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8375发布日期:2019-02-15 21:3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膜回收机。



背景技术:

在农田进行地膜回收时,现有的地膜回收机会铲入土层一定深度,然后使地膜整体连同土层一同铲起并经输送筛传送,传送过程中实现膜土分离,地膜最后被收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作物的根茬会和地膜混合并使地膜缠绕根茬,使后续收集的地膜中裹有根茬,影响收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地膜回收机;可在地膜收集前将地膜与根茬预先分离,可避免地膜收集过程中地膜和根茬之间产生缠绕,可提升地膜收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膜回收机,由现有马铃薯收获机改进而成,包括马铃薯收获机本体,还包括剪膜破茬机构和残膜收集组件;

所述马铃薯收获机本体,其包括机架、输送筛、变速箱和固定板,所述机架两侧设有侧板,所述输送筛倾斜地设在侧板之间,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两侧板之间且位于输送筛上方,所述变速箱固定在固定板上且与输送筛后侧的驱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剪膜破茬机构,其包括连接架、切割轮和传动组件,所述连接架设在固定板前端,所述切割轮铰接在连接架前侧下方,所述传动组件连接在变速箱和切割轮之间;

所述残膜收集组件,其包括连接板、缠膜筒和收集箱,所述连接板设在两个侧板上且位于马铃薯收获机本体后侧,所述缠膜筒铰接在连接板上且通过链传动与输送筛后端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收集箱固定地设在连接板上且位于缠膜筒后侧。

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铰接座、连接轴、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所述铰接座固定地设在连接架上,所述连接轴铰接在铰接座上,所述第一链轮设在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设在连接轴上,所述第四链轮设在切割轮的转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链设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链设在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之间。

进一步,所述切割轮边沿呈锯齿状。

进一步,所述缠膜筒的外圆周上设有起膜杆,所述起膜杆沿缠膜筒周向均布、沿缠膜筒轴向间隔布设。

进一步,所述收集箱顶部开口,收集箱临近缠膜筒一侧的开口边沿设有脱膜齿,所述脱膜齿斜向上布设且贴合缠膜筒外壁,所述脱膜齿的齿隙与起膜杆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现有的马铃薯收获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增设了剪膜破茬机构和残膜收集组件;其中剪膜破茬机构,可利用切割轮切割作物的根茬,使根茬体积减小,促进根茬的顺利排出,同时切割轮也使得地膜被切割成两半,使地膜与根茬分离、沿行走方向不产生阻碍,地膜与根茬不产生缠绕,可促进地膜的有效回收;其中残膜收集组件能够利用缠膜筒将地膜提起并随着缠膜筒的转动而进入收集箱。

2、本发明中切割轮的驱动由马铃薯收获机本体上的变速箱提供动力,无需额外设置驱动机构,能够实现和现有马铃薯收获机的有效结合;同时缠膜筒的转动由输送筛后端的驱动轴提供动力,而输送筛的运动同样由马铃薯收获机本体上的变速箱提供,这样简化了残膜收集组件驱动机构的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连接架及切割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输送筛;3-变速箱;4-固定板;5-侧板;6-连接架;7-切割轮;8-连接板;9-缠膜筒;10-收集箱;11-铰接座;12-连接轴;13-第一链轮;14-第二链轮;15-第三链轮;16-第四链轮;17-第一传动链;18-第二传动链;19-起膜杆;20-脱膜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地膜回收机,由现有马铃薯收获机改进而成,包括马铃薯收获机本体,还包括剪膜破茬机构和残膜收集组件;该现有马铃薯收获机可采用禹城市天麒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up-1300型号的马铃薯收获机。

具体的,马铃薯收获机本体包括机架1、输送筛2、变速箱3和固定板4;所述机架1两侧设有侧板5;所述输送筛2倾斜地设在侧板5之间,输送筛2前侧设有从动轴,从动轴和两侧板5铰接,输送筛2后侧设有驱动轴,驱动轴和两侧板5铰接;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两侧板5之间且位于输送筛2上方;所述变速箱3固定在固定板4上且与输送筛2后侧的驱动轴传动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轴可通过链传动实现和输送筛2后侧的驱动轴传动连接,实现变速箱3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输送筛2转动。

