述助剂包括卵磷脂和维生素e,所述卵磷脂和维生素e以(1-10):(1-10)的比例混合。

优选地,所述卵磷脂和维生素e以(1-8):(1-8)的比例混合。

优选地,所述卵磷脂和维生素e以(1-3):(1-3)的比例混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促进农药和肥料增效助剂的助剂组合物,所述助剂组合物由助剂、辅料和赋型剂配制而成,所述助剂占助剂组合物的15%-90%,所述助剂组合物的剂型包括悬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乳油、油悬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

优选地,所述助剂占助剂组合物的15%-70%。

优选地,所述助剂占助剂组合物的20%-50%。

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助悬剂、崩解剂、粘结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乳化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化合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的品种如:农乳500#系列、600#系列、400#系列、1600#系列、np系列、op系列、aeo系列、by系列、斯盘系列、吐温系列、聚乙二醇系列等。

所述润湿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萘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松香基季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皂素、茶枯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羧酸盐类、以及高分子的梳形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悬剂包括甘油、糖浆、山梨醇、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琼脂、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崩解剂为包括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结剂包括矿物油、明胶、聚乙烯醇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赋型剂为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系列、混合甲基萘、松节油、植物油、油酸甲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环己酮、异佛尔酮、吡咯烷酮、四氢糠醇、醋酸二甲酯、苯乙酮、乙酸乙酯、dmf、二甲基亚砜、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包括白炭黑、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玉米淀粉、石英砂、滑石粉、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钾、轻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需要,所述助剂组合物中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等功能性辅料。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尿素、二甘醇、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有机膨润土、羟甲基纤维素、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稳定剂选自磷酸、焦磷酸、邻苯二甲酸、苹果酸、苯甲酸、丁氧基丙三醇醚、异丙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消泡剂选自高碳醇、聚醚改性硅、天然油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上辅料、赋形剂及功能性辅料在本发明助剂组合物的配制过程中可以单用或并用。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含促进农药和肥料增效助剂或助剂组合物的应用,所述助剂组合物在用于促进农药或者肥料在植物体内的内吸传导,以促进植物对农药或者肥料的吸收。

本发明助剂组合物原理如下:

卵磷脂是丙酮不溶物磷脂的主要成份,包括胆碱磷脂(pc,phosphatidylcholine)、胆胺磷脂(pe,phosphatidylethanolamine)、肌醇磷脂(pi,phosphatidylinositol)、磷酸(pa,phosphaticacid)与其它不同物质(如三酸甘油脂)混合而成的复合物。卵磷脂可以作为混合物界面活化剂。大部分卵磷脂界面活化剂的功能都归功于它所含有的卵磷脂,其厌水性的部分可亲和脂肪及油,亲水性的部分又可以与水亲和。对卵磷脂乳化系统而言,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约为2-12。一般来说,hlb值愈大,乳化剂的亲水性(亲极性基)就愈强,反之亦然。当hlb=7时,由于具有均衡的双极性,实用性最广。上述的磷脂组成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这种双极性的性质使磷脂表现出优良的表面活性,属于应用较广的磷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增稠、稳定、分散、增溶、湿润、润滑等功能。

维生素e(vitamin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的总称,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维生素e包括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两类共8种化合物,即α、β、γ、δ生育酚和α、β、γ、δ三烯生育酚,α-生育酚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活性最高的维生素e形式。维生素e主要是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它位于叶绿体的囊体膜上,与叶绿素分子的比值约1:24,它在叶绿体膜系统结构上起着一定的稳定作用。维生素e只能在光合生物(植物和光合细菌)中合成,维生素e在抗氧化、植物生长发育、对逆境的响应、光合同化物运输以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利用卵磷脂亲水性和亲脂性的双极性特质,在农药或肥料使用前与本发明助剂组合物桶混,卵磷脂亲水基与农药或肥料亲水分子结合,卵磷脂亲脂基与农药或肥料亲脂分子结合从而形成纳米级的泡囊,当桶混后的药液喷施到植物叶片后,卵磷脂亲脂性基团能乳化植物表面腊质层,从而使农药或肥料顺利进入植物细胞膜。当农药或肥料穿过含有负电荷的蜡质层后,它还必须穿过细胞壁间的大小在10-100埃的外壁胞间连丝的含水缝隙,最后还必须穿过大小在4埃的原生质膜,到达第一细胞细胞质。细胞膜中含有大量水分,卵磷脂亲水基能避免植物细胞对农药或肥料等的分子排斥。卵磷脂与农药或肥料结合形成的泡囊可实现农药或肥料的跨膜运输,实现不同组织间的植物体内运输。维生素e中的生育酚对植物韧皮部薄壁转移细胞壁的结构形成和正常发育,以及光合产物的正常输送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温和高温情况下,生育酚缺失都会表现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积累症状。

