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3154发布日期:2019-03-27 10:1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育苗技术是移植栽培的蔬菜、花卉等先在苗床中培育幼龄植株的技术。其栽培采用育苗移栽方式,便于对幼苗进行精细管理,还可利用人工保护设施控制苗期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和提早播种、采收时期,并在不利于蔬菜生长的季节进行栽培生,现有的大棚育苗主要是将装有育苗土壤和种子的育苗筒相互紧密排列在一起,其好处是相互紧靠增加彼此育苗筒的稳定性,同时节省了空间,但是存在的问题较多,问题如下:

(1)相互紧靠致使距离较小,并且不容易移动,待秧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存在相互遮挡的现象,不能使阳光充分吸收,导致秧苗生长不均匀,秧苗需要种植阶段,存在相互交错盘结的现象,移动秧苗易发生折断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相互紧靠的同时,也限定了此种育苗不能针对一些花卉等秧苗较大的植物,适用范围有限;

(3)育苗筒多为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多为塑料制品,种植阶段会造成大量的白色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4)不能更好的加快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用以解决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存在的遮挡、折断、适用性差、白色污染严重和生长速度慢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箱、固定板、育苗展盘、动力装置和供水装置;所述育苗箱内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育苗展盘和供水装置,下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固定板上开有三个条形通孔,一条条形通孔沿着固定板的对角线设置,另两条条形通孔对称设置在沿对角线设置的条形通孔的两侧,并与对角线的夹角均为45°,三条条形通孔交汇于一处,呈箭头形排列;

所述育苗展盘包括套筒、支撑构件、主动连接件、从动连接件和育苗筒;所述套筒呈方阵排列,并通过支撑构件均匀设置在固定板的上端面,所述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通过支撑构件固定于三条条形通孔的交汇处,所述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上设置的套筒通过支撑构件活动设置在呈箭头形排列的三条条形通孔上,所述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上设置的相邻套筒均通过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方阵中其他套筒通过从动连接件与周围相邻的套筒相连接,主动连接件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套筒外侧壁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板的条形通孔与动力装置相连接,从动连接件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套筒外侧壁相连接,另一端的位于固定板的上方,主动连接件和从动连接件具有伸缩功能的连接结构,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呈方阵排列的套筒通过主动连接件和从动连接件的伸长作用可以呈方阵形式展开,通过主动连接件和从动连接件的收缩作用可以呈方阵形式回笼,育苗筒活动设置在套筒内,套筒的底部与供水装置相连接。

所述主动连接件包括滚轮、第一连接框、第一上层杆、第一下层杆和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框内开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下端侧壁对称开有凹槽,第一连接框的上端通过转轴对称设置有四根第一上层杆,下端通过转轴对称设置有四根第一下层杆,同侧的第一上层杆与第一下层杆的等长、平行设置,齿轮设置在凹槽内,并与同侧的两根第一下层杆同轴设置,传动杆一端设置有齿牙,并设置在矩形通孔内,传动杆的齿牙与齿轮相啮合,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滚轮与动力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从动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框、第二上层杆和第二下层杆;所述第二连接框的上端通过转轴对称设置有四根第二上层杆,下端通过转轴对称设置有四根第二下层杆,同侧的第二上层杆与第二下层杆的等长、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气缸、活动板、限位框、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和限位珠;所述育苗箱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活动板的下端面相连接,活动板的上端面设置限位框,限位框排列成箭头形,活动板上端面设置的限位框与条形通孔相对应,限位框的侧壁开有条形限位槽,滚轮通过设置在条形限位槽内的杆轴对称设置在限位框内,传动杆的一端设置在杆轴的中央,第一牵引绳的一穿过育苗箱的横向侧壁连接第一行的传动杆,第二牵引绳穿过育苗箱的纵向侧壁连接第一列的传动杆,第三牵引绳的一端穿过育苗箱的侧壁连接主对角线的传动杆,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上均设置有多个限位珠,限位珠对称设置在传动杆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滑片和支杆;所述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上的套筒对应的滑片为两片,两个滑片通过连接轴对称设置在固定板的上、下端面上,连接轴设置在条形通孔内,其他套筒对应的滑片均为一片,并与固定板的上端面相抵靠,套筒的底端通过平行对称设置的支杆与固定板上端面的滑片相连接。

