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收获机用的玉米输送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5779发布日期:2019-02-22 19:5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收获机用的玉米输送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品输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用的玉米输送排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玉米收获基本会通过玉米收获机来进行;在处理由玉米收获机收获下来的玉米时,人们通常还是通过人工来收集运送玉米。玉米之后会带外皮直接运走或者进行剥皮后再集中处理。玉米剥皮处理时用到剥皮机,但是现在剥皮机的玉米输入是通过人工放入,并且皮被剥掉后直接排出剥皮机外产生堆叠,出口端的玉米也会堆叠,所以为了剥皮效率至少需要两个人来进行剥皮机的使用,影响到了操作效率。而一般小型的剥皮机的输入口仅能容纳单根玉米放入,并且需要做到玉米头部朝前根部朝后,那样进入剥皮机的玉米才能够被顺利脱皮,这又给放玉米的人员增加了工作的负担而影响效率。如果能够有一种玉米输送排序装置,可以直接连接玉米收获机和剥皮机,来实现玉米的输送排序,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用的玉米输送排序装置,其结构简单,可以良好的串联玉米收获机和剥皮机,令玉米可以自动化的输送和排序调整头尾朝向,满足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收获机用的玉米输送排序装置,包括入料机构、第一送料机构、调整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入料机构用于接收玉米,第一送料机构的输入端连接入料机构用于将入料机构处的玉米进行排序输送,第一送料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至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包括摆动组件和承载组件,承载组件具有弹性的斜置限位件,摆动组件用于对承载组件进行左右的摆动,承载组件的左右摆动位置均设置第二送料机构,当玉米落至承载组件时,承载组件由摆动组件摆向一侧,该侧斜置限位件的开放端朝上,若玉米根部朝下则可落向该侧第二送料机构,若玉米头部朝下则外皮插入斜置限位件令玉米限位,之后摆动组件带动承载组件摆向另一侧,玉米落向另一侧的第二送料机构,两侧的玉米通过第二送料机构中设置的换向机构以头部朝前根部朝后送向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对玉米进行依次送出。

作为一种改进,承载组件包括一横置的容纳管,容纳管的中部连接摆动组件,容纳管的底部沿轴向设置均匀排列的斜置限位件,容纳管的侧壁开设与第一送料机构的输出端相对的入口。

作为一种改进,承载组件向两侧的摆动角度为20-30度。

作为一种改进,摆动组件包括固定架、摆动架和摆动气缸,摆动架的中部铰接于固定架上,摆动架的上端连接容纳管,下端铰接于摆动气缸的气缸轴上,摆动气缸主体铰接于固定架上,气缸轴的伸出和收回限定了容纳管左右摆动的两个工位。

作为一种改进,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入口端分别设置于承载组件的左右摆动位置处用于承接根部朝前头部朝后的玉米,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出口端位于第三管道入口端的上方并且管道端部的朝向相反形成换向机构,当根部朝前头部朝后的玉米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出口端落向第三管道的入口端时在第三管道中变为头部朝前根部朝后。

作为一种改进,第二送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管道出口端的排序输送机构,排序输送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排序输送带和输出输送带,排序输送带的入口端连接第三管道的出口端,排序输送带上沿输送方向均匀设置若干弹性隔板,排序输送带由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启停工作,输出输送带的出口端连接出料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出料机构包括接料轮盘,接料轮盘的中部绕一转轴进行旋转并由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启停工作,接料轮盘上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个均匀排列的接料贯通腔;当接料贯通腔停留于与输出输送带相对时,玉米通过输出输送带的输送进入接料贯通腔;与接料贯通腔相对应的出料位置两侧设置有推料气缸和出料管道,当接料贯通腔停留于出料位置时,由推料气缸将接料贯通腔中的玉米向出料管道推出。

作为一种改进,入料机构包括罐体、螺旋料道和底部输送带,螺旋料道由罐体的上部出口向下设置到底部输送带的入口端,罐体上与螺旋料道的出口以及底部输送带的入口端相对设置一导料斜壁,底部输送带的上方留出仅供一个玉米通过的高度空间,底部输送带的出口端连接第一送料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底部输送带设置为平行排列的多组,第一送料机构包括与底部输送带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送料输送带以及设置于第一送料输送带出口端用于将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上的玉米合并输送的组合管道,第一送料输送带沿输送方向均匀设置若干弹性隔板,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由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启停工作。