具体的,剪膜破茬机构包括连接架6、切割轮7和传动组件;所述连接架6设在固定板4前端,连接架6整体呈折弯状,一端与固定板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切割轮7连接;所述切割轮7铰接在连接架6前侧下方,使切割轮7优先作用在马铃薯收获机本体前侧,切割轮7通过设置在其上的转轴与连接架6进行铰接,切割轮7边沿呈锯齿状、整体呈圆片状,锯齿状的边沿利于切割根茬,切割轮7可将地膜沿铺设方向进行切割,同时也对作物根茬进行切割,且在切割后可避免根茬和地膜之间产生缠绕;所述传动组件连接在变速箱3和切割轮7之间,利用变速箱3的输出轴带动切割轮7的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具体包括铰接座11、连接轴12、第一链轮13、第二链轮14、第三链轮15、第四链轮16、第一传动链17和第二传动链18;所述铰接座11固定地设在连接架6上,具体设在连接架6上侧;所述连接轴12铰接在铰接座11上,连接轴12可相对铰接座11转动;所述第一链轮13设在变速箱3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链轮14和第三链轮15设在连接轴12上;所述第四链轮16设在切割轮7的转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链17设在第一链轮13和第二链轮14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链18设在第三链轮15和第四链轮16之间;在变速箱3的输出轴转动过程中,可利用连接轴12、第一链轮13、第二链轮14、第三链轮15、第四链轮16、第一传动链17和第二传动链18之间的传动关系控制切割轮7转动。

具体的,残膜收集组件包括连接板8、缠膜筒9和收集箱10;所述连接板8设在两个侧板5上且位于马铃薯收获机本体后侧;所述缠膜筒9铰接在连接板8上且通过链传动与输送筛2后端的驱动轴连接,缠膜筒9两端设有铰接轴可铰接在连接板8上,在输送筛2后端的驱动轴上和缠膜筒9一端的铰接轴上设有链轮,可利用传动链将驱动轴和铰接轴上的链轮连接,实现驱动轴带动缠膜筒9的转动;所述收集箱10固定地设在连接板8上且位于缠膜筒9后侧;所述缠膜筒9的外圆周上设有起膜杆19,膜杆19呈细长圆柱状;所述起膜杆19沿缠膜筒9周向均布、沿缠膜筒9轴向间隔布设;所述收集箱10顶部开口;收集箱10临近缠膜筒9一侧的开口边沿设有脱膜齿20,脱膜齿20呈矩形结构;所述脱膜齿20斜向上布设且贴合缠膜筒9外壁,所述脱膜齿20的齿隙与起膜杆19配合,脱膜齿20形成的间隙可夹持起膜杆19;在缠膜筒9转动过程中脱膜齿20可将地膜从起膜杆19上剥离并导入收集箱10内。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马铃薯收获机本体上的悬挂架与拖拉机(有后输出动力轴)连接;拖拉机的后输出动力轴与变速箱3的输入轴端连接;在使用时,应使拖拉机跨设在地膜两侧,切割轮7对应根茬所在列;拖拉机前行时,拖拉机带动变速箱3转动,变速箱3的输出轴转动,变速箱3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13转动,第一链轮13通过第一传动链17带动第二链轮14转动,第二链轮14带动连接轴12和第三链轮15同步转动,第三链轮15通过第二传动链18带动第四链轮16转动,第四链轮16通过切割轮7上的转轴带动切割轮7转动;变速箱3的输出轴同时还带动输送筛2转动,输送筛2转动可使其位于后侧的驱动轴转动,并带动缠膜筒9转动;在马铃薯收获机本体前行过程中,切割轮7沿地膜铺设方向将地膜切割成两半,这样沿地膜铺设方向根茬不会刮碰到地膜,同时切割轮7也会切割根茬,使作物根茬体积减小,其利于根茬从输送筛2上筛出;马铃薯收获机本体上的铲板铲入土壤一定深度,将地膜和土层一同铲起并经后侧的输送筛2向后方输送,在输送筛2转动过程中可实现膜土分离;地膜在输送过程中可被缠膜筒9上的起膜杆19挑起并缠绕在起膜杆19上,随着缠膜筒9的转动,地膜随缠膜筒9转移至缠膜筒9后侧,转移过程中脱膜齿20可利用齿隙将地膜从缠膜筒9及起膜杆19上剥离并掉入收集箱10内,最终实现地膜的收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