优选的,拉紧状态下的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所处的水平高度依次增加,介于相邻的两个传动杆之间的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的长度相等,长度设置为a,介于相邻两个传动杆之间的第三牵引绳的长度设置为

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育苗的种子进行筛选,选出新鲜、颗粒饱满、籽粒大小一致的种子;

步骤二,对种子育苗的土壤进行筛分,将土壤筛细,使土壤保持松软透气;

步骤三,将本装置的育苗筒从套筒内取出,并将育苗筒底部放在平面上,保持其竖直放置,然后将晒好的细土放入育苗筒内,控制倒入量在育苗筒体积的之间,稍用力将其压实,放入种子,种子的数量根据相关种子的规定放入即可,再放入细土至总的填入量达到育苗筒体积的停止添放;

步骤四,将添放完成的育苗筒放入套筒内,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定期通过供水装置给育苗筒内提供水分,充分保证育种过程,对水分的需求;

步骤五,待育苗筒内长出幼苗时,根据生长状况,根据生长情况定期控制气缸、第一牵引绳子、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通过控制气缸的伸长推动活动板对滚轮的施加压力,压力迫使传动杆向上移动,传动杆上端的齿牙与齿轮的啮合作用,使第一下层杆向远离第一连接框的方向转动,第一下层杆远离第一连接框的转动配合第一上层杆的作用,完成主动连接件展开,主动连接件的展开使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的育苗筒借助于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的固定作用,通过从动连接件带动其他套筒内的育苗筒的移动,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大,同时配合第一牵引绳子、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的牵引作用可以对育苗筒平稳有效的进行展开,可以避免秧苗种植阶段,秧苗的拿去时,间距太密枝叶相互作用,在展开使导致秧苗的折断、倒伏;

步骤六,根据天气情况,白天控制气缸和第一牵引绳子、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的展开可加大秧苗最大程度的吸收阳光,保证光和作用的面积,增加光和作用的产物积累,同时控制气缸和第一牵引绳子、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通过控制气缸的缩短拉动活动板对滚轮的施加拉力,通过限位框的纤维作用,使滚轮拉动通过传动杆向下移动,传动杆上端的齿牙与齿轮的啮合作用,使第一下层杆向靠近第一连接框的方向转动,第一下层杆靠近第一连接框的转动配合第一上层杆的作用,完成主动连接件的收缩,主动连接件的收缩使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的育苗筒借助于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的固定作用,通过从动连接件带动其他套筒内育苗筒的移动,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小,同时配合第一牵引绳子、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的牵引作用可以对育苗筒平稳有效的进行回笼,并控制回笼距离,夜晚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育苗筒的回笼,使秧苗占有的空间变小,由于呼吸作用,使占用空间及邻近区域内的氧气浓度降低,同时夜晚温度降低,可减缓呼吸作用,加快有机物积累,通过白天和夜晚的配合,可加快幼苗生长;