作为一种改进,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之间朝向底部输送带之间的空隙设置有调试气缸,调试气缸的气缸轴端部设置有一斜角推块,斜角推块呈三角体并且上小下大前小后大,当调试气缸驱动斜角推块推出时用于将横置的玉米推成竖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各部件的设置,可以在玉米收获机收获完玉米之后,由其果穗箱处直接连接入料机构进行玉米的入料,无需再进行人工的搬运整理;无序的玉米在经过输送到达调整机构后,通过摆动筛选再继续输送,可以令玉米头尾朝向一致的输出,从而可以输送到剥皮机进行剥皮;整体上省去了人们进行搬运整理的人工成本,省去了人们对剥皮机输入端进行玉米整理放入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和机械自动化水平,解放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入料机构的正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入料机构和第一送料机构的内部结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调试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出料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玉米收获机用的玉米输送排序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附图均是示意图,大小比例可能存在不协调,不影响实际生产制造中按照可以正常配合的比例进行各机构的功能实现。

该实施例包括入料机构5、第一送料机构4、调整机构1、第二送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入料机构5用于接收玉米,第一送料机构4的输入端连接入料机构5用于将入料机构5处的玉米进行排序输送,第一送料机构4的输出端连接至调整机构1,调整机构1包括摆动组件11和承载组件12,承载组件12具有弹性的斜置限位件121,摆动组件11用于对承载组件12进行左右的摆动,承载组件12的左右摆动位置均设置第二送料机构2,当玉米落至承载组件12时,承载组件12由摆动组件11摆向一侧,该侧斜置限位件121的开放端朝上,若玉米根部朝下则可落向该侧第二送料机构2,若玉米头部朝下则外皮插入斜置限位件121令玉米限位,之后摆动组件11带动承载组件12摆向另一侧,玉米落向另一侧的第二送料机构2,两侧的玉米通过第二送料机构2中设置的换向机构以头部朝前根部朝后送向出料机构3,出料机构3对玉米进行依次送出。

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配合把玉米收获机的果穗箱设置为具有底部下方或侧方开口的箱体结构,通过该开口连接入料机构5进行玉米的输入;入料机构5进行玉米的积累并通过第一送料机构4向外排序输送,在调整机构1中通过承载组件12接纳一根头尾朝向不明的玉米,在摆动组件11工作时先令承载组件12向一侧倾斜,该侧斜置限位件121的开放端朝上,如果此时的玉米根部倾斜朝下,那玉米外皮不会被斜置限位件121卡住,从而可以因承载组件12的倾斜顺利滑动落向该侧的第二送料机构2,实现玉米根部朝前头部朝后的输出;承载组件12内或该侧第二送料机构2的入口可设置传感器,由承载组件12内的传感器检测玉米是否离开承载组件12或者第二送料机构2处的传感器检测玉米是否到达该侧第二送料机构2,如果是的那反馈信号给第一送料机构4输送来下一玉米进行玉米的筛选。玉米如果是头部倾斜朝下,那玉米倾斜滑动时斜置限位件121会卡入外皮边缘,从而使玉米无法正常下滑;那么摆动组件11带动承载组件12摆向另一侧,玉米变为朝向另一侧的根部倾斜朝下从而可以滑向另一侧的第二送料机构2,实现玉米根部朝前头部朝后的输出。然后摆动组件11带动承载组件12摆回平衡位置或者斜置限位件121的开放端朝上的一侧进行下一玉米的筛选。为适应剥皮机头部朝前根部朝后的玉米进行状态,通过第二送料机构2中的换向机构把玉米换向后向出料机构3输出。本发明在整体上省去了人们进行搬运整理的人工成本,省去了人们对剥皮机输入端进行玉米整理放入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和机械自动化水平,解放了人力。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承载组件12包括一横置的容纳管122,容纳管122的中部连接摆动组件11,容纳管122的底部沿轴向设置均匀排列的斜置限位件121,容纳管122的侧壁开设与第一送料机构4的输出端相对的入口123。