本发明助剂组合物与当前农药或肥料桶混助剂的区别是:

当前农药或肥料桶混助剂主要通过强渗透功能强行将农药或肥料注入植物体内,植物细胞排斥力强,利用率不高,甚至容易发生药、肥害或农药残留。本发明助剂组合物能实现植物对农药或肥料的主动吸收、传导、运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助剂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除强碱性和强酸性外的各种农药或肥料桶混。且本发明在阴雨天气、植物无光合作用,或者在高温植物气孔关闭的情况下,仍然能辅助农药或肥料在植物体内进行内吸和传导。

(2)本发明首先促进植物表皮对农药或肥料的吸收,再进一步促进农药或肥料在植物体内传导、输送,提高农药或肥料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率,减少了农药或肥料的相对使用量、避免资源浪费,而且还可缓解由农药残留导致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3)本发明可实现农药或肥料与植物的亲和性,解决农药由于光解、氧化、干旱及蒸腾作用造成的流失问题,提高农药或肥料利用率20%-50%,提高难移动元素(钙、磷、硼、硅、硒等)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吸收、运输和利用,并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剂型的制备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均为重量百分比。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促进农药和肥料增效的助剂包括卵磷脂和维生素e,所述卵磷脂和维生素e以(1-10):(1-10)的比例混合。优选地,所述卵磷脂和维生素e以(1-8):(1-8)的比例混合。更优选地,所述卵磷脂和维生素e以(1-3):(1-3)的比例混合。

含上述促进农药和肥料增效助剂的助剂组合物,具体为由助剂与辅料和赋型剂配制而成,所述助剂占助剂组合物的15%-90%。优选地,所述助剂占助剂组合物的15%-70%。更优选地,所述助剂占助剂组合物的20%-50%。所述助剂组合物的剂型包括悬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乳油、油悬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所述辅料包括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助悬剂、崩解剂、粘结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1:

称取30g卵磷脂、10g维生素e、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2g、有机膨润土1g、丙二醇5g、植物油10g、水补足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40%悬乳剂。

实施例2:

称取10g卵磷脂、20g维生素e、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黄原胶0.1g、丙二醇5g、加水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30%悬浮剂。

实施例3:

称取25g卵磷脂、25g维生素e、木质素磺酸钠4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白炭黑2g,玉米淀粉加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50%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4:

称取5g卵磷脂、20g维生素e、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g、c5-c8溶剂13g、乙二醇5g、加水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25%的水乳剂。

实施例5:

称取10g卵磷脂、20g维生素e、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有机膨润土1g、丙二醇5g、植物油补足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30%油悬剂。

实施例6:

称取5g卵磷脂、10g维生素e、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g、c5-c8溶剂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15%乳油。

实施例7:

称取15g卵磷脂、10g维生素e、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植物油15g、丙二醇10g,加水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25%微乳剂。

实施例8:

称取72g卵磷脂、18g维生素e、木质素磺酸钠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g、高岭土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90%可湿性粉剂。

用以下试验案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案例1

室内生测试验: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同一种农药单剂桶混助剂不同配比对菌株的ec50值,采用增效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助剂的增效系数,确定助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某一农药单剂桶混助剂中的某一单组分为标准参照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