步骤七,待育苗完成,进行种植时,控制气缸和第一牵引绳子、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使育苗筒展开,从套筒内取出育苗筒,并打开育苗筒,将带有育苗根土的秧苗取出,进行土地种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通过支撑构件固定于三条条形通孔的交汇处,目的在于动力装置将力作用在主动连接件上时,使主动连接件发生伸长或者收缩的变形,迫使与方阵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相连的套筒,在主动连接件的作用下,沿着条形通孔向靠近或远离方阵中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的方向移动,依次为相邻的套筒提供拉力或推力,配合活动设置的支撑构件在固定板上的滑动,故可使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方向相对于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回笼或散开,并通过从动连接件的伸缩变形,配合主动连接件的伸缩变形,完成方阵的展开和回笼,从动连接件与套筒可以选择焊接,在展开过程中采用焊接相连的从动连接件具有抗剪能力,可以保证方阵平稳有序的展开,可以避免秧苗种植阶段,秧苗的拿去时,间距太密枝叶相互作用,在展开时导致秧苗的折断、倒伏,白天控制育苗展盘展开,可加大秧苗最大程度的吸收阳光,保证光和作用的面积,增加光和作用的产物积累,夜晚控制回笼距离,夜晚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育苗筒的回笼,使秧苗占有的空间变小,由于呼吸作用,使占用空间及邻近区域内的氧气浓度降低,同时夜晚温度降低,可减缓呼吸作用,加快有机物积累,通过白天和夜晚的配合,可加快幼苗生长。

(2)育苗筒活动设置在套筒内,可使摆放和取出更加快捷方便,套管的内侧壁底端设置有贮水海绵,贮水海绵与套筒外侧壁设置的导水软管相连,导水软管贮水海绵和套筒构成供水网,保证育苗所需的水分,同时贮水海绵内的水分使渗透到育苗筒内的土壤中,可保证水分均匀,育苗筒由连接螺母和套片组成,连接螺母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套片为半圆管状,并且一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两个套片组成一个圆管,并且一端外螺纹与连接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目的在于秧苗种植阶段,方便育苗筒的打开,取出带有根状土的秧苗,针对现有的育苗筒多采用塑料薄膜制成,并且多为一次性使用,白色污染严重的问题,可多次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3)均匀设置有多个气缸,将集中应力通过活动板转化成均布荷载,可使活动板的平行移动,确保每个滚轮主动连接件推动对应的传送杆向上、向下移动的位移时刻保持相同,进一步使主动连接件的伸缩成都完全一致,充分保证套筒按方阵展开和回笼,活动板的上端面设置限位框,限位框排列成箭头形,活动板上端面设置的限位框与条形通孔相对应,其目的在于充分保证传动杆是竖直放置的,垂直于活动板的上端面,可保证传动杆的向上、向下位移变化量相同,保证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的主动连接件与从动连接件伸缩程度相一致,方阵的主对角线的伸缩程度是从动连接件的倍,减小滚轮滚动时阻力作用,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可通过卷绳机控制,又可通过人工控制,第三牵引绳的缠绕速度是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的倍,通过限位珠与传动杆的配合作用,可使套筒按方阵展开和回笼更加平稳、快速、有效。

(4)拉紧状态下的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所处的水平高度依次增加,目的是使不发生相互缠绕,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介于相邻的两个传动杆之间的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的长度相等,长度设置为a,介于相邻两个传动杆之间的第三牵引绳的长度设置为目的是充分配合方阵中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之间的主动连接件的伸缩特点,使其充分配合活动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育苗展盘和固定板组合的俯视图;

图3是育苗展盘的俯视图;

图4是育苗展盘和固定板组合的侧视图;

图5是育苗展盘的展开图;

图6是主动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7是主动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8是从动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9是活动板与限位框的组合俯视图;

图10是育苗筒、供水装置和支撑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育苗箱、2-固定板、3-育苗展盘、3-1-套筒、3-2-支撑构件、3-2-1-滑片、3-2-2-支杆、3-3-主动连接件、3-3-5-滚轮、3-3-6-第一连接框、3-3-7-矩形通孔、3-3-8-凹槽、3-3-9-第一上层杆、3-3-10-第一下层杆、3-3-11-齿轮、3-4-从动连接件、3-4-4-第二连接框、3-4-5-第二上层杆、3-4-6-第二下层杆、3-5-育苗筒、3-5-1-连接螺母、3-5-2-套片、4-动力装置、4-1-气缸、4-2-活动板、4-3-限位框、4-4-条形限位槽、4-5-第一牵引绳、4-6-第二牵引绳、4-7-第三牵引绳、4-8-限位珠、5-供水装置、5-1-贮水海绵、6-条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2、3、4、5和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箱1、固定板2、育苗展盘3、动力装置4和供水装置5;所述育苗箱1内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上端设置有育苗展盘3和供水装置5,下端设置有动力装置4,固定板2上开有三个条形通孔6,一条条形通孔6沿着固定板2的对角线设置,另两条条形通孔6对称设置在沿对角线设置的条形通孔6的两侧,并与对角线的夹角均为45°,三条条形通孔6交汇于一处,呈箭头形排列;