如图5所示,容纳管122的两端端口分别对应两侧的第二送料机构2入口端,当容纳管122向左右摆动到位时令端口正对第二送料机构2入口端即可。容纳管122的内径可设置为大于一般的玉米外径即可;斜置限位件121可为片状,并可在容纳管122的底部沿周向设置一定覆盖弧度的多片,即斜置限位件121可在容纳管122的底部形成阵列,便于不同直径大小或外皮边缘处于周向不同位置的玉米均可被斜置限位件121所卡住限位;将承载组件12设置为容纳管122,也可以在实施时起到对玉米更好的限位卡住的效果,即当玉米外皮边缘被斜置限位件121卡住时,其可能会向侧方斜倒或向上方翘起,容纳管122本身的内径可以阻挡玉米,防止其大幅度活动脱离斜置限位件121对外皮边缘的相卡限位。把斜置限位件121设置为弹性的,可以令根部朝前的玉米压过斜置限位件121向前滑动。斜置限位件121也可优选为表面光滑的弹性塑料件,端部较小便于卡入外皮边缘,并可倒圆角便于根部朝前的玉米顺利通过。入口123可设置在容纳管122的侧边或上方,根据具体需要和第一送料机构4的输出端进行配合。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承载组件12向两侧的摆动角度为20-30度。设置以上摆动角度令玉米得到一定的动能可依靠其重力沿着容纳管122进行下滑;而又不影响斜置限位件121对玉米外皮的相卡限位的效果;可以避免角度过大时过重的玉米从斜置限位件121脱落造成筛选失败,也避免角度过小时过轻的玉米无法下滑的可能。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摆动组件11包括固定架111、摆动架112和摆动气缸113,摆动架112的中部铰接于固定架111上,摆动架112的上端连接容纳管122,下端铰接于摆动气缸113的气缸轴上,摆动气缸113主体铰接于固定架111上,气缸轴的伸出和收回限定了容纳管122左右摆动的两个工位。

如图5所示,与摆动架112连接的容纳管122由摆动气缸113驱动,限定了左右两个摆动位置,实现了两侧的筛选落料的功能;以摆动架112的中部铰接,上下分别设置容纳管122和摆动气缸113,可以通过气缸轴的形程实现容纳管122较大的摆动角度,满足玉米可下滑的需要,并且便于在需要时通过调节摆动气缸113的气缸轴形程来调整摆动角度,满足具体的筛选需要。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送料机构2包括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第三管道23,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的入口端分别设置于承载组件12的左右摆动位置处用于承接根部朝前头部朝后的玉米,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的出口端位于第三管道23入口端的上方并且管道端部的朝向相反形成换向机构,当根部朝前头部朝后的玉米从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的出口端落向第三管道23的入口端时在第三管道23中变为头部朝前根部朝后。

如图6所示,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弯曲设置,优化为将两组管道汇集到一起,减少占用的空间;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的出口端可高低设置朝向第三管道23的入口端,并通过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出口端和第三管道23的入口端朝向相反形成换向机构,根部朝前头部朝后的玉米落入第三管道23后就会变成头部朝前根部朝后,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内的玉米输送存在时间差,也不会产生同时落下的相互干扰。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送料机构2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管道23出口端的排序输送机构24,排序输送机构24包括依次连接的排序输送带241和输出输送带242,排序输送带241的入口端连接第三管道23的出口端,排序输送带241上沿输送方向均匀设置若干弹性隔板2411,排序输送带241由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启停工作,输出输送带242的出口端连接出料机构3。

如图6所示,输出输送带242用于实时的把到达其上的玉米输送向出料机构3,连接于其前方的排序输送带241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启停工作用于进行间歇性的输送,并且由其上的弹性隔板2411隔开每一根玉米;第三管道23的出口端的玉米刚进入排序输送带241时由前方的弹性隔板2411阻挡,在完全进入排序输送带241后后方运转过来的后一块弹性隔板2411会阻隔后方,把后一根玉米隔开;两块弹性隔板2411之间的间距稍大于一根玉米的长度即可,具体间距也可通过调试来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的输送需要。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出料机构3包括接料轮盘31,接料轮盘31的中部绕一转轴32进行旋转并由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启停工作,接料轮盘31上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个均匀排列的接料贯通腔33;当接料贯通腔33停留于与输出输送带242相对时,玉米通过输出输送带242的输送进入接料贯通腔33;与接料贯通腔33相对应的出料位置两侧设置有推料气缸34和出料管道35,当接料贯通腔33停留于出料位置时,由推料气缸34将接料贯通腔33中的玉米向出料管道35推出。