单组分增效指数=标准参照药剂ec50/单组分+标准参照药剂ec50×100

理论增效指数=a组分的增效指数×a组分在组合物中所占比例+b组分的增效指数×b组分在组合物中所占比例

实测增效指数=标准参照药剂的ec50值/组合物+标准参照药剂的ec50值×100

增效系数=实测增效指数/理论增效指数×100

增效系数分级:增效系数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增效系数小于80时为拮抗,增效系数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本试验将助剂的不同配比与啶酰菌胺桶混,以防除黄瓜白粉病,其中,a组分表示:卵磷脂,b组分表示:维生素e,结果见表1所示。

表1啶酰菌胺桶混助剂不同配比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生测结果

以上试验结果说明,助剂与啶酰菌胺桶混防除黄瓜白粉病,卵磷脂和维生素e在上述配比内均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3:1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实验案例2

室内毒力测定:用实施例1-8制得的助剂组合物进行了桶混同一种农药单剂或不同的农药单剂。以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dg为对照药剂探究桶混助剂组合物实施例1-4后对稻纵卷叶螟的相对毒力;以48%吡虫啉悬浮剂、40%氧乐果乳油、24%灭多威水剂、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为对照药剂探究桶混助剂组合物实施例5-8后对萝卜蚜的相对毒力倍数。其中稻纵卷叶螟采用浸虫法,萝卜蚜采用浸叶法(油菜叶)。

测定方法:药剂配制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14-2008)浸叶法和浸虫法的药剂配制方法。

浸叶法取供试药剂根据预备试验确定的浓度按等比方法将其稀释成5个浓度,将未用药油菜叶用洗衣粉将表面蜡质层洗去晾干,用打孔器打成直径1.5cm的圆叶片,分别在药液中浸泡10s,取出后在吸水纸上晾干,然后放入24孔养虫板中,每孔2片叶,并接入3龄幼虫1头,每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24头试虫,以清水作对照。处理48h后检查结果,用镊子轻触无反应者视为死亡。

浸虫法取供试3龄幼虫在处理药液中浸渍3s后置吸水纸上吸去多余药液,然后放入装有人工饲料的24孔盒内,每浓度重复4次,每重复24头试虫。药剂稀释方法与结果检查方法同浸叶法。

数据分析:生测数据采用dpsv7.05软件分析整理。对照药剂桶混助剂组合物处理供试虫,根据致死中浓度lc50(mg/l),以对照药剂,计算对照药剂桶混助剂组合物对供试虫的相对毒力或相对毒力倍数。

试验结果见下表2和表3:

表2助剂组合物桶混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dg增效作用的室内毒力测定

以上试验结果说明,助剂组合物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dg桶混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卵磷脂和维生素e的配比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均有增效作用,其中实施例1(配比3:1)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表3助剂组合物不同配比桶混不同杀虫剂对萝卜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以上试验结果说明,助剂组合物与不同农药成分桶混防治萝卜蚜,卵磷脂和维生素e的配比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均有增效作用,其中实施例8(配比4:1)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实验案例3

田间药效试验:在室内生测的基础上用实施例1-8制得的助剂组合物进行了桶混同一种农药单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大田药效试验。

1、试验处理:为试验助剂组合物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即减量)的效果,本试验助剂组合物用量设一个处理浓度,农药单剂用量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是农药单剂25%肟菌酯sc及空白清水试验。其中,a组分表示:卵磷脂,b组分表示:维生素e。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方法为: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100×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3、试验结果见下表4:

表4肟菌酯桶混助剂组合物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结果

注:a、b、c、d代表在0.05水剂上的差异性。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肟菌酯亩用量增加,防效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增加用药量并不能提高防治效果。肟菌酯桶混助剂组合物各实施例,25%肟菌酯sc用量3g/亩桶混助剂组合物,防效优于或相当25%肟菌酯sc用量5g/亩。肟菌酯桶混助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也说明肟菌酯桶混助剂组合物后能减少用量。助剂组合物的增效作用显著,增效作用均好于单组分,在农业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实验案例4

在室内生测的基础上用实施例1-4制得的助剂组合物进行了桶混同一种农药单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大田药效试验。

1、试验处理:为试验助剂组合物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即减量)的效果,本试验助剂组合物用量设一个处理浓度,农药单剂用量设二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是农药单剂5%氯虫苯甲酰胺sc及空白清水试验。其中,a组分表示:卵磷脂,b组分表示:维生素e。