如图1、2和5,装置的育苗箱1和育苗展盘3的规格尺寸,可根据需要育苗的数量和大棚的尺寸进行合理选定,选定后,整理大棚内的土地的平整,保证育苗箱1平稳放置,固定板2的强度满足要求,能承受育苗展盘3的重量,保证育苗展盘3的稳定性,一条条形通孔6沿着固定板2的对角线设置,另两条条形通孔6对称设置在沿对角线设置的条形通孔6的两侧,并与对角线的夹角均为45°,目的在于呈方阵排列的育苗展盘3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与三条条形通孔6相吻合,使育苗展盘3可以沿着三条条形通孔6展开和回笼;

所述育苗展盘3包括套筒3-1、支撑构件3-2、主动连接件3-3、从动连接件3-4和育苗筒3-5;所述套筒3-1呈方阵排列,并通过支撑构件3-2均匀设置在固定板2的上端面,所述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3-1通过支撑构件3-2固定于三条条形通孔6的交汇处,所述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上设置的套筒3-1通过支撑构件3-2活动设置在呈箭头形排列的三条条形通孔6上,所述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上设置的相邻套筒3-1均通过主动连接件3-3连接,所述方阵中其他套筒3-1通过从动连接件3-4与周围相邻的套筒3-1相连接,主动连接件3-3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套筒3-1外侧壁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板2的条形通孔6与动力装置4相连接,从动连接件3-4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套筒3-1外侧壁相连接,另一端的位于固定板2的上方,主动连接件3-3和从动连接件3-4具有伸缩功能的连接结构,在动力装置4的作用下,呈方阵排列的套筒3-2通过主动连接件3-3和从动连接件3-4的伸长作用可以呈方阵形式展开,通过主动连接件3-3和从动连接件3-4的收缩作用可以呈方阵形式回笼,育苗筒3-5活动设置在套筒3-1内,套筒3-1的底部与供水装置5相连接;

如图1、2、3、4、5和10,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3-1通过支撑构件3-2固定于三条条形通孔6的交汇处,目的在于动力装置4将力作用在主动连接件3-3上时,使主动连接件3-3发生伸长或者收缩的变形,迫使与方阵第一行第一列的套3-1相连的套筒3-1,在主动连接件3-3的作用下,沿着条形通孔6向靠近或远离方阵中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3-1的方向移动,依次为相邻的套筒3-1提供拉力或推力,配合活动设置的支撑构件3-2在固定板2上的滑动,故可使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方向相对于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3-1回笼或散开,并通过从动连接件3-4的伸缩变形,配合主动连接件3-3的伸缩变形,完成方阵的展开和回笼,从动连接件3-4与套筒3-1可以选择焊接,在展开过程中采用焊接相连的从动连接件3-4具有抗剪能力,可以保证方阵平稳有序的展开,可以避免秧苗种植阶段,秧苗的拿去时,间距太密枝叶相互作用,在展开使导致秧苗的折断、倒伏,白天控制育苗展盘展开,可加大秧苗最大程度的吸收阳光,保证光和作用的面积,增加光和作用的产物积累,夜晚控制回笼距离,夜晚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育苗筒3-5的回笼,使秧苗占有的空间变小,由于呼吸作用,使占用空间及邻近区域内的氧气浓度降低,同时夜晚温度降低,可减缓呼吸作用,加快有机物积累,通过白天和夜晚的配合,可加快幼苗生长;