如图6、7所示,随着输出输送带242的输送玉米会因惯性完全进入到接料贯通腔33中,与输出输送带242相对相对的接料贯通腔33位置前方可以设置一挡块,防止玉米因惯性过大部分伸出接料贯通腔33,也可通过设置较长的接料贯通腔33,防止其伸出。接料轮盘31绕转轴32旋转把装有玉米的接料贯通腔33输送到出料位置,推料气缸34可以从后方把玉米推向出料管道35,出料管道35可外接剥皮机。作为优化,接料贯通腔33可排列成如图7所示的4个,在使用时,如图左右两侧的接料贯通腔33位置为出料口,上方和下方位置为入料口,以打叉的两个接料贯通腔33为例:下方接料贯通腔33放入玉米,左侧接料贯通腔33的玉米被输出,接料轮盘31逆时针旋转90度;下方接料贯通腔33放入玉米,右侧接料贯通腔33的玉米被输出,接料轮盘31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度;重复以上动作。可以通过伺服电机令接料轮盘31进行整圈的旋转并进行每90度的停止和运行,或者是90度的来回摆动配合停止和运行。并可配合两个输入工位和两个输出工位进行高效率的出料工作。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入料机构5包括罐体51、螺旋料道52和底部输送带53,螺旋料道52由罐体51的上部出口向下设置到底部输送带53的入口端,罐体51上与螺旋料道52的出口以及底部输送带53的入口端相对设置一导料斜壁511,底部输送带53的上方留出仅供一个玉米通过的高度空间,底部输送带53的出口端连接第一送料机构4。

如图2所示,罐体51整体为储存玉米的容器,螺旋料道52便于玉米有序的向下有序输送堆积,不会因为数量较多时以一个较大的重量向下挤压,有利于下方底部输送带53的设置;导料斜壁511引导玉米向底部输送带53滚动并落于其上,依靠其上方空间高度令底部输送带5可以平铺向外输送玉米至第一送料机构4,并依靠底部输送带53和第一送料机构4的连接部分逐根的输出到第一送料机构4进行输送。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底部输送带53设置为平行排列的多组,第一送料机构4包括与底部输送带53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送料输送带41以及设置于第一送料输送带41出口端用于将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41上的玉米合并输送的组合管道42,第一送料输送带41沿输送方向均匀设置若干弹性隔板2411,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41由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启停工作。

如图3所示,作为输送的优化,设置平行排列的多组底部输送带53可以更高效率的输送玉米,相匹配的设置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41,在玉米由底部输送带53到达第一送料输送带41的输入端后,由两侧的侧壁限位供一根玉米进入第一送料输送带41进行整齐的向前输送;第一送料输送带41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启停工作用于进行间歇性的输送,并且由其上的弹性隔板2411隔开每一根玉米;底部输送带53出口端的玉米刚进入第一送料输送带41时由前方的弹性隔板2411阻挡,在完全进入第一送料输送带41后后方运转过来的后一块弹性隔板2411会阻隔后方,把后一根玉米隔开;两块弹性隔板2411之间的间距稍大于一根玉米的长度即可,具体间距也可通过调试来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的输送需要。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41在停止时有效的控制玉米的输送速度,在调整机构1处完成玉米调整后再启动运行玉米;并且可依靠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41的分时启停来做到有序的玉米间隔行进。组合管道42可采用水平管道然后玉米前后推送的方式输送,也可以采用倾斜的管道滑动输送玉米,可根据需要或者占用空间的大小进行选择。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多组第一送料输送带41之间朝向底部输送带53之间的空隙设置有调试气缸6,调试气缸6的气缸轴端部设置有一斜角推块61,斜角推块61呈三角体并且上小下大前小后大,当调试气缸6驱动斜角推块61推出时用于将横置的玉米推成竖直。

如图3、4所示,平行排列的多组底部输送带53之间不设置阻挡,避免在输入端产生玉米的堆积,玉米如果由多组底部输送带53横向输送至输出端产生堆积,可由调试气缸6间歇性的工作进行整理,斜角推块61推出时依靠其上小下大前小后大的三角体结构,可将横置的玉米推成斜向的,并配合原来底部输送带53上的玉米限位,该玉米能够被调整成竖直状态;从而实现了在保证输出效率的同时,玉米不会出现堆积。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