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修剪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5709发布日期:2019-01-22 18:17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整形剪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修剪工艺。



背景技术:

茶树有乔木型、半乔木型、灌木型三种,生产上绝大部分茶园栽培的是灌木型茶树。茶树幼苗成长为成年茶树大概需要4~5年时间。为了让成年茶树具有整齐的树冠以及保持旺盛的涨势,以保证茶叶高产、稳产和优质,因此在茶树幼苗成长期间,需要经过多次的定型剪修和整形剪修,当培养出良好的树体和树冠骨架,且树冠基本定型后,即可正式进入投产阶段。传统的茶树修剪工艺,通常需要经过幼年茶树的定型和整形剪修,成年茶树的轻剪修和深剪修,以及老年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三个阶段,定型后的茶树体型呈半弧面形或平面型的单层结构。但在平原地区以及其他阳光照射强烈的地区,由于光照强烈和温度较高,所产出的茶叶的品质与口感不是很好,且采用传统修剪工艺修剪的茶树并不能做到产量最大化,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茶树修剪工艺,将茶树修剪为两层结构,提高茶叶产量,并应用于于光照强烈地区的茶树修剪中,以提高茶叶品质和口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树修剪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幼龄茶树种植后任其自由生长,在第三年进行定型检修,修剪时保留最接近树冠中心且竖直向上生长的最粗的一根树枝作为第二层树冠的发展枝,其他树枝全部剪平,保留外侧腋芽并修去过长的桩头,形成第一层树冠;(2)在幼苗种植后的第四年和第五年对第一层树冠分别进行整形剪修,将第一层树冠的冠面修剪为半弧面形结构;(3)自幼苗种植后的第六年起的每一年,对第一层树冠进行轻剪修,经轻剪修3~5次后,进行一次深剪修;(4)在幼苗种植后的第五年对第二层树冠的发展枝进行定型剪修,剪平所有枝条,保留外侧腋芽并修去过长的桩头,形成第二层树冠;(5)在幼苗种植后的第六年对第二层树冠进行整形剪修,将第二层树冠的冠面修剪为半弧面形结构;(6)自幼苗种植后的第七年起的每一年,对第二层树冠进行轻剪修,经轻剪修3~5次后,进行一次深剪修。

本方案所述茶树修剪工艺,将茶树修剪为双层结构,提高了茶叶的采摘面;第一层树冠与第二层树冠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光线完全能够照射到第一层树冠,不会影响第一层树冠上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同时,在阳光照射强烈的地区,第二层树冠对第一层树冠起到良好的遮阳和降温的作用,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保证了第一层树冠上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优选的,定型剪修和整形剪修的时间在冬季休眠后期进行;轻剪修和深剪修的时间在春茶采摘后进行。优选的,修剪时的剪口要保持光滑和向下倾斜,这样的剪口对雨水具有导流作用,避免剪口被雨水浸渍而难以愈合。优选的,第二层树冠与第一层树冠之间留有15~30厘米的间距,以保证光线能正常照射第一层树冠冠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所述茶树修剪工艺,将茶树修剪为双层结构,提高了茶树的采摘面,增加了茶叶的产量,解决了传统修剪工艺茶树采摘面较小的技术问题。2.本方案所述茶树修剪工艺,第一层树冠与第二层树冠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光线完全能够照射到第一层树冠,不会影响第一层树冠上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同时,在阳光照射强烈的地区,第二层树冠对第一层树冠起到良好的遮阳和降温的作用,解决了传统修剪工艺的茶树平原地区以及其他阳光照射强烈的地区,由于光照强烈和温度较高,所产出的茶叶的品质与口感不是很好的技术问题。3.本方案所述茶树修剪工艺,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第一层树冠上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相比传统茶树修剪工艺,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4.方案所述茶树修剪工艺对茶树修剪,其结构成双层的伞状结构层次明显,旁枝之间间隔适宜,利于叶面伸展,且看上去美观,而传统修剪工艺修剪的茶树成灌木形生长,没有主干只有旁枝,旁枝之间过于紧密,对茶叶叶面的伸展有一定影响,因此对茶叶的成色也有一定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一种茶树修剪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幼龄茶树种植后任其自由生长,在第三年进行定型检修,形成第一层树冠;修剪的高度为距离地面30~60厘米,修剪时保留最接近树冠中心且竖直向上生长的最粗的一根树枝作为第二层树冠的发展枝,其他树枝全部剪平,保留外侧腋芽并修去过长的桩头。经过三年自由生长后,第一层树冠的骨干枝生长健壮,树冠扩展并形成坚强的骨架,来年春天可采摘少量茶叶。(2)在幼苗种植后的第四年和第五年对第一层树冠分别进行整形剪修,每次整形剪修的修剪高度均在上一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5~10厘米,并将第一层树冠的冠面修剪为半弧面形结构。经过整形剪修后的第一层树冠基本定型,可进入正式投产阶段。(3)自幼苗种植后的第六年起的每一年,在春茶采收后对第一层树冠进行轻剪修,使树冠整齐一致,促进茶叶生长,控制开花结果;经轻剪修3~5次后,进行一次深剪修,使植株恢复长势,促进茶叶优质高产。(4)在幼苗种植后的第五年对第二层树冠的发展枝进行定型剪修,剪平所有枝条,保留外侧腋芽并修去过长的桩头;修剪时,根据第二层树冠的长势及其阳光照射强弱,使第二层树冠与第一层树冠之间留有15~30厘米的间距,以保证光线能正常照射第一层树冠冠面。具体地讲,在阳光照射强烈的地域,间距可以小一些,在阳光照射较弱或者云雾较多的地方间距大一些,若发展枝的旁枝较多使得间距过小,则将最下方的旁枝剪除,以保证第二层树冠与第一层树冠之间留有15~30厘米的间距。(5)在幼苗种植后的第六年对第二层树冠进行整形剪修,修剪高度均在上一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5~10厘米,并将第二层树冠的冠面修剪为半弧面形结构。经过整形剪修后的第而层树冠基本定型,可进入正式投产阶段。(6)自幼苗种植后的第七年起的每一年,在春茶采收后对第二层树冠进行轻剪修,使树冠整齐一致,促进茶叶生长,控制开花结果;经轻剪修3~5次后,进行一次深剪修,使植株恢复长势,促进茶叶优质高产。

需要注意的是:修剪时的剪口要保持光滑和向下倾斜,这样的剪口对雨水具有导流作用,避免剪口被雨水浸渍而难以愈合;枝条需要使用刀口锋利的篱剪来修剪,而桩头采用果树整枝剪进行修剪,避免剪裂枝条和桩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定型剪修和整形剪修的时间在冬季休眠后期进行,即在每年的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期间进行;轻剪修和深剪修在春茶采摘后进行。

和传统修剪工艺不同的是:本方案所述茶树修剪工艺对茶树修剪,其结构成双层的伞状结构层次明显,旁枝之间间隔适宜,利于叶面伸展,且看上去美观,而传统修剪工艺修剪的茶树成灌木形生长,没有主干只有旁枝,旁枝之间过于紧密,对茶叶叶面的伸展有一定影响,因此对茶叶的成色也有一定影响。

本方案所述茶树修剪工艺,将茶树修剪为双层结构,提高了茶叶的采摘面;第一层树冠与第二层树冠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光线完全能够照射到第一层树冠,不会影响第一层树冠上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同时,在阳光照射强烈的地区,第二层树冠对第一层树冠起到良好的遮阳和降温的作用,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保证了第一层树冠上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