育苗筒3-5活动设置在套筒3-1内,可使摆放和取出更加快捷方便,套管3-1的内侧壁底端设置有贮水海绵5-1,贮水海绵5-1与3-1外侧壁设置的导水软管相连,导水软管贮水海绵5-1和套筒3-1构成供水网,保证育苗所需的水分,同时贮水海绵5-1内的水分使渗透到育苗筒3-5内的土壤中,可保证水分均匀,育苗筒3-5由连接螺母3-5-1和套片3-5-2组成,连接螺母3-5-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套片3-5-2为半圆管状,并且一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两个套片3-5-2组成一个圆管,并且一端外螺纹与连接螺母3-5-1的内螺纹相配合,目的在于秧苗种植阶段,方便育苗筒3-5的打开,取出带有根状土的秧苗,针对现有的育苗筒3-5多采用塑料薄膜制成,并且多为一次性使用,白色污染严重的问题,可多次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1、4、6、7和8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区别在于,所述主动连接件3-3包括滚轮3-3-5、第一连接框3-3-6、第一上层杆3-3-9、第一下层杆3-3-10和齿轮3-3-11;所述第一连接框3-3-6内开有矩形通孔3-3-7,矩形通孔3-3-7下端侧壁对称开有凹槽3-3-8,第一连接框3-3-6的上端通过转轴对称设置有四根第一上层杆3-3-9,下端通过转轴对称设置有四根第一下层杆3-3-10,同侧的第一上层杆3-3-9与第一下层杆3-3-10的等长、平行设置,齿轮3-3-11设置在凹槽3-3-8内,并与同侧的两根第一下层杆3-3-10同轴设置,传动杆一端设置有齿牙,并设置在矩形通孔3-3-7内,传动杆的齿牙与齿轮3-3-11相啮合,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滚轮3-3-5与动力装置4相连接;

所述从动连接件3-4包括第二连接框3-4-4、第二上层杆3-4-5和第二下层杆3-4-6;所述第二连接框3-4-4的上端通过转轴对称设置有四根第二上层杆3-4-5,下端通过转轴对称设置有四根第二下层杆3-4-6,同侧的第二上层杆3-4-5与第二下层杆3-4-6的等长、平行设置;

动力装置4通过滚轮3-3-5和传动杆和齿轮3-3-11的啮合作用,当传动杆向上移动时,传动杆带动齿轮3-3-11使第一下层杆3-3-10向远离第一连接框3-3-6的方向转动,第一下层杆3-3-10远离第一连接框3-3-6的转动配合第一上层杆3-3-9的作用,完成主动连接件3-3展开,传动杆穿过条形通孔6,并通过滚轮3-3-5与动力装置4相连,可对主动连接件3-3起到限位作用,使主动连接件3-3沿着条形通孔6展开,主动连接件3-3的展开通过套筒3-1的连接作用会带动第二上层杆3-4-5和第二下层杆3-4-6向远离第二连接框3-4-4的方向转动,并传递剪力的作用,在主动连接件3-3和从动连接件3-4的配合下,套筒3-1按方阵展开,同理,当传动杆向下移动时,可使第一上层杆3-3-9和第一下层杆3-3-10的一端向靠近第一连接框3-3-6的方向转动,第二上层杆3-4-5和第二下层杆3-4-6的一端向靠近第二连接框3-4-4的方向转动、套筒3-1按方阵回笼;