2、试验方法:每小区按对角线两点取样,共调查小区一半面积内的水稻,统计枯白穗数。根据处理区和对照区施药后枯白穗数计算相对防效,计算公式为:

相对防效(%)=(对照组枯白穗数-处理组枯白穗数)/对照组枯白穗数×100%

3、试验结果见表5。

表5氯虫苯甲酰胺混助剂组合物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结果

通过以上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桶混助剂组合物实施例1-4,氯虫苯甲酰胺用量30g/亩桶混助剂组合物,防效优于或相当氯虫苯甲酰胺用量40g/亩。氯虫苯甲酰胺桶混助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也说明氯虫苯甲酰胺桶混助剂组合物后能减少用量。助剂组合物的增效作用显著,增效作用均好于单组分,在农业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实验案例5

在室内生测的基础上用实施例1-8制得的助剂组合物进行了桶混同一种农药除草剂对水稻直播田稗草的田间防除效果。

1、试验处理:按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402000进行试验,为试验助剂组合物对提高农药除草剂利用率(即减量)的效果,本试验助剂组合物用量设一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用药量(有效成分用量)90g/hm2、120g/hm2、180g/hm2浓度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面积20m2。对照药剂是农药单剂10%氰氟草酯ec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调查杂草对象为稗草水稻直播田杂草。施药后15d、30d调查杂草的株数,并于药后30d加测杂草的鲜重。每小区3点取样调查,每点0.25m2。按以下公式计算用药处理15d和30d后,各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防效(%)=(对照组杂草株数-处理组杂草株数)/对照组杂草株数×100

3、试验结果见下表6。

表6助剂组合物对水稻田除草剂氰氟草酯的增效作用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桶混助剂组合物实施例1-8均有增效作用,氰氟草酯用量90g/hm2桶混助剂组合物,防效优于或相当氰氟草酯用量120g/hm2。氰氟草酯桶混助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也说明氰氟草酯桶混助剂组合物后能减少用量。氰氟草酯桶混助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表现在死草速度更快,死草更彻底,在农业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实验案例6

田间肥效试验:在室内生测的基础上用实施例1-4制得的助剂组合物进行了桶混同一种肥料,在田间喷施马铃薯、花生叶片24h后,取地下茎块进行室内测定。

1、试验处理:为试验助剂组合物对辅助肥料吸收、传导、运输的效果,本试验助剂组合物用量设一个处理浓度,肥料用量100ml/hm2、200ml/hm2浓度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对照肥料是氨基酸富硒叶面肥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叶面喷施后24h,每小区3点取样,混合后带回室内。分别将样品洗净后放入烘箱中,60℃干燥4h,粉碎后过0.425mm筛,装入干净的密封袋中备用。精确称取上述样品0.5g,放入消解罐中加入5ml硝酸和1ml双氧水及0.1ml氢氟酸,放入微波消解装置中消解。

3、测定步骤:样品及标液测定,在优化的仪器条件下编辑测定方法,引入在线内标并观测内标校正元素灵敏度,依次引入标准溶液空白、标准溶液、样品空白、样品溶液。编辑校准文件,选择钇(82y)作为内标校正元素,仪器根据校准方程自动计算样品中硒的浓度。编辑方法时,硒选择相对原子质量为82的同位素(82se)进行测定,选择钇(82y)作为内标校正元素,硒元素引入干扰校正方程:

82se=82se-82kr×1.0087

4、试验结果见下表7:

表7助剂组合物辅助植物对微量元素吸收及运输传导作用

通过大田肥效试验与室内测定的结果表明,氨基酸富硒叶面肥桶混助剂组合物实施例1-4,植物对硒的吸收及运输传导极显著。氨基酸富硒叶面肥用量100ml/hm2桶混助剂组合物,植物对微量元素吸收明显优于氨基酸富硒叶面肥用量200ml/hm2。氨基酸富硒叶面肥桶混助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也说明氨基酸富硒叶面肥桶混助剂组合物后能显著增加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及运输传导。氨基酸富硒叶面肥桶混助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表现能增加植物对微量元素吸收及运输传导,在农业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从以上试验案例可知,本发明助剂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该组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即组合物的活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