生产时,第一上层杆3-3-9和第一下层杆3-3-10等长、平行安装,第二上层杆3-4-5和第二上层杆3-4-6等长、平行安装,方阵主对角线上连接套筒3-1的主动连接件3-3,其第一上层杆3-3-9的长度是第一行、第一列上相应的第一上层杆3-3-9长度的倍,并且连接第一行、第一列套筒的第一上层杆3-3-9的长度与第二上层杆3-4-5的长度相同,这样才能保证装置的正常的按方阵展开和回笼,并且供水装置5的导水软管形成的供水网不影响主动连接件3-3和主动连接件3-4的展开。

具体实施方式三

结合图1和9,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区别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包括气缸4-1、活动板4-2、限位框4-3、第一牵引绳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和限位珠4-8;所述育苗箱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气缸4-1,气缸4-1的输出端与活动板4-2的下端面相连接,活动板4-2的上端面设置限位框4-3,限位框4-3排列成箭头形,活动板4-2上端面设置的限位框4-3与条形通孔6相对应,限位框4-3的侧壁开有条形限位槽4-4,滚轮3-3-5通过设置在条形限位槽4-4内的杆轴对称设置在限位框4-3内,传动杆的一端设置在杆轴的中央,第一牵引绳4-5的一穿过育苗箱1的横向侧壁连接第一行的传动杆,第二牵引绳4-6穿过育苗箱1的纵向侧壁连接第一列的传动杆,第三牵引绳4-7的一端穿过育苗箱1的侧壁连接主对角线的传动杆,第一牵引绳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上均设置有多个限位珠4-8,限位珠4-8对称设置在传动杆的两侧;

均匀设置有多个气缸4-1,将集中应力通过活动板4-2转化成均布荷载,可使活动板4-2的平行移动,确保每个滚轮主动连接件3-3-5推动对应的传送杆向上、向下移动的位移时刻保持相同,进一步使主动连接件3-3的伸缩成都完全一致,充分保证套筒3-1按方阵展开和回笼,活动板4-2的上端面设置限位框4-3,限位框4-3排列成箭头形,活动板4-2上端面设置的限位框4-3与条形通孔6相对应,其目的在于充分保证传动杆是竖直放置的,垂直于活动板4-2的上端面,可保证传动杆的向上、向下位移变化量相同,保证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的主动连接件3-3与从动连接件3-4伸缩程度相一致,方阵的主对角线的伸缩程度是从动连接件3-4的倍,减小滚轮3-3-5滚动时阻力作用,第一牵引绳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可通过卷绳机控制,又可通过人工控制,第三牵引绳4-7的缠绕速度是第一牵引绳4-5和第二牵引绳4-6的倍,通过限位珠4-8与传动杆的配合作用,可使套筒3-1按方阵展开和回笼更加平稳、快速、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四

结合图1、4、10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区别在于,所述所述支撑构件3-2包括滑片3-2-1和支杆3-2-2;所述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上的套筒3-1对应的滑片3-2-1为两片,两个滑片3-2-1通过连接轴对称设置在固定板2的上、下端面上,连接轴设置在条形通孔6内,其他套筒3-1对应的滑片3-2-1均为一片,并与固定板2的上端面相抵靠,套筒3-1的底端通过平行对称设置的支杆3-2-2与固定板2上端面的滑片3-2-1相连接;

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上的套筒3-1对应的滑片3-2-1为两片,两个滑片3-2-1通过连接轴对称设置在固定板2的上、下端面上,目的是克服在启动气缸4-1时,4-2向上推动传动杆时,向上产生分力,由于惯性使育苗筒3-5向上产生震动,导致育苗筒3-5的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可以更好的控制方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上的套筒3-1能沿着条形通孔6移动不发生偏移,确保套筒3-1稳定的按方阵形式的展开和回笼。

具体实施方式五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四的基础上,区别在于,拉紧状态下的第一牵引绳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所处的水平高度依次增加,介于相邻的两个传动杆之间的第一牵引绳4-5和第二牵引绳4-6的长度相等,长度设置为a,介于相邻两个传动杆之间的第三牵引绳4-7的长度设置为

拉紧状态下的第一牵引绳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所处的水平高度依次增加,目的是使不发生相互缠绕,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介于相邻的两个传动杆之间的第一牵引绳4-5和第二牵引绳4-6的长度相等,长度设置为a,介于相邻两个传动杆之间的第三牵引绳4-7的长度设置为目的是充分配合方阵中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之间的主动连接件3-3的伸缩特点,使其充分配合活动板4-2的作用。

农业大棚用育苗装置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育苗的种子进行筛选,选出新鲜、颗粒饱满、籽粒大小一致的种子;

步骤二,对种子育苗的土壤进行筛分,将土壤筛细,使土壤保持松软透气;

步骤三,将本装置的育苗筒3-5从套筒3-1内取出,并将育苗筒3-5底部放在平面上,保持其竖直放置,然后将晒好的细土放入育苗筒3-5内,控制倒入量在育苗筒3-5体积的之间,稍用力将其压实,放入种子,种子的数量根据相关种子的规定放入即可,再放入细土至总的填入量达到育苗筒3-5体积的停止添放;

步骤四,将添放完成的育苗筒3-5放入套筒3-1内,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定期通过供水装置5给育苗筒3-5内提供水分,充分保证育种过程,对水分的需求;

步骤五,待育苗筒3-5内长出幼苗时,根据生长状况,根据生长情况定期控制气缸4-1、第一牵引绳子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通过控制气缸4-1的伸长推动活动板4-2对滚轮3-3-5的施加压力,压力迫使传动杆向上移动,传动杆上端的齿牙与齿轮3-3-11的啮合作用,使第一下层杆3-3-10向远离第一连接框3-3-6的方向转动,第一下层杆3-3-10远离第一连接框3-3-6的转动配合第一上层杆3-3-9的作用,完成主动连接件3-3展开,主动连接件3-3的展开使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的育苗筒3-5借助于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3-1的固定作用,通过从动连接件3-4带动其他套筒3-1内的育苗筒3-5的移动,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大,同时配合第一牵引绳子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的牵引作用可以对育苗筒3-5平稳有效的进行展开,可以避免秧苗种植阶段,秧苗的拿去时,间距太密枝叶相互作用,在展开使导致秧苗的折断、倒伏;

步骤六,根据天气情况,白天控制气缸4-1和第一牵引绳子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的展开可加大秧苗最大程度的吸收阳光,保证光和作用的面积,增加光和作用的产物积累,同时控制气缸4-1和第一牵引绳子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通过控制气缸4-1的缩短拉动活动板4-2对滚轮3-3-5的施加拉力,通过限位框4-3的纤维作用,使滚轮3-3-5拉动通过传动杆向下移动,传动杆上端的齿牙与齿轮3-3-11的啮合作用,使第一下层杆3-3-10向靠近第一连接框3-3-6的方向转动,第一下层杆3-3-10靠近第一连接框3-3-6的转动配合第一上层杆3-3-9的作用,完成主动连接件3-3的收缩,主动连接件3-3的收缩使第一行、第一列和主对角线的育苗筒3-5借助于第一行、第一列的套筒3-1的固定作用,通过从动连接件3-4带动其他套筒3-1内育苗筒3-5的移动,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小,同时配合第一牵引绳子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的牵引作用可以对育苗筒3-5平稳有效的进行回笼,并控制回笼距离,夜晚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育苗筒3-5的回笼,使秧苗占有的空间变小,由于呼吸作用,使占用空间及邻近区域内的氧气浓度降低,同时夜晚温度降低,可减缓呼吸作用,加快有机物积累,通过白天和夜晚的配合,可加快幼苗生长;

步骤七,待育苗完成,进行种植时,控制气缸4-1和第一牵引绳子4-5、第二牵引绳4-6和第三牵引绳4-7使育苗筒3-5展开,从套筒3-1内取出育苗筒3-5,并打开育苗筒3-5,将带有育苗根土的秧苗取出,进行土地种